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斑点免疫测定法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斑点免疫测定法(DIA)能快速、有效地检测出植物组织及种子中的病毒,且灵敏度高,不需特殊设备。本文介绍了DIA的基本方法及步骤,并重点论述了进行DIA测定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斑点酶免疫试验(DEIA),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42份,其结果与间接免疫荧光(IFA)进行了比较,符合率100%,其DEIA几何干均滴度为1:880,IFA为1:580,同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RF(+)]无交叉反应,证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还对不同方法处理组织内源酶的效果和不同阻断剂的阻断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本法不但敏感、特异,而且简单、快速、安全、经济、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应用PCR技术检测病人血液标本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采用二次扩增法直接检测蜱传斑点热病人血液标本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结果从7份标本中检出阳性1份,进一步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证明和斑点热群黑龙江立克次体基因型相同。实验证明:黑龙江立克次体对人具有致病性,同时也证明PCR技术快速、简单、敏感,用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早期诊断是可行的,并可作出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4.
应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快速同步检测抗HIV-1,HIV-2 IgG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otimmunogoldfiltration assay,DIGFA)建立了一种同步快速检测四种抗HIV-1/2IgG抗体的HIV诊断试纸.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5种HIV抗原蛋白片段(P24,GP41,GP36,GP120V3,GP120C).这5种抗原蛋白首先被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滴加待测血清,其中的病毒抗体通过免疫反应与抗原结合,再加胶体金标记的葡萄球菌蛋白A(SPA),待其渗过膜片后,洗涤,即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用已确证的21份HIV阳性血清(其中包括1份HIV-1标准阳性血清和1份HIV-2标准阳性血清)和30份阴性血清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快速检测方法与ELISA方法无显著差异.该检测方法不需任何仪器,仅凭肉眼即可判定结果,整个检测过程不超过5分钟.与传统的的ELISA法相比,具有方便快速,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同时,此HIV快速诊断试纸可以同步检测并区分针对HIV-1和HIV-2感染的不同检测标志物(抗P24、GP41、GP120和GP36抗体),这对提高快速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以及对判断HIV感染者是否临近或已进入AIDS期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免疫金银染色技术应用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鉴定,建立了方法,对4株斑点热立克次体和1株Q热立克次体的鉴定获得了初步结果,并与免疫酶标染色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免疫金银染色法的特异性同免疫酶标染色法,可将不同种斑点热立克次体区分开;而前者的效价一般高于后者2—8倍。文中还讨论了洗涤、显色、衬染等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斑点酶免疫试验对100例暴露者进行血清学监测,并同间接免疫荧光(IFA)法进行了比较,符合率100%,实验结果再一次表明了暴露者的狂犬病毒血清学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立克次体是近年发现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种,由其引起的疾病为黑龙江蜱传斑点热。综述了黑龙江立克次体的发现、分离鉴定、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介绍了黑龙江蜱传斑点热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8.
在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单重斑点免疫金渗滤法的基础上,建立能同时检测HC和PRRS的双重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将提纯的HC和PRRS抗原同时包被在硝酸纤维膜上,利用胶体金标记SPA显色,当猪血清中含有HC、PRRS抗体时,则相应的点会显现红色(呈红色斑点),结果易于判断。且操作简单,耗时短,与猪细小病毒、口蹄疫和猪伪狂犬病毒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蛋白芯片法与欧蒙斑点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95例血清样本,其中45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阴性50例,同时采用蛋白芯片法和欧盟斑点法检测其抗核抗体(SSA、SSB、Sm、RNP、Scl—70、Jo-1、CENPB),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5例确诊病例中,蛋白芯片法阳性44份,欧蒙斑点法阳性41份,敏感度分别为97.78%和91.11%,特异度分别为98.95%和95.79%;按卡方检验进行结果统计,x^2=1.7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蛋白芯片可用于临床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监测、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应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otimmunogoldfiltrationassay,DIGFA)建立了一种同步快速检测四种抗HIV-1/2IgG抗体的HIV诊断试纸。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5种HIV抗原蛋白片段(P24,GP41,GP36,GP120V3,GP120C)。这5种抗原蛋白首先被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滴加待测血清,其中的病毒抗体通过免疫反应与抗原结合,再加胶体金标记的葡萄球菌蛋白A(SPA),待其渗过膜片后,洗涤,即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用已确证的21份HIV阳性血清(其中包括1份HIV-1标准阳性血清和1份HIV-2标准阳性血清)和30份阴性血清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快速检测方法与ELISA方法无显著差异。该检测方法不需任何仪器,仅凭肉眼即可判定结果,整个检测过程不超过5分钟。与传统的的ELISA法相比,具有方便快速,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同时,此HIV快速诊断试纸可以同步检测并区分针对HIV-1和HIV-2感染的不同检测标志物(抗P24、GP41、GP120和GP36抗体),这对提高快速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以及对判断HIV感染者是否临近或已进入AIDS期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丹参酮ⅡA的鉴定为例,探讨了不同背景在紫外检视薄层色谱中应用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天蓝色背景的应用效果最好,丹参酮ⅡA的黑色斑点在紫外检视中清晰可见。该方法简单方便,快速准确,结果可靠,是紫外检视薄层色谱的一种新的尝试。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紫外检视的应用范围,还拓宽了其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2.
应用斑点免疫结合法检测植物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改进的斑点免疫结合法,检测了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豇豆花叶病毒、芋花叶病毒、柑桔速衰病毒和柑桔顽固病螺原体。无论用单克隆抗体还是多克隆抗体,全血清还是提纯的IgG,均获得满意的结果。直接法与间接法结果相同。在测定豇豆花叶病毒和芋花叶病毒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电镜进行比较。表明无论是对纯化病毒还是感病植物汁液,其测定的敏感性均优于后二法,豇豆花叶病毒的可测感度是0.35ng,芋花叶病毒为0.83ng。以含0.5%吐温20的Tris缓冲液封闭硝基纤维素薄膜固相载体的未结合部位,其效果与牛血清白蛋白相同。应用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以及羟基吲哚磷酸盐和氮蓝四唑为底物较合适,这种底物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且反应产物为不褪色的紫色。易于观察和保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肺外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SPOT.TB试剂盒对疑诊或待排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结果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对结核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7%、84.3%。肺外结核组与肺结核组阳性率分别为92.0%和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数据显著高于结核菌素试验的31.4%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是诊断肺外结核的快速敏感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族性骨斑点症的临床及X线表现特征,提高X线诊断准确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例骨斑点症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家族性骨斑点症X线特征为关节骨端多发斑点状致密影,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本组患者中2例有症状,1例患者无任何症状。常规生化检测无异常。结论:根据典型的X线特征及遗传特点,对骨斑点症可见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脂多糖对斑点叉尾免疫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是近年来引起斑点叉尾高致死性、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研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脂多糖对斑点叉尾的免疫保护作用,实验选用了400尾健康斑点叉尾,随机分成Ⅰ、Ⅱ、Ⅲ、Ⅳ四个组,每组用鱼100尾,每组下设两个重复,每个重复用鱼50尾,以腹腔注射的方式分别向Ⅰ、Ⅱ、Ⅲ、Ⅳ四个组的斑点叉尾注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脂多糖、无花果多糖加脂多糖、全菌灭活苗和生理盐水,在试验第0、第28天时分别进行首次免疫和加强免疫,试验期间每隔7d,对试验鱼的血液白细胞杀菌活性、补体C3含量、IgM含量和血清凝集效价滴度进行测定;试验第49天时进行活菌攻毒。结果表明,首免后,接种脂多糖、无花果多糖加脂多糖的试验鱼血清凝集效价滴度明显升高,白细胞杀菌活性、补体C3含量、IgM含量也明显增加;加强免疫后,脂多糖、无花果多糖加脂多糖的试验鱼血清凝集效价滴度峰值分别为1∶256和1∶512,白细胞杀菌活性峰值分别为0.565和0.511,补体C3含量峰值分别0.194和0.180mg/mL,IgM含量峰值分别1.415和1.464mg/mL,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0.0%和6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脂多糖和脂多糖+无花果多糖受免鱼的上述指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这两者的免疫保护效果优越于全细胞灭菌苗。  相似文献   

16.
人自身抗原SSA52通常采用组织提取法或原核表达获得,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人自身抗原SSA52,并建立斑点免疫金渗滤法。采用RT-PCR扩增SSA52基因,与酵母表达载体pPIC9k重组,构建表达质粒pPIC9k-SSA52。用电穿孔法转化酵母菌SMD1168,在MD平板上筛选重组克隆,用G418快速筛选高拷贝转化子,阳性克隆经甲醇诱导表达后,培养上清液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并建立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ot immuogold filtration assay,DIGFA),进行初步临床应用对比研究。结果显示,RT-PCR产物约为1 400 bp,与预期1 428 bp接近,pPIC9k-SSA52重组阳性克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核酸数据库报道完全一致,双酶切鉴定正确,表达产物SSA52的相对分子质量约52 kD。Western blot法证实表达产物具有天然SSA52分子的免疫原性,阴性对照菌未见目的表达条带。DIGFA与欧蒙酶免疫斑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5.2%(120/126),阴性符合率为94.0%(47/50),总符合率为94.9%(167/176);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说明SSA52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成功,建立的DIGFA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建立准确、高效且经济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es punctatus)家系亲缘鉴定体系, 以期为斑点叉尾鮰的遗传评估及家系育种提供科学依据。选用10对具有较高多态性SSR标记, 建立两个5重PCR反应体系。应用建立的斑点叉尾鮰家系亲缘鉴定体系对来源于13个全同胞家系和8个半同胞家系的333尾个体进行亲权鉴定。结果表明: 10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9.8、平均观测杂合度0.8591、平均期望杂合度0.809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7845; 3种情况下的累积排除概率分别为: 0.99996806、0.99833267和0.99999998; 验证群体的鉴定结果与系谱高度一致, 真实鉴定率达到99.1%, 子代与父母本三者之间配对平均LOD值介于13.30—24.70, 且置信度均达到95%。研究选择的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数目较多, 多态性较高, 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斑点叉尾鮰混养群体进行家系鉴定。  相似文献   

18.
斑点叉尾鮰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 CCV)属于大DNA病毒, 是一种能引起斑点叉尾鮰(Letalurus punetaus)病毒性疾病的重要病原。研究以编码产物为磷酸激酶的CCV ORF77基因为靶标, 设计了能识别靶基因上的8个独立区域的6条特异引物, 利用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建立了用于CCV的实时荧光LAMP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 建立的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在63℃恒温反应45min条件下, 反应大约12min后出现明显的峰值, 最低检测限度为100个拷贝的病毒质粒DNA, 检出时间为35min; 并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与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锦鲤疱疹病毒(KHV)、真鲷虹彩病毒(RSIV)、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和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等常见水生动物病原DNA均没有交叉反应; 同一样品于试验内及试验间重复性试验发现, 20个平行样品的扩增曲线基本重合, 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通过对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 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的检出CCV。因此, 研究建立的CCV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可靠, 能为斑点叉尾鮰养殖现场和实验室的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病原的快速诊断和实时监测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对劳教所性紊乱女犯人检侧衣原休优体。用斑点法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5.70%,间接血凝法为4.88%。  相似文献   

20.
采用铁锅炼制提取斑点叉尾鮰内脏鱼油,然后加酸使其甲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鱼油中的脂肪酸.结果斑点叉尾鮰内脏纯油脂中鱼油达到99%.从鱼油中共鉴定出15种成分,有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还有少量烷烃类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6.40%,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8.03%,以C18∶ 2(16.23%)为主,单不饱和脂肪酸为58.37%,以C18∶ 1(54.88%)为主.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0.91%,主要有C16∶ 0 (15.84%)和C18∶ 0(4.29%),多是低于C18以上的中长链脂肪酸.因此斑点叉尾鮰油脂可作功能性脂肪酸的重要膳食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