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记述产自贵州省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的类球蛛科小类球蛛属1新种,命名为宋氏小类球蛛Nesticella song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模♂,副模1♂,2♀♀,贵州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水拔水洞,2001年7月7日,陈会明采.鉴别特征新种近似于台湾小类球蛛Nesticella taiwan Tso et Yoshida,2000,但其雄蛛触肢器的引导器基部中间突起呈三角形,副跗舟具5个分叉;雌蛛外雌器垂体呈舌状而不同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记述产自贵州省荔波县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球蛛科类球蛛属1新种,命名为荔波类球蛛Nesticus libo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和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模♂,副模1♂,4♀♀,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翁外洞,2000年11月13日,陈会明采.鉴别特征:新种近似于上野类球蛛Nesticus uenoi Yaginuma,1972(296,fig 24-26,47,49),但其雄蛛触肢器的中突呈杵状,副跗舟的内侧分叉大;雌蛛外雌器的中隔呈梯形,而不同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幽灵蛛属两新种记述(蜘蛛目:幽灵蛛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记述了幽灵蛛科幽灵蛛属2新种:舌幽灵蛛Pholcus lingulatus sp. nov. 和青城幽灵蛛Pholcus qingchengensis sp. 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舌幽灵蛛,新种Pholcus lingulatus sp.nov. (图1~8)正模♀,副模2♂♂,2♀♀,吉林省桦甸市苇沙河,1973年8月13日.鉴别特征新种雄性触肢器的钩状突形状近似于Pholcus clavimaculatus Zhu et Song, 1999,但有如下2点不同:1)雄性触肢转节距呈弯指状,2)跗前突具一蛇舌状突起.新种的种名根据雄性触肢器跗前突、前侧突起的形状而拟定.青城幽灵蛛,新种Pholcus qingchengensis sp.nov. (图9~14)正模♂,副模1♂,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1975年10月26日.鉴别特征新种雄性触肢器的钩状突形状近似于关氏幽灵蛛Pholcus guani Song et Ren, 1994,但有如下3点不同:1)雄性触肢转节距呈铲状,2)跗前突具一钉状突起,3)螯肢前面中部具2个突起.新种的种名根据模式标本的采集地而拟定.  相似文献   

4.
广西近捕鸟蛛体表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近捕鸟蛛Plesiophrictus guangxiensis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观察其螯肢、颚叶、跗节、生殖球、生殖沟、书肺、感觉器官、发音器及纺器等若干体表结构,为进一步研究蜘蛛的形态结构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狼蛛科雄蛛附肢上多样化的饰装往往与求偶行为相偶联,这些特殊的饰装通常被认为是雌性选择的结果。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属狼蛛科豹蛛属,雄蛛触肢胫节密被白毛,跗舟密被黑毛,具有典型的性二型现象;同时,只有成熟的雄蛛才展现触肢黑白相间的毛饰物。推测拟环纹豹蛛雄蛛触肢这种黑白相间的毛饰物可能在物种识别中具重要作用。在室内我们拟通过涂抹操作对拟环纹豹蛛雄蛛触肢黑白相间毛饰物的功能进行分析。实验分为4组,分别是对照组(A组,雄蛛不做任何处理)、雄蛛触肢白色胫节全部涂成黑色(B组)、雄蛛触肢黑色跗舟全部涂成白色(C组)和雄蛛触肢的黑色跗舟被涂成黑色(D组),然后采用雌雄配对进行求偶交配行为测定。实验结果表明,B组雄蛛的交配成功率显著低于A、C和D组的雄蛛,而后3组雄蛛的交配成功率无显著差异。相反,B组雄蛛被雌蛛相食百分率显著高于其它3组。可见拟环纹豹蛛雄蛛触肢上黑白相间毛饰物,尤其是其胫节上的白色饰物在雌蛛种间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京幽灵蛛体表微感受器的类型、结构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京幽灵蛛(Pholcus beijingensis)体表的微感受器包括毛状感受器(触毛、听毛、味觉毛和刺)、裂缝状感受器(单个裂缝器、竖琴器)和跗节器等.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北京幽灵蛛体表的毛状感受器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其次是裂缝感受器;此外,每个跗节末端具有一个跗节器.除触毛在整个身体表面均有分布外,其他毛状感受器(...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中国湖南省节板蛛科Liphistiidae七纺蛛属Heptathela1新种:莽山七纺蛛Heptathela mangshan sp.nov.。新种与Heptathela sinensis Bishop and Crosby,1932相似,但有如下区别:前者的引导器仅1齿,而后者的引导器具2个大齿和1个小齿;两者的反盾片都有齿,但后者在基部有2个分离的齿,前者没有;两者的插入器形状不同。新种以模式产地而命名。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报道了友谊巴力蛛Baalzebub youyiensis ZhaoLi,2012的雄性,标本采自老挝洞穴。标本保存于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SCUM)。友谊巴力蛛Baalzebub youyiensis ZhaoLi,2012(图1~图17)鉴别特征:该种蜘蛛雄性近似于B.albonotatus(Petrunkevitch,1930)和B.brauni(Wunderlich,1976),均具有一簇跗舟刺毛和尖长的副跗舟,但可根据副跗舟旁具一宽阔侧膜、中突修长、斧状引导器和多分枝的插入器等特征与该属其他种区分。  相似文献   

9.
记述采自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太阳山龙角蛛属Draconarius一新种,镰刀龙角蛛Draconarius drepanoides sp.nov.。该新种近似于双龙角蛛D.bifarius Wang&Martens,2009,主要区别有:引导器末端腹面观时向后弯曲呈镰刀状(后者稍弯曲),中突腹面观时前端靠近盾板骨片(后者远离),膝节无突起(后者具一个较大的突起)。该新种还近似于镰状龙角蛛D.falcatus Xu&Li,2006,但可通过中突勺状(后者为一小且尖锐的突起)、无膝节突(后者具2个膝节突)和引导器末端不分叉(后者末端分叉)等特征区分。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采自海南岛的巨蟹蛛科奥利蛛属Oliosl新种:指奥利蛛Oliosdigitatu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指奥利蛛,新种Oliosdigitatus sp.nov.(图1-4)正模♂,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霸王岭镇,2009—5—25,张超采。副模2♂♂,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霸王岭镇,2009—5—25,张超采。鉴别特征:在奥利蛛属Olios的种类中,本新种的生殖器官与Olios scalptor Jager&Ono,2001非常相似,但具有以下特征可以区别:本新种雄蛛触肢器胫节突端半部指状;引导器半透明膜状,基部比端部厚,且基部具皱褶。词源学:以雄蛛触肢器胫节突的形状命名。地理分布:海南  相似文献   

11.
徐湘  尹长民 《蛛形学报》2001,10(1):8-10
记述我国节板蛛科七纺蛛属1新种,命名为佘氏七纺蛛,新种Heptathela shei sp.nov.。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采自福建武夷山的六眼幽灵蛛属一新种-钳六眼幽灵蛛。新种近于S.akebona Komatus,但其触肢器跗节末端的结构和生殖球侧面的突起与后者不同,头胸部背面无斑纹,可与后者区别,故定为新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蛛属两新种(蜘蛛目:地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蛛科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地下穴居生活的蜘蛛类群,属于原蛛亚目。地蛛科的蜘蛛除了具有原蛛亚目的许多原始特征外,还具有一些可资鉴别的特征:触肢基节的内侧延长成一个发达的颚叶;纺器3对,前中纺器较前侧纺器明显发达,末端三角形。地蛛利用蛛丝制成坚韧的长  相似文献   

14.
我国长纺器蛛一新种(蜘蛛目:长纺器蛛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纺器蛛科(Hersiliidae)的种类较少。迄今为止,在中国台湾、日本和印度均只记载一种,即Hersilia savignyi Lucas,1836(斋籐,1941;李长林,1964;八木沼,1977;Tikader,1977)。笔者在广东和浙江采到一种,经鉴定为长纺器蛛属Hersilia Sav.et And.,1825—  相似文献   

15.
记述中国园蛛科新园蛛属3新种:朱氏新园蛛Neoscona zhui sp.nov.,黄色新园蛛N.flavescenssp.nov.和崇左新园蛛N.chongzuo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文中测量单位为mm。朱氏新园蛛,新种Neoscona zhuisp.nov.(图1~9)正模♀,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2003年7月17日,张超采。副模1♂,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2003年7月17日,张超采。新种与多褶新园蛛N.multiplicans(Chamberlin,1924)近似,区别为:1)新种雌蛛的外雌器基部窄,垂体较长;2)新种外雌器垂体的的侧隆起位于中部,而多褶新园蛛的侧隆起位于垂体的末端;3)新种触肢器的引导器有1骨质化的裂片,而多褶新园蛛无裂片;4)两者中突齿的位置不同;5)新种基节Ⅳ具1肉质的小瘤状突起,而多褶新园蛛无小突起。新种与类青新园蛛N.scylloides(B senberg & Strand,1906)近似,区别为:1)新种雌蛛外雌器的垂体短;2)新种中突相对较小;3)新种触肢器的顶突基部具1凹陷,而类青新园蛛无凹陷;4)两者胫节Ⅱ的刚毛数不同。词源:新种...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采自于中国河北省赞皇县嶂石岩风景区(九女峰景区)的弱蛛科1新属新种:宽跗皱弱蛛Rhysscoleptoneta latitarsa gen.nov.et sp. nov..皱弱蛛属Rhyssoleptoneta gen.nov.与该科其它属的主要区别在于雄性触肢跗节较宽,端部无分叉,背面具1个短小的突起;雄性触肢生殖球结构复杂等.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拟态蛛的研究(蜘蛛目:拟态蛛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湖南、广西、贵州等省采集的拟态蛛科蜘蛛有9种,其中属于突腹蛛属Ero的2新种,2新记录,补充1种鉴别特征图;拟态蛛属Mimetus 3新种,1新记录。文内对属和种的鉴别特征均有扼要描述,并附有外雌器、外雌器内部结构,触肢器等特征图。  相似文献   

18.
虎纹捕鸟蛛体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虎纹捕岛蛛(Ornithoctonus husoena)的眼、生殖球、颚叶、听毛、触毛、琴形器、跗节器、发音器、幼蛛及成蛛的纺绩器和螯肢等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9.
记述采自贵州省施秉县贝尔蛛属Belisana一新种,李氏贝尔蛛Belisana lii sp.nov.。该新种近似于沿河贝尔蛛Belisana yanhe Chen et al.,2009,主要区别有:本种跗前突末端为3层膜片叠加,且顶部形成具2个小的椎形结构,而后者仅有2层膜片叠加,顶部只形成1个三角形结构;雄蛛螯肢末突长而末端强烈向后弯曲,雄蛛螯肢下侧突向内弯曲等特征区分。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记述采自香港的节板蛛科七纺蛛属一新种,定名为香港七纺蛛Heptyathelahongkongsp.nov.,以庆贺香港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