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病原体细菌通过自身分泌系统分泌效应蛋白并注入宿主体内,修饰宿主的信号转导系统,破坏宿主细胞中天然免疫有关信号通路,发挥毒性作用使宿主产生疾病。吞噬作用在天然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个过程涉及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排。Rho(Ras homolog family)小G蛋白家族成员作为细胞骨架结构的重要调控蛋白可调节这一过程,其相关信号通路成为细菌效应蛋白的作用靶点。细菌效应蛋白可以模仿Rho的调节因子破坏信号通路,可以通过剪切Rho C-端的尾部结构使其从细胞膜解离并失去活性,可以直接模仿Rho发挥调控功能,可以影响Rho上游的调控事件影响其活性,也可通过对Rho进行直接的翻译后修饰使其失活,形成有利于细菌生存、繁殖、毒力释放的环境。由此导致的Rho信号通路功能紊乱使宿主产生智力缺陷、免疫功能障碍、癌症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2.
病原体感染及其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体进入宿主后,可通过多种致病机制损伤机体。与此同时,病原体为维持其在宿主体内的生存繁殖,可通过各种方式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简要介绍了病毒、细菌及寄生虫主要的感染及免疫逃逸机制。  相似文献   

3.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 BF)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带来极大困难。生物膜主要由细菌菌体和胞外聚合物质(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 EPS)构成,其中EPS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多糖(polysaccharides)、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噬菌体是一类特异性侵染细菌且以细菌为宿主的病毒,可编码多种酶类,在感染过程中打破细菌的防御屏障。其中,解聚酶(depolymerase)可以降解EPS中的多糖成分;溶素(lysin)可以降解肽聚糖,破坏生物膜的完整结构,降低细菌的耐药性。结合噬菌体本身的特异性裂解作用,可以协同改善耐药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效果。现就噬菌体编码的解聚酶与溶素对细菌生物膜的影响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4.
感染是影响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最常见的原因,由于多种细菌混合感染、耐药性产生、生物膜的形成使其治疗成为难题.其中,细菌生物膜形成是导致创面的难以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慢性难愈合创面中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特征、生态学、对伤口愈合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治疗对策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新型药物靶点agr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菌能够引起人类痰病,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因为其具有毒力因子和致病力.为了感染宿主引起痰病,致病菌要针对宿主信号,准确调控毒力基因的表达.在病原菌中存在复杂的调节致病因子分泌的机制,附属基因agr系统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研究最多的毒力响应调节因子.综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agr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在新型抗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rrAB能够感应外界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通过磷酸化水平的改变来调控靶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葡萄球菌的多种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SrrAB与葡萄球菌的毒力、生物膜的形成密切相关,而且有氧及厌氧条件下的调控机制不尽相同。然而,SrrAB与葡萄球菌的生长、代谢及其在病原体-宿主互作中的机制尚不清楚。结合课题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SrrAB在葡萄球菌生长、代谢及其在葡萄球菌与宿主固有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控制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是导致许多急性和慢性感染的重要细菌,在机械通气或某些免疫缺陷的患者中常常导致严重的感染。在其所造成的感染中,随着感染的持续发展,铜绿假单胞菌极易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是一个具有结构性、协调性和功能性的高度组织群体,生物膜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浮游菌显著不同,其环境适应能力更强,不仅可以防止抗生素的杀灭,还能逃避宿主免疫,使得铜绿假单胞菌相关感染的临床治疗变得更加棘手。本文主要综述铜绿假单胞菌如何逃避宿主免疫和机体在铜绿似单胞菌感染时的免疫反应及在免疫方面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8.
病原体在长期进化中形成多种策略以利于自身增殖,进而导致多种疾病.这些策略包括干扰宿主免疫反应、调控细胞周期与凋亡等.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病原体通过干扰宿主细胞周期致病的机制,有助于更好了解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病原体引起宿主细胞周期停滞在不同时期的机制,特别是一些细菌分泌毒力因子引起宿主细胞周期紊乱并导致...  相似文献   

9.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其处于持续生存的休眠状态时,可导致长期无症状感染,称为结核潜伏感染。研究显示,结核分枝杆菌染色体中存在大量 “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TAS),某些TAS在潜伏感染中发挥作用,可调节细菌生长和诱导细菌进入休眠状态;某些TAS参与生物膜形成和应激反应,但其影响生物膜形成的机制尚未阐明。生物膜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且能抵抗宿主免疫系统防御;休眠状态的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通常也是耐受的,给结核病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就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TAS与生物膜的研究及抗结核药物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纤溶酶原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表面有多种纤溶酶原受体,包括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α-烯醇化酶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等,它们均可以与纤溶酶原结合。与细菌结合的纤溶酶原可被宿主的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或葡萄菌属的纤溶酶原激活剂(葡激酶)激活为纤溶酶。细菌表面的纤溶酶有利于其降解宿主胞外基质,穿越组织屏障,因此哺乳动物的纤溶酶原可能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宿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葡萄球菌细胞密度依赖性的多基因表达调控(群体感应)系统,是通过自身诱导与信号转导途径使其感知环境信息,调节多种毒力因子的表达。这些毒力因子的表达受agr、sae以及arl等多种基因表达系统的紧密调控,同时也受Sar家族蛋白的调节。此外,葡萄球菌毒力及抗性密切相关的生物膜形成与发育,也受群体感应系统的影响。对群体感应系统的自身诱导作用的干扰,原则上可成为寻找新型抗菌药物较适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指细胞感知周围同类细胞的多寡或密度并调控基因表达的系统,它对大多数细菌的生物膜形成至关重要。目前对霍乱弧菌的QS系统已有较深入的研究,该菌的群体感应系统通过HapR、LuxO等多种信号分子调控生物膜的形成及消散。干扰QS系统将成为治疗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细菌生物膜群体感应系统是指细菌通过分泌信号分子并通过感知其在周围环境中的浓度,调控某些基因的特异性表达及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的系统,是细菌生命活动的主要调控机制之一。通过对细菌生物膜群体感应的研究,可以了解其内部机理和特性,从而找到抑制生物膜有害作用的最好方法。对细菌生物膜群体感应系统的种类、特征和相关应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微生物病原特性非常复杂并且不断地产生抗生素抗性,目前迫切需要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了解。它所引起的疾病与大量毒力因子相关,这些毒力因子的表达是受多个基因调控,其中agr(accessory gene regulator,附属基因调节)是最主要的一个。由于agr系统与人类的多种疾病有关,研究的较为深入,现已成为一个理解群体感应激活和抑制机制的模型系统。agr系统以及其它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本文对agr系统的研究现状、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其潜在应用价值作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5.
媒介节肢动物携带病原体后,由于细菌,立克次体,病毒或寄生虫的侵袭,使媒介宿主的飞行、刺探(probing)、吸血行为以至产卵、寿命等都受到影响,病原体对媒介尚可产生病理毒性效应.鼠疫杆菌与跳蚤鼠疫的传播方式有多种,如动物吞食了感染蚤粪便,病原体经损伤的皮肤侵入宿  相似文献   

16.
铁是绝大多数细菌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命过程。病原菌为了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建立感染,进化出了多种从宿主体内摄取铁元素的机制。但过量的铁也会通过Fenton反应对细胞产生毒性,所以铁的摄取必须受到严格的调控。宿主为抵抗感染采取多种手段限制病原菌对于自身铁的利用,同时铁摄取系统也可以作为抗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生物材料植入感染成为令人棘手的常见医院内感染,有报道占院内感染的50%,大肠杆菌是临床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的优势菌种。生物材料表面的细菌生物膜使其膜内细菌能有效抵御抗生素治疗和机体的防御反应,是导致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难以控制的根源。大肠杆菌的运动性与细菌生物膜形成密切相关,鞭毛是大肠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的生成需要三级基因的表达,操纵子flh DC编码鞭毛生成的一级主调控基因。我们推测:"鞭毛调控基因flh DC的表达→鞭毛的生成→细菌的运动性→细菌生物膜形成"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为临床防治生物材料植入感染提供新思路。本文就以大肠杆菌鞭毛调控基因flh DC与生物材料植入感染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通过其Ⅲ型分泌系统将效应因子注入到宿主细胞内,破坏宿主细胞内的多种信号通路从而有利于细菌的感染及定植。近年来对于EHEC Ⅲ型分泌系统效应因子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成为EHEC致病机制研究新的热点,研究表明,除了经典的效应因子外,一些新发现的效应因子在细菌的致病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效应因子能够抑制宿主细胞内正常的信号通路,有些效应因子还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干扰炎症信号通路和抑制吞噬的作用。这些发现揭示了EHEC效应因子具有多种功能,它们通过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菌的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袁建平  郭晓奎 《生命科学》2003,15(3):178-182
利用基因芯片可以鉴定病原菌在不同宿主微环境中受到差异调节的基因、直接或间接由转录因子控制的基因,以及编码多步骤代谢和生物合成途径中各种组分的基因;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评价相关菌种和菌株的自然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的范围和特性,并在ORF水平描述病原体和共生体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可进行感染组织细胞基因表达分析,研究病原体和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20.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间的一种通讯方式,是控制微生物信号传递的重要机制,它使细菌能够感知周围环境中其他细菌的存在,并对其密度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在调控基因表达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 faecalis)特有的Fsr QS系统,通过调控E. faecalis毒力因子及生物膜等的表达,从而引起机体的各种感染。本综述通过阐述E. faecalis Fsr QS系统在介导毒力因子的表达及生物膜的形成中的作用,为E. faecalis所引起的感染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