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通过对西藏羊湖地区ZK1和卡拉苏代牙剖面(IP16)的孢粉分析和总有机碳(TOC)、元素含量分析等,建立了羊湖地区近1.4万年以来的孢粉组合带、重建当时的植被类型及古气候演变序列.结果显示:该时期经历了5次植被类型的更替,即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与之相对应的气候经历了5次波动(2个半旋回),即11220a.B.P.左右的第一气候旋回: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8970a.B.P.左右的第二气候旋回,同样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然后进入半个气候旋回,即干旱气候期,推测今后有可能进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期.  相似文献   
2.
西藏羊湖地区及近1.4万年以来孢粉植物群及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羊湖地区ZK1和卡拉苏代牙剖面(IP16)的孢粉分析和总有机碳(TOC)、元素含量分析等,建立了羊湖地区近1.4万年以来的孢粉组合带、重建当时的植被类型及古气候演变序列。结果显示:该时期经历了5次植被类型的更替,即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与之相对应的气候经历了5次波动(2个半旋回),即11220a.B.P.左右的第一气候旋回: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8970a.B.P.左右的第二气候旋回,同样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然后进入半个气候旋回,即干旱气候期,推测今后有可能进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期。  相似文献   
3.
西藏羊湖地区近1.4万年以来孢粉植物群及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羊湖地区ZK1和卡拉苏代牙剖面(IP16)的孢粉分析和总有机碳(TOC)、元素含量分析等,建立了羊湖地区近1.4万年以来的孢粉组合带、重建当时的植被类型及古气候演变序列。结果显示:该时期经历了5次植被类型的更替,即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与之相对应的气候经历了5次波动(2个半旋回), 即11 220 a.B.P.左右的第一气候旋回: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8 970a.B.P.左右的第二气候旋回,同样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然后进入半个气候旋回,即干旱气候期,推测今后有可能进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期。  相似文献   
4.
黔西地区发育良好的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近年来该地区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陆相生物群研究较多,主要包括植物化石和孢粉化石。文中研究了产自该地区卡以头组的叶肢介动物群,并对部分标本采取电镜扫描来研究其微细结构,共分类描述2属11种及3个未定种,其中Euestheria属有5种和2个未定种,Palaeolimnadia属有6种和1个未定种。该研究既丰富了黔西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群面貌,对于探讨这一重大地质突变期陆相生物群演变具有指示作用,也为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早三叠世卡以头组地质时代和植物组合问题,对采于黔西滇东地区两条二叠系-三叠系海陆交互相界线剖面卡以头组中、下部的植物化石Annalepis(脊囊属)进行深入研究。与Annalepis同层或上部层位见有早三叠世早期的海相双壳类、介形类、腕足类、菊石类及大羽羊齿植物群残余分子,因此可以确定Annalepis在该地区出现于早三叠世早期的印度期(Induan),说明卡以头组(至少中、下部)地质时代属早三叠世早期。推测我国南方的Annalepis在早三叠世始于黔西滇东,随后向北迁移、中三叠世广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由早三叠世An-nalepis和大羽羊齿植物群残存分子共同构成的我国南方早三叠世早期植物组合,填补了早三叠世晚期岭文组与晚二叠世B期Gigantonoclea guizhouensis-Ullmannia cf.bronnia-Annularia pinglouensis组合之间的空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