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桦木科植物叶表皮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了桦木科6属、38种植物的叶表皮。发现该科植物成熟叶片的气孔器有四种类型:即无规型、轮列型、不典型辐射型和短平列型,叶表皮性状及性状状态对于桦木科植物属的确定和族的划分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在确定叶表皮性状的演化趋势时,综合了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如Abbe,1935,1974;Brunner和Fairbrothers,1979;Hall,1952;Kikuzava,1982;Kuprianova,1963),并且发现叶表皮形态对于揭示桦木科植物的属间演化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作者认为:叶表皮特征支持将桦木科分成两个族;气孔器无规则型、气孔器外拱盖单层、气孔器在保卫细胞极区无”T”型加厚以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为原始的叶表面性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具波纹和气孔器为不典型辐射型等特征仅发现于榛属、虎榛子属,铁木属和鹅耳枥属,从而将榛族与桦木族分开;桦木族包括桦木属和桤木属,由于具有较多的原始性状而比榛族原始,在榛族中,鹅耳枥属最为特化(见图1)。  相似文献   

2.
<正>铁木(Ostrya japonica),材质密,坚硬如铁,是一种优良的家具和建筑原材料树种。当然,它不至于真的坚硬似铁而刀砍不断。翻开《中国植物志》,我们就可以查询到铁木的家谱,它来自一个庞大的、身世显赫的家族——桦木科。这个大家族共有6个支系,组成两个小家族:桦木属和桤木属组成的桦木族,以及榛属、虎榛子属、鹅耳枥属和铁木属组成的榛族。桦木科大家族有多庞大?整个北半球的森林里都  相似文献   

3.
东北桦木科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东部及河北东北部(雾灵山等地区)。这一地域的桦木科共有5属:桤木属.(Alnus Mill.)、桦木属(Betula Linn.)、榛属(Corylus Linn.)、鹅耳枥属(Carpinus Linn.)及虎榛子属(Ostryopsis Dec.)  相似文献   

4.
董世林 《植物研究》1981,1(1-2):123-151
我国东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东部及河北东北部(雾灵山等地区)。这一地域的桦木科共有5属:桤木属.(Alnus Mill.)、桦木属(Betula Linn.)、榛属(Corylus Linn.)、鹅耳枥属(Carpinus Linn.)及虎榛子属(Ostryopsis Dec.)  相似文献   

5.
虎榛子小孢子发育与雄配子体形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虎榛子小孢子发育与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以探讨桦木科植物的属间胚胎学关系.结果显示:(1)虎榛子从小孢子母细胞到雄配子体形成约经历6个月,其间以小孢子母细胞的形式越冬,次年4月中旬花药成熟,花粉粒散粉.虎榛子花药2室;花药壁为基本型,最外层是表皮1层,其内部分别是药室内壁1层、中层2~3层和绒毡层1层.绒毡层在花粉发育过程中原位消失,为腺质绒毡层.(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呈四面体形.(3)花粉粒通常具有3个萌发孔,少数具有4个萌发孔,孔处外壁不加厚.成熟花粉粒多数为二细胞型,极少数三细胞型.(4)虎榛子较白桦的雄蕊数增多,四分体形式趋向统一化.结果表明,广义桦木科的概念更合理,虎榛子属和桦木属的进化路线不同,同时桦木科植物越冬休眠形式可以作为它们属间分类的一个新依据.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桦木科(Betulaceae)鹅耳枥属(Carpinus L.)一新种——香港鹅耳枥(C.insularis N.H.Xia,K.S.PangY.H.Tong)。香港鹅耳枥与太鲁阁鹅耳枥(C.hebestroma Yamamoto)及多脉鹅耳枥(C.polyneura Franch.)相似,但习性灌木状,叶具13~16对侧脉,先端锐尖,边缘锯齿的芒尖较短,果苞宽半卵形或半卵形,长8~14 mm,小坚果顶端密被长柔毛且疏具树脂状腺体,与后两者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黄海北部大鹿岛鹅耳枥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大鹿岛9个鹅耳枥群落的样地调查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植物区系成分、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和径级结构等指标表征群落特征,运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冗余分析方法(RDA)分析其土壤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大鹿岛鹅耳枥群落维管植物共计110种,隶属46科84属,包括种子植物44科82属107种和蕨类植物2科2属3种。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大部分具有温带分布性质。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分别为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山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和矮丛薹草(Carex callitrichos var.nana),重要值分别为52.84%、34.49%和21.54%。群落乔木层的物种较少,而灌、草层植物种较为丰富,群落尚未达到演替的顶极阶段。鹅耳枥种群径级结构反映出该群落由增长型种群构成。(2)聚类分析将鹅耳枥群落划分为4类群丛,排序分析结果在验证前述聚类分析结果合理性的同时,进一步佐证土层厚度、土壤全磷含量和pH值是影响鹅耳枥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土壤环...  相似文献   

8.
桦木科植物花柱适应风媒传粉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体为适应自己的传粉系统, 表现出高度的适应特征。风媒花植物为适应风传播花粉, 要形成特殊的结构, 以扩大接受花粉粒的面积。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桦木科(Betulaceae)6属18种植物花柱的形态及花粉粒在花柱上的萌发过程, 探讨了桦木科植物花柱适应风媒传粉的特征。结果表明, 桦木科植物的二心皮(铁木、云南鹅耳枥稀为三心皮)雌蕊具柱状花柱, 柱头不发达, 花柱表皮细胞长条状, 纵向排列紧密。传粉时, 花柱表皮细胞能执行柱头的功能, 接受花粉粒, 为花粉粒萌发提供场所和萌发条件。桦木科植物花柱有2种类型: 一种是花柱表皮细胞能形成乳突, 花粉管经乳突细胞进入花柱; 另一种是花柱表皮细胞不形成乳突, 花粉管经过花柱表皮细胞或胞间隙进入花柱。无论花柱表皮细胞是否形成乳突, 乳突的形态、大小以及花粉管和乳突的结合方式等在族间、属间、属内种间存在差异。与基部被子植物相比, 桦木科植物的花柱呈现适应风媒传粉的进化特征。桦木科植物花柱表皮细胞形成的乳突与基部被子植物柱头乳突功能相同, 是桦木科植物风媒传粉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鹅耳枥和虎榛子(桦木科)雌性生殖器官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进一步理解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在扫描电镜下,对桦木科植物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 Hance)和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 Decne.)的雌花序、小花序和雌花的原基形成和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两种植物均具单性花、雌雄同株。其雌花序为复合的穗状花序,每两朵小花构成一个小聚伞花序,多个这样的小花序螺旋排列在一个总花序轴上。小花序由5枚苞片组成,1枚初级苞片,4枚次级苞片。后分别由两个半环状的共同原基发育而来。鹅耳枥的近轴面次级苞片生物缓慢,远轴面的生长较快,成熟时呈扩展的叶片状;虎榛子的近轴面和远轴面次给苞片均生长较快,成熟时靠全呈囊状。花被原基为环状,花被随着子房的发育而而逐渐长大包围子房并与之愈合。研究对前人有关小花序的苞片数目和两个二心皮子房的定位方式等方面的认识作了澄清或纠正。每个小花序的苞片数目不像Abbe观察的那么多;二心皮子房定位方式在鹅耳枥属是互成直角,而非相互平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茶藨子属Ribes L. 植物19种、2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 察。根据本属植物的花粉,在内萌发孔周围有一外萌发孔,有别于广义的虎耳草科xifragaceae(s.lato各类群的特点,结合本属其它形态特征,作者支持将茶藨子属独立为科的意见。从观察材料看,可将其归之为4个花粉类型:即醋栗型(Grossularia-type)、茶藨子型(Ribes-type)、拟醋栗型(Grossu larioidestype)和单性花茶藨子型(Berisia-type),这正好与分类学家根据形态划分的4个亚属相吻合,而且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群。据此,作者认为过去划分的亚属是合理的,醋栗类群不独立成属,似更自然。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对中国锦葵科15属22种、2变种、2变型及外类群椴树科华椴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与比较分析,其中7属9种、2变种、2变型植物的花粉为首次光学显微镜观察报道,8属10种、1变种、2变型植物的花粉为首次扫描电镜观察报道,为该科植物的科下分类阶元(族、亚族、属)的划分及其演化关系的探讨提供花粉形态学依据。结果显示:(1)中国锦葵科15属植物的花粉粒均较大,圆球形,直径约54.4~211.5 μm,表面具刺状纹饰,具散孔或孔沟;其演化趋势为从中等大小、3孔沟、具基部膨大的短尖刺的花粉向体积增大、多散孔、具基部平的长刺(有时具二型刺)的花粉演化。(2)锦葵科花粉的形态特征在科、族、亚族和属的划分上有较大的分类学意义,从花粉形态特征角度支持将锦葵科植物划分为4个族。翅果麻属和木槿族成员曾被放入木棉科中,但本研究表明翅果麻属和木槿族的花粉形态符合锦葵科的特征而与木棉科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认为宜将这2类群归于锦葵科,并将翅果麻属放到木槿族中。(3)花粉学证据支持棉族和锦葵族具较紧密的亲缘关系,锦葵族中的苘麻亚族可能是该科最原始的类群,梵天花族可能比木槿族更进化。  相似文献   

12.
桦木科两种濒危植物的染色体数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桦木科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和天目铁木进行了细胞学研究。普陀鹅耳枥和天目铁木的间期核和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均分别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和中间型;普陀鹅耳枥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x=112,染色体大小介于0.230pm至0.920μm之间。天目铁木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6,染色体大小为0.468μm至1.150μm。以上研究结果为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和天目铁木的物种生物学及其濒危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安息香科的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广义的安息香科(Styracaceae)有15个属,本文报道了其中13属93种植物的光学显微 镜与扫描电镜的花粉形态观察结果,根据这15个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可将它们归之为三个花粉 类型,即:安息香型,山矾型及非洲安息香型。在Wagenitz(1964)的安息香科系统中所包括 的11个成员,正好都是属安息香型花粉的那11个属,因此他的观点可以从花粉形态方面获得 有力的支持。将其他的四个属,即:山矾属(Symplocos),非洲安息香属(Afrostyrax),蒜味树属 (Hua),尖药树属(Lissocarpa)从安息香科中分出的处理是合理的。狭义的安息香科有11个 属,其中大多数属之间,在花粉形态上较难区分,这是由于安息香属的花粉形态变异幅度可以 将其它几个属的都包括进去。因此我们认为,狭义的安息香科是一个很自然的分类群,安息香属以外的10个属可能都是通过安息香属在进化过程中衍生而得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桦木科2个植物名称后选模式的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茜  林祁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77-178
指定了桦木科(Betulaceae)的九龙桦(Betula jiulungensis Hu ex P.C.Li)和天台鹅耳枥(Carpinus tien-taiensis W.C.Cheng)这2个植物名称的后选模式.该2个植物名称发表时,同时指定两号标本为模式,而没指定主模式.  相似文献   

15.
贵阳喀斯特山地云贵鹅耳枥种群结构和动态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贵阳喀斯特山地云贵鹅耳枥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云贵鹅耳枥种群大小结构分初始增长型、增长型、稳定型、始衰型、中衰型、老衰型和偏途顶极型等7种类型,并呈现由初始增长型过渡到老衰型的变化;(2)云贵鹅耳枥种群分布格局呈集群型和随机型,分布格局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种群在其散布和发展阶段多趋于集群型,而在其衰退阶段趋于随机型;(3)云贵鹅耳枥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呈现负增长;(4)云贵鹅耳枥种群是先锋种群,但在裸岩陡坡等特殊生境中亦能形成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16.
紫柏山林麝分布区植物群落乔木层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沿海拔梯度的系统取样,采用中点四分法对紫柏山北坡林麝分布区的植物群落乔木层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根据聚类分析,可将植物群落划分为6种类型,低海拔地带2种,即锐齿槲栎林和锐齿槲栎 川鄂鹅耳枥 白桦林;中海拔地带4种,即铁橡树林、铁橡树 川鄂鹅耳枥林、米心树 坚桦林和坚桦林;高海拔地带1种,即坚桦林;(2)海拔从低到高,优势科逐渐从壳斗科向桦木科转变,优势属从栎属向桦木属转变;(3)随着海拔升高,乔木胸径显著增加,乔木密度则呈下降趋势;中海拔林段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最高,物种优势度最低,低海拔林段相反;(4)低海拔地段小径级(DBH<12cm)个体居多,随着海拔升高大径级个体比例(DBHi≥24 cm)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桦木科植物导管分子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大维  石福臣 《植物研究》2004,24(2):158-163
利用扫描电镜,对黑龙江省桦木科(Betulaceae)植物4属(赤杨属 (Alnus) 桦木属 (Betula) 鹅耳枥属(Carpinus) 榛属 (Corylus))15种4个变种3个变型的导管分子的管腔微形态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科植物在导管管腔的长度,管腔宽度上都有较大的差别;纹孔为具缘纹孔;纹孔的排列方式上,除少数种外均为互列式纹孔式;管间纹孔成群分布,且绝大部分呈现出规则的形状;在成群分布的纹孔内或边缘区域,有圆形点状突出物或由大小不同的孔做成的网状突出物,在该科中普遍存在.探讨导管分子管腔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导管分子形态进化的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18.
文中对黑龙江北部-俄罗斯阿穆尔地区进行了表土孢粉分析,采样点共40个,样点的地理分布覆盖了5种主要的植被类型,分别是落叶针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湿地沼泽。每个样点同时在野外进行了植被类型描述和覆盖度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寒温带植被的表土花粉组成中,占优势的木本花粉主要有针叶类的Pinus,Larix,Picea和Abies;阔叶类的主要为Betula,Quercus等;草本以Cyperaceae和Artemisia为主,这些组分与植被中的建群植物类型基本一致。花粉的植被代表性R值结果表明,桦木属具有超代表性,松属花粉代表性中等,落叶松和云杉属为低代表性,栎属、槭树属等的代表性与植被覆盖度相近。花粉的联合指数揭示了柏科、柳属、禾本科、落叶松属等指数较高,而松属、蒿属、栎属、桦木属等联合指数中等。通过降趋对应分析将花粉组合分为三组:1)松属、冷杉、云杉、落叶松、柏科;2)鹅耳枥、桤木属、桦木属、栎属;3)菊科、莎草科、蒿属、禾本科,分别代表了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湿地沼泽等植被类型,说明花粉组合在植被类型上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乔木花粉的气候因子分析表明,一月最低气温值与乔木花粉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9.
大头茶族的范围及族内属的界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创兴   《广西植物》1990,10(2):99-103+177
广义大头茶族几乎包括了整个山茶亚科的属,分群的界限不够明确,易于造成混乱,经过研究,作者所持的是狭义大头茶族的概念。考察这一族包括Polyspora, Gordonia和Laplacea三个属形态特征上的差异和洲际分布的事实,这三个属虽然有共同的祖先,但由于演化上的歧异,仍应作为独立的属看待。在划分属的界限上,苞被分化与否和花部其他形态的差异具有最重要的意义,花粉表面纹饰的差异也可作为一种依据。Polyspora种群划分也被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以APGⅢ定义的川续断目(Dipsacales)忍冬科(Caprifoliaceae)和五福花科(Adoxaceae)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的川续断目分子系统树和花粉形态数据,分析了忍冬科25属和五福花科5属的花粉形态多样性,采用简约法(Fitch Parsimony)推测花粉祖征和演化式样,寻找共衍征和分类性状.选择花粉萌发孔数目、萌发孔类型、花粉形状、大小和外壁纹饰五个关键性状推断了其演化式样.研究表明:三孔沟、近球形、较小花粉、网状纹饰是川续断目花粉祖征.长球型、中等和较大花粉,以及刺状纹饰是忍冬科的共衍征,支持忍冬科和科下分支为单系群.忍冬科花粉刺状纹饰和五福花科花粉网状纹饰明显将两个科区分开来.通过追溯性状演化分析,支持将七子花属(Heptacodium)置于忍冬族(Caprifolieae),以及Zabelia置于刺续断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