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正丁醇:水:甲醇(4:2:1)作洗脱剂,通过硅胶H60型柱反复柱层析,将3种有致病活性的物质充分纯化,在-40℃下冷冻干燥后,它们为褐色深浅不一的蓬松状物质,且极易吸潮。活性组分I(Rf0.83)、活性组分II(Rf0.79)和活性组分III(Rf0.80)对马尾松切根幼苗和湿地松切根幼苗针叶都有致萎作用,通过质谱(MS)、核磁共振谱(1HNMR、)和红外光谱(IR)等分析手段确定出所分离的活性组分I的化学组成为C5H11O5N(M=165)。  相似文献   
2.
以正丁醇:水:甲醇(4:2:1)作洗脱剂,通过硅胶H60型柱反复柱层析,将3种有致病活性的物质充分纯化,在-40℃下冷冻干燥后,它们为褐色深浅不一的蓬松状物质,且极易吸潮。活性组分Ⅰ(Rf0.83)、活性组分Ⅱ(Rf0.79)和活性组分Ⅲ(Rf0.80)对马尾松切根幼苗和湿地松切根幼苗针叶都有致萎作用,通过质谱(MS)、核磁共振谱(^1HNMR、)和红外光谱(IR)等分析手段确定出所分离的活性组分Ⅰ的化学组成为C5H11O5N(M=165)。  相似文献   
3.
来自全国39个地区的70株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在WAC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后,随机挑取10197个抗KClO3突变体,经CDA鉴定获得2207株nit突变体,nit突变体频率为21.64%。在这些nit突变体中,1397个为nit1,占63.30%;734个为NitM,占33.26%;76个为nit3,占3.44%。70个菌株全部获得了稳定的nit突变体,其中52个菌株获得了NitM突变体。结果表明WAC比先前报道的KPS更适合用于C.lunatanit突变体的筛选。通过不同菌株间互补nit突变体配对测试,将其中的65个C.lunata菌株划分为22个营养体亲和群(VCGS),而另外5个菌株因未获得NitM突变体暂时无法确定其VCG。划分出的22个VCGs中,有11个VCGs是由多菌株组成的,VCG3为优势类群,含18个菌株,其地理来源最复杂,主要为致病性中等以上的菌株;其余11个VCGs内均仅有1个自身亲和的菌株。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在C.lunata群体内存在丰富的VCG多样性,VCG3可能是与致病性相关的优势VCG,但营养体亲和性与菌株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亚麻抗锈病基因M4的特异分子标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52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含有亚麻抗锈病基因M4的近等基因系材料NM4及其轮回亲本Bison进行RAPD分析,其中OPA18引物在NM4材料中稳定地扩增出特异的DNA片段。用Bison与NM4杂交产生的F2分离群体进行的遗传连锁性分析表明,RAPD标记OPA18432与M4基因紧密连锁,二者之间的遗传距离为2.1cM。将OPA18432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成功地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对不同抗源材料的扩增分析表明,该标记是M4基因的特异标记。目前这一标记已成功地应用于亚麻抗锈病基因M4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5.
玉米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对国内常用的285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纹枯病大田鉴定与评价,未发现免疫材料,抗病材料很少.高抗、抗和中抗材料的比例分别为1.0%、3.2%、13.7%;绝大多数材料属于感病或高感,分别占29.8%、52.3%.株高、主穗位高、主穗位高/株高之比值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病斑高、病斑高/株高、病斑高/主穗位高之比值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可以将病斑高度与主穗位高度的比值作为抗性鉴定与评价指标之一.采用带菌麦粒在拔节中后期定位接种,以病斑到达的叶鞘位作为病情和抗性评价体系是较为准确和规范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群芳  叶华智  张敏 《昆虫学报》2008,51(6):595-600
本文同时采用分离和电镜扫描技术研究了光滑足距小蠹Xylosandrus germanus(Blan dford)不同发育阶段坑道和贮菌器内真菌种类的组成和变化。Ambrosiella hartigii是光滑足距小蠹扩散、蛀孔、越冬和体壁新硬化的成虫贮菌器内唯一分离到的真菌,而刚羽化的雌成虫贮菌器中没有分离到任何真菌种类,体壁新硬化的成虫贮菌器中真菌的分离频率最低。坑道内共分离到4种真菌:A. hartigii,Acremonium kiliense和2种镰刀菌Fusarium spp.。从卵期到蛹期的坑道中,A. hartigii总是能被分离到,占分离物总数的百分率较高,达40%~60%;而在成虫期坑道中,A. kilienseFusarium sp.1被分离率较高,都为34.6%。扫描电镜观察表明,A. hartigii为卵期到蛹期坑道中的优势种,而镰刀菌Fusarium spp.则是成虫期坑道中的优势种。这些结果均表明,Ambrosiella hartigii,Acremonium kiliense和2种镰刀菌Fusarium spp.是光滑足距小蠹的虫道真菌,而且这些真菌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类是随着蠹虫的发育阶段而变化的。真菌种类的组成和变化可 能与幼虫和成虫的营养需求以及虫道真菌的生长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黄檗鞘锈菌Coleosporium phellodendri担子发育及担孢子萌发的细胞学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冬孢子萌发、担子发育及担孢子萌发过程,并利用苏木精染色法对冬孢子萌发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成熟的冬孢子含有两个细胞核,成熟时冬孢子伸长,两个细胞核融合成为1个核;冬孢子萌发时,中间形成一隔膜,将冬孢子分成两部分,上部分含金黄色的原生质体,下部呈透明的柄状结构;上部分发育形成4个细胞的内担子,然后发育形成担孢子。担孢子萌发时,产生1个芽管,顶端形成外观上与担孢子形态大小基本一致的次生孢子。次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形成菌丝。有极个别的次生孢子可再次形成次生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在5–25℃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其中以15–25℃为适宜萌发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8.
来自全国39个地区的70株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在WAC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后,随机挑取10197个抗KClO3突变体,经CDA鉴定获得2207株nit突变体,nit突变体频率为21.64%。在这些nit突变体中,1397个为nit1,占63.30%;734个为NitM,占33.26%;76个为nit3,占3.44%。70个菌株全部获得了稳定的nit突变体,其中52个菌株获得了NitM突变体。结果表明WAC比先前报道的KPS更适合用于C.lunatanit突变体的筛选。通过不同菌株间互补nit突变体配对测试,将其中的65个C.lunata菌株划分为22个营养体亲和群(VCGS),而另外5个菌株因未获得NitM突变体暂时无法确定其VCG。划分出的22个VCGs中,有11个VCGs是由多菌株组成的,VCG3为优势类群,含18个菌株,其地理来源最复杂,主要为致病性中等以上的菌株;其余11个VCGs内均仅有1个自身亲和的菌株。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在C.lunata群体内存在丰富的VCG多样性,VCG3可能是与致病性相关的优势VCG,但营养体亲和性与菌株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稻瘟病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已分子标记定位的稻瘟病主效抗性基因15个,微效抗性基因3个;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b已成功克隆。稻瘟病菌系谱与致病型关系可分为简单与复杂两种类型。本文对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致病性遗传、基因组分析、无毒基因克隆、准性生殖等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华山松上散斑壳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子囊果的形态及埋生位置和松针上线纹的特征,鉴定出四川二郎山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上散斑壳属一新种,即二郎山散斑壳Lophodermium erlangshanense。对该新种进行了形态学特征的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并附有形态结构图。模式标本存于四川农业大学林木真菌标本室(FMSAU)。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