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叶盘果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大叶盘果菊(Prenanthes macrophylla Franch)中初步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木栓酮(friedelin,1)、木栓醇(friedelanol,2)、α-香树脂醇(α-amyrin,3)、α-香树脂醇乙酸脂(α-amyrin acetate,4)、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5)、蒲公英甾醇乙酸酯(taraxasteryl acetate,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8),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对榕树须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8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乙酸酯(2),木栓酮(3),木栓醇(4),正三十五烷醇(5),白桦酯酸(6),β-谷甾醇(7)和豆甾-4-烯-6β-羟基-3-酮(8)。除化合物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以采自云南省楚雄自治州楚雄市的云南兔儿风(Ainsliaea yunnanensis)干燥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色谱手段(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及制备薄层色谱等),从云南兔儿风植物中分离单体化合物,运用光谱分析技术(MS、1 H-NMR、13 C-NMR、DEPT、COSY、HSQC、HMBC、ROSEY)鉴定其化学结构,对云南兔儿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兔儿风属植物研究及植物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从云南兔儿风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11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乙酸酯(2)、9,12-二烯乌苏烷乙酸酯(3)、α-香树脂酮(4)、羽扇豆烯酮(5)、蛇菰素B(6)、降香萜醇乙酸酯(7)、齐墩果烷-11-羰基-12-烯-3-醇棕榈酸酯(8)、12-烯基白桦脂醇(9)、西米杜鹃醇(10)、二十烷酸羽扇豆醇乙酸酯(11)。其中,化合物1~6,9~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对云南兔儿风化学分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主要的活性成分,阐明云南兔儿风药用植物中抗炎活性物质基础,为相关的新药科研工作及产品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贵州苗药黑骨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色谱技术从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I),α-香树脂醇乙酸酯(Ⅱ),27-羟基-α-香树脂醇(Ⅲ),β-香树脂醇(IV),β-香树脂醇乙酸酯(V),熊果酸(Ⅵ),β-谷甾醇(Ⅷ),β-胡萝卜甙(Ⅷ),大黄素(Ⅸ).化合物Ⅰ,Ⅲ,Ⅳ,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利用反复硅胶和凝胶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从油桐种子(Vernicia fordii)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为12-去氧-13-棕榈酸佛波酯(1)、白桦脂酸(2)、大戟醇(3)、α-香树脂醇乙酸酯(4)、羽扇豆醇乙酸酯(5)、3-乙酰伪蒲公英甾醇(6)、芹菜素(7)、槲皮素(8)、木犀草素(9)、桂皮酸(10)、胡萝卜苷(11)、β-谷甾醇(12)。化合物1,3~10为首次从油桐籽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马兰化学成分研究 (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冷渗漉提取的方法提取马兰的化学成分。经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80%乙醇冷渗漉提取物的水不溶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1)、6-羟基-桉烷-4(14)-烯(2)、β-谷甾醇(3)、α-菠菜甾醇(4)、香草醛(5)、β-20(21),24-二烯-达玛烷-3-酮(6)、豆甾醇(7)、木栓酮(8)、羽扇豆酮(9)、α-香树脂醇(10)、表木栓醇(11)、神经酰胺(12)。化合物2、6、9、12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采用冷渗漉提取的方法提取马兰的化学成分.经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80%乙醇冷渗漉提取物的水不溶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1)、6-羟基-桉烷-4(14)-烯(2)、β-谷甾醇(3)、α-菠菜甾醇(4)、香草醛(5)、β-20(21),24-二烯-达玛烷-3-酮(6)、豆甾醇(7)、木栓酮(8)、羽扇豆酮(9)、α-香树脂醇(10)、表木栓醇(11)、神经酰胺(12).化合物2、6、9、12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李阳  肖朝江  刘健  沈怡  董相  姜北 《广西植物》2019,39(7):910-916
圆叶牵牛植物资源丰富但全草少有研究,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认识很有必要。该文对采自云南大理的圆叶牵牛干燥全草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通过75%乙醇冷浸提取,浸膏以水分散,依次以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结果表明: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等多种材料柱层析结合重结晶等方法,从圆叶牵牛醇提物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β-木栓烷醇(2),β-香树脂醇(3),α-香树脂醇(4),6β-羟基豆甾-4-烯-3-酮(5),胡萝卜苷(6),β-谷甾醇(7),豆甾醇(8),7-羟基香豆素(9),对香豆酸-对羟基苯乙醇酯(10),山奈酚香豆酰基葡萄吡喃糖苷(11),单棕榈酸甘油酯(12)。化合物2-5、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色谱、MCI等色谱方法从纸莎草全株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采用1D、2D NMR、质谱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α-香附酮(1)、香附酸(2)、广藿香烯酮(3)、4,5,6,7,8,8a-六氢-3,4,8,8-四甲基-1H-3a, 7-亚甲基甘菊环-4-醇甲酸酯(4)、(6S)4-烯-广藿香醇(5)、桉烷双烯萜(6)、β-谷甾醇(7)、(24R)-24-乙基胆甾烷-4-烯-3,6-二酮(8)、豆甾-4,22-二烯-3-酮(9)、(24R)-24-乙基-5α-胆甾烷-3β,5-二醇-6-酮(10)、豆甾醇(11)、豆甾-4-烯-6β-醇-3-酮(12)、豆甾-3,6-二酮(13)、豆甾-4-烯-3-酮(14)、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15)、棕榈酸甲酯(16)、正二十八烷酸(17)、3-壬基环氧乙烷-2-甲酸甲酯(18)、9,10-二氯-十八烷酸甲酯(1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纸莎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3、5、6、10、12、13、16能够明显抑制TNF-α所诱导的质粒转染的HEK293T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IC_(50)值在34.96~98.23μM之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兖州卷柏Selaginella involvens Spring.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运用反复色谱层析进行纯化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结合理化鉴定确定化合物结构为:正十六烷酸(1),正十八烷酸(2),β-谷甾醇(3),豆甾醇(4),穗花杉双黄酮(5),β-D-glucopyranoside,(3β)-cholest-5-en-3yl(6),β-香树脂醇(7).化合物1~7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6和7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研究了化合物5、6和7的体外抗菌活性.化合物5、6和7可能为兖州卷柏抗肺炎病菌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柱层析和重结晶从药用植物绿茎还阳参(Crepis lignea)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3β-acetoxyurs-13( 18)-ene (1),lupeol acetate (2),4-hydroxy-3 -methoxycinnamaldehyde (3),(Z)-2-ethylidene-3-methylsuccinic acid (4),olean- 12 -ene-11 α-methoxy-3β-acetate (5),α-amyrin acetate (6)和lupeol-9( 11) en-3β-acetate(7).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绿茎还阳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构树皮中三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构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从构树皮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六个三萜成分,利用波谱技术及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3β-乙酰氧基-甘遂-7-烯-24S,25二醇(1),3β-乙酰氧基-7,23-甘遂二烯-25-醇(2),羽扇豆醇(3),α-香树脂醇乙酸酯(4),3β,25-二羟基-7,23-甘遂二烯(5)和β-香树脂醇(6)。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甘遂烷型三萜,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从中华小苦荬全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萜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及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素(1),3β-羟基-20(30)-蒲公英甾烯(2),熊果-12-烯-3β-醇(3),羽扇豆醇(4),10-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5),乌苏-12,20(30)-二烯-3β,28-二醇(6),3β,8α-二羟基-6β-当归酰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β-内酯(7)和乌苏酸(8),化合物1~8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From the petrol extracts of the leaves and stems of ten Lithocarpus species (L. attenuata, L. cornea, L. elizabethae, L. glabra, L. haipinii, L. hancei, L. harlandi, L. irwinii, L. litchioides, and L. polystachya) of the Fagaceae family, were isolated 23 different triterpenoids, and sitosterol and stigmasterol. Of the triterpenoids, 11 belonged to the oleanane and rearranged oleanane group [β-amyrin, friedelin, friedelan-3β-ol, glutinol, taraxerone, taraxerol and its acetate, canophyllol (28-hydroxyfriedelan-3-one), friedelan-2,3-dione (3-hydroxyfriedel-3-en-2-one), pachysandiol-A (2α,3β-dihydroxyfriedelane) and a new compound lithocarpic lactone C30H50O2]. Four compounds were from the lupane and rearranged lupane group (lupenone, lupeol, betulin and taraxasterol), 2 from the hopane group (22-hydroxyhopan-3-one and 3β,22-dihydroxyhopane), and 6 were probably new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5.
对岭南药材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得到11个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ambucunlin A(1)、2α-羟基羽扇豆醇(2)、swinhoeic acid(3)、3β-羟基-乌苏烷-11-烯-13β,28-内酯(4)、蔷薇酸(5)、2α,3β,6β,18β,23-penta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6)、rel-5-(3 S,8 S-dihydroxy-1 R,5 S-dimethyl-7-oxa-6-oxobicyclo-oct-8-yl)-3-methyl-2 Z,4 E-pentadienoic acid(7)、salvionoside B(8)、齐墩果酸(9)、白桦脂酸(10)和α-香树脂醇(11)。其中,化合物1~4和6~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在化学成分分离基础上,进一步选择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炎症模型进行萜类化合物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9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对比结构发现,三萜类化合物(3~6、9和11)抗炎活性优于倍半萜类化合物(7和8)。研究结果广东紫珠萜类成分在抗炎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Two new hydroperoxy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3β-hydroxy-11α-hydroperoxyolean-12-en-28-oic acid (1) and 3β-hydroxy-11α-hydroperoxyursan-12-en-28-oic acid (2), together with nine known triterpenoids, squalene (3), β-amyrin acetate (4), α-amyrin acetate (5), lupeol acetate (6), lupeol (7), lanosta-7,24-dien-3β-ol (8), cycloeucalenol (9), oleanolic acid (11) and ursolic acid (12), a known phytosterol, 24-methylenepollinastanol (10), and two known flavanols, (–)-catechin (13) and (–)-gallocatechin (14), were isolated from the methanolic extract of the fresh seedpods of Holarrhena curtisii.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one and two 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high resolu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ll compounds (except squalene)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in vitro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Compounds 1, 2, 11 and 12, which had a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 acid skeleton, showed a strong in vitro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standard control, acarbose.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霸王鞭(Euphorbia royleana Boiss.)的化学成分及其卤虫致死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霸王鞭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5(6)-guten-3α-ol(1)、蒲公英赛醇(2)、异蒲公英赛醇(3)、熊果酸(4)、齐墩果酸(5)、1-羟基-3,7,8-三甲氧基黄酮(6)、甲基獐牙菜素(7)、槲皮素(8)、胡萝卜苷(9)、β-谷甾醇(10)、豆甾醇(11)、香草醛(12)、十二烷醇(13)、植物醇(14)、1-[(12 E,16 E)-12,16-二十碳二烯酰基]-2-[(E,E)-7,11-十八碳二烯酰基]-3-硬脂酰基甘油(15)。化合物1、3、4、5、6、7、12、13、14和15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卤虫致死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4表现出较强卤虫致死活性,其LD50为7.687μM。  相似文献   

18.
从海南蕊木(Kopsia hainanensis Tsiang)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NMR、MS、IR等),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蕊木宁(1)、土波台文碱(2)、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3)、 β-香树脂醇(4)、熊果酸(5)、 2α,3β-二羟基熊果酸(6)和 β-谷甾醇(7)。其中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表明,化合物1~35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长有抑制作用;化合物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化合物5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均具有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9.
杠柳枝皮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杠柳枝皮粉末的乙醇提取物悬浮于水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对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各种柱层析进行多次分离后得到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β-香树素乙酸酯(1)、β-香树素(2)、periplogenin(3)和perilocoside N(4),其中化合物1和2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