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杭州石荠苧不同地方种群分化及空间利用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杭州石荠苧(Mosla hangchowensis)5个不同地方种群采集种子,在实验室萌发,幼苗移植到实验地。在营养生长末期时,研究了株高、冠幅、主茎长、最大分枝长、基茎粗、叶面积、一级分枝数、平均二级分枝数、主茎叶对数、根长和根幅等11个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不同种群的空间利用策略和分化程度。结果发现:基本无基因交流的各地方种群产生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并在表型上有可见的差异。其中惠安种群以扩大冠幅占领较大的横向空间,种群分化程度最大;杭州种群以增加高度占领较大的纵向空间,分化程度次之;临海、天台和普陀种群分化程度较小。临海和天台种群水选下层种子萌发生长的植株个体比水选上层种子形成植株个体大,但个体对空间的利用策略仍一致。  相似文献   

2.
从杭州石荠ling(Mosla hangchowensis)5个不同地方种群采集种子,在实验室萌发,幼苗移植以实验地,在营养生长末期时,研究了株高,冠幅,主茎长,最大分枝长,基茎粗,叶面积,一级分枝数,平均二级分枝数,主茎叶对数,根长和根幅等11个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不同种群的空利用策略和分化程度,结果发现,基本无基因交流的各地方种群产生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并在表型上有可见的差异,其中惠安种群以扩大冠幅占领较大的横向空间,种群分化程度最大,杭州种群以增加高度占领较大的纵向空间,分化程度次之,临海,天台和普陀种群分化程度较小,临海和天台种群水选下层种子萌发生长的植物个体比水选上层各形成植株个体大,但个体对空间的利用策略仍一致。  相似文献   

3.
李杰  马淼 《生态学报》2017,37(21):7181-7186
入侵新疆的外来植物意大利苍耳和刺苍耳的果实于深秋季节成熟后,便开始陆续脱落。脱离母体的果实可能会落置在干燥的地面上,还有可能会掉落在水体中,还有部分果实会保留在枝条上并不脱落直到翌年春天。由于越冬生境的差异会直接影响翌年春天种子的萌发活性,为了评价外来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和刺苍耳的入侵能力,预测其潜在分布区,为对其实施有效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故模拟了其种子在新疆自然条件下可能遭遇的冬季生境类型,设计了4种实验处理,即低温换水浸泡(模拟了落入流水或大型水体中结冰前的生境)、低温不换水浸泡(模拟了落入小型静水中结冰前的生境)、冰冻(模拟了落入水体中结冰后的生境)和干燥冷冻处理(模拟了掉落在干燥地面或一直停留在植株上的生境类型),并以室温干燥储存为对照。处理90 d后,进行种子萌发实验,结果显示干冻、冰冻及低温换水浸泡处理后意大利苍耳的萌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不换水浸泡处理降低了意大利苍耳种子的活力,显著降低了其萌发能力。而干冻处理对刺苍耳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冷水浸泡(换水浸泡和不换水浸泡)显著降低刺苍耳的萌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37%、65%。冰冻处理后刺苍耳没有萌发。说明意大利苍耳种子对新疆的各种越冬生境均有较好的耐受性,而刺苍耳种子对低温和水淹环境的耐受性较差。鉴于二者种子萌芽习性的特点,建议在全疆范围内的中生、湿生和季节性水涝生境中对意大利苍耳实施全方位的监控,农田、林下、路边、渠旁、湖泊及水库周围都有可能成为其潜在的入侵地;对刺苍耳的重点监测区域则应当放在低纬度、低海拔的中生和中旱生生境,尤其要切实加强南疆各国际口岸进口货物的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4.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Linn.)和三裂叶豚草(A. trifidaLinn.)是我国恶性入侵物种,分布常呈高密度单一种群,且结实量庞大。探讨二者不同植株部位种子萌发(休眠)与扩散特点,对了解二者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伊犁新源县发生的豚草和三裂叶豚草为材料,在种子成熟期,根据植株高度、枝条长度,按比例从上到下分为9个部位,对不同植株部位种子的形态特征、数量和萌发特性进行比较,分析这两种植物不同植株部位种子萌发与扩散的共性和差异性,研究二者种群密度调节和入侵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个物种内不同植株部位间种子的长、宽、百粒重无显著差异,但三裂叶豚草种子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是豚草的2—3倍,百粒重高7倍。结合两个物种在伊犁地区分布差异,认为种子大小是两个物种分布区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2)豚草和三裂叶豚草植株外部的上顶、中顶、上中部位种子数占植株总种子数量的50%,中中、下顶占比约23%,而下部的上基、中基、下中、下基的种子数占比约27%,表明当年生产的种子有近73%的比例具有远距离扩散的潜力。3)豚草和三裂叶豚草不同植株部位种子的萌发率具有上端中端下端的趋势;初始萌发时间为下端中端上端;萌发持续时间为上端中端下端。这种萌发方式避免了同一生长季大批种子同时萌发有可能导致高密度死亡的风险。基于上述研究分析,认为豚草和三裂叶豚草不同植株部位种子具有不同的适应功能。其中,上部所产生的种子具较强的扩散能力和低休眠性,有利于两物种快速占据新生境并扩大种群;而中、下部位的种子在母株周围就近扩散,翌年萌发率低,缓解了种群竞争。豚草和三裂叶豚草不同植株部位生产的种子特性和萌发差异是两个物种进行种群密度调节和扩散入侵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是科尔沁沙地入侵最为严重的杂草之一。以少花蒺藜草的异型性种子为对象,通过分析其生物学特征、萌发特性以及人工去除对P型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少花蒺藜草在科尔沁沙地的种子异型性和种群维持策略。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一个刺苞内有两粒或以上种子(以两个种子为多);同一刺苞内相对较大、外形似芒果的种子(M型种子)大于另一个相对较小、外形似李子的种子(P型种子),两异型种子在长、宽、高及百粒重上存在较大差异,P型种子各特征的变异系数均略高于M型种子;自然生境下,一个刺苞内萌发一粒种子(M型)的概率可达到93%,萌发2粒种子(M型、P型)的概率仅为7%,萌发3粒种子的概率为0;室内实验显示,同一刺苞内萌发一粒种子的概率为69.3%,萌发2粒种子的概率为22.2%,萌发3粒种子的概率为8.5%;野外早期去除少花蒺藜草植株地上部分对当年种群数量的影响不大,晚期去除会导致少花蒺藜草种群数量减少;室内去除刺苞内已萌发的M型种子的胚根和胚芽后,P型种子的萌发率仅为20.15%,P型种子可能对少花蒺藜草种群的维持起独特的作用,并受环境条件制约且有一定的阈值。  相似文献   

6.
树干附生尖叶拟船叶藓的孢子体分布格局和败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定位考察和实验室观察分析,结果显示:(1)贵州梵净山树干附生尖叶拟船叶藓的孢子体种群80%分布在树干的基部;(2)尖叶拟船叶藓的孢子体在其主茎和一到四次分枝上皆有分布,但在一次分枝上分布最多,并且一次分枝上的与主茎或其它各次分枝上分布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孢子体败育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孢蒴膨大期或者孢子形成期等3个时期,孢子体败育率为7.3%,败育孢子体的平均生物量为正常成熟的43.3%.表明尖叶拟船叶藓孢子体种群偏少且孢子体败育率低是其重要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狭叶坡垒生物生态学特征及致濒原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是我国热带季节性雨林的代表性树种之一,目前仅零散分布于广西十万大山,但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及乱砍滥伐而遭到严重破坏.作者对十万大山狭叶坡垒的生存环境、分布状况、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并对迁地保存的狭叶坡垒定期观测其物候及生长特征,采集种子进行了繁育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狭叶坡垒的致濒原因.结果表明:(1)狭叶坡垒种群结构整体上为增长型,有些样地为稳定型;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集群分布,随着径级增大,其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过渡;(2)个体间以种内竞争为主,幼苗幼树之间竞争高于成年树之间的竞争,种内竞争高于种间竞争;(3)狭叶坡垒生长缓慢,且主要集中在夏季,不同栽培地区的植株开始开花结果时间也不同.(4)种子无休眠期且寿命短,保湿及低温条件可以延迟种子的萌发时间.人类活动导致的种群数量下降和生境丧失是致濒的主要原因之一,种子寿命短及生长缓慢是其遭破坏后难以恢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巴山冷杉的种实特性及其种子萌发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特有树种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的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重量、单果出种量等球果特征和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重等种子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发芽实验测定了种子萌发能力.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球果平均长5.37±0.75cm,球果宽3.01±0.32cm,球果重量18.93±6.06g,单果出种量59-567粒,种子长1.08-8.68mm,种子宽1.16-6.42mm,种子厚0.6-3.48mm,千粒重7.30g.各项球果特征指标和种子特征指标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单果出种量在不同种群的频数分布格局不同.不同母树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不等,且萌发速率也不相同.巴山冷杉种子败育率高,参试种子的空粒率75.79%.  相似文献   

9.
紫茎泽兰种子种群动态及萌发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紫茎泽兰的入侵地四川省德昌县, 选择撂荒地、农田和马尾松林3个不同的生境, 从种子雨、种子库角度研究了紫茎泽兰种子种群动态规律,及其种子在不同光照和土壤基质条件下的萌发特性. 结果表明,3个生境下紫茎泽兰种子种群仅存在于当年3~6月,于4月底达到年高峰值. 其年降种子雨量在撂荒地中高达2.4×105粒·m-2,并均分布于2 cm土层以上, 且在撂荒地生境下紫茎泽兰种子的千粒重和活力均显著高于另外两个生境. 到7月上旬, 3个生境下土壤中均未发现有活力的种子. 在实验的光照条件下, 全光照对紫茎泽兰的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而在28%光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砂壤土较适宜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生红土中其萌发速度及萌发率均最低.  相似文献   

10.
椭圆叶花锚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椭圆叶花锚 (HaleniaellipiticaD .Don)是藏族民间用于治疗黄疸型肝胆疾病和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名贵草药。引种栽培试验研究表明 ,在青海高原自然环境条件下 ,椭圆叶花锚为二年生草本植物 ,完成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时间为 10~ 12个月。自然状态下的植物种子萌发率很低 ,种子经过低温条件处理后可显著提高其萌发率。栽培的椭圆叶花锚植株在植株高度、分枝数量、单株生物量等生长状况指标明显高于野生植株 ,其有效化学成分接近野生状态的水平 ,野生椭圆叶花锚的人工栽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生长特征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以调查统计的方法研究了矮嵩草草甸内鹅藏委陵菜无性生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匍匐茎只有1条的鹅绒委陵菜最多,占52.86%,匍匐茎有4条的鹅绒委陵菜只占4.29%,同一鹅绒委陵菜无性系中,随着匍匐茎数目的增多,分株数,间隔子数,茎总长和匍匐茎比节间重变小,分株一般在第二级或第三级最高,末级较高;间隔子一般以第二、第三或第四级为最长,最末一级较长,第一级最短,随鹅绒委陵菜匍匐茎数目的增多,用于繁殖的匍匐茎和分株的干重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镉胁迫对烟草叶激素水平、光合特性、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坤  吴中红  邰付菊  韩莹  谢宝恩  袁祖丽 《生态学报》2011,31(16):4517-4524
采用不同浓度镉胁迫(0mg/L、5mg/L、25mg/L、50mg/L)的水培试验,分别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紫外分光光度计、酶联免疫法、光合作用仪、叶绿素荧光分析仪研究了镉胁迫3d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叶内镉含量、IAAO活性、激素(IAA、ABA、GA3、Z)水平、光合特性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烟草叶内镉含量随着胁迫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IAAO活性在镉为5mg/L时下降,然后随着镉浓度增加而显著上升;IAA含量在镉为5mg/L时上升,但随着镉浓度增加而显著下降;ABA含量随着镉浓度上升而增加;GA3含量在5mg/L时上升,然后随着镉浓度增加而显著下降;Z含量随着镉浓度增加而显著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镉胁迫浓度增大而显著减少;光合参数(Pn、Gs、Ci、Tr)及荧光参数( Fv/ Fo、Fv/Fm、ФPSⅡ、qP)均随镉胁迫浓度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是衡量土壤质量及生态系统元素限制的重要指标,探讨土地利用和土层深度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有利于揭示科尔沁沙地土壤元素循环规律。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灌溉农田、旱作农田、沙质草地、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土壤为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 1)科尔沁沙地0~10 cm SOC(3.23 g·kg-1)、TN(0.37 g·kg-1)、TP(0.15 g·kg-1)含量及化学计量比(C:N、C:P、N:P分别为9.07、25.56、2.97)远低于中国陆地土壤。2)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改变了SOC、TN、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0~100 cm SOC、TN、TP含量均表现为灌溉农田>沙质草地>旱作农田>固定沙丘>流动沙丘;沙质草地、灌溉农田、旱作农田C:N显著高于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沙质草地、固定沙丘、灌溉农田、旱作农田C:P显著高于流动沙丘,5种土地利用类型N:P无显著差异。3)随土层深度增加,沙质草地、固定沙丘、灌溉农田、旱作农田SOC和TN含量显著降低,流动沙丘SOC、TN含量和C:P在各土层间无显著差异;总体上,各土地利用类型TP含量和C:N受土层影响较小;沙质草地、固定沙丘、灌溉农田、旱作农田C:P和沙质草地N:P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4)SOC、TN、TP、C:N与中砂粒、细砂粒、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黏粉粒和极细砂粒呈显著正相关。沙漠化导致科尔沁沙地SOC和养分流失,加剧土壤N缺乏,水肥投入有助于耕地维持相对较高的土壤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分析安宁区麻疹发病情况,流行规律和特点,找出消除麻疹的薄弱环节,探讨消除麻疹对策。利用1999-2010年安宁区麻疹疫情资料,包括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监测系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实验室监测资料,分析安宁区麻疹病例流行病特征。结果显示,1999-2010年兰州市安宁区报告本地麻疹病例142例,年平均发病率5.88/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6-25岁,占54.93%。学生发病占50%;3-7月龄发病占88.03%。安宁区麻疹发病呈现出<8月龄和成人发病增高的趋势,须在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还应加强重点人群的麻疹监测工作,尤其要密切关注各中小学和大学麻疹发病和爆发疫情,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株产木聚糖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采用平板水解圈筛选和摇瓶发酵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木聚糖酶的细菌xy-7,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坎皮纳斯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campinasensis)。经测定,xy-7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0℃,最适作用pH为7.0。该酶热稳定性较好,60℃时保温2h酶活保持为原来的73%。此外,该酶的pH作用范围较广,pH 9.0时酶活仍能保持68%,属于耐碱性木聚糖酶。这些性质表明,该酶在制浆造纸等行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Daya Bay is a large bay along the southern coast of China. The composition, abundanc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phytoplankton in Daya Bay were investigated to assess its status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2002, and a total of 48 genera and 114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were identified. The cell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varied from 5.79 × 104 cells/m3 to 5.37 × 106 cells/m3 with an average of 1.14×106 cells/m3. The largest community was Bacillariophyta containing 84 taxa, and its average abundance was 1.08 × 106 cells/m3. Annual abundance variations show a typical one-peak cycle, with the highest peak recorded during summer and the lowest recorded during autumn. The ecotypes of phytoplankton were mostly alongshore warm-water species; however, marine warm-water species and eurytopic species during winter and autumn are more abundant than during the other seasons.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diverse and varied with seasons.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of phytoplankton in Daya Bay was low during summer, especially near the nuclear power station (NPS) and the aquaculture farms during summer and autum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ell abundance were categorized in relation to monsoon, current and anthropological activities. It is presented that the temperature and hydrodynamic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attern of nutrients (DIN, DIP and N/P) availability and depletion affect the composition, abundance, community structure, community succession and diversity of phytoplankton.  相似文献   

17.
真菌漆酶性质、分子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目前发现多种生物能够产生漆酶,包括植物、真菌、昆虫和细菌等,其中,以真菌中的白腐真菌研究最多。由于漆酶在生物漂白、农作物秸秆利用以及环境污染处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漆酶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漆酶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多种漆酶基因已经成功获得克隆,一些漆酶基因也实现了异源表达。现针对真菌漆酶的生物学性质、分子生物学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Sun C C  Wang Y S  Sun S  Zhang F Q 《农业工程》2006,26(12):3948-3958
Daya Bay is a large bay along the southern coast of China. The composition, abundanc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phytoplankton in Daya Bay were investigated to assess its status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2002, and a total of 48 genera and 114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were identified. The cell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varied from 5.79 × 104 cells/m3 to 5.37 × 106 cells/m3 with an average of 1.14×106 cells/m3. The largest community was Bacillariophyta containing 84 taxa, and its average abundance was 1.08 × 106 cells/m3. Annual abundance variations show a typical one-peak cycle, with the highest peak recorded during summer and the lowest recorded during autumn. The ecotypes of phytoplankton were mostly alongshore warm-water species; however, marine warm-water species and eurytopic species during winter and autumn are more abundant than during the other seasons.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diverse and varied with seasons.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of phytoplankton in Daya Bay was low during summer, especially near the nuclear power station (NPS) and the aquaculture farms during summer and autum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ell abundance were categorized in relation to monsoon, current and anthropological activities. It is presented that the temperature and hydrodynamic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attern of nutrients (DIN, DIP and N/P) availability and depletion affect the composition, abundance, community structure, community succession and diversity of phytoplankton.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2011年乙型流感血凝素基因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11年南京市乙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分子学特征.[方法]选择7株2011年南京市不同时间段有代表性的乙型流感毒株进行HA基因序列测定,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A分子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7株乙型流感毒株分为两个系,4株为Victoria,3株为Yamagata;与2011年度疫苗株相比,Victoria和Yamagata系毒株分别在抗原位点146、197和116、198发生了氨基酸替换;其中197和198位点分别是Victoria和Yamagata毒株的受体结合位点,由于上述位点的替换使得Victoria系/Yamagata系毒株分别在197/196位增加了一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结论]2011年南京市乙型流感Victoria 系和Yamagata系病毒同时存在,Victoria/Yamagata毒株197/198位点的氨基酸替换,值得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外域杂草的产生、传播及生物与生态学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郭水良   《广西植物》1995,15(1):89-95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境内较近期传入的外域杂草区系成分,介绍了我国一些常见外域杂草的产生及传播特点,并通过对北美车前(Plantagovirginica)繁殖机制,种群生态、分布及危害特点等方面的研究.阐述了外域杂草所具的生物与生态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