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光学显微镜技术和电镜技术对铁线莲上隐匿柄锈菌Puccinia recondita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发育进行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观察表明,铁线莲上隐匿柄锈菌性孢子器呈瓶状,内生有大量单核的性孢子梗和侧丝。性孢子梗顶端产生大量的性孢子,每形成一个性孢子后,都在性孢子梗上留下一环痕。性孢子长椭圆形,表面无特殊纹饰。铁线莲上隐匿柄锈菌锈孢子器呈杯状,其内生长大量平行排列的长形双核锈孢子梗,每个锈孢子梗由上向下连续产生多个锈孢子。锈孢子梗通过产生隔膜先形成锈孢子原体,再分隔形成锈孢子和间生细胞。随着锈孢子的进一步发育,间生细胞解体,锈孢子彼此分开。成熟的锈孢子表面产生有密集的瘤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孢子发生是蕨类植物无性生殖的重要环节,有关孢子发生过程中孢母细胞被膜和孢子被膜的形成以及孢子外壁的片层状结构和孢子外壁内层来源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 L.)的孢子发生过程。结果显示,孢子母细胞被孢母细胞被膜所包裹,孢子母细胞在孢母细胞被膜内进行减数分裂。但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这层膜消化分解。然后,在每个四分孢子周围产生新的孢子被膜包围孢子。在孢子被膜内,首先产生片层状结构,然后产生孢子外壁内层。然而,孢子被膜最后被消化分解,原生质团直接将每个孢子包围,并将原生质团内孢粉素小球沉积在片层结构外侧从而形成孢子外壁外层。此后,孢子内壁在孢子外壁内层内侧形成。最后,在孢子外壁外侧产生孢子周壁,周壁是由染色深的物质和膜结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表面膜实际由两层被膜组成,即孢母细胞被膜和孢子被膜,他们在发生上是单独形成,没有继承关系;孢子外壁的片层结构和孢子外壁内层由孢子自身分泌的物质形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黄檗鞘锈菌Coleosporium phellodendri担子发育及担孢子萌发的细胞学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冬孢子萌发、担子发育及担孢子萌发过程,并利用苏木精染色法对冬孢子萌发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成熟的冬孢子含有两个细胞核,成熟时冬孢子伸长,两个细胞核融合成为1个核;冬孢子萌发时,中间形成一隔膜,将冬孢子分成两部分,上部分含金黄色的原生质体,下部呈透明的柄状结构;上部分发育形成4个细胞的内担子,然后发育形成担孢子。担孢子萌发时,产生1个芽管,顶端形成外观上与担孢子形态大小基本一致的次生孢子。次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形成菌丝。有极个别的次生孢子可再次形成次生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在5–25℃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其中以15–25℃为适宜萌发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4.
真菌孢子的凝聚对真菌菌丝球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也影响真菌产物的产量。黑曲霉是一种生产多种代谢产物的重要工业微生物。本文以黑曲霉孢子为研究对象,通过磷酸缓冲液处理和溶胀手段改变孢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探究了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对黑曲霉孢子凝聚的影响。用磷酸缓冲液处理孢子,去除孢子外层的部分黑色素,减少了孢子的羧基基团以及疏水蛋白,导致孢子间的凝聚增加。孢子的溶胀过程破坏了孢子最外部的疏水蛋白层,减少了孢子间的疏水作用,并使Zeta电位上升,增加孢子的负电荷,使得孢子聚集减少。而未处理的孢子一直展现出较强的凝聚,没有随着pH的升高而显示出显著差异。溶胀孢子的凝聚颗粒随着p H升高而明显变小,表明疏水性降低和电荷的增加导致孢子间凝聚程度减弱,且疏水作用对孢子凝聚的影响大于静电作用。本研究为真菌液态深层发酵过程中菌丝球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拉曼光谱作为分子振动光谱,具有无损、无需试剂染色和快速方便的特点,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拉曼镊子是光镊与拉曼光谱的结合,应用拉曼镊子技术收集单个红菇担孢子的拉曼光谱,分析单个担孢子的主要成分,不同的储存方法对担孢子成分的影响等。结果发现,单个担孢子的拉曼光谱反映了担孢子内含物的基本组成,红菇担孢子的孢内主要成分是脂类物质;不同种类的红菇担孢子的拉曼光谱基本相同,经过多年保存的孢子仍然保持其孢子内的主要成分不变。各随机选择10个担孢子的拉曼光谱进行主成分(PCA)判别分析,结果显示红菇属内不同种类的孢子无法区分。结果表明单孢子拉曼光谱可以应用于分析孢子内成分的变化,但应用于真菌分类的可能性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小麦条锈菌冬孢子发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冷冻切片技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研究了小麦条锈菌冬孢子的个体发生过程和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冬孢子由排列在冬孢子堆基部的双核产孢细胞产生。在发育初期,产孢细胞一端产生突起形成冬孢子芽,随后冬孢子芽经延伸并形成隔膜,依次分化形成冬孢子原基、柄细胞和冬孢子原体。冬孢子原体经有丝分裂后产生隔膜发育形成双核双细胞冬孢子。成熟的冬孢子表面光滑,具有明显加厚的细胞壁,双核融合,原生质密度增加,富含脂肪粒和糖原类物质。在部分冬孢子堆周围还可观察到莲花状包被结构。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粉孢子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孢分离的方法分离培养金针菇粉孢子,对粉孢子的产生、萌发、核相及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都产生粉孢子,粉孢子多呈圆柱或卵圆形,少数呈圆形或Y形。粉孢子很容易萌发,其芽管直径一般较粉孢子宽。单核菌丝产生单核的粉孢子,其极性与亲本菌丝相同;双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也为单核,未观察到双核或多核的粉孢子。双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一部分与组成双核体的一个亲本单核菌丝的交配型相同。另一部分与组  相似文献   

8.
扁绒泡菌孢子形成过程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双  于玲  王晓丽  李玉 《菌物学报》2011,30(1):138-141
诱导扁绒泡菌显型原质团形成子实体并观察在形成过程中孢囊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全部原质团参入形成孢子及孢丝;孢子形成初期原质团聚缩使原生质密度加大,脂滴密度也增加;液泡联合形成液泡网体分割原质团,孢子及孢丝一同形成;相邻孢子初始形成的孢子壁可见吻合的突起和凹陷,这是孢子成熟后的表面纹饰部分;孢子壁随孢囊发育逐渐达到适宜位置,孢子壁由透明内层及电子密度较大的外层组成;随后可见外有疣突,内含脂滴的圆形孢子。  相似文献   

9.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禾谷多粘菌PolymyxagraminisLed.休眠孢子堆的超微结构。休眠孢子堆仅分布于寄主根表皮细胞中。休眠孢子堆形状不一,有的呈球状,有的呈律状,少则由几十个,多则由数百个紧密排列的休眠孢子组成。休眠孢子彼此通过刺突连接,细胞壁分4层,第三层局部区域结构松散,可能与初生游动孢子萌发孔有关。成熟休眠孢子细胞质丰富,细胞质膜内侧含有大量脂质粒,细胞质中央含一个细胞核,围围分布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细胞器。成熟的休眠孢子在越夏前大多数已释放初生游动孢子,只剩下空壳。表面凹陷是已释放游动孢子的休眠孢子一个特征。本文还讨论了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在病害流行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禾谷多粘菌PolymyxagraminisLed.休眠孢子堆的超微结构。休眠孢子堆仅分布于寄主根表皮细胞中。休眠孢子堆形状不一,有的呈球状,有的呈律状,少则由几十个,多则由数百个紧密排列的休眠孢子组成。休眠孢子彼此通过刺突连接,细胞壁分4层,第三层局部区域结构松散,可能与初生游动孢子萌发孔有关。成熟休眠孢子细胞质丰富,细胞质膜内侧含有大量脂质粒,细胞质中央含一个细胞核,围围分布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细胞器。成熟的休眠孢子在越夏前大多数已释放初生游动孢子,只剩下空壳。表面凹陷是已释放游动孢子的休眠孢子一个特征。本文还讨论了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在病害流行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粗茎鳞毛蕨孢子萌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禾  冯玉兰  黄笛  董丽 《植物研究》2012,(3):270-274
以经过3年低温储藏的粗茎鳞毛蕨孢子为实验材料,从孢子离心、孢子消毒、培养基种类、光质等4方面对孢子萌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离心转数≤14 000 r.min-1、离心时间≤30 min条件下,离心处理对孢子萌发基本无影响;对孢子进行1%NaClO水溶液浸泡处理20~30 min为最佳消毒条件;改良Knop’s培养基为最佳孢子萌发培养基;黑暗条件下孢子不能萌发,但是黑暗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孢子萌发整齐性;红光比白光能促进孢子提早萌发1 d左右,但对提高萌发率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于明  周云龙 《植物学报》2001,18(3):347-355
苔藓植物孢子发生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形态建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的两次精确的核分裂以及细胞质分裂,形成单倍体的四分孢子,再经孢子壁的发育过程,形成成熟的孢子。本文重点介绍了苔藓植物孢子发生过程中细胞质裂片、质体及核的变化、微管系统及纺锤体、胞质分裂和孢子壁形成过程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菌物学报》2017,(4):466-472
本研究观察了草菇担子上着生担孢子的类型、担孢子细胞核数量,扩增了单孢菌株交配型A因子特异序列,基于减数分裂后四分体随机分离进入担孢子的遗传规律,分析了异核担孢子和同核(或单核)担孢子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草菇担孢子中异核担孢子的比例平均为7.14%,同核或单核担孢子的比例平均为92.86%。单核或同核的担孢子萌发后需要质配形成异核体才能完成有性生殖,交配方式类似异宗配合;异核担孢子萌发直接形成异核菌丝,其有性生殖类似同宗配合。  相似文献   

14.
苔藓植物孢子发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明  周云龙 《植物学通报》2001,18(3):347-355
苔藓植物孢子发生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形态建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的两次精确的核分裂以及细胞质分裂,形成单倍体的四分孢子,再经孢子壁的发育过程,形成成熟的孢子。本文重要介绍了苔藓植物孢子发生过程中细胞质裂片、质体及核的变化、微管系统及纺锤体、胞质分裂和孢子壁形成过程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小麦杆锈病菌(Puccinia graminis Pers)是真菌门,担子菌纲,并隔担子菌亚纲,锈菌目的主要代表植物。锈菌有二种寄主,第一寄主为小麦、大麦、燕麦及其他禾本科植物,第二寄主为小檗或十大功劳。锈菌的生活史中出现5种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寄生在双子叶植物小檗或十大功劳叶上。锈孢子被风吹到小麦、大麦等禾本科植物的叶片,叶鞘或杆上,便萌发芽管从气孔侵入,在组  相似文献   

16.
航天诱变凤仙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卫星搭载凤仙花与对照组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以及四分孢子期内的小孢子数目、形状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经过航天搭载的凤仙花种子在第一代(SP1)植物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出现了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和分散染色体;四分孢子时期易出现多分孢子及四分孢子不分离等现象。而对照组则很难发现染色体畸变和小孢子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7.
环境因子对蕨类植物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修  戴绍军 《生态学报》2010,30(7):1882-1893
蕨类植物通过孢子萌发形成独立生活的配子体,配子体能够形成精子器和颈卵器,进而通过受精作用形成新的孢子体。孢子萌发是蕨类植物生活史过程中配子体世代向孢子体世代转变的关键步骤。同时,此过程不仅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也是研究细胞核极性移动、细胞不对称分裂、假根极性生长等独特的细胞学事件的良好模型。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研究发现多种环境因子对约200余种蕨类植物孢子萌发有影响。总结了环境因子对蕨类植物孢子萌发影响的规律如下:(1)孢子萌发除了受到光照强度影响外,主要受光质的影响,光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4种方式:①孢子萌发受红光刺激与远红光抑制像开关一样调控;②孢子萌发不受远红光抑制;③孢子萌发受蓝光抑制;④孢子只能在黑暗条件下萌发。(2)重力作用会影响孢子细胞核移动,进而影响孢子细胞发育的极性。(3)赤霉素(GA)能增加孢子萌发率或帮助孢子打破休眠。成精子囊素与GA作用相似,启动或促进孢子萌发。而脱落酸(ABA)、茉莉酸(JA)和乙烯等其它激素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相对较小。(4)不同植物孢子有着各自最适的萌发培养基条件,如不同种类孢子对MS培养基中无机盐含量、蔗糖含量、pH值的要求不同。孢子外被中的Ca2+、Mn2+和Mg2+,培养基中的Cd2+和La3+,以及孢子接种密度、萌发空间CO2含量也会对孢子萌发造成影响。(5)多数蕨类植物孢子在15-30℃可以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6)4℃和液氮储藏可以延长孢子寿命并保持较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肺孢子菌的系统发育及种内分类状况, 本实验对源于大鼠、长爪沙鼠和人的肺孢子菌5.8S核糖体RNA(rRNA)基因和rRNA内转录间隔区(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 分析了6种肺孢子菌的属内进化距离并与外囊菌属和酵母菌属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 肺孢子菌属含有包括长爪沙鼠源肺孢子菌在内的多个菌种. 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也表明, 人和猴来源的肺孢子菌聚成1组, 4种鼠源肺孢子菌聚成另1组, 而4种鼠源肺孢子菌中, 大鼠源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wakefieldiae与小鼠源肺孢子菌P. murina及另一大鼠源肺孢子菌P. carinii亲缘关系最近, 与长爪沙鼠源肺孢子菌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孢分离的方法分离培养金针菇粉孢子,对粉孢子的产生、萌发、核相及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都产生粉孢子,粉孢子多呈圆柱或卵圆形,少数呈圆形或Y形。粉孢子很容易萌发,其芽管直径一般较粉孢子宽。单核菌丝产生单核的粉孢子,其极性与亲本菌丝相同;双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也为单核,未观察到双核或多核的粉孢子。双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一部分与组成双核体的一个亲本单核菌丝的交配型相同,另一部分与组成双核体的另一亲本单核菌丝有相同的交配型。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北部晚泥盆世孢子组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怀诚 《古生物学报》2000,39(2):159-176
塔里木盆地北部草2井东河塘组产丰富的、保存完好的孢子化石,计37属73种,据此建立Apiculire-tusispora hunanensis-Ancyrospora furcula(HF)孢子组合带。对一些孢子的已知地质分布记录及其与西欧和塔西南晚泥盆世孢子组合带序列的对比讨论,表明HF孢子带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期,大致与爱尔兰晚泥盆世LL+LE孢子带时代相当。描述孢子3新种,图示孢子61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