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箱式法是广泛运用于内陆水体CO2和CH4通量监测的重要方法,但各研究中使用的箱体特征存在差异,箱体设计缺少统一标准,从而会影响观测结果。为明确箱体透光性、箱体内外气压差以及箱体内气体混合状态对水-气界面CO2和CH4通量观测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多通道闭路式动态箱观测系统,分别对比明箱和暗箱、箱体是否配备气压平衡阀及风扇对养殖塘水-气界面CO2和CH4通量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 夏季白天观测期间,与可观测CO2实际通量的明箱相比,当CO2呈现排放状态时,暗箱高估了90%的CO2通量;当CO2呈现吸收状态时,暗箱低估了50%的CO2通量。暗箱测得的CH4扩散通量比明箱低40%。箱体内气压是否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对CO2和CH4通量影响均不显著。无风扇的箱体观测的CO2通量代表性较差,在本研究中较有风扇的箱体高20%。无风扇的箱体难以区分不同途径排放的CH4通量。在运用箱式法观测水-气界面CO2、CH4通量时,应使用透明箱体,并在其中安装风扇辅助气体混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间歇性低氧刺激后大鼠颈动脉体对低氧的敏感性以及多巴胺对颈动脉体低氧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分离SD大鼠的颈动脉体-窦神经移入到孵育槽,然后把分离的窦神经吸入到记录的玻璃电极中行电信号记录。记录基线部分缓冲液充入气体为95% O2+ 5% CO2混合气,低氧应激给予5% O2+ 5% CO2+ 90% N2混合气,低氧刺激给予30 s,95% O2 + 5% CO2给予90 s,共10个循环,每组实验大鼠数量n大于等于5。结果: 大鼠离体的颈动脉体,给予急性间歇性低氧应激,再给予低氧刺激,窦神经较之前低氧刺激放电活动增强。但加入多巴胺后,可以抑制窦神经对低氧的反应,急性间歇性低氧后,多巴胺对窦神经的低氧放电活动抑制作用加强。结论: 大鼠颈动脉体给予急性间歇性低氧可增强窦神经对低氧的反应,多巴胺可抑制急性低氧诱导的颈动脉体对低氧敏感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针对红托竹荪干品在储藏过程中易发生褐变、降低商品性问题,探究了不同储藏条件(温度、气体微环境)对红托竹荪干品储藏品质的影响。以红托竹荪干品为原材料,考察了在气体微环境(空气、N2、CO2和脱氧)和不同储藏温度(5、25和45 ℃)下红托竹荪干品储藏品质的动态变化。在60 d的储藏期内,所有样品的褐变指数、剪切力、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酚、还原糖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均增加,游离氨基酸、白度值、复水比均降低。与25、45 ℃相比,以上指标在5 ℃条件下均表现最优,5 ℃储藏条件下呈味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指标更接近于0 d;在不同气体微环境比较下,CO2储藏环境下干品品质保持最好,通过综合评分得出5 ℃低温结合CO2充气条件下干品品质最优,其次为N2结合5 ℃低温。结合经济成本,5 ℃低温结合CO2或N2充气可以作为红托竹荪干品延长货架期的推荐储藏技术。  相似文献   

4.
大气二氧化碳(CO2)和臭氧(O3)浓度升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土壤胞外酶作为维持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参与者,其活性对于大气CO2和O3浓度升高的响应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以及应对并缓解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开顶式气室(OTCs)分别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环境大气+200μmol·mol-1,eCO2)、大气O3浓度升高(环境大气+0.04μmol·mol-1,eO3)及其交互处理(环境大气+200μmol·mol-1 CO2+0.04μmol·mol-1 O3,eCO2+eO3),探究水稻根际土壤胞外酶活性对大气CO2和O3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环境...  相似文献   

5.
高浓度二氧化碳和臭氧对蒙古栎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开顶箱熏蒸法,研究了高浓度O3(≈80 nmol·mol-1)和高浓度CO2(≈700 μmol·mol-1)及其复合处理对蒙古栎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O3显著增加了蒙古栎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P<0.05),显著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P<0.05).高浓度CO2对蒙古栎叶片活性氧代谢影响不显著.高浓度O3和CO2复合处理的叶片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上升不明显,说明高浓度CO2缓解了高浓度O3对蒙古栎叶片的氧化胁迫.复合处理的叶片SOD、CAT、APX活性以及AsA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O3处理的叶片(P<0.05),说明高浓度CO2缓解了高浓度O3对叶片抗氧化系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和臭氧(O3)浓度日益升高, 大气气体浓度的变化会对植物个体和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产生影响。CO2浓度升高增加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而O3导致作物减产和生态系统固碳损失。自由空气中气体浓度增加(FACE)系统是最接近自然的一种模拟大气气体浓度增加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平台, 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生态系统, 为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评估未来情景的生态风险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该文从FACE技术特点出发, 介绍了国内外建成的大型CO2/O3-FACE系统, 分析了FACE系统的不同布气方式在不同生态系统研究过程中的优点与缺点, 概述了全球FACE运行的现状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并指出了FACE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前沿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4 年2-5、7 月在深澳湾获得的表层海水总碱度和pH 值, 结合水文、天气、海湾养殖情况等因素, 以探讨海区CO2 收支计算方法为主要目的, 研究了汕头市南澳县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养殖对深澳湾表层水CO2 体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 2014 年2、4、7 月深澳湾为CO2 的汇区, 3、5 月为CO2 的源区。相比浮游植物, 2014 年2、3、5 月龙须菜对CO2 吸收贡献率分别为62.90%、71.19%和52.20%。4 月赤潮爆发, 叶绿素a 含量高达16.65 μg·L–1, 此时龙须菜光呼吸作用变强, 吸收O2 同时释放CO2, 浮游植物成为深澳湾主导生物, 对CO2 的吸收占主导地位。通过区域对比, 发现龙须菜养殖区水体的pCO2 和DIC 都比非养殖区的低, 相比鱼、贝养殖区, 藻类养殖区更有可能成为CO2 的汇区。  相似文献   

8.
环境因子对沟金针虫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应用多通道昆虫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O2浓度、光照强度和湿度条件下沟金针虫的呼吸率。结果显示: 沟金针虫的呼吸模式为不规则波动型。温度和光照强度对沟金针虫的CO2释放率影响突出, 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 不同温度条件下, CO2释放率最小和最大值分别为5℃时的7.22 μL/h和35℃时的180.74 μL/h, 两者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强光条件下的沟金针虫呼吸代谢强度大约是无光条件下的2倍(P<0.05)。不同的O2浓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沟金针虫的CO2释放率无明显影响。同时确定了沟金针虫呼吸速率对温度的敏感性——Q10值。结果表明沟金针虫在呼吸代谢过程中对温度和光照反应敏感, 对低氧和湿度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能适合于烟道气条件下生长的微藻,找到一种高效的温室气体固定的方法,利用配置烟道气(CO2和O2的浓度分别为15%和2%)驯化稻田微藻混合试样,分离出对高浓度CO2条件有很强适应力的微藻ZY-1,并研究了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微藻ZY-1的生长情况.微藻ZY-1在CO2浓度从10%~15%的范围内有较高生长力,在CO2浓度为10%时,生长最好.微藻ZY-1对温度、气体流速、pH值等物理条件也有很宽的适应范围,在温度为25~30.C、流速为0.25~0.75L·min-1、pH4~6范围内,生长基本稳定.在培养条件为10%CO2、25.C、pH5.0时,微藻ZY-1的生长率最高,CO2的固定率平均值为0.397%.可以认为,利用该藻固定烟道气温室气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森林土壤是CO2、CH4和N2O等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采用静态箱/色谱分析技术对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开放试验站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林土壤CO2、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了原位测定, 研究剔除林下灌草和添加翅荚决明(Cassia alata)对尾叶桉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尾叶桉林土壤CO2排放通量在湿季维持在较高水平, 在旱季则明显降低。CH4和N2O在湿季波动幅度较大, 在旱季则相对稳定。土壤CO2和CH4通量峰值均出现在湿季, 但N2O峰值出现在旱季的12月。尾叶桉林土壤在不同处理下可能是CH4的源, 也可能是CH4的汇, 而对于CO2和N2O则主要是源。尾叶桉林下剔除灌草及添加翅荚决明能显著增大土壤CO2和N2O的排放, 但林下灌草剔除后有利于CH4的吸收, 添加翅荚决明有利于CH4的排放。表层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首要因子。呼吸底物(氮源)和土壤微生物量也是影响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套适合于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平台的旱地土壤气体CO2浓度廓线测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田间实验.在江苏省无锡市郊区具有太湖地区典型水稻土的稻麦轮作农田,对FACE和对照麦田以及裸土0~30cm土层的土壤气体CO2浓度廓线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满足进行旱地农田土壤气体CO2浓度廓线研究的要求;在0~30cm土层中,上层土壤气体中的CO2向上垂直扩散要比下层土壤快;在作物旺盛生长期,大气CO2浓度升高200±40μmol·mol-1使0~30cm土层的土壤气体CO2浓度显著提高14%±5%(t检验P<0.001).  相似文献   

12.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不同光强(2000、1500、1000和500 μmol·m-2·s-1)和两种O2浓度(21%和2%的O2)下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灌浆期旗叶的CO2响应曲线, 比较了现有CO2响应模型(生化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给出光下(暗)呼吸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 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所给出的光下呼吸速率拟合值与测量值最为接近。植物光合作用对大气CO2响应(A/Ca)的拟合结果优于光合作用对胞间CO2浓度(A/Ci)的拟合。然而, 所有模型基于A/Ca拟合的光下(暗)呼吸在整体上与测量值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推测与现有模型没有考虑CO2浓度对光呼吸和光下暗呼吸速率的影响有关。对小麦的试验结果表明, CO2浓度对光呼吸和光下暗呼吸均有显著影响: 随着CO2浓度的增加(0-1400 μmol·mol-1), 不同光强下的表观光呼吸变化范围分别为5.035-11.670、4.222-11.650、4.330-10.999和3.263-9.094 μmol COm-2·s-1; 光下暗呼吸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91-2.987、0.457-2.955、0.545-3.139和0.448-3.139 μmol CO2·m-2·s-1。回归分析发现, 表观光呼吸和光下暗呼吸与CO2浓度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然而, 将该回归关系整合到现有模型中, 是否会优化模型, 从而提高模型对相关光合参数估算的准确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不同灌水量对温室番茄土壤CO2、N2O和CH4排放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提出有效的减排措施,试验设置充分灌溉(1.0W,W1.0;W为充分供水的灌水量)、亏缺20%灌溉(0.8W,W0.8)和亏缺40%灌溉(0.6W,W0.6)3个灌水水平,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于2017年4—12月对两茬温室番茄土壤CO2、N2O和CH4进行全生长季监测,分析土壤CO2、N2O和CH4排放对不同灌水量的响应.结果表明: 番茄两个生长季中,土壤CO2、N2O和CH4排放量均随着灌水量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W1.0>W0.8>W0.6),除W0.6和W1.0处理间土壤N2O排放具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各处理间气体排放差异均不显著.与W1.0处理相比,W0.6和W0.8处理土壤CO2排放分别减小了12.2%和8.3%,N2O分别减小了19.1%和8.0%,CH4分别减小了11.0%和6.2%.番茄产量和由土壤N2O和CH4引起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均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与W1.0处理相比,W0.6处理产量和GWP显著减小,降幅分别为17.0%和22.9%,而W0.8处理对两者未产生显著影响.单位产量GWP随灌水量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W0.8>W1.0>W0.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与W1.0处理相比,W0.6和W0.8处理IWUE分别增加了38.3%和9.4%.回归分析表明,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呈指数负相关关系;土壤CH4通量与土壤水分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当土壤温度小于18 ℃和大于18 ℃时,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间均呈指数负相关关系.灌水增加了番茄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但降低了IWUE.综合考虑番茄产量、IWUE和温室效应,推荐W0.8处理为较佳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加气灌溉施氮模式下设施甜瓜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温度、湿度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加气灌溉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CO2和N2O排放进行监测,并分析了加气灌溉对不同施氮量下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影响.试验采用加气灌溉(AI)和不加气灌溉(CK)两种灌溉方式,施氮量设不施氮(N1)、传统施氮量的2/3(150 kg·hm-2,N2)和传统施氮量(225 kg·hm-2,N3)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加气灌溉土壤CO2和N2O排放量高于不加气灌溉处理,但是差异不显著;相同灌溉模式下,CO2和N2O排放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量是土壤CO2和N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加气灌溉条件下,不同施氮处理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呈显著正相关,CO2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加气减氮处理在氮肥减少1/3的情况下,甜瓜产量提高了6.9%,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增温潜势值从9544.82 kg·hm-2下降到9340.72 kg·hm-2.综上,通过加气灌溉减少氮肥施用量来抑制农业生产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大气CO2浓度增加对微量气体交换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有关大气CO2浓度增加的研究技术和方法,比较了目前两种常用技术开顶箱(OTC)和开放式空气CO2增加(FACE)方法的优缺点,然后着重阐述了用OTC和FACE研究陆地生态系统CH4、N2O、CO2等微量气体的地气交换对大气CO2浓度增加的响应.综合现有的资料表明,大气CO2浓度增加,会促进绿色植物生物量增加,同时改变生物质的C/N比,降低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增强了陆地生态系统对大气CO2的固持作用;大气CO2浓度增加会提高产甲烷菌的活性和影响CH4的排放过程,有可能导致湿地生态系统CH4的排放增加;大气CO2浓度增加对N2O排放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尚无一致的结论.另外,对于其他微量气体,尚没有相关研究报道.鉴于此,今后应加强大气CO2浓度增加的微量气体地气交换响应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加气灌溉施氮模式下设施甜瓜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温度、湿度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加气灌溉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CO2和N2O排放进行监测,并分析了加气灌溉对不同施氮量下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影响.试验采用加气灌溉(AI)和不加气灌溉(CK)两种灌溉方式,施氮量设不施氮(N1)、传统施氮量的2/3(150 kg·hm-2,N2)和传统施氮量(225 kg·hm-2,N3)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加气灌溉土壤CO2和N2O排放量高于不加气灌溉处理,但是差异不显著;相同灌溉模式下,CO2和N2O排放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量是土壤CO2和N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加气灌溉条件下,不同施氮处理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呈显著正相关,CO2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加气减氮处理在氮肥减少1/3的情况下,甜瓜产量提高了6.9%,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增温潜势值从9544.82 kg·hm-2下降到9340.72 kg·hm-2.综上,通过加气灌溉减少氮肥施用量来抑制农业生产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开顶式气室(OTC),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CO2浓度为550 μL·L-1、O3浓度为60 μL·L-1及CO2浓度为550 μL·L-1+O3浓度为60 μL·L-1对7个冬小麦品种幼苗生物量和化感物质丁布(DIMBO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CO2浓度下,冬小麦幼苗地上生物量与丁布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品种碧蚂1号幼苗和根干质量比对照(CO2浓度为370 μL·L-1,O3浓度为40 μL·L-1)增加了36.8%和24.7%;丁布含量增幅为5.7%~184.6%.除碧蚂1号和陕139外,高浓度O3导致冬小麦生物量降低,但使所有品种丁布含量显著增加,变幅为0.5~3倍.交互作用下所有品种根干质量降低,长武134地上部质量、根质量和丁布含量降幅最大,分别为82%、27.9%和35.5%;与长武134、远丰175和兰考217丁布含量降低相反,陕139丁布含量增加84.6%.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处理和不同品种均显著影响丁布含量,陕139、兰考217和长武134在高CO2和O3浓度处理下聚为一类,而陕139在所有处理中丁布含量均表现为增加.表明化感物质丁布可以作为气候变化条件下,尤其是CO2和O3变化下抗性育种的特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张晓影  王朋  周斌 《生态学杂志》2013,24(10):2843-2849
利用开顶式气室(OTC),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CO2浓度为550 μL·L-1、O3浓度为60 μL·L-1及CO2浓度为550 μL·L-1+O3浓度为60 μL·L-1对7个冬小麦品种幼苗生物量和化感物质丁布(DIMBO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CO2浓度下,冬小麦幼苗地上生物量与丁布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品种碧蚂1号幼苗和根干质量比对照(CO2浓度为370 μL·L-1,O3浓度为40 μL·L-1)增加了36.8%和24.7%;丁布含量增幅为5.7%~184.6%.除碧蚂1号和陕139外,高浓度O3导致冬小麦生物量降低,但使所有品种丁布含量显著增加,变幅为0.5~3倍.交互作用下所有品种根干质量降低,长武134地上部质量、根质量和丁布含量降幅最大,分别为82%、27.9%和35.5%;与长武134、远丰175和兰考217丁布含量降低相反,陕139丁布含量增加84.6%.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处理和不同品种均显著影响丁布含量,陕139、兰考217和长武134在高CO2和O3浓度处理下聚为一类,而陕139在所有处理中丁布含量均表现为增加.表明化感物质丁布可以作为气候变化条件下,尤其是CO2和O3变化下抗性育种的特定指标.  相似文献   

19.
城市景观水体是大气CO2与CH4的排放热源,而水生植物作为景观水体的重要组成要素,对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动态的影响并不清楚。选择重庆市观音塘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区,利用漂浮箱法与顶空平衡法对观音塘水域7种不同水生植物分布区进行水-气界面CO2与CH4排放通量及CO2、CH4溶存浓度进行季节性监测,估算了植物传输对气体通量的贡献。结果表明:1)观音塘水体CO2与CH4浓度范围分别为8.0—341.8μmol/L和0.23—5.26μmol/L,排放通量分别为26.5—869.1 mmol m-2 d-1和0.40—11.15 mmol m-2 d-1,是大气净CO2与CH4排放源;2)观音塘开敞水区CO2与CH4排放通量低于大部分城市湖泊或景观水体...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三江源区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人工草地生态系统(100°26′-100°41′ E, 34°17′-34°25′ N, 海拔3 980 m)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 该研究利用2006年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数据分析了该人工草地的NEE, 总初级生产力(GPP)、生态系统呼吸(Reco)以及Reco/GPP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CO2日最大吸收值为6.56 g CO2·m-2·d-1, 最大排放值为4.87 g CO2·m-2·d-1GPP年总量为1 761 g CO2·m-2, 其中约90%以上被生态系统呼吸所消耗, CO2的年吸收量为111 g CO2·m-2。5月的Reco/GPP略高于生长季的其他月份, 为90%; 6月Reco/GPP比值最低, 为79%。生态系统的呼吸商(Q10)为4.81, 显著高于其他生态系统。该研究表明: 生长季的NEE主要受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影响, 生态系统呼吸则主要受土壤温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