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覆盆子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7α-羟基-3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熊果酸(4)、对羟基苯乙酸(5)、水杨酸(6)、腺苷(7)、1-氧-1,2-二氢异喹啉-4-羧酸(8)、香橙素(9)、金丝桃苷(10)、ligballinol(11)、阿魏酸二十六醇酯(12)、香豆酸二十四醇酯(13)。化合物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9、12、13为首次从悬钩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马比木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硅胶、MCI和Sephadex LH-20反复柱层析、纯化,从马比木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7-酮基-β-谷甾醇(3),β-sitosteryl-3-O-β-D-glucopyranoside-2'-O-palmitate(4),5α,6β-二羟基胡萝卜苷(5),羽扇豆醇(6),3-乙酰氧基-12-齐墩果烯-28醇(7),喜树碱(8),9-甲氧基喜树碱(9),10-羟基喜树碱(10),9-methoxy-mappicine-20-O-β-D-glucopyranoside(11),mappicine-20-O-β-D-glucopyranoside(12),(3S)-pumiloside(13),(-)-(3S)-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3-carboxylic acid(14)。化合物1~7、9~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从玉米须60%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1)、柯伊利素-6-C-β-波伊文糖-7-O-β-葡萄糖苷(2)、柯伊利素-6-C-β-波伊文糖苷(3)、L-鼠李糖(4)、豆甾-4-烯-3β,6β-二醇(5)、7α-羟基谷甾醇(6)、7β-羟基谷甾醇(7)、胡萝卜苷棕榈酸酯(8)、大豆脑苷I(9)、7α-羟基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10)、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1)、棕榈酸(12)、胡萝卜苷(13)和β-谷甾醇(14),其中化合物1、4和7~12为首次从玉米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甘青青兰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利用柱层析、薄层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对采自甘肃漳县的唇形科植物甘青青兰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1H NM R、13C NM 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它们分别为羽扇豆烷-20(29)-烯-28-酸-3-醇(1),羽扇豆烷-20(29)-烯-3,28-二醇(2),齐墩果烷-12-烯-28-酸-3-酮(3),乌苏烷-12-烯-28-酸-2,α3β-二醇(4),乌苏烷-12-烯-28-酸-3,β24醇(5),豆甾-3-酮(6),β-谷甾醇-3-O-葡萄糖基(6→1)-十六烷酸苷(7),β-谷甾醇(8),齐墩果酸(9),β-胡萝卜苷(10),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而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阳春砂仁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槲皮素(1)、槲皮苷(2)、异槲皮苷(3)、香草酸(4)、3,4-二羟基苯甲酸(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豆甾醇(8)、麦角甾醇(9)、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0)、硬脂酸(11)、棕榈酸(12)、白附子脑苷B(13)和虎杖苷(14)。其中,化合物1、9、10、13和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从大头艾纳香(Blumea megacephala(Randeria)Chang etTseng)全草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无羁萜(1)、小麦黄素(2)、豆甾醇二十六烷酸酯(3)、豆甾醇十八烷酸酯(4)、α-香树脂醇(5)、α-香树脂醇乙酸酯(6)、β-香树脂醇乙酸酯(7)、β-谷甾醇(8)、豆甾醇(9)、β-胡萝卜苷(10)、二十七烷醇(11)、十六烷酸(12)和二十四烷酸(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头艾纳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枸骨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提取和柱层析色谱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枸骨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1)、3,28-乌苏酸二醇(2)、熊果酸(3)、异鼠李黄素(4)、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5)、地榆苷Ⅰ(6)、槲皮苷-3-O-β-D-葡萄糖苷(7)、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8)、冬青苷Ⅱ(9).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9的13CNMR数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LH-20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中药玄参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并结合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哈巴俄苷(1)、哈巴苷(2)、益母草苷A(3)、6-O-甲基梓醇(4)、京尼平苷(5)、6-O-α-L-鼠李糖基桃叶珊瑚苷(6)、ningpogenin(7),甘草素(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9),麦芽糖(10),熊果酸(11),丙三醇(12),5-羟甲基糠醛(13),胡萝卜苷(14)及β-谷甾醇(15)。其中化合物3、6、8、9、10、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分离鉴定爵床科观音草属植物山蓝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方法对山蓝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红外、质谱、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八醇(1),硬脂酸(2),β-谷甾醇(3),豆甾醇(4),棕榈酸(5),月桂酸(6),尿囊素(7),棕榈醇(8),芝麻素(9),齐墩果酸(10),β-胡萝卜苷(11),尿嘧啶(12),腺嘌呤(13),十八烷基葡萄糖苷(14),柠檬酸(15)。除β-谷甾醇,豆甾醇和β-胡萝卜苷外,其余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反复硅胶和凝胶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从油桐种子(Vernicia fordii)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为12-去氧-13-棕榈酸佛波酯(1)、白桦脂酸(2)、大戟醇(3)、α-香树脂醇乙酸酯(4)、羽扇豆醇乙酸酯(5)、3-乙酰伪蒲公英甾醇(6)、芹菜素(7)、槲皮素(8)、木犀草素(9)、桂皮酸(10)、胡萝卜苷(11)、β-谷甾醇(12)。化合物1,3~10为首次从油桐籽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从吴茱萸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吴茱萸次碱(1)、吴茱萸碱(2)、去氢吴茱萸碱(3)、7β-羟基吴茱萸次碱(4)、吴茱萸果酰胺-Ⅱ(5)、14-甲酰基二氢吴茱萸次碱(6)、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7)、淫羊藿新苷C(8)、橙皮苷(9)、金丝桃苷(10)、吴茱萸内酯(11)、β-谷甾醇(12)、胡萝卜苷(13)、咖啡酸(14)、紫丁香苷(15)、儿茶酚(16).化合物9、15、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6为首次从吴茱萸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角果藜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特色植物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氯仿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7-酮基-β-谷甾醇(1)、β-谷甾醇(2)、豆甾-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正十六碳醇(4)、[24S]豆甾-4-烯-3-酮(5)、173-脱镁叶绿素乙酯(6)、麦黄酮(7)、穆坪马兜铃酰胺(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9)、β-谷甾醇亚油酸酯(10)、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对生长于云南省勐腊县的青脆枝小枝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通过硅胶、MCI和Sephadex LH-20反复柱层析、纯化,从青脆枝小枝的9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香树精(1)、7-酮基-β-谷甾醇(2)、豆甾醇(3)、谷甾-5-烯-3β,7β-二醇(4)、丙氧基香树精(5)、鹅掌楸碱(6)、松柏苷(7)、丁香酸葡萄糖苷(8)、丁香苷(9)、咖啡酸(10)、6,7-二羟基香豆素(11)、(3R)-3,6,7三甲基十九碳酸甲酯(12)、喜树碱(13)、9-甲氧基喜树碱(14)、10-羟基喜树碱(15)、麦黄酮(16)、豆甾-5-烯-3β,7α-二醇(17)、胡萝卜苷(18)、谷甾醇(19)。其中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从珍珠荚蒾(Viburnum foetidum var.ceanothoides)的枝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白桦醇(1),熊果醇(2),β-谷甾醇(3),白桦脂酸(4),熊果酸(5),对羟基苯甲酸(6),4,4′-二羟基-a-古柯间二酸(7),反式对香豆酸(8),顺式对香豆酸(9),红花菜豆酸(10),原儿茶酸(11),胡萝卜苷(12),1-O-(6-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 -4-allylbenzene(13)和apigenin 7-O-α-L-rhamnopyranosyl(1″ ′→2″)-β-D-glucopyranoside (14).其中,化合物1、7、9、10和13为首次从荚蓬属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珍珠荚蓬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木棉(Bombax ceiba)的化学成分,从其根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4-烯-环阿尔廷酮(1)、环阿尔廷醇(2)、木栓酮(3)、羽扇豆醇(4)、3β-乙酰齐墩果酸(5)、齐墩果酸(6)、麦角甾-4,6,8(14),22E-四烯-3-酮(7)、胆甾-4-烯-3-酮(8)、5α,8α-环二氧-24-甲基-胆甾-6,9,22E-三烯-3β-醇(9)、β-谷甾醇(10)、6β-羟基-豆甾-4-烯-3-酮(11)、胆甾醇(12)、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二十烷酸酯(13)、亚油酸三甘油酯(14)、正三十一烷醇(15)、正二十二烷酸(16)、油酸月桂醇酯(17)。除化合物4、6、9、10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种层析方法,从白头树(Garuga forrestii)树枝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3α,14β,17α-羊毛甾-7,24-二烯-1β,3β-二醇(1)、豆甾-5-烯-3β,7α-二醇(2)、豆甾-5-烯-3β,7β-二醇(3)、豆甾-3β,6α-二醇(4)、β-谷甾醇(5)、儿茶素(6)、(Z)阿魏酸二十四烷基酯(7)、(E)阿魏酸二十四烷基酯(8)、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9)和1-甲氧基2,3苯并环戊烷(10).这些化合物均为该种植物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显脉旋覆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显脉旋覆花(Inula nervosaWall.)地上部分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3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紫菀酮(1),β-谷甾醇(2),α-菠菜甾醇(3),熊果酸(4),胡萝卜苷(5),bigelovin(6),loliolide(7),24S-乙基-5α-胆甾-7,22E-二烯-3α-醇-β-半乳糖苷(8),菠叶素(9),山萘酚(10),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11),苄醇-β-D-葡萄糖苷(12)和2-苯乙醇-β-D-葡萄糖苷(13)。其中,化合物1~3和6~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蔓生百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根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它们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5,11-豆甾二烯-3β-醇(3)、苯甲酸(4)、4-甲氧基苯甲酸(5)、1,8-二羟基-3-甲基蒽醌(6)、1,8-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蒽醌(7)、氧代狭叶百部碱(8)、百部定碱(9)、异狭叶百部碱(10)、绿原酸(11)、栀子苷(12)和藏红花素A(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对草珊瑚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草珊瑚全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依斯坦布林A((-)-istanbulin A,1),依斯坦布林B(istanbulin B,2),菊苣苷(cichoriin,3),异秦皮啶(isofraxidin,4),滨蒿内酯(scoparone,5),槲皮素(quercetin,6),大黄素甲醚(physcion,7),大黄素(emodin,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10),蜂花酸(melissicacid,11),正二十五烷醇(pentacosanol,12)。结论:化合物3、7、8、11、12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11、12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从唐古特瑞香(Daphne tangutica Maxim)95%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3)、蛇床子素(4)、植物醇(5)、软脂酸(6)、stigmast-5-ene-3β,7α-diol(7)、(-)-lariciresinol(8)、daphnetin(9)、daphnoretin(10)、(-)-丁香树脂醇(11)、( )-medioresinol(12)、daphnelicin(13)和咖啡酸二十二酯(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