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酶联免疫测定法(简称ELISA)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检测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双功能试剂制备抗体(或抗原)与酶的结合物,该结合物保留了免疫学和酶的活性,酶与底物溶液产生的颜色反应可以定量测定。此法能在极低浓度下定量检测特异的抗原(或抗体),适用于疾病的大规模普查和流行病的调查。自E.Engvall 和Van Weemen 在1971年分别建立酶联免疫测定法以来,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传  相似文献   

2.
目的由于检测SIV p27抗原试剂盒来源困难,有时不稳定,鉴于HIV-1 p24与SIVp27有较强的交叉抗原,本研究比较HIV-1 p24和SIV p27两种ELISA试剂盒检测SIV p27抗原得出的结果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方法 HIV-1 p24和SIV p27两种ELISA试剂盒定性和定量检测样品中SIV p27抗原,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归和相关分析。结果 HIV-1 p24和SIV p27两种ELISA试剂盒检测SIV p27抗原的灵敏度分别是150 pg/mL和62.5 pg/mL。两种试剂盒检测病毒液和血浆中SIV p27抗原的定性结果一致。定量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病毒液的直线回归决定系数R2=0.857,直线相关系数r=0.926,P〈0.01,直线正相关程度较高;血浆的直线回归决定系数R2=0.512,直线相关系数r=0.716,P〈0.05,直线正相关程度较低。结论 HIV-1 p24 ELISA试剂盒能够替代SIVp27 ELISA试剂盒定性检测病毒液和血浆中SIV p27抗原,但只能定量检测病毒液中SIV p27抗原。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吸附剂纯化抗原、抗体或其它生物大分子是亲和层析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依据是抗原(或抗体)可以和它们相应的配体(ligand)——抗体(或抗原)进行专一的结合,而这种结合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若将抗原(或抗体)固相化后,就可使与之接触的溶液中的抗体(或抗原)被结合在固相配体上,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溴化氰活化琼脂糖微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4.
酶联免疫测定法(简称ELISA)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检测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双功能试剂制备抗体(或抗原)与酶的结合物,该结合物保留了免疫学和酶的活性,酶与底物溶液产生的颜色反应可以定量测定。此法能在极低浓度下定量检测特异的抗原(或抗体),适用于疾病的大规模普查和流行病的调查。自E.Engvall和  相似文献   

5.
<正> 序言 AIDS系人免疫缺陷性病毒(HIV)所致。其诊断常采用HIV分离、逆转录酶活性测定和抗HIV抗体测定等三种方法。虽然抗体测定法是有用的,但在血清阳转之前,病毒或者抗原也许存在于抗体缺乏者体内,所以,抗体应答并非直接反映抗原物质。近来,HIV抗原试剂盒已有改进,使其能测定感染者在血清阳转之前血清中的抗原及HIV携带者的抗原物质。要了解HIV携带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监测病毒及其抗原物质是有利的。然而,重  相似文献   

6.
核素~(125)I标记在抗体或抗原后,成为标记抗体或标-记抗原。这种标记抗体或标记抗原,仍然具有与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相结合的免疫学特性,形成一种标记的免疫复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SIV30蛋白作为抗原诊断试剂,建立免疫梳方法(IC)用于特异性检测实验猴血清中抗SIV的抗体Ig G。方法应用原核表达载体p GEX-4T-1构建SIV SIV30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感受态细胞BL21中表达,将该重组蛋白纯化后作为诊断抗原,建立免疫梳标准化检测程序,并应用于临床检测。结果最佳抗原包被量为0.02 mg/m L;制备好的IC均能够特异性检测到相应的SIV阳性血清而不与其他病毒血清间发生交叉反应,表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SIV30蛋白能够敏感地检测到1∶400倍稀释的SIV阳性血清;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样品重复检测3次,变异系数(CV)均小于10%;利用该检测方法在对10份可疑猴血清样品进行检测,IC与ELISA检测结果一致率为100.0%,Kappa=1.000。结论原核表达了SIV30蛋白,制备了IC,并应用于临床检测。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种检测抗乳房炎疫苗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用于免疫后具有保护性效果的抗体水平。通过对细胞抗原制备、最佳抗原包被浓度的确定、抗原包被和封闭最佳条件确定、酶标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反应体系的筛选和确定,建立了检测抗乳房炎疫苗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抗原最佳包被质量浓度分别为5 mg.L-1、10 mg.L-1、10 mg.L-1;包被条件为4℃过夜;用2%人血白蛋白作为封闭剂最佳封闭条件是37℃封闭30 min;酶标抗体最佳作用时间为30 min。结论攻毒试验表明,疫苗免疫后,血清中抗体滴度达到或超过免疫前2倍时,奶牛即具有较好的乳腺保护效力。这一指标可作为疫苗效力检验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棒曲霉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棒曲霉素(Patulin)是由部分曲霉、青霉等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污染水果及其制品.本文时目前常见检测方法薄层色谱法(TLC)、微乳电动色谱法(MEECK)、液相色谱法(LC)、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免疫法等进行了分析.棒曲霉素属小分子弱抗原物质,很难免疫动物,描述了用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棒曲霉素抗体来开发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用于现场检测的优越性,并就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用于小分子弱抗原物质抗体筛选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正>先前我们报道了新的潜在的减毒流感活疫苗(LAIV),命名为SIV/606,表达H1和H3血凝素毒株。我们还表明气管内接种SIV/606,可以防止感染H1和H3甲型猪流感病毒亚型。在这里,我们通过鼻内接种SIV/606至猪体,这是一种LAIV更合适的免疫途径,以期评价其疫苗效力。SIV/606鼻内接种,可以诱导血清Ig G抗体,预防H1N1 SIV(猪流  相似文献   

11.
猪O型口蹄疫病毒细菌样颗粒疫苗的制备与免疫原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验证基于革兰氏阳性增强基质(Gram-positive enhancer matrix,GEM)展示口蹄疫病毒细菌样颗粒(Bacteria-like particles,BLP)疫苗的可行性。按照大肠杆菌偏好性密码子优化合成基于猪口蹄疫病毒Mya98株序列的3种抗原基因设计,并将其插入到含有锚钩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 QZ-PA,鉴定阳性后转入Escherichia coli BL21,进行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ting对目的基因表达及产物的可溶性进行分析。利用GEM颗粒纯化目的蛋白,制备细菌样颗粒疫苗抗原;利用BCA试剂盒测定重组蛋白的浓度,将重组蛋白与白油佐剂乳化,制备疫苗,免疫5周龄小鼠,同时设商品化多肽苗对照与空白对照,免疫后不同时间采集试验小鼠血清,利用口蹄疫病毒多肽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和O型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酶联免疫(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的抗体水平;利用噻唑蓝比色法(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表达,评价细胞免疫水平。SDS-PAGE结果表明,设计在大肠杆菌中的3种口蹄疫病毒抗原基因均以可溶形式获得高效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能够与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利用GEM颗粒能够实现重组蛋白的一步离心纯化,制备BLP疫苗抗原;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重组抗原B(T1BT2)4B不但能够刺激免疫小鼠产生更高水平的多肽特异性ELISA抗体与口蹄疫特异性液相阻断抗体,而且产生了更高水平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及Th1型的细胞因子分泌。初步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BLP疫苗GEM-B(T1BT2)4B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研究口蹄疫病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表达并纯化猪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重组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猪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的化学发光酶联免疫(CLEIA)检测方法。建立的VP1-CLEIA方法特异性为100%,板内变异系数在1.10%–6.70%之间,板间变异系数在0.66%–4.80%之间,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且灵敏度高于ELISA方法。通过对山东、辽宁、河北地区采集的250份临床血清的检测表明,该方法与间接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3.50%,与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4.00%,表明本次建立的VP1-CLEIA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猪O型FMDV感染或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鼠疫菌F1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和鼠疫菌F1抗原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采用双抗原/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3种方法的诊断试剂对比检测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中心实验室保藏的和现场采集的血清样品和脏器样品,对血清样品做鼠疫菌F1抗体检测,对脏器样品做鼠疫菌F1抗原检测。结果在358份血清样品中,ELISA试剂检出F1抗体阳性52份(14.52%),IHA试剂检出阳性37份(10.34%),GICA试剂检出阳性45份(12.57%)。ELISA与IHA试剂的符合率为95.23%,与GICA试剂的符合率为96.92%。经统计学χ2检验,ELISA试剂检出F1抗体阳性率高于IHA试剂(χ2=11.53,P=0.000 7),与GICA试剂检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P=0.070 4)。进一步分析滴度差值频数,ELISA试剂检测人血清的敏感性高于IHA试剂的样品占87.5%。在117份脏器样品中,3种试剂均检出F1抗原阳性15份(12.82%),符合率100%。滴度差值频数比较,ELISA试剂检测敏感性高于反向间接血球凝集试验(RIHA)试剂的样品为78.57%。结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鼠疫菌F1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和鼠疫菌F1抗原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性质特异,其敏感性优于IHA试剂盒和GICA试剂条,值得在鼠疫的监测和快速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免疫学研究中,很早就开始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用于提纯抗原或抗体。其方法是先使抗原与抗体在液相中可逆结合成为免疫沉淀物,洗涤除去不反应的杂质,然后改变条件使它们解离以获得纯净的抗体或抗原。解离的方法有稀酸法、稀碱法、浓盐法、增温法等四类。  相似文献   

15.
<正> Jerne在Burnet选择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免疫网络学说,认为抗体分子的可变区不仅表现出抗体活性,而且也显示具有抗原性,所以IgG分子既是抗体又是抗原,对Ig可变区表现为抗原特异性的称为独特型。专有的独特型仅存在于一种Ig上,而共同的独特型是一种以上抗体所共有的。在同种异体或异体间还存在一种交叉反应性独特型(CRI)。在此等CRI中有相同抗原性,一种CRI的  相似文献   

16.
免疫组织化学中抗原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中抗原性的妥善保存和抗原修复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成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如何妥善保存抗原以达到最大限度保留组织的抗原性及如何对抗原加以修复成为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重要步骤。免疫组织化学 (immuno histochemistry) ,简称免疫组化 ,是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形态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是用已知抗体 (或抗原 )检测组织细胞中的未知抗原 (或抗体 )的技术 ,具有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已广泛用于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胚胎发育、神经解剖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大量实践证明组织中抗原性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酶标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及A.D.C.C.测试法(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 Assay)检测到以S_(180)瘤细胞免疫的小鼠血清中有抗S_(180)瘤细胞的特异抗体。并初步探讨了S_(180)肿瘤细胞膜上的唾液酸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实验表明S_(180)肿瘤细胞经唾液酸酶作用,水解去除瘤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后,对其与特异抗体的结合反应无明显影响。这提示S_(180)瘤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上的唾液酸未必直接参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患瘤小鼠各阶段的免疫情况及寻求最佳免疫时机,为治疗肿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在许多情况下,酶免测定法(EIA)是测定抗原或相应抗体较多选用的方法。用于EIA法的酶中和在免疫组织化学中,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O)或许是最普遍的。 本文介绍了提纯HRPO的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此法也适用于从价格低约5倍的商品粗提物中直接提纯HRPO。此外,简化了广泛使用的Nakane和Kawaoi的过碘酸盐偶联法,并使之最佳化,而且进一步研究了关健步骤。按Tijsson等人报道的致密性核增生病毒(densonucleosisvirus)的ELISA测试了本文介绍的改良法。  相似文献   

19.
其它药剂     
介绍一种用免疫学方法测定人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方法。该法用的第二代单克隆抗体能识别有关的脱辅基蛋白,但这种抗体与抗原结合的位置不同于第一代抗体所结合的抗原位置。专利还介绍了有关试剂盒的制备方法。(魏钧)882386针对人非小细胞性肺癌的单克隆抗体和抗原  相似文献   

20.
<正> 自然界中,生物发光现象甚为普遍。从单细胞的细菌到高等动物,乃至人都有发光现象,只是强弱不同而已。古人对这些早有一定认识。近廿多年来,已能用生物发光技术测定许多种物质,然而化学发光的研究要晚些。1928年重要的发光物质鲁米那(1u-minol,3-氨基苯=甲酰肼)发现后,逐渐建立了化学发光测定法。自1977年以来,人们成功地把化学发光反应试剂(鲁米那、异鲁米那及其衍生物、邻苯三酚,过氧化物酶、荧光素酶等)通过重氮化反应或与戊二醛、混合酐、碳化二亚胺等作用,使发光剂反应试剂与免疫体系(抗原或抗体)共价偶联,从而建立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hemiluminessent immunoassay CL-IA),它是继荧光免疫测定(FIA),放射免疫测定(RIA)和酶免疫测定(EIA)后发展起来的第四种免疫标记技术,该技术不断被发展、完善和应用,目前已有成套仪器和检测药合供应。下面就CLIA的优点、原理和方法学及应用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