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南方三叠纪和侏罗纪的生物地理区系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古生物地理区系资料,阐述下述4个问题:(1)扬子地台中三叠世晚期的海退事件;(2)华南-华北陆块的拼合,应发生于中三叠世安尼晚期至拉丁期;(3)三叠纪南盘江“地槽”,裨上是一个断陷盆地,它的最强烈活动期也发生于中三叠世它尼晚期至拉丁期,与化南-华北的拼合及扬子地台的海退同时进行;(4)自中三叠世晚期后,华南东部与西部之间在地质发展史上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运动,特别是晚三叠世和早-部侏罗世。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本文研究的晚二叠世轮藻化石,系卢辉楠1982—1983年在新疆北部考察时采获,三叠纪的材料产自南疆,系石油部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古生物室提供。中三叠世轮藻类,在我国不少地区已被发现(王振、黄仁金,1978;张捷芳、卢辉楠等,1978;赵志清等,1980;王振,1981;张振来,1981;黄仁金,1983)。而晚二叠世和早三叠世轮藻类在国外报道的较少(Peck and Eyer,1963;1966b,1967,1968),晚二叠世轮藻类在我国最近才有报道(王振,1984),早三叠世仅个别种被报道(王振、黄仁金,1978)。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产自贵州紫云新苑早三叠世末期的菊石17属27种,其中包括4新属,17新种。4新属是Ziyunites,Eodanubites,Eoacrochordiceras 和Preflorianitoides,以Ziyunites 为最常见。13旧属中,9属是标准早三叠世晚期的类型,以Procarnites 和Albanites 两属最为常见。并指出了Japonites,Procladiscites 和Hungarites 三属的地质历程应自早三叠世晚期延至中三叠世。  相似文献   

4.
翼鳕(Pteronisculus)是辐鳍鱼下纲干群中一个已绝灭的属,以泪骨构成口缘为典型特征。直到最近,该属仅发现于欧洲、马达加斯加和北美的早三叠世地层;可能的中三叠世化石记录发现于斯匹次卑尔根岛。根据最近采自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242~247 Ma)海相地层中保存良好的化石标本,命名了翼鳕属一新种,尼尔森翼鳕(Pteronisculus nielseni sp.nov.)。该种代表了翼鳕属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它的发现为支持三叠纪时期东、西特提斯洋之间存在生物交流的假说提供了新证据。另外,作为翼鳕属最晚的代表种之一,尼尔森翼鳕的发现表明翼鳕属在早三叠世末并没有灭绝,至少延续到中三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5.
二叠纪末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海洋底栖生物的大灭绝及早三叠世蓝细菌的爆发,有关这一时期我国华南蓝细菌化石的报道主要来自早三叠世早期的微生物岩。四川江油渔洞子剖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下部巨鲕灰岩中首次发现有丰富的疑似蓝细菌,在种类和结构上与以往所报道的蓝细菌有着明显区别。疑似蓝细菌在巨鲕内和围岩中的富集,表明巨鲕灰岩的成因与疑似蓝细菌的活动有关,与飞仙关组底部微生物岩在成因上有着密切联系,显示早三叠世早期在这一地区发生了疑似蓝细菌的双幕式爆发,同时,暗示着这一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至少发生了两次海洋环境恶化及动物灭绝事件。疑似蓝细菌的爆发性生长,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海洋含氧条件的改善,进而为早三叠世末、中三叠世的生物全面复苏、辐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山北坡早三叠世Spathian期的菊石群由Procarnites kokeni(Arthaber),P. kunlunensis sp. nov. 和Proptychitoides trigonalis(Arthaber)组成。它们的出现表明早三叠世的海水已到达东昆仑山,所谓的三叠纪古昆仑山,至少其东部尚不存在,其古海岸线至少应划在阿尔金山与昆仑山之间。Procarnites-Proptychitoides菊石群的出现被看作是陆架深水或斜坡相的标志。由此推测,当前Procarnites-Proptychitoides群落的产地以北,应有陆架浅水相的沉积。同时,以阿尔金山为北缘、昆仑山为南缘的柴达木盆地的下面很可能隐伏有海相三叠系。从邻区布尔汗布达山(作为东昆仑山的东延部分)发育良好的旱、中三叠世海相沉积,笔者推测东昆仑山的海侵起自早三叠世,并延续至中三叠世。  相似文献   

7.
黔西南兴义地区及邻区中三叠世安尼期台地边缘生物礁发育在上扬子台地西南缘,为大型堡礁。造礁生物主要为暗管管壳石Tubiphytes obscurus,鹿角状管壳石Tubiphytes alcicornis,以及脑型丛状管壳石Plexoramea cerebriformis,占造礁生物总量的90%以上。苔藓虫类Reptonoditrypa cautica,珊瑚类Pinacophyllum spizzensis,奥顿菌Ortonella sp.以及普拉塔拉丁管Ladinella porata等为次要造礁生物。此外,礁灰岩中还见棘皮动物、腹足动物、腕足动物和有孔虫等附礁生物。该生物礁为晚二叠世绝灭事件之后在中三叠世开始重新建立的台地边缘礁复合体。本次研究为中三叠世造礁生物种类的恢复提供了新材料,同时也填补了上扬子台地西南缘安尼期生物礁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藏南泽当雅鲁藏布缝合带中的三叠纪放射虫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西藏南部泽当西金鲁村附近发现的一套硅质岩含有两个放射虫化石组合:Capnuchosphaera triassica组合和Pseudostylosphaera nazaroui组合。这些放射虫化石可以同中三叠世拉丁期至晚三叠世卡尼期放射虫动物群对比,这套硅质岩为一外为岩体,包括在由高劈理化泥岩组成的混杂岩基质中,这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三叠纪放射虫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廖卫华 《古生物学报》2002,41(3):464-468
国际最新研究表明,刺丝胞动物门包括水螅,钵水母和珊瑚3个纲,古生代的床板珊瑚和皱纹珊瑚以及中,新生代的石珊瑚是珊瑚纲中最主要的3个月,分别出现于早奥陶世,中奥陶世和中三叠世,它们在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古地理环境的解释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寒武纪发现的所谓“珊瑚”化石,大部分不是珊瑚,而应归属于藻类,海绵和苔藓虫,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可能是珊瑚或刺丝胞,但它们并不属于真正的皱纹珊瑚或床板珊瑚,皱纹珊瑚不是起源于寒武纪的这些所谓的“珊瑚化石”,而可能是起源于一种具有骨骼的单体海葵,奥陶纪和二叠纪都曾先后出现类似于石珊瑚的化石,但它们并不是中三叠世石珊瑚直接的祖先,石珊瑚也不是起源于皱纹珊瑚而可能是起源于一种或多种带骨骼的海葵,古生代的珊瑚化石是研究生物灭绝,复苏事件最理想的生物门类之一,奥陶纪末的O/S和晚泥盆地的F/F这两次灭绝事件使许多珊瑚分类单元惨遭浩劫,而二叠纪末的P/T灭绝事件则使全部古生代的皱纹珊瑚和床板珊瑚消亡。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早三叠世卡以头组地质时代和植物组合问题,对采于黔西滇东地区两条二叠系-三叠系海陆交互相界线剖面卡以头组中、下部的植物化石Annalepis(脊囊属)进行深入研究。与Annalepis同层或上部层位见有早三叠世早期的海相双壳类、介形类、腕足类、菊石类及大羽羊齿植物群残余分子,因此可以确定Annalepis在该地区出现于早三叠世早期的印度期(Induan),说明卡以头组(至少中、下部)地质时代属早三叠世早期。推测我国南方的Annalepis在早三叠世始于黔西滇东,随后向北迁移、中三叠世广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由早三叠世An-nalepis和大羽羊齿植物群残存分子共同构成的我国南方早三叠世早期植物组合,填补了早三叠世晚期岭文组与晚二叠世B期Gigantonoclea guizhouensis-Ullmannia cf.bronnia-Annularia pinglouensis组合之间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苏、皖早三叠世晚期菊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苏、皖下三叠统青龙组分布广泛,下部产较丰富的菊石.早在三十年代许德佑描述过江宁县珠山青龙灰岩的部分菊石,有Xenodiscus sp., Tirolites of. spinosus v. Mojsisovics, Tirolites sp. nov. ind., Anasibirites sp., Celtites sp.,认为可能是下三叠统的最高层位;许汉奎(1959)在江宁县青龙山采得菊石Danubites与Beyrichites,将青龙灰岩改称青龙群,时代改为早、中三叠世.嗣后,汪贵翔(1965),王乙长等(1966),华东地质研究所(1966)相继报道安徽青龙群上部(目前称扁担山组)瘤状灰岩,产Danubites, Hollandites, Gymnites, Japonites等,认为是中三叠统近几年来,笔者较系统地研究了巢县马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发现于江苏南京、江宁、宜兴、海门及安徽铜陵、南陵的上青龙组、安徽铜陵的周冲村组的有孔虫,其中南通和海门的样品得自钻孔中。上青龙组根据菊石化石时代定为早三叠世;周冲村组据瓣鳃类时代定为中三叠世。发现的有孔虫主要种类与四川南部嘉陵江组所见一致,并建一新种Meandrospira immatura He。  相似文献   

13.
第1期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法郎组瓦窑段鱼类化石初步观察……………………刘冠邦尹恭正罗永明王雪华王尚彦(1)湖北宜昌陈家河下、中奥陶统大湾组腕足动物多样性演变……………………………………………詹仁斌陈朋飞(21)桂西和黔南中三叠世珊瑚……………………………………………………………………………………………邓占球(32)贵州独山与奥地利格拉茨中泥盆世Argutastrea珊瑚群之对比…………………………廖卫华Bernhard Hubmann(52)江汉盆地渔洋组上部的古新世孢粉组合………………………刘耕武李伟同张清如陈钦保肖传桃李群(60)贵州关岭…  相似文献   

14.
布.  GI 《微体古生物学报》1996,13(2):135-142
晚三叠世台形牙形刺分子属有Paragondolella,Metapolygnathus,Ancyrogondolella和Epigondolella。这些属都源于中三叠世,可能来自同一根源──Neogondolella,但有两个不同的演化趋向。本文认为这些台形分子分类演化上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仅是一些微小的变化,如齿台下方后龙脊─基部附着面,基穴和环台面的细部变化。对Metapolygnathus属台形分子的发展演化作了专门讨论,指出了晚三叠世台形牙形刺分子的演化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知的楯齿龙目(Placodontia)化石仅见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区,其中豆齿龙亚目(Cya- modontoidea)产自关岭地区的法郎组瓦窑段,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楯齿龙亚目(Placodon- toidea)产自盘县的关岭组Ⅱ段,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本文记述的豆齿龙类新属种——康氏雕甲龟龙(Clyphoderma kangi gen.et sp.nov.)产于云南富源的法郎组竹杆坡段,属中三叠世拉丁期。正型标本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编号:M 8729),其头骨高度愈合,代表一个完全成年之个体,根据以下特征明显区别于我国的Psephochelys和欧洲的Psephoderma:1)头骨枕部具3枚大型的锥状鳞;2)背甲甲片结构更为复杂,具明显的放射状沟/脊结构。到目前为止,康氏雕甲龟龙是龟龙科(Placochelyidae)中惟一的中三叠世属种,该科的其他成员全部发现于上三叠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知的檐齿龙目(Placodontia)化石仅见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区,其中豆齿龙亚目(Cya-modontoidea)产自关岭地区的法郎组瓦窑段,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楯齿龙亚目(Placodon-toidea)产自盘县的关岭组Ⅱ段,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本文记述的豆齿龙类新属种--康氏雕甲龟龙(Glyphoderma kangi gen.et sp.nov.)产于云南富源的法郎组竹杆坡段,属中三叠世拉丁期.正型标本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编号:M 8729),其头骨高度愈合,代表一个完全成年之个体,根据以下特征明显区别于我国的Psephochelys和欧洲的Psephoderma:1)头骨枕部具3枚大型的锥状鳞;2)背甲甲片结构更为复杂,具明显的放射状沟/脊结构.到目前为止,康氏雕甲龟龙是龟龙科(Placochelyidae)中惟一的中三叠世属种,该科的其他成员全部发现于上三叠统.  相似文献   

17.
正如今一提到山西地质博物馆,在全国地质专业类博物馆界已小有名气。山西地质博物馆展陈的最大特色是古生物展厅,而古生物厅的突出亮点是早中三叠世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群。中国肯氏兽动物群是指中国北方早中三叠世以兽孔类和原始主龙类为主体的四足类动物群。为了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我们同时将我国南方中晚三叠世的关岭生物群以及相近的海生爬行动物作了"南海北陆"的对比展示,着实给观众提供了十分丰盛的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18.
对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的评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自然杂志(Nature,432:383—386,2004)发表了Chengetal.的文章,首次报道了胡氏贵州龙的生育模式、性双形和可能胎生的证据,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认为产胡氏贵州龙的竹杆坡组的时代为中三叠世,这与近年来牙形刺的研究结果不符。牙形刺的研究已充分证明竹杆坡组的时代为晚三叠世的早期(卡尼期)(王成源等,1998;Chen&Wang,2002),比以前认为的时代要晚出现大约一千万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的中三叠世拉丁晚期放射虫Spongoserrula rarauana 动物群产于青海可可西里地区西金乌兰湖北蛇形沟,包括8属,12种,2未定种,归属于4科3目。这个动物群是最近区调工作(2000—2002)中新发现的晚泥盆世、中二叠世和中三叠世放射虫动物群中时代最新的,在这个地区尚属首次报道。这些资料证实,可可西里洋盆存在的时代为晚泥盆世至中三叠世晚期,最后的闭合时间在拉丁晚期之后。这个洋盆的发展历史与云南西部昌宁 孟连地体所处的古特提斯洋盆基本一致,因而是古特提斯洋的北延部分。  相似文献   

20.
何炎  蔡连铨 《古生物学报》1991,30(2):212-230
广西百色盆地边缘出露三叠纪地层,盆地中间沉积早第三纪陆相沉积物。田东凹陷位于盆地的东端,在其部分边缘及凹陷的许多钻孔中发现三叠纪地层。在三叠系碳酸盐岩中发现了丰富的有孔虫化石。本文首次正式报道此区三叠纪有孔虫动物群。本文材料是广西石油局勘探研究院提供的,后一作者在工作中制作了大量三叠系石灰岩岩芯和岩屑薄片,经我们对其中所含的有孔虫鉴定后,认识到这些有孔虫动物群大部分属于中三叠世晚期,部分属于中三叠世早期。其后在这些地层中又发现了牙形石、六射珊瑚、海相双壳类,其分布时代与有孔虫是一致的。陈周庆、张富田同志摄影,臧晓泉同志清绘图件,特此致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