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两种砧木对樱桃番茄青枯病抗性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枯病是危害我国华南地区番茄生产最严重的土传性病害之一。为探讨在人工接种青枯菌条件下,两种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该研究分别用砧木“番砧1号”和“茄砧21号”与樱桃番茄“粉贝贝”进行嫁接,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各嫁接组合的根际微生物进行分离。结果表明:(1)采用抗病砧木嫁接显著提高了番茄的抗病性,降低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延缓了发病时间。(2)青枯菌在侵染植株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其数量从根系到地上茎部逐渐减少;砧穗嫁接植株、砧木自根嫁接植株根际基质和根系中的青枯菌数量降低,且地上茎部中的病原菌数量显著低于接穗自根嫁接植株;接种青枯菌后,各嫁接组合根际基质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随发病期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采用抗病砧木嫁接总体上提高了植株根际微生物总量、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降低了真菌的数量,改善了嫁接植株根际微环境,对降低番茄青枯病发病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核桃嫁接技术在保证嫁接成活率和提高核桃产量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因素,包括砧接穗的质量、砧木和接穗的亲和力、嫁接伤口流量、环境因素以及穗条的处理等。其次,对嫁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介绍,包括砧木培育和选择接穗标准。最后,对嫁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包括劈接技术、削接穗技术和插接穗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茄子栽培种砧用种质农业生物学性状及嫁接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枯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土传病害,为选配具有优良抗病性和嫁接适用性的茄子砧木杂交组合,该研究对国内外11份茄子栽培种砧用种质进行农业生物学评价和青枯病抗病性鉴定,研究了不同砧用种质对嫁接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砧用种质中,果型为卵圆形5份、倒卵形2份、长卵圆4份;幼果颜色紫色7份、淡紫色1份、绿色1份、淡绿色2份;老熟果实颜色均为黄色;种质J14、J15、J16、J17的主茎紫色,其余均为绿色;J61的花瓣白色,其余均为紫色或淡紫色。供试砧木种质与接穗Rf的嫁接成活率均在80%以上,最高达97%。采用苗期伤根-浸根接种法鉴定砧木种质对青枯病的抗病性,有9份砧用种质自根苗表现高抗(HR),病情指数为3.67~12.33,其中6份砧木种质(BC01、BC03、BC04、BC06、J15、J16)嫁接感病接穗后表现抗病(R),病情指数为16.67~21.00。砧用种质能显著改善接穗的生长,其中,BC01、BC03、BC04、BC06、J15、J16的嫁接苗的生物量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种质的嫁接苗。综合试验结果显示茄子栽培种砧用种质农业生物学性状表现多样性,可区分为不同生态类型。抗病砧木种质嫁接高感病接穗的防病效果显著,种质BC01、BC03、BC04、BC06、J15、J16高抗青枯病,嫁接高感病品种表现抗青枯病,可作为配制抗青枯病砧木杂交组合的候选亲本。  相似文献   

4.
李文兰  秦新民 《广西植物》2004,24(5):456-459
西瓜组培苗往往不易移栽成活,且生长差。通过砧木嫁接的方法,可提高苗的成活率并改善苗的生长状况。实验研究了接穗炼苗的天数、接穗叶片数、接口用不同外源激素处理与嫁接成活率的关系。条件优化后,嫁接后成活率可达85%,为西瓜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以及西瓜抗虫、抗病、品质改良等基因工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荔枝新品种‘贵妃红’和‘草莓荔’与10种砧木为试材,对各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及嫁接苗田间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砧穗组合间嫁接成活率以及嫁接苗田间生长势存在明显差别,‘贵妃红’以钦州红荔、黑叶、禾荔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分别达80.0%、78.0%和74.0%,‘草莓荔’以禾荔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82.0%。综合其成活率及嫁接苗生长状况等指标,‘贵妃红’宜以黑叶、禾荔、钦州红荔、白腊为砧木进行嫁接,而‘草莓荔’宜以黑叶、禾荔、钦州红荔、镇奉为砧木进行嫁接。  相似文献   

6.
木兰科植物的无性繁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木兰科植物嫁接和扦插繁殖试验,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属间、不同的嫁接方法均有较高的成活率,可以根据接穗的种类、砧木的状况、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嫁接方法和嫁接时间,以提高嫁接成活率;利用华南地区的雨季进行木兰科植物嫩枝扦插获得成功,成活率从10%~60%不等.激素对扦插生根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7.
黄瓜通过嫁接有效地利用抗病砧木的根系取代黄瓜的根系,增强抗逆性,防止土传病虫害和连作障碍,明显增加产量。本文采用黑籽南瓜、12号、17号、29号为嫁接砧木,博耐二号黄瓜为接穗,探索在高温季节下黄瓜嫁接的最佳管理技术。通过试验表明,高温干热时节嫁接黄瓜时,日温度控制在25-30℃和湿度通过人工喷雾使叶片湿度控制在98%以上时能有效提高黄瓜嫁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庞程  李瑞高  梁木源  李洁维   《广西植物》1989,9(1):77-81
本文报道猕猴桃不同嫁接时期、嫁接方法和不同分类群的砧木试验结果,猕猴桃最适宜的嫁接时期是落叶后至翌年萌芽前,嫁接方法以切接为好,嫁接成活率均在90%以上。同种和同一分类群的砧穗间有良好的亲和力,嫁接均有较高的成活率。不同分类群间嫁接效果较差,如中华猕猴桃桂海4号嫁接于中华猕猴桃砧木上的成活率,生长情况均比嫁接其它分类群为砧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成年沙田柚树试管嫁接及微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两类沙田柚侧芽为接穗、酸柚为砧木进行了试管嫁接,结果表明:不同嫁接方式、接穗大小以及不同激素处理均直接影响到试管嫁接成活率.对大田侧芽而言,接穗大小以茎尖为宜,1.0mg/LGA3或0.5mg/L6-BA处理效果较佳,嫁接成活率分别达50%和30%;对侧枝沙培萌发的侧芽而言,接穗大小以茎尖 1个节间为宜,2.0mg/LGA3或0.5mg/L6-BA处理效果较佳,嫁接成活率分别达90%和80%.在相同条件下,后者的嫁接成活率一般明显高于前者.两种沙田柚嫁接苗的试管微繁殖没有明显区别,在MS 6-BA0.1mg/L培养基上均可分化不定芽,继代的嫁接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木兰科植物的嫁接繁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38种木兰科植物的嫁接繁殖进行了试验,全部嫁接成功,平均成活率为44.0%。不同属的木兰科植物之间有较大的亲和力,多数种可进行属间嫁接。嫁接时间和砧木选择是影响木兰科植物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嫁接方法对成活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木兰科植物的嫁接苗比实生苗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速生性。  相似文献   

11.
银杏嫁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家玉  叶火华   《广西植物》1985,(3):287-292
本文报道银杏(Ginhgo biloba Z)小苗(一、二年生)嫁接试验结果。单芽切接、腹切接不仅成活率高且操作简便、工效高,是小苗嫁接值得推广的嫁接方法;嫁接时期应以秋接为主、春接为辅,秋季嫁接时闯长达二个半月,成活率高而稳定、生长期较长;砧木和接穗的年龄对成活率无大影响,建议用多年生(3—5年)接穗嫁接,以利提早结实;一年生双砧嫁接,是快速育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不同嫁接方法对猕猴桃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野生美味猕猴桃1年生苗木作砧木,猕猴桃新品种金魁1年生枝条作接穗,进行不同嫁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舌接、单芽枝腹接成活率高达98.4%、96.1%,嫁接苗生长势旺,新苗基粗、新梢长度、新梢叶片数均显著高于其它几种嫁接苗。该法操作简便,是猕猴桃理想的嫁接方法,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红花深山含笑是2007年发现并快速繁殖应用的木兰科种类。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对红花深山含笑的发现历程、形态性状变异、繁殖推广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花深山含笑是优良的乡土树种,发现时野外数量极少;实生苗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是资源开发的优良种质资源;目前红花深山含笑繁殖主要以嫁接为主,通过正确的嫁接方法及良好的后期管理可有效繁殖苗木。  相似文献   

14.
丝瓜作砧木提高黄瓜耐涝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涝害胁迫下黄瓜自根苗、南瓜砧嫁接苗和丝瓜砧嫁接苗的耐涝性能。结果表明:涝害胁迫时,丝瓜砧嫁接苗能维持较高的根系活力与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根系电解质渗出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含量显著低于黄瓜自根苗和南瓜砧嫁接苗;根系SOD、POD和CAT等细胞保护酶活性高于黄瓜自根苗和南瓜砧嫁接苗;丝瓜作砧木可以提高黄瓜的耐涝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涝害胁迫下黄瓜自根苗、南瓜砧嫁接苗和丝瓜砧嫁接苗的耐涝性能。结果表明:涝害胁迫时,丝瓜砧嫁接苗能维持较高的根系活力与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根系电解质渗出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含量 显著低于黄瓜自根苗和南瓜砧嫁接苗;根系SOD、POD和CAT等细胞保护酶活性高于黄瓜自根苗和南瓜砧嫁接苗;丝瓜作砧木可以提高黄瓜的耐涝性。  相似文献   

16.
以南瓜‘京欣砧三号’为砧木、薄皮甜瓜‘IVF09’为接穗,以自根苗为对照,研究了嫁接对铜胁迫下甜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铜胁迫条件下,甜瓜幼苗的生理特性受到抑制.与自根苗相比,嫁接苗的生物量、叶片中光合色素、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及光合参数,蔗糖磷酸合成酶、中性转化酶、酸性转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嫁接改善了养分吸收,有效增加了K、P、Na等的含量,减少了Cu含量,在800 μmol·L-1 Cu2+胁迫下,嫁接苗叶片和根部Cu含量分别比自根苗降低31.3%和15.2%;嫁接改善了植株内源激素平衡,嫁接苗叶片中生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自根苗,脱落酸、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低于自根苗.表明嫁接减弱了铜胁迫对甜瓜幼苗生理特性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了幼苗对铜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7.
Nursery researchers tend to study seedling quality instead of other sylvicultural practices such as soil preparation and planting dat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and interactions of site preparation and stock quality on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1-year-old Quercus ilex L. seedlings planted on different dates.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that soil preparation affects out-planting performance more than stock quality does in Mediterranean areas, two different site preparations (subsoiling and manual holing) and three planting dates were studied. Two years after planting, high-quality seedlings planted on an early date over a subsoiling preparation showed the best survival rates (61%), followed by the same quality plant and soil preparation treatments on a mid-season planting date (40%). After two growing seasons, planting date and site preparation affected height growth rate positively, whereas relative diameter growth rate of surviving seedlings was affected by planting date only. A correct selection of the planting date and soil treat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pression of seedling quality in terms of survival and growth.  相似文献   

18.
调查不同品种、嫁接方法、接穗贮藏时间、接穗老熟度、嫁接天气状况等因素对橄榄幼树嫁接成活率和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橄榄幼树嫁接应选晴天,采1~2年生枝在2d内接完,腹接和嵌接方式互有优劣,不同品种嫁接效果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9.
云南野生茄资源黄萎病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萎病是目前茄子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广泛收集、鉴定、筛选抗性资源,尤其是从野生近缘种中发掘抗性基因并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茄子黄萎病危害的优选途径。云南省拥有丰富的野生茄子资源但尚未有效利用。本研究针对云南省茄子主产区收集到的3种黄萎病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和真菌18S r DNA/ITS鉴定,均属于大丽轮枝菌,并通过致病力鉴定,筛选出一株强致病力菌株(QZ-S);应用菌株QZ-S,通过苗期人工接种的方法对45份云南野生茄子资源开展黄萎病抗性鉴定,最终筛选出2份高抗材料(蒜芥茄和喀西茄)、2份抗病材料(水茄和多裂水茄)、6份中抗材料(1份刺天茄和5份红茄);此外,还筛选到了1份黄萎病高感材料239-3-2。本研究筛选出的材料可应用于茄子黄萎病抗病育种,为茄子及其他作物黄萎病抗病育种提供抗源。  相似文献   

20.
繁殖是植物种群更新与维持的重要环节。包括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在内的受威胁物种, 其濒危原因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自身繁育力的衰退、生活力的下降等内在因素和人类的过度采挖和生境的破坏等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进行高效的人工繁殖, 能扩大种群数量并应用于迁地保护、自然回归和满足商品市场的需求, 有利于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了保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采用种子繁殖育苗是有效的方法, 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技术等无性繁殖方法则可用于对难以用种子繁殖的种类进行快速繁殖。本文对14种中国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繁殖特性和已有的人工繁殖方法进行了综述, 并简要介绍在其种苗繁殖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其中利用播种繁殖成功的物种有12种, 共繁殖230,000株种苗; 利用扦插繁殖成功的物种有5种, 共繁殖33,100株种苗; 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河北梨(Pyrus hopeiensis)和黄梅秤锤树(Sinojackia huangmeiensis)采用嫁接繁殖出了2,415株种苗; 9个物种的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成功, 共繁殖了24,850株种苗。这些种苗有些已应用于迁地保护和自然回归。上述研究结果为这14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也能为其他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