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保护热带雨林,改变现有砂仁栽培模式,探讨改雨林下种砂仁为次生林下种砂仁的可行性.比较研究了热带雨林和次生林下砂仁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砂仁种植对雨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影响显著,对次生林的影响不显著.2种林下砂仁4类植株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大小顺序均为壮株、衰老株、苗和笋.雨林和次生林下砂仁笋和苗的总数分别为衰老株数量的3.95和1.66倍,远多于衰老株数量,表明砂仁能够维持种群稳定.雨林下砂仁苗多为长势较弱的老苗,绝大多数最终不能生长成壮株.2种林下砂仁壮株密度和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次生林下砂仁衰老株、苗和笋的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雨林,表明次生林下砂仁更新比雨林下快.次生林下砂仁产量为78.068kg·hm^-2,略高于雨林.值得注意的是。砂仁产量很低,茎生物量比很高(0.6以上),果实生物量比极低(0.01),增产潜力较大.次生林的生物量低于雨林,透光率高于雨林。土壤水分含量与雨林接近,有利于砂仁的生长发育。可以在次生林下种植砂仁。  相似文献   

2.
不同光强下西洋参的某些光合特性(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1.5%的自然光强下生长的西洋参的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a/b位、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皆比11%的自然光强下的高。光合作用最适叶温为28℃。21.5%自然光强下光合产物较多地分配到根部。11%自然光强下则分配到果实中的高些。  相似文献   

3.
不同光照强度对西洋参光合特性,营养成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在21.6%自然光强下生长的西洋参叶片,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皆比11%自然光强下的高.在恒定条件下,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8℃.21.6%自然光强下的光合产物,较多地分配到根部,11%自然光强下则分配到果实中的高.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透光强度的增加而提高,以透光30%的叶片为最高.其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叶绿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叶绿素b含量的变化亦为同样趋势.叶片结构以弱光和强光相比,在上表皮角质层花纹、下表皮气孔数、叶肉细胞形状、叶绿体数及其基粒片层结构都有明显差别.参的产量随光强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以透光30%时增长幅度最大,40%时增长变小.根中总皂苷和氨基酸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随光强而增加,至透光40%时又下降.  相似文献   

4.
光照强度调控4种亚热带森林植物叶片的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亚热带林木荷树(Schima superba)和黧蒴(Castanopsis fissa)(乔木)、九节(Psycotria robra)和罗伞(Ardisia- quinguegona)(灌木)为材料,盆栽苗给予100%、36%及16%自然光照处理,同时在自然林中选择两种低光强区并采用疏伐措施使部分幼树暴露于全自然光下。在夏、冬两季采样分析叶片的抗氧化剂(AsA、GSH)含量和抗氧化酶(APX、SOD)活性,研究光强对4种亚热带树种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在自然光下,灌木的抗氧化能力较强,其AsA含量,APX.SOD活性高于乔木;随生长光强的减弱,4种幼树叶片的AsA.GSH含量和APX、SOD活性均下降,而光强改变对灌木的影响大于乔木。夏、冬季的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说明光是自然条件下影响植物叶片抗氧化能力因子,但温度等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9月和12月测定了生长于3种不同光强(100%、36%和16%的自然光)下生长的乔木荷树、黧蒴和灌木九节、罗伞盆栽幼苗叶片的Rubisco羧化速率(RCR)、碳酸酐酶(CA)活性和细胞间CO2浓度(Ci)。当生长光强降低时,4种供试植物的RCR和CA活性明显降低。9月时生长在16%自然光下荷树的RCR和CA比100%自然光者分别降低55%和50%,藜蒴则降低20%和35%,耐有的灌木树的降幅较小,仅为33%-38%(RCR)和22%-30%(CA)。12月的RCR和CA的水平较9月时低,翌年1月时自然林不同光强下生长的同类植物的RCA和CA随光强变化也有类似的趋势。RCR和CA活性呈正相关性,且两者与Ci呈弱负相关。推测高光强可能有利于激活Rubisco,促进CA内化的CO2→DlC(可溶性碳)→CO2活性和DlC的传输过程。  相似文献   

6.
我们测验了在室温(波动为5—36℃)贮藏4年半一8年,用脱脂牛奶作保护剂,真空冷冻干燥保存的559种20lo株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的存活力,以及其中部分菌株的主要生理特性。贮存在室温的真空冷冻干燥法保存的84种484株细菌,180种565株放线菌,59种459株酵母菌和236种502株丝状真菌的存活力分别是467(96·5%)、516(91.33%)、394(85.83%)和439(87·45%)。我们还观测了贮藏在5℃,1957年真空冷冻干燥法保存的细菌。在这种条件下保存16年的32种126株细菌,103株(81.74%)保持着活力,除个别菌株外,没有任何种的死亡。所测定的17株真空冷冻干燥保存的菌种的生理特性,与定期移植保存的同一菌株对比结果,除两株大肠杆菌,其中l株谷氨酸脱羧酶活力减退外,其他菌株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太湖中2种大型沉水被子植物适应低光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不同光强下太湖沉水植物苦草和马来眼子菜的光合参数以及比较两者低光适应能力差异的结果表明:在5%自然光和100%自然光下,马来眼子菜的光合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下降,而苦草在大于70%自然光下开始急剧下降,叶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膜透性变化趋势与此相反;两者最大非光化学猝灭(qNmax)随光强增大而升高,而苦草在自然光下却下降。苦草的叶绿素a/b(chla/b)值随光强的下降而减小,而马来眼子菜的却无明显变化,但后者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car/chla)的值随光强增加而显著增大。这表明苦草适应低光的能力更强,与两者在白然水体中的空间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金果榄植株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光照强度为自然光强的100%、52.7%、33.2%和15.8%四种处理,测定其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叶绿素、生物产量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1.低光照强度处理的光合速率均高于100%自然光照处理,33.2%处理最高,显著地高于52.7%处理和15.8...  相似文献   

9.
硇洲岛潮汐带牡蛎相关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海硇洲岛潮汐带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相关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应用纯培养法分离样品中的细菌(含放线菌),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分离菌株的生物多样性.[结果]用补充0-25%(W/V) NaC1的MA、MH和NA培养基从样品中分离到102株细菌,在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去冗余,选取74个代表性菌株进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归为38个物种,属于4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Gamma-Prote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的16个科、18个属.大多数菌株属于Gamma-Proteobacteria亚门(45株,60.8%),其余依次是Firmicutes门(12株,16.2%)、Bacteroidetes门(11株,14.9%)和Alpha-Proteobacteria亚门(6株,8.1%).大多数菌株与其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有效发表种典型菌株之间(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4.3%-99.8%)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其中JSM 111069可能代表Carnobacteriaceae科的潜在新属;菌株JSM 111039和JSM 111085可能分别代表Bacillus属的两个新物种,菌株JSM 111020、JSM 111072和JSM 111090可能分别代表Pseudoalteromonas、Proteus和Idiomarina属的新物种.[结论]南海硇洲岛潮汐带牡蛎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原核生物多样性,并潜藏着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新类群(物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PPNG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74株淋球菌检出PPNG31株(41.9%)、TRNG19株(25.7%)、环丙沙星耐药率达97.3%,高度耐药株(MIC≥16mg/L)22株(29.7%),未发现对头孢三嗪、壮观霉素耐药的菌株,且抗菌活性最强。结论持续监测淋球菌的耐药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柯萨奇病毒A组16型部分VP1区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9~2004年连续6年从中国深圳及北京地区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毒株的部分VP1区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找出中国Cox.A16的种系进化规律和分型依据。6株Cox.A16病毒部分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相互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4.5%~98.0%,氨基酸同源性为97.8%~100%。6株中国分离株与Cox.A16国际参考株相比,部分VP1区核苷酸同源性高于78.2%,氨基酸同源性高于为93.3%。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中国大陆分离的6株Cox.A16与中国台湾流行株Tainan-5079-98(AF177911),与4株日本分离株、瑞典株及美国株GA95—2095(AF081613)、PA94—5753(AF081628)的关系均较近,核苷酸同源性大于93.3%。了解我国Cox.A16流行株的遗传学背景和种系进化关系,对有效地预防和控制Cox.A16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光强对四种亚热带树苗生长特征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鼎湖山亚热带森林优势树种藜蒴、荷木、黄果厚壳桂和马尾松2-3年生树苗,盆栽于16%、40%和100%的自然光下生长16个月.3种阔叶树无论在全自然光还是在弱光下均能较好地存活,遮光下的马尾松则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全光下的马尾松、黄果厚壳桂树苗的基径和树高生长大于遮光下的树苗.4个树种的侧枝数均随光照的减弱而下降.在不考虑新老叶更新的情况下,全光下的藜蒴、黄果厚壳桂单株叶片数大于弱光下的树苗,而荷木则相反.如果以全光下单株树苗干物质量为100%,那么在相对光照为40%和16%下生长的马尾松、黄果厚壳桂、荷木和藜蒴单株树苗的干物质量分别为57.4%和32.7%、73.8%和62.1%、78.0%和78.6%、93.9%和76.2%.不同光强下的藜蒴、荷木地上部分干物质量的变化不大,地下部分则随光照的减弱而下降,马尾松、黄果厚壳桂无论地上还是地下部分干物质量均随光强的减弱而明显减少.遮光下生长的3个阔叶树种树苗的冠根比(CRR)、叶重比(LWR)、叶面积比(LAR)和比叶面积(SLA)均高于全光下的树苗.马尾松为喜光树种,对阴生环境的适应能力极为有限;黄果厚壳桂为耐阴树种,在全光下仍然比遮光条件下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13.
大豆苗期茎秆相关性状对荫蔽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自然光照和遮荫环境2个处理,对51份大豆种质资源的苗期茎秆相关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茎秆相关性状在自然光照和遮荫环境下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40%~78.06%和11.27%~84.68%,除第1、2节节间长度外,其他各性状在荫蔽环境下的变异系数均高于在自然光照下的变异系数。苗期荫蔽胁迫导致大豆株高、最低分枝高度、各节间长度极显著增加(P0.01),而茎粗、分枝数、主茎节数极显著降低。对2种光照环境下的株高指数进行分析发现,株高指数IL以及I2、I4和I6在2种光照环境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荫蔽环境下,除第1节外,大豆株高与各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自然光照下,第10(0.752)、11(0.736)节对株高的正向作用最大,而在荫蔽环境下,第7(0.752)、10(0.732)节对株高的正向效应较大。在筛选的材料中,有6份材料的株高在2种光照环境下差异不显著,可为套作大豆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光照条件对菹草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受控试验,研究了4个光照处理(100%、50%、20%、10%的自然光)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100%和50%自然光处理对菹草的总生物量影响不显著,20%和10%的自然光显著降低了菹草的总生物量.(2)在生物量分配方面,50%自然光处理的根冠比值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组,表现出菹草对地上部分茎叶生物量的投资较多.(3)在50%自然光条件下,菹草的株高、植株叶片数、顶枝叶片数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的对应参数,说明适当的遮荫会促进菹草植株的生长;10%自然光下的各参数值均最小(除根/冠比值),表明已较严重地限制了菹草的正常生长.(4)20%和10%自然光的遮光处理增加了菹草的叶片厚度,100%、50%、20%和10%的自然光下分别为0.260、0.297、0.440、 0.306 mm.(5)100%自然光叶片的叶肉细胞没有形成发达通气组织,50%自然光的菹草叶肉细胞开始形成较发达的通气组织,通气组织中间隔分布有单层细胞组成的隔膜,20%和10%自然光的叶片中隔膜细胞破裂,形成了发达的通气组织;20%和10%自然光的叶片通气组织细胞面积显著大于100%和50%自然光处理组,均值分别为0.558 mm2、 0.284 mm2和0.108 mm2、 0.087 mm2.(6)20%自然光处理组根的表皮细胞中可以发现四端尖锐晶体存在,表明植物生长受到一定程度胁迫;50%自然光处理的根通气组织彼此相连,形成大的通气结构,而其它处理组皮层没有形成通气结构.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表明,50%自然光处理较有利于菹草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遮荫和全光下生长的棉花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征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遮荫条件下(遮荫下光强相当于自然光强的40%左右)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叶片光合速率明显降低,仅为自然光强下生长叶片的30%~40%,叶片中RuBP羧化酶活性降低,而表观量子效率(AQY)较高。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棉花叶片对短时间持续光强的光合诱导过程有明显的差异,由弱光转到强光下,自然光强下生长的叶片的Pn、Gs、ΦPSⅡ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值,而遮荫叶片需要的时间较长;遮荫下生长的棉花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随光强的增加下降幅度较大,而自然光照下生长的叶片下降幅度较小;自然光照下生长的叶片的NPQ随光强的升高达到较高水平,而遮荫叶片在较低的光强下即达到最大值,此时NPQ较低,遮荫叶片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能量耗散水平较低。遮荫叶片较低的光合速率以及过剩光能耗散能力是其转入自然强光后光抑制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研究夏季生长于自然光和遮阴降低光强至36%和16%下的4种亚热带自然林植物幼苗的光合特性.除荷树外,黧蒴和林下灌木九节与罗伞在自然光下的光合速率比36%光下低,出现光合驯化(下调)现象.高光强下总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JF及其向光呼吸传递的比率JO/JF明显增大.JO/JF在自然光下的叶片中高达0.5~0.6,与提高的Rubisco氧化速率、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和光呼吸速率相一致,表明提高光合电子向光呼吸途径的传递比率是高光高温下森林植物的一种保护性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对1999—2002年我院RICU中62例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送检标本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致病菌89株,其中G-菌占74.2%(66株),G 菌占19.1%(17株),念珠菌占6.7%(6株)。检出MRSAl0株(83.3%),检出产ESBL菌9株(42.9%)。结论:RICU使用呼吸机易引起医院内肺部感染,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细菌的耐药情况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廖凯  ;袁金玲 《生物磁学》2008,(5):918-919
目的:调查我院常见G^+致病菌的种类及其对目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数据资料。方法:从3286个样本中分离到206株G^+致病菌,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206株G^+致病菌经鉴定属于6大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4株,占35,9%;溶血葡萄球菌,47株,占22.8%;表皮葡萄球菌,47株,占22.8%;肠球菌属,33株,占16.0%;肺炎链球菌,3株,占1.5%;β-溶血链球菌,2株,占1.0%。肺炎链球菌和β-溶血链球菌仅对检测的14种抗生素中的少数敏感。在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中,药效普遍较差的抗生素为:青霉素、庆大霉素、苯唑西林。它们三者的平均药敏感率依次为:16.52%、18.42%和21.07%:结论:临床G^+致病菌的耐药性问题已非常严峻,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抗生素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以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亚热带自然林乔木荷树、黧蒴和林下灌木九节、罗伞幼苗的光合电子传递及激发能利用的分配对生长光强的适应特性。4种植物生长于100%、36%和16%的自然光下8个月,叶片的光化学速率和热能耗散速率随光强增大而提高,热能耗散占总的光能吸收的比例也因光强不同而改变,16%光下的相对热耗散率约为40%-45%,100%自然光下增大至50%-75%。叶片总的非环式电子  相似文献   

20.
董伊晨  刘悦秋 《生态学报》2008,28(10):4685-4691
异株荨麻是我国一种重要中药植物,如何对其进行人工定向培植具有重要意义。以异株荨麻扦插苗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水分梯度法,按土壤相对含水量93.58%、80.74%、67.90%、55.06%和42.22%分为对照组CK,实验处理组T1,T2,T3和T4五个处理组,通过观测不同水分条件下,异株荨麻生长量、生物量变化和光合特征变化,试图探讨异株荨麻的水分适应性,寻找出适合其生长的水分范围及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为北方地区种植栽培此类植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随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异株荨麻生长量和生物量积累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土壤相对含水量80.74%生长达到高峰,土壤相对含水量67.90%~80.74%为异株荨麻生长的适宜范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及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近似。在上述水分范围以外其光合功能下降、同化作用减弱,使异株荨麻生长衰退和干物质积累的减少。此外,土壤水分直接调控光合产物在地上和地下的分配以及植株个体形状,生产实践中,通过控水可以达到控制株形和根冠比的作用,用以诱导植株朝种植的预期方向生长,以达到获取植株不同部位产量的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