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蝼蛄(Gyllotalpa Unispina Sausure)胚胎发育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华北蝼蛄在地下约12厘米的卵室内产卵,其胚胎发育同环境因素颇为密切,了解它的胚胎形态变化情况,不论在生态学有关理论探讨上,或在预测预报工作上,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于蝼蛄胚胎方面的问题,Ruthke(1844),Rorotneff(1883,1885)等人曾有研究。但是,华北蝼蛄的胚胎发育,似无人仔细研究过。作者对华北蝼蛄胚胎发育作了一些初步观察研究,现就其不同发育期胚胎外形变化的特征,作一概括的报告,供上述有关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云南草坪中东方蝼蛄的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娜  刘荣堂  贾力  张晓宇 《昆虫知识》2007,44(4):513-516
在云南省思茅市体育场,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后发现东方蝼蛄Gryllotalpa burmeister Burmeister是草坪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草坪草和种子。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法对东方蝼蛄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方蝼蛄在土壤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群。  相似文献   

3.
区别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及非洲蝼蛄G.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的形态,一向是根据体形大小及其后足胫节上缘内侧所生刺之数目。国内及日本多数参考资料上都是记载华北蝼蛄生有刺2个,非洲蝼蛄有刺4个,问题就发生在这里。 在农业昆虫实验中,比较此两种蝼蛄的形态时,同学们经常会提出下面的一个问题:非洲蝼蛄后胫节上缘内侧生有4个刺很明显,但华北蝼蛄生有刺2个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寄生于我国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上的蝼蛄菌属(Tettigomyces)11个种,其中新种1个:线状蝼蛄菌(T.filiformis Ye);国内新记录种10个:渐尖蝼蛄菌(T.acuminatus Thaxt.),非洲蝼蛄菌(T.africanus Thaxt.),短蝼蛄菌(T.brevis Thaxt.),毛生蝼蛄菌(T.chaetophilus Thaxt.),混淆蝼蛄菌(T.co-nfusus Thaxt.),蝼蛄菌(T.gryllotalpae Thaxt.),印度蝼蛄菌(T.indicus Thaxt.),间型蝼蛄菌(T.intermedius Thaxt.),翅生蝼蛄菌(T.pterophilus Thaxt.),普通蝼蛄菌(T.vulgaris Thaxt.)。本文所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蝼蛄(Gryllotalpa gryllotalpa L.)危害蔬菜、植物幼苗、森林和果树等,一般人认为它是食植物的动物。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能以动物为食,如蚯蚓、昆虫,其中也有陷入洞口的小金甲虫的幼虫。蝼蛄取食的特点,同直翅目某些种类一样,倾向于杂食性。1957年夏天,我们在黑海国家禁猎区斯莫尔尼岛上工作时,遇到了一件非常稀奇的事情,在一些刚刚破壳而出,乳羽未干的燕鸥和噪鸥的雏鸟身上,发现了被咬伤的痕迹。有的爪被咬伤,有的嘴被咬掉;还有的头被咬破,脑被吃光;还  相似文献   

6.
<正> 1985年5月7—12日,笔者对易贡茶场近年来直插茶园大面积死苗原因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造成上述原因之一是蝼蛄所致。经查资料,蝼姑在西藏属首次发现。蝼蛄在易贡主要为害一年生茶苗,二年生茶苗次之,多年生茶园也有分布。蔬菜、青稞、小麦、大豆也见受害,但一般较轻。据在一年生茶园抽样调查(海拔2,160—2,270米),每平方米有蝼蛄平均11头,最高达24头,且沙土地多于粘土地。蝼蛄的成虫和若虫咬食茶苗和嫩茎,重者咬断,轻者咬成  相似文献   

7.
去年,清宁县火箭伐木场的杉木苗和油茶苗,受到了蝼蛄、地老虎的严重威胁。苗圃领导徐承庆同志,通过日思夜想,根据猎民挖陷坑装野兽的原理和害虫喜欢香味的习性,创造了用竹筒诱杀地下害虫的办法,收效很大。试验结果,最多的一个竹筒内诱杀蝼蛄210多头、地老虎70多头;少的也有蝼蛄70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中国蝼蛄属的检索表,并描述了该属1新种G.mabiana sp.nov..新种与尼泊尔种类 G.pygmaea相似,但可以通过如下特征加以区分:径脉末端不分岔,翅室呈三角形,阳茎基片横向骨片的侧端尖锐;此新种还与河南蝼蛄G.henana相似,区别为:新种前翅超过第5节背板,后翅到达第4节背板后缘,而河南蝼蛄G.henana前后翅均未伸达腹部第4节背板后缘;新种前胸背板无心纹斑,河南蝼蛄G.henana有;新种阳茎侧突囊弯钩状,后者为弯月形.  相似文献   

9.
我国三种蝼蛄的雄性生殖器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柏岐  牛瑶 《昆虫知识》2002,39(2):152-153
本文记述 3种蝼蛄 (单刺蝼蛄GryllotalpaunispinaSaussure,东方蝼蛄G .orientalisBurmeister及河南蝼蛄G .henanaCaietNiu)的雄生殖器  相似文献   

10.
非洲蝼蛄(G.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的鸣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北京非洲蝼蛄(G.africana.)的鸣声特点进行了分析.非洲蝼蛄的鸣声类似由调幅单音节组成的哨声.单音节的频谱特性基本相一致,其载波的主峰频率(MPF)调谐度(Q_(3dB))和MPF下降20dB的带宽分别为2539Hz、17.3和479Hz.但是哨声和单音节的周期是不均一的.在由302个哨声组成的鸣声段中,哨声周期和每个哨声内单音节平均周期的主要分布区分别为115-225ms和12.90-15.75ms.这些结果可能为蝼蛄声诱捕装置的生物原型和数学模型的研究提供某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蝼蛄的声学通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忠 《生物学通报》1995,30(12):6-7
通过对蝼蛄声学通讯的研究,揭示了蝼蛄鸣叫时发出的志信号对其种群所引起的行为反应,和蝼蛄声学通讯的特点,观察了发声器的结构与听器的作用。同时,记述了观察分析昆虫声信号的一般方法。声引诱的实验证明,不同参量的鸣声信号对蝼蛄的引诱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2.
我县在1963年麦播治虫工作中发现不少地块虽经防治,但地边、地头、坟场周围,仍有蝼蛄危害,有的甚至危害很重。例如伯党公社麦田调查,麦田和大豆、绿豆相邻的被害率分别为23.3%与19%;和红芋、棉花相邻的被害率分别为7.4%和6.7%。在同一块地中,地头、地边严重,而内部轻。检查第一垅和第四垅被害率分别为34%和20%,而地中间被害只占4.2%。调查内黄公社,在同一块地中与豆茬,红芋茬相邻的地边被害率分别为12.5%和5.2%,地中间被害率仅为1.4%,坟场周围被害率达5.5%。 从上述情况证明蝼蛄的趋食性、迁移性相当强。我县发现这一规律后,力了阻杀蝼蛄,消除危害,首先在内黄公社采用了防护沟防护带的防治方法,防止了蝼蛄迁移危害,给彻底消灭蝼蛄危害找出了途径。 防护沟防护带的创造,是从实践中得来。当内黄公社已防治麦田的地头和地边发生危害后,他们首先  相似文献   

13.
黄标  吴彩秀 《昆虫知识》2006,43(4):566-566
蝼蛄是典型的地下害虫。在我国发生的有华北蝼蛄Gryllotalapunispina、东方蝼蛄G.orientalis、台湾蝼蛄G.formosana。近年报道还有金秀蝼蛄G.jinxiuensis和河南蝼蛄G.henana[1]。在广西发生的为东方蝼蛄,主要危害水稻,其次是麦、棉、烟等作物,还可取食杂草为主。蝼蛄咬食萌发的  相似文献   

14.
我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充分利用了公社化的有利条件,在小麦播种前,全区开展了一个大规模群众性的灯火诱杀蝼蛄运动,取得了辉煌成绩。从1959年8月27日到9月10日,据11个县(市)不完全统计,平均每晚参加干部、群众80万人,最多达103万人,持灯40万盏,最多时达60万盏,火把火堆20万个,共诱杀蝼蛄21,000万头(折合70余万斤),可挽回84,000亩麦苗全部受害(每只蝼蛄按为害4尺麦苗计算),每亩按200斤计算,共可换回粮食1,680万斤。此外,还创造了一些土法、药治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对北京地区非洲蝼蛄的鸣声结构作了详细分析;明确了在声通讯中起重要作用的参量并以其引诱力最强的召唤信号进行了声引诱实验。在成虫活动高峰期——晚间2小时38分钟内,平均一个声诱捕器捕获蝼蛄556只,最多的一个诱捕922只。  相似文献   

16.
掌握蝼蛄的活动为害规律,提高除治蝼蛄的水平,是目前生产上的迫切需要。我们于1961-1964年以本所及沧州孙庄子为研究基地,在任邱、河间等县做了大面积考查,四年来在蝼蛄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及结合室内测定上获得了一些结果,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们南胡大队地处晋北忻定盆地,过去蝼蛄发生很多,为害严重,庄稼年年被害的残缺不全,产量很低,人们叫南胡是“老虫窝”。从1960年开始,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大队建立了植保专业队,坚持不懈地对蝼蛄展开了斗争。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逐步掌握了蝼蛄的活动规律,开展了有效地防治工作。现在,田间蝼蛄的密度已由每平方米0.55—0.7头压低到0.01—0.15头;缺苗断垄由20%以上,减少到2%以下,基本上控制了蝼蛄为害,保住了全苗。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Palisot de Beauvois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发现有孤雌生殖的现象。 自1982~1985年,我们先后单独饲养雌虫69头,其中,有2头进行孤雌生殖,占3.9%。产卵量38~247粒,孵化率28~80.4%,卵期19~57天,成虫寿命97~137天。共孵化101头小若虫,再将这些若虫单独饲养,羽化为成虫54头(其中雌虫32头)。对这些成虫以3种不同配对方式进行观察:(1)无性后代雌虫与有性雄虫交配(5对),产卵54粒,未孵化;(2)无性后代雄虫与有性雌虫交配(8对),未产卵都死了;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1950年曾进行了有机磷剂处理种子防治蝼蛄的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于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材料 50%E605乳油,50%E605活性炭粉剂(1959—1962年天津农药总厂产品)。 (二)处理方法 1.田间试验:(1)闷种:将种子置入一定浓度药液内,使充分沾药,立即捞出闷种3小时后再摊开晾干;(2)浸种:将定量种子置入一定浓度的药液内时翻  相似文献   

20.
过去调查地下蝼蛄,一般都是挖土取样,不但费工多、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大。过去我们两个劳力一天只能挖8-10个点(每点两平方米,深一米),挖了很多点所得蝼蛄却很少,有的还挖死了。经过1963-1964年在浚县城关和内黄张龙蹲点以来的探索,我们初步找到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