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研究旨在针对不同性腺发育阶段(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野生瓯江凤鲚(Coiliamystus)性腺发育情况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 在雌、雄野生瓯江凤鲚性腺从Ⅰ期发育至Ⅴ期的过程中, 成熟系数呈现上升趋势, 凤鲚卵巢的GSI值是精巢GSI值的5倍。在卵巢发育Ⅰ—Ⅴ期, 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 粗蛋白和水分显著上升(P<0.05); 在精巢发育Ⅰ—Ⅴ期, 粗脂肪含量显著上升, 粗蛋白和水分显著下降(P<0.05), 灰分含量先升后降, 说明野生瓯江凤鲚在卵巢发育过程中脂肪为主要供能物质。雌凤鲚肌肉在卵巢发育Ⅰ—Ⅴ期显著上升(P<0.05), 雄凤鲚肌肉氨基酸含量在精巢发育Ⅰ—Ⅴ期显著下降(P<0.05)。但各性腺发育阶段氨基酸组成相对稳定, 雌、雄鱼肌肉总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分别为(37.88±0.32)%—(41.66±0.44)%和(40.30±0.69)%—(40.94±0.29)%。依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标准, 不同性腺发育阶段的野生瓯江雌、雄凤鲚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 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Met)和胱氨酸(Cys)。在卵巢发育Ⅰ—Ⅴ期, 性腺发育阶段含量最丰富的C16﹕0和C18﹕1呈下降趋势, 可能是作为主要的供能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脂肪酸DHA在卵巢发育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精巢发育Ⅰ—Ⅴ期, 多不饱和脂肪酸呈现下降趋势。因此, 在繁殖过程中, 野生瓯江凤鲚雌雄鱼的发育特征和肌肉营养组成变化规律及差异与生殖洄游产卵的繁殖习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产卵期凤鲚(Coilia mystus)、刀鲚(C.ectenes)和湖鲚(C.ectenes taihuensis)肌肉生化成分与能量密度,评价其营养价值并探讨生态习性差异对鱼类肌肉生化成分的影响。采集卵巢发育至Ⅴ期的样本各50尾,分别测定相关指标,实验均设置3个重复,结果取平均值。3个种群样本肌肉水分含量为74.62%~81.87%,粗蛋白占肌肉鲜重的比例为15.06%~18.08%,粗脂肪为1.65%~6.78%,粗灰分为0.98%~1.49%,能量密度为4.447~7.209kJ/g。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0.49~76.04,不饱和脂肪酸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62.50%~72.48%与6.54%~8.39%。肌肉中矿物元素含量最高的均为钾,最低的均为铜。结果表明,凤鲚、刀鲚和湖鲚均为理想蛋白源,不饱和脂肪酸及矿物元素含量丰富,同时还富含赖氨酸、支链氨基酸、EPA和DHA等生理必需因子。生化成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刀鲚粗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显著高于凤鲚和湖鲚,这种差异直接反映了洄游习性对鱼类肌肉生化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瓜实蝇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本研究拟对卵巢发育进行分级,以判断田间捕获的瓜实蝇是否达到性成熟。室内饲养瓜实蝇成虫,对开始羽化至羽化后80 d的不同日龄成虫卵巢进行解剖,并记录了卵巢长度、卵巢宽度、卵巢指数(卵巢长度&#215;卵巢宽度)和所含卵粒数。将瓜实蝇卵巢发育过程分为4期6个级别,分别为卵黄发生前期(Ⅰ级和Ⅱ级)、卵黄发生期(Ⅲ级和Ⅳ级)、抱卵期(Ⅴ级)、经产期(Ⅵ级)。随着卵巢的发育,Ⅰ~Ⅴ级卵巢长度和宽度迅速增长,卵巢发育成熟开始产卵以后,Ⅵ级卵巢长度和宽度逐渐减小。Ⅰ级和Ⅱ级卵巢长度与宽度大致相等,以后各期卵巢长度均大于宽度。Ⅲ级和Ⅳ级可见清晰的卵室,卵母细胞迅速增长,卵黄逐渐沉积。Ⅴ级可见清晰的卵粒,整个卵巢呈圆柱状。Ⅵ级开始排出卵子,所含卵粒数显著少于Ⅴ级;虽然此级卵巢长度大于Ⅳ级,但卵巢宽度、卵巢指数与Ⅳ级基本一致;Ⅵ级卵巢可见黄体,可结合黄体判定卵巢所处发育级别。本研究对评估粘虫板捕获的瓜实蝇雌虫生理日龄结构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单因子梯度设计。在试验中,维生素E设6个梯度,分别为Ⅰ0mg/kg、Ⅱ50mg/kg、Ⅲ125mg/kg、Ⅳ200mg/kg、Ⅴ275mg/kg、Ⅵ350mg/kg,前后进行175d饲养试验,以雌鳝性腺系数、产卵力、孵化率以及各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等指标作为判据,研究了VE对雌鳝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饲料中VE含量的增加,Ⅰ、Ⅱ、Ⅲ、Ⅳ组雌鳝性腺系数、产卵力和孵化率显著提高(p0.05),Ⅴ、Ⅵ组则提高不显著(p0.05),卵中VE的含量反映了饲料中VE的含量。雌鳝卵巢中SOD活性,Ⅳ、Ⅴ和Ⅵ组比Ⅰ和Ⅲ组显著低(p0.05),相应地,MDA含量Ⅳ、Ⅴ和Ⅵ组显著低于Ⅰ、Ⅱ和Ⅲ组(p0.05)Ⅰ、Ⅱ和Ⅲ组雌鱔,虽然其卵巢中SOD活性较高,但因饲料中抗氧化性的VE缺乏或不足,引发卵子脂质过氧化,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导致卵质低下,从而影响了卵子孵化。综上所述,雌鳝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能有效地改善雌鳝的繁殖性能,其最适添加量为200mg/kg。    相似文献   

5.
长吻鮠的卵巢发育和周年变化及繁殖习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长吻卵巢发育与周年变化特点和繁殖习性。依外形和组织学特征,性成熟前至性成熟鱼卵巢的发育可分为卵原细胞期、单层滤泡期、卵黄泡期,卵黄充满期、成熟期和退化期6个时期,Ⅰ期性腺只存在于1龄内个体,Ⅱ期性腺持续2年左右,性成熟前发育至Ⅲ期,经Ⅳ、Ⅴ期发育至成熟并首次参与繁殖,最小性成熟个体3龄。性成熟后个体卵巢的发育只有后5个时期。繁殖期4—6月,产后卵巢很快退回到Ⅱ期,Ⅲ期卵巢越冬。一次产卵类型。卵壳膜源于滤泡细胞。卵粒的退化吸收分5步完成。  相似文献   

6.
蓝太阳鱼第一次性周期性腺发育的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是广东省于1997年从北美引进的小型淡水鱼类,本文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蓝太阳鱼的性腺发育进行了研究。蓝太阳鱼的性腺发育程序可以分为5个时期。在1月龄,卵巢和精巢处于第Ⅰ期;2~3月龄时,卵巢和精巢发育到第Ⅱ期;4月龄时发育到第Ⅲ期;5~6月龄时发育到第Ⅳ期;7~8月龄时达到性成熟第Ⅴ期。过冬时,卵巢退化到第Ⅱ~Ⅲ期,而精巢仍停留在第Ⅴ期。成熟卵巢的成熟系数为2.80%~8.10%,成熟精巢的成熟系数为1.45%~3.45%。精巢和卵巢发育都为不完全同步型,且精巢发育比卵巢稍快。蓝太阳鱼的繁殖期在广州地区为3~11月,为多次产卵类型。本文从生殖和生长的关系上对蓝太阳鱼生长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将蓝太阳鱼作为一种鱼类实验动物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磷酸二氢钠为磷源,制成含磷水平为0.53%—1.61%的7种半精制试验饲料,饲养7组三重复的翘嘴隔冬鱼种。试验鱼每尾平均体重3.79±0.20g。饲养期为8周。试验结果表明,饲料磷含量不足会导致鱼体生长不良,饲料效率低下。饲料磷为0.88%或以上时,鱼体增重和饲料效率显著提高。全鱼脂肪含量随饲料磷水平上升而呈下降趋势,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全鱼的粗灰分含量与饲料磷水平呈正相关。饲料磷水平为0.88%或更高时,全鱼磷含量和脊椎骨的灰分含量稳定在同一水平上。饲料磷水平对全鱼水分、全鱼粗蛋白、鳞片灰分、鳞片磷和脊椎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满足翘嘴鱼种生长所需的饲料磷为0.88%。  相似文献   

8.
青海湖裸鲤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法,对青海湖裸鲤的性腺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系统地描述了各期卵巢和精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1)青海湖裸鲤性腺的发育可分为六个时期,卵母细胞从第3时相发育到第4时相基本同步。第Ⅳ期末卵巢,第4时相卵母细胞的卵径大小比较整齐,卵径平均值为2.3mm,第4时相卵母细胞占切面上卵数的85%以上,占切片面积的96%以上,第2、3时相卵母细胞已很少;(2)产后卵巢的组织结构逐步由第Ⅵ期回复到第Ⅱ期,再由第Ⅱ期到第Ⅲ期向第Ⅳ期过渡;(3)性成熟个体有68.12%的雌鱼和83.9%的雄鱼以第Ⅳ期性腺越冬,另有21.01%的雌鱼和10.7%的雄鱼以第Ⅲ期性腺越冬,还有10.87%的雌鱼和5.4%的雄鱼以第Ⅱ期性腺越冬。根据青海湖裸鲤各季节性腺发育情况,作者认为青海湖裸鲤已达到性成熟的个体并不是每年都参与繁殖活动,存在生殖间断性。这反映了青海湖裸鲤的繁殖习性对高原寒冷多变气候的适应性。还对卵黄核和核仁在卵黄形成中的作用以及青海湖裸鲤的产卵类型和生殖间断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糖苷水解酶9 (glycoside hydrolase 9,GH9)基因家族在枣果皮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以狗头枣果实为材料,对其幼果期(StageⅠ)、青果期(StageⅡ)、膨大期(StageⅢ)、白熟期(StageⅣ)、半红期(StageⅤ)、全红期(StageⅥ)6个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纤维素含量、细胞组织结构、GH9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以及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枣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纤维素含量在StageⅠ~StageⅢ略有增加,于StageⅢ达到最高(217.33 mg/g),随后快速显著下降并于StageⅥ降至最低(98.51 mg/g),较StageⅢ下降了54.7%。(2)在枣果皮发育过程中果皮细胞在未着色时期紧密排列,在着色后明显皱缩且排列松散;番红-固绿染色后,从StageⅠ到StageⅣ枣果皮角质层细胞和表皮细胞的细胞壁颜色由蓝绿色逐渐变为浅蓝进而转为粉色,胞内几乎没有颜色,说明狗头枣果皮细胞壁的纤维素含量从StageⅠ到StageⅣ逐渐减少。(3)枣果实转录组测序发现,与StageⅠ相比,StageⅡ~StageⅥ分别检测到1 090、2...  相似文献   

10.
长江刀鲚与池塘人工养殖刀鲚性腺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2008年间采集了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及池塘养殖刀鲚共104尾,对其生物学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月份、不同江段的刀鲚性腺发育状况进行了初步比较观察。组织切片观察显示:在江阴段长江刀鲚从4~7月份卵巢从Ⅱ期发育到Ⅳ期;同一时期(7月份)安庆段刀鲚精巢和卵巢的成熟系数略高于江阴段,但差异不大。池塘养殖雄性刀鲚在6月、9月基本处于增殖期,精小叶腔中存在一定量的精子细胞,但未见性成熟个体。对于雌性,在12月份卵巢处于Ⅱ期,而6月份卵巢能发育至Ⅳ期晚期,此时卵巢的成熟系数显著高于同年5月份江阴长江刀鲚和7月份安庆段刀鲚。综合组织切片结果认为:长江刀鲚的性腺发育成熟度可能与所处江段关系不大,而不同洄游群体的性腺发育情况可能相同;在人工池塘养殖状态下,部分刀鲚的卵巢至少能够发育到Ⅳ期晚期。  相似文献   

11.
雅鲁藏布江黑斑原鮡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4-2006年采集于雅鲁藏布江拉萨河的190尾黑斑原鮡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研究。雄性最小性成熟(精巢Ⅳ期)个体体长141.7mm,体重45.2g,性体指数1.09%,雌性最小性成熟(卵巢Ⅳ期)个体体长146.8mm,体重66.7g性体指数11.52%,相应年龄均为5龄。初次性成熟年龄(L50):♂,170.1mm相应年龄为7龄;♀,150.2mm,相应年龄5龄。通过组织切片法和GSI的周年变化分析,繁殖时间集中在5-6月,每年繁殖一次,繁殖之后的6-8月卵巢从Ⅵ期回复到Ⅲ期,9月卵巢发育到Ⅳ期越冬。卵径频率分布显示,卵巢发育类型为分批同步型,卵巢中至少存在2批卵径,每年成熟一批卵并同时产出,产卵类型为完全同步产卵。卵黏性,成熟卵卵径在2.04-3.37mm之间,平均(2.83±0.16)mm。对19尾产卵前夕(体长为151.0-210.0mm)的标本进行统计,其绝对繁殖力范围在525-2058粒之间,平均为(1244±346)粒,相对繁殖力为(14.7±5.8)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直线正相关,表达式为F=13.624L-1187。    相似文献   

12.
秦岭典型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储量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2013年8月分析了秦岭典型林分锐齿栎(马头滩林区,Ⅰ)、油松(Ⅱ)、华山松(Ⅲ)、松栎混交林(Ⅳ)、云杉(Ⅴ)、锐齿栎(辛家山林区,Ⅵ)土壤剖面上活性有机碳及碳储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研究区各林分土壤的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碳、易氧化态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在整个土壤剖面(0~60 cm)上,云杉和松栎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余林分,不同林分的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碳含量的平均值大小均为Ⅴ>Ⅳ>Ⅰ>Ⅱ>Ⅲ>Ⅵ;各林分不同土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在71.25~710.05 mg·kg-1,不同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大小依次为Ⅰ>Ⅴ>Ⅳ>Ⅲ>Ⅱ>Ⅵ;整个土壤剖面上,松栎混交林的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降幅最大,不同林分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的平均值大小为Ⅳ>Ⅴ>Ⅰ>Ⅱ>Ⅲ>Ⅵ.3种活性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在不同林分类型中没有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各林分0~60 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大小为Ⅴ>Ⅰ>Ⅳ>Ⅲ>Ⅵ>Ⅱ.各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碳、易氧化态碳两两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各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碳、易氧化态碳与土壤有机碳、全氮之间的相关性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碳氮比、pH、土壤水分、土壤容重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Juvenile Arctic charr, Salvelinus alpinus , subjected to either food deprivation or restricted feeding showed reductions in relative sizes of both liver and viscera. With food deprivation, percentage lipid decreased and percentage water increased in the eviscerated carcass, 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findings for several other fish species. Following transfer from a restricted to a satiation feeding regime, the relative sizes of both liver and viscera increased to levels exceeding those of fish fed continuously to satiation.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the percentage liver lipid content of restricted-satiation fed fish was higher than in fish fed to satiation. These differences in energy deposition patterns were, however, not sufficiently large to produce marked differences at the whole animal level, since whole body lipid energy: protein energy ratios and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ies were similar for restricted-satiation and satiation fed fish.  相似文献   

14.
1981年1月,葛洲坝水利枢纽截流,中华鲟被大坝所阻而滞留在宜昌以下的江段。 1981年秋季在葛洲坝枢纽的坝下江段采集到中华鲟的Ⅲ、Ⅳ、Ⅵ期卵巢和Ⅲ、Ⅳ、Ⅴ期精巢,1982年秋季又采集到中华鲟产出的卵和早期鱼苗。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鲟在坝下江段不仅能发育成熟,而且能自然产卵。为了保护和增殖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同时,必须严禁滥捕,以保护中华鲟资源。    相似文献   

15.
湖南地区生长于池塘环境的青鱼,性成熟年龄是5—6年,雄性比雌性普遍地早熟一年。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是同源的,都来自于卵原细胞。池养青鱼的卵母细胞只能发育到初级卵母细胞阶段(Ⅳ时相),必须通过人工催情,才能进行染色体的减数分裂,使卵母细胞由第Ⅳ时相发育到第Ⅴ时相。精细胞的发生,能够完成由精原细胞到精子的全部发育过程。青鱼在第一次性周期内,雄性精巢在第5个冬季进入第Ⅳ期,雌性卵巢在第6个冬季进入第Ⅲ期,从此以后,每年冬季,雄性精巢回复到第Ⅳ期,雌性卵巢回复到第Ⅲ期,这种性腺季节周期变化的规律,为生产上选留亲鱼提供了理论依据。青鱼雌性卵母细胞由第Ⅲ时相到第Ⅳ时相是同步性的;经人工催情产卵或自然退化后,卵巢的组织学结构又回复到第Ⅱ期,证明青鱼是一次产卵类型。已经达到性成熟年龄的雌性青鱼,卵母细胞的卵黄形成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泡内卵黄,第二种类型是泡外卵黄。如果饲养管理工作如投饵、水质调节不适宜,卵母细胞不能正常形成卵黄,就会出现卵子的败育现象,这是生产上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辽宁玉米水分适宜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农业干旱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入农业气象干旱指标建立发育期尺度的玉米水分适宜度模型,利用1981-2010年辽宁52个气象站玉米发育期及常规气象数据,采用气候趋势分析和突变分析方法对玉米水分适宜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农业干旱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 不同发育期水分适宜度变化趋势不同,出苗至七叶期(Ⅱ)、拔节至抽雄期(Ⅳ)及乳熟至成熟期(Ⅵ)分别在1994、1996和1999年发生气候突变,在30年内播种至出苗期(Ⅰ)、七叶至拔节期(Ⅲ)、Ⅳ和抽雄至乳熟期(Ⅴ)水分适宜度呈不显著增大趋势,Ⅱ和Ⅵ期呈减小趋势,其中Ⅵ期达到显著水平.水分适宜度气候趋势存在空间差异,不同等级干旱在各发育期发生的概率不同,Ⅰ、Ⅱ、Ⅲ和Ⅵ期辽宁仅部分地区水分适宜度增大或减小趋势显著,这4个时期辽西北和辽南地区是水分适宜度高变异性区域,也是中、重度干旱的高发地区,而Ⅳ和Ⅴ期干旱发生频率较低,仅在相应地区发生轻、中度干旱.区域平均的水分适宜度能够对区域尺度上的农业干旱进行很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发酵豆粕对圆斑星鲽生长及消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饲料中发酵豆粕的适宜添加量, 以鱼粉和发酵豆粕为蛋白源, 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 分别添加0、10%、20%、30%和40%的发酵豆粕替代0、9.81%、19.63%、29.44%和39.26%的鱼粉蛋白, 设计5种等蛋白(50%)、等脂(8%)的实验饲料(分别表示为Ⅰ、Ⅱ、Ⅲ、Ⅳ和Ⅴ), 每组设3个重复, 每重复15尾鱼, 初始体重为(49.01.0) g, 经过8周的饲养实验, 结果表明: (1)饲料效率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 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为20%时, 鱼体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摄食量均会显著降低(P0.05)。(2)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随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而降低。(3)胃蛋白酶和肝脂肪酶活力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Ⅰ组最高, 显著高于Ⅲ组 (P0.05), 但与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Ⅱ、Ⅲ和Ⅴ组的胃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 肠淀粉酶活力则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Ⅲ组最高, 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与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其他消化酶活力(肠蛋白酶、胃淀粉酶、肠脂肪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Ⅰ组的皱襞高度和肠壁厚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各组的黏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 在饲料中添加10%的发酵豆粕对圆斑星鲽的生长、饲料利用和形体指标无显著性影响,过量添加则抑制鱼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陈红星  吴星  毕然  李莉霞  高蜜  李丹  谢凌天 《生态学杂志》2015,26(10):3226-3234
随着工业,特别是不锈钢产业的迅速发展,环境中的铬污染问题日益严重,Cr(Ⅵ)能够很容易地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和生物体内,其毒性远高于Cr(Ⅲ).铬作为变价金属,其在鱼类体内能够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对机体产生氧化胁迫效应;此外,Cr(Ⅵ)在细胞还原作用下生成的中间产物\[Cr(Ⅴ)、Cr(Ⅳ)等\]会进一步和DNA结合,导致基因的损伤和突变,从而危害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种群结构.本文在不同水平上,系统总结了Cr(Ⅵ)对鱼类的毒性效应,从多个层次(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阐述了Cr(Ⅵ)的毒性作用机制和鱼类相应的毒性解毒机制,并对于Cr(Ⅵ)的毒性研究中尚不完全清楚、需要深入考察的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