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斑点叉尾鮰由于特殊的生活习性,其繁殖方法和其他鱼类有一样之处,文章通过对以往养殖经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以期对饲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3.
丁香酚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不同浓度及不同药浴时间条件下丁香酚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的麻醉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丁香酚浓度从12.00 mg/L升高至60.75 mg/L,麻醉时间从119.34 min±1.83 min减少至4.01 min±0.28 min,复苏时间从1.52 min±0.01 min延长至8.15 min±0.04 min,各浓度组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药浴时间试验结果显示:12.00 mg/L、18.00 mg/L和27.00 mg/L的丁香酚分别药浴60 min、50 min和20 min,复苏率均为100%; 40.50 mg/L和60.75 mg/L的丁香酚分别药浴45 min和5 min,复苏率为50%; 60.75 mg/L的丁香酚药浴10 min时,其死亡率达60%.结果提示,丁香酚用于斑点叉尾鮰的人工操作时,应准确掌握好麻醉剂量和麻醉时间,避免麻醉过度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4.
采用RAPD方法对来源于美国三个地区的30条斑点叉尾鮰进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对60个随机引物进行筛选,选出能够区分地区内以及地区间种群遗传多态性的引物。通过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分析得出三个地区各自种群内遗传相似率,德克萨斯州为82.52%,阿纳巴马州为80.46%,密西西比州为83.71%。对地区之间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进行t检测分析得出三个地区之间斑点叉尾鮰种群的遗传特性各不相同,其中差异最大的是阿纳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差异最小的是德克萨斯州和密西西比州。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特异性高的鸭瘟病毒(DPV)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 Bank中DPVUI6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套特异性引物,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DPV的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LAMP方法对其他鸭常见病原体无扩增反应;可通过肉眼观察颜色直接判定结果;敏感性可达0.1fg,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扩增反应只须在常规水浴锅中进行,可在1 h内完成。结论:建立的DPV LAMP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可用于DPV感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白斑综合症病毒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利用ESE-Quant tube scanner检测平台, 建立了一套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的实时荧光检测方法, 用于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的检测; 并在此基础上, 与巢式PCR、Real-time PCR和其他已发表的4种LAMP方法在检测灵敏度、实际应用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在63℃恒温反应30min可检测到最低为105倍稀释的基因组DNA模板, 与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相当, 高于巢式PCR和其他已发表的4种LAMP方法的检测灵敏度; 而且特异性较好, 与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等5种常见对虾病原DNA均无交叉反应. 通过构建质粒进一步进行灵敏度测试显示, 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最低检测限度为24个拷贝质粒DNA, 检出时间亦为30min. 通过对66份待检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 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的检出阳性率为7.57%, 准确率为100%, 高于其他WSSV的检测方法. 因此, 研究建立的WSSV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 操作简单, 反应速度快, 特异性好, 灵敏度高, 成本低廉, 可以直观、实时地观察反应的进行情况, 适合对虾养殖现场及诊断实验室的WSSV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斑点叉尾鮰套肠症的病原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从2例垂死的患败血症并肠套叠的斑点叉尾鮰血液、肝脏及脑组织中分离到2种类型的致病性细菌菌株,经对细菌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攻毒实验证实它们确为斑点叉尾鮰病鱼的病原。根据药敏实验的结果,及时对病区斑点叉尾鮰进行治疗,连续用药3-5天,发病的叉尾鮰即停止死亡。根据研究结果,文章对斑点叉尾鮰肠套叠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乌梢蛇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市面上伪品较多,干燥熏黑处理后的样品,更是真伪难辨。本研究致力于开发一套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为基础的快速筛查乌梢蛇的方法。本研究以乌梢蛇12srRNA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并筛选出1套LAMP引物。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建立了对乌梢蛇LAMP的检查方法。结果显示,62℃下连续反应15min左右出现典型的"S"型荧光吸收曲线,实现了对乌梢蛇12srRNA基因序列的特异扩增。根据LAMP灵敏度高的特点,本研究简化了DNA的提取方法,缩短了检测的时间。相对于常规的PCR方法,本研究建立的以快速DNA提取为基础的乌梢蛇LAMP快速筛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对设备要求低等特点,适用于对中药材乌梢蛇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9.
AFLP分析江西省4个斑点叉尾鮰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西省4个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群体(GZ、XJ、PYA和PYB)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64对引物组合中,E3/M2、E4/M7、E3/M8和E5/M5引物从4个群体72个体中共扩增出17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109,占60.89%。其中,PYA、GZ、XJ和PYB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56.54%、56.47%、56.32%和56.1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2890、0.3003、0.2896和0.2852,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1935、0.2027、0.1938和0.1898。4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314,说明群体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的遗传变异90.98%来源于群体内的个体间,9.02%来源于群体间。聚类分析也表明,4个群体所产生的遗传分化主要也来源于群体内。本研究为斑点叉尾鮰种质资源的调查和保护提供参考,为斑点叉尾鮰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人工配合饲料为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 17β-E2)载体, 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开口仔鱼连续饲喂27d进行雌性性别诱导, 探究斑点叉尾鮰XY雄鱼雌性化的合适17β-E2剂量。60日龄测量并统计各组试验鱼的生长数据、存活率, 解剖观察性腺结构, 结合遗传性别鉴定结果计算性逆转率, 并通过组织切片分析各组试验鱼中XX和XY雌鱼卵巢发育情况。270日龄检测XY雌鱼和对照组雌鱼的鳃、心脏、肝脏、肾脏、卵巢和肌肉等组织中17β-E2含量。研究进一步地采用qRT-PCR检测270日龄雌雄性别分化基因foxl2和dmrt1在XX和XY雌鱼卵巢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各组XY雌鱼的比例和卵母细胞数量均随17β-E2剂量的提高而增加, 且核仁数量也随之增多, 而核质比相应减小; 各组XY雌鱼的体重和体长随着17β-E2剂量的提高先增加后减小, 但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变化; 各组XY雌鱼与对照组雌鱼的鳃、心脏、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中17β-E2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卵巢中17β-E2含量与添加剂量呈正相关; 雌性性别分化基因foxl2在XY雌鱼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 雄性性别分化基因dmrt1在XY雌鱼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研究建立了17β-E2诱导XY雄性斑点叉尾鮰雌性化方法, 为后续全雄斑点叉尾鮰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