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钟芳  马俊涛 《生理学报》1992,44(4):370-378
在胚胎和新生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发育中的纤维束通道能引导轴突的生长。为了了解发育中的纤维束通道能否引导成年CNS轴突的生长,将胚胎海马伞移植到成年大鼠的海马,两周后,用AChE组织化学方法检查移植物内的胆碱能纤维。结果如下:在胚胎的海马伞移植物内出现大量的胆碱能纤维,但在成年的海马伞移植物内没有宿主的胆碱能纤维长入;如果在移植胚胎海马伞的同时,切断宿主的海马伞-穹窿通路,则在胚胎移植物和宿主海马内均无胆碱能纤维;将胚胎海马伞作成悬浮液进行移植,在移植部位,仅能看到少数长的胆碱能纤维;但是若把胚胎海马伞的组织碎片粘附在硝化纤维素滤纸条周围,再移植到成年大鼠海马内,来自宿主海马的大量胆碱能纤维被吸引围绕着滤纸条并沿其表面生长。结果似乎表明:胚胎海马伞或胚胎海马伞碎片都能有效引导宿主海马胆碱能纤维的生长。因此,胚胎海马伞和其它发育中的CNS纤维束通道可能是引导成年CNS轴突生长的良好天然基质。  相似文献   

2.
从胚胎或成体大鼠脑组织、人胚脑组织均能分离到神经干细胞 ,将它们进行体外原代培养扩增或永生化后植入脑内 ,均能观察到其在脑内的迁移和分化现象。其分化能力主要取决于移植部位的脑内微环境 ,但这种影响作用是相对的。同时 ,体外培养环境如培养时间和细胞融合程度、维甲酸类诱导分化剂处理、NGF转导处理再移植或与嗜铬细胞 (分泌NGF)共移植等 ,也能决定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能力。神经干细胞移植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和神经再生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观察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入成年大鼠纹状体后的存活、迁移和分化状况。自14天胎鼠脑室下区分离获得神经干细胞,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扩增并进行鉴定。经4~5代的扩增后,以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移植入成年大鼠纹状体内,然后分别于移植后2周、4周、6周和8周时做脑冰冻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数量、定位和分化情况。8周后移植细胞的检出率约16%;移植细胞向周围宿主组织有广泛的迁移表现,尤以沿着白质束向头尾方向的迁移最为显著,最远向后侧达到内囊;纹状体中移植细胞主要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最多,主要位于移植区与宿主组织临界部位,而神经元处于移植区中央。培养的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可以作为移植替代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供体细胞源,而移植中的迁移现象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Lu WG  Chen H  Wang D  Li FG  Zhang SM 《生理学报》2007,59(1):51-57
全能区域非特异性的胚胎干细胞是研究成体不同脑区控制干细胞分化能力的十分有力的工具。胚胎干细胞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成体脑后可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但是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在成体脑内各个部位的存活、生长与分化的潜能差异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成体脑组织对胚胎干细胞的影响及胚胎干细胞在成体脑内的一系列行为。将少量转绿色荧光蛋白未分化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移植入成体大鼠脑内不同部位,分别于移植5、14和28d后处死大鼠,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定性,以了解未分化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在大鼠脑内不同区域的存活、生长与分化。结果发现未分化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可逐步整合入受体组织并向nestin阳性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移植细胞及其后裔在海马生长最为旺盛,而在隔区最差(P〈0.01);移植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效率也是在海马最高,而在隔区最低(P〈0.01)。提示只有部分脑区适合胚胎干细胞及其后裔生存,并提供促进其分化的有益环境。因此,由于位置特异的微环境因子及环境因素的存在,宿主组织特性对决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替代疗法策略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如何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胶质瘤基因治疗中最好的药物载体?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大鼠C6胶质瘤模型脑内,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内的迁徙与定位。方法: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细胞获取纯化的BMSCs。慢病毒介导EGFP转染BMSCs,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并行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阳性转染率。利用立体定向仪将培养好的C6细胞注入大鼠脑内,建立大鼠脑内胶质瘤模型。将标记EGFP的BMSCs利用微量注射器注入模型鼠脑内;移植后第1,7天处死大鼠,用荧光显微镜观察BMSCs在肿瘤内的迁移分布。结果: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脑内胶质瘤模型。以EGFP标记的BMSCs在模型鼠脑内主动迁移分布于肿瘤内部及肿瘤与正常脑组织交界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H1766株对BALB/c小鼠的感染性。方法选择病毒滴度为2.0×107FFU/ml的BDV病毒液分别对新生和成年BALB/c小鼠进行脑内接种,并用相同病毒液对原代培养的新生BALB/c小鼠脑细胞进行接种。经过一定时间的病毒作用后分别提取总RNA,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BDV-p40基因,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内接种脑组织中BDV-P40蛋白。结果脑内接种病毒的小鼠脑组织中可以检测到BDV-p40基因和BDV-P40蛋白,培养的小鼠脑细胞中可以检测到BDV-p40基因。结论BDVH1766株可以感染新生和成年的BALB/c小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脑内移植技术,研究胚胎海马修复成年大鼠隔核—齿回—海马本体的神经元连接用5μg秋水仙碱(colchicine)以局部注射的方式,选择性地损毁大鼠海马齿回的颗粒细胞。注射后1.5月,在损毁区未见颗粒细胞和苔状纤维残留;在齿回分子层,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所显示的精细分层消失。取20天胚胎的海马并移植到宿主的损毁区,在30—40天实验期内,移植物在宿主脑内生长良好。脑切片经Timm染色,可以观察到当移植物齿回颗粒细胞靠近宿主CA 3区锥体细胞、两者之间又无胶质细胞疤痕阻挡时,移植物的苔状纤维沿宿主CA 3区透明层生长并接近CA 1区,基本上恢复了宿主原来的支配模式。在移植物的齿回颗粒细胞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反应要比移植物的锥体细胞区更为显著。上述结果表明神经移植物能修复被损毁的隔核-齿回-海马本体的神经元连接。  相似文献   

8.
约在1982年5月,瑞典卡罗琳斯卡医院首次将组织移植入人脑。病人是一名患严重震颤性麻痹的男人,取其一侧肾上腺髓质的三分之二,移植到其大脑尾核内。术后,肾上腺髓质在尾核产生多巴胺,弥补了一部分多巴胺的缺乏,症状有所减轻。这次尝试是向人脑作组织移植迈出的第一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的D.Gash预言:在美国,5~10年内,脑移植物在临床上将成为适用的。一些国家的学者已研究用脑移植物矫正实验动物生化和行为的缺陷,他们制作或选用了各种动物模型。第一种模型:破坏大鼠一侧脑半球的黑质,动物出现特有的转圈运动,若将胎儿鼠的黑质组织移植到患鼠脑室内靠近尾核之处,50%的患鼠转圈运动消失。经组织荧光和电生理实验检定,移植物确已存活和发挥功能。若将移植物取走,患鼠重又出现转圈运动。用移植坐骨神经组织作对照,则无消除转圈运动之效。有人用胎儿鼠的黑质制成脑细胞悬液,注入患鼠脑内,以代替移植固体组织。也有人用患鼠的一部分肾上腺髓质代替胎儿鼠的黑质进行移植,意外地发现:被移植的肾上腺髓质产生多巴胺多于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不同于在肾上腺内时其分泌E和NE多于多巴胺。似乎,被移植的肾上腺髓质的分泌适应于脑的需要。在猴体也作了类似的实验。  相似文献   

9.
Shu J  Chen ZF 《生理学报》1998,50(1):28-36
我们在神经移植的天空过程中观察到被移植的中枢神经元能从蛛网膜下腔迁入脊髓的大脑皮层。这一新观察为脊髓和脑浅层大范围神经元缺损时的无损伤神经元引入和大范围去神经区域的神经再支配提供了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河能性。实验动物选用Wistar和S.D.大鼠,将含有胚胎中枢单胺或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能神经元的细胞悬浮液或组织块移植到被横断的脊髓或未被脊髓和脑的蛛网膜下腔内。动物分别在移植的同时切断脊髓;在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人源胚胎神经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neural stem cells,h NSCs)移植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后的迁移、分化,以及对大鼠脑卒中的疗效。我们在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1 h的大鼠模型上,于血流再灌注后第7天注射h NSCs到缺血侧侧脑室,通过焦油紫染色测量大鼠的脑梗死体积,通过检测大鼠的感觉运动行为评估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水平,通过免疫荧光共标观察移植后的h NSCs在脑内的迁移与分化。结果显示,h NSCs移植后能够显著减小脑卒中大鼠脑梗死体积,并改善脑卒中大鼠的转棒、错步和转角等运动行为能力;侧脑室注射的h NSCs优先向胼胝体以及梗死区周边迁移,迁移到胼胝体的h NSCs可以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迁移到梗死区周边的细胞能够分化成神经元。以上这些结果提示,侧脑室移植的h NSCs可能通过向特定脑区的迁移和分化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重组腺病毒Ad5-ADRbeta2-EGFP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植入心衰大鼠心肌,观察其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部分缩窄腹主动脉法制备大鼠压力超负荷性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分离和培养成年大鼠BMSCs,待细胞传代到第6代,用重组腺病毒Ad5-ADRbeta2-EGFP转染BMSCs48h后将BMSCs移植入心衰大鼠心肌内.实验共分3组:心衰组、移植BMSCs组及移植转染Ad5-ADRbeta2-EGFP的BMSCs组.移植BMSCs(1×104)4周后,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BMSCs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达到80%以上.移植BMSCs组和移植转染Ad5-ADRbeta2-EGFP的BMSCs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压力(LVEDP)低于心衰组,左心室内压变化最大速率(±dp/dt max)和心率均高于心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转染Ad5-ADRbeta2-EGFP的BMSCs组的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高于移植BMS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Ad5-ADRbeta2-EGFP转染BMSCs并移植入心衰大鼠后,能够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通报》2006,41(1):32-32
美国加州索克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12月12日宣布,他们将人类胚胎干细胞植入鼠胚胎的脑部后,使出生的实验鼠脑颅中长出了人脑细胞,而且这些人脑细胞具有完整的功能,形成了独特的“人-鼠脑”。  相似文献   

13.
大鼠纹状体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分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离培养胎鼠脑室下带区(SVZ)神经干细胞,经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感染,获得具有GFP标记的神经干细胞。标记后的细胞移植到成年SD大鼠纹状体内。分别在移植后45天、90天、120天时,取移植大鼠全脑进行矢状连续冰冻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在各时间段,移植位点始终能检测到标记细胞,但有相当数量的细胞远离移植位点向周围迁移。移植后45天,细胞迁移出现明显的方向性、迁移细胞成链式排列。移植后120天,明显观察到两条迁移路线:一条沿弧形路线向背后侧迁移到达胼胝体下缘;另一条向腹后侧迁移到达黑质,并有细胞绕过或穿过黑质到达大脑底端。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迁移细胞呈现β-tubulinⅢ阳性。  相似文献   

14.
蒋芝华  吕建利 《生理学报》1995,47(3):281-286
将胎龄为17d的大鼠胚胎海马(移植物)移植到同种成年大鼠(宿主)腹海马,90d后,用TH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海马移植物内神经元与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 CA)能纤维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上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宿主海马内有大量TH免疫反应纤维。这些纤维是直径为0.5-1μm的细纤维。它们的分布密度是,齿回门区和CA3区透明层内较密集,分子层次之,锥体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内较稀疏。在移植物的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体内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体外预先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移植到大鼠脑内观察细胞的存活和转归,从在体(invivo)角度阐明MSC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细胞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首先用DiI在体外标记MSCs。将标记后的MSCs分别移植到大鼠纹状体和侧脑室,在移植后2w和4w灌杀动物,进行脑组织及脊髓的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存活与转归。结果:移植到纹状体的MSCs可沿针道向周围实质迁移,迁移的最远距离可达0.2mm。并且,在大脑皮层及其他脑实质的血管壁、血管中以及血管周围还可见到标记细胞;而移植到侧脑室的MSCs则主要沿脑室系统迁移,细胞主要分布在移植侧侧脑室,对侧脑室与第四脑室也有分布,也有少量细胞沿侧脑室向周围实质迁移,迁移的最远距离为0.23mm。还可见到沿胼胝体向对侧脑室迁移的细胞流,甚至有个别细胞迁移至脊髓腰段。所有动物在细胞移植后4周均未发现肿瘤形成。结论:MSCs脑内移植后可以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活并迁移,无致瘤性。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细胞是很多疾病细胞与基因治疗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源神经细胞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脑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分化后细胞的性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诱导前后细胞Ca2+浓度变化,6只PD大鼠行纹状体内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作为细胞移植组,6只PD大鼠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术后4周检测PD大鼠的行为变化,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MSCs呈纺锤形和多角形,有1~2个核仁,MSCs经脑匀浆上清诱导后其胞体折光性增强,发出数个细长突起,互相交织成网,有的似轴突。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胞质Ca2+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可推测诱导后的细胞为MSCs源神经细胞,将BrdU标记的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到PD大鼠纹状体治疗4周后,可见细胞散在分布于注射侧脑组织,有少量细胞可迁移到对侧脑组织,PD大鼠的旋转行为得到显著改善。结论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可使其旋转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观察了大小鼠异种间嵌合胚在体外 培养条件下以及移植后的发育情况。采用聚合法使Wistar-Imamichi大鼠和ICR小鼠的早期胚胎聚合为一体,然后用于体外培养,并进行移植。实验结果表明,大小鼠异种间嵌合胚在含20%FCS的Whitten溶液中有80.8%的胚可发育为囊胚期胚胎。这种胚胎在受体大鼠和小鼠,均能着床,着床率分别为51.3%和53.7%,没有显著差异。着床后的胚胎能够维持到妊娠第10天左右,但以后很快退化、死亡,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永生化转基因成纤维细胞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SV40大T抗原的基因(LTAg)转染大鼠原代成纤维细胞并筛选到永生化成纤维细胞(RFLT),将此细胞皮下植入裸鼠和大鼠脑内均无致瘤性,植入脑内时LTAg基因即停止表达,3个月后取出细胞培养时LTAg基因又会重新表达,将RFLT细胞分别转入酪氨酸羟化酶(TH)、GTP环水解酶-1(GCH)的基因,筛选出稳定表达姝。混合培养的这两种细胞经HPLC-ECD法测出多巴胺(DA),将它们移植入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可明显改善动物的旋转行为(近4个月),在脑切片中观察到TH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表达产物,本细胞株的建立为人类PD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获得新的适用的效应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脑髓——成脑中多能性神经干细胞存在的区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来大量研究表明成年哺乳动物的脑中存在着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多能性神经干细胞.含有这些神经干细胞的脑组织,由于它与造血的骨髓有许多共性,而称之为“脑髓”.研究成体脑中神经细胞的新生是神经科学中十分重要的领域.深入的研究将会促进利用成体脑中增殖神经元的迁移以及胚胎干细胞的移植来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胚胎胰腺间质细胞(pancreas mesenchymal cells).方法:以孕12.5天(E12.5)的大鼠胚胎为组织来源,通过显微分离得到E12.5的胚胎胰腺,在鼠尾胶原包覆的六孔板内进行组织块培养,观察培养过程中胰芽的形态变化,间质细胞的长出,并用细胞免疫荧光的方法对间质细胞进行了鉴定.结果:显微分离得到了胚胎胰腺,为间质细胞群包绕着上皮细胞团的结构,培养第二天即发现间质细胞的长出,培养第四天时得到间质细胞群,免疫荧光鉴定为vimentin 阳性的间质细胞.结论:本方法通过大鼠E12.5胚胎胰腺显微分离.体外培养出原代胚胎胰腺间质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大鼠胰腺间质细胞的功能提供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