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本文用微量显微注射法,在金鱼视网膜的背侧用亲脂类荧光染料DiI标记少量神经节细胞,通过顺行标记研究了视神经再生过程中视网膜顶盖投射的精确化过程。在损伤视神经后的不同时期观察了再生视神经纤维在顶盖整装片上的分布。在再生早期它们以超出正常的途径由背腹两侧进入顶盖,广泛分布。但其中大部分仍分布于顶盖腹侧的靶区。在再生晚期通过精确化,重建如正常鱼一样精确的视网膜顶盖投射。这个精确化过程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再生于顶盖错误区域的再生视神经纤维的消失;(2)再生早期视神经纤维主干上生长的侧部分支的消失;(3)到达靶区的再生视神经纤维形成重迭的终末分支。由以上结果推测,顶盖中可能存在两类不同的因子:一类是普通诱向因子,存在于整个顶盖中,它在再生早期引导再生的视神经纤维长入顶盖。另一类是神经营养因子,它具区域特异性,在再生晚期引导视神经纤维到达顶盖靶区,形成精确的视网膜顶盖投射。  相似文献   

2.
河豚毒素对金鱼再生的视网膜顶盖投射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仁麦.  RL 《动物学报》1995,41(3):291-298
本文用微量注射荧光染料DiI顺行标记的方法,研究了河豚毒素(TTX)阻断神经传入活动对金鱼再生的视网膜顶盖投射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TTX处理后再生的视网膜顶盖投射,象正常再生过过程一样,经历了修整的过程,包括再生到顶盖错误区域是视神经纤维的消失和在再生的视神经纤维主干上生长的侧支的消失,与正常再生过程不同是,再生晚期到达顶盖靶区的视神经纤维的终末分支不再相互重叠,而是彼此分离,另外,终末分支数和  相似文献   

3.
不同发育时期的鸡胚视顶盖冰冻切片,用荧光标记的花生凝集素(FITC—PNA)染色和溴化乙锭(EB)复染,可以看到在视顶盖发育过程中其神经元的细胞体和纤维的层次逐渐增多,纤维层的FI-TC—PNA荧光也不断加强。在视顶盖的视层(Stratum Opticum)中有FITC-PNA显示的条丝状视神经纤维,按其出现的时间和部位得到视神经纤维在视顶盖发育的时空图像,它表现了视顶盖在前后轴和背腹轴发育的不对称性。FITC—PNA显示的条丝状荧光首先出现在孵育第8天的视顶盖前腹侧,在第9天和第10天向视顶盖的后侧和背侧继续扩展。第12天时条丝状荧光开始减弱。本文讨论了:(1)花生凝集素受体与视觉神经元之间的识别和连接;(2)视网膜和视顶盖的时空发育与视神经对视顶盖的投射。  相似文献   

4.
通过神经生物素在视神经上的逆行性传输对淡水蜗牛(Planorbarius corneus)视网膜及中央神经节的输入、输出神经元进行标记。由于没有发现突触联系,所以至少一部分光感受细胞的轴突可被视为直接参与形成视神经。这些神经元的轴突进入大脑神经节形成密集的细传入神经纤维束-视神经堆。传出神经元则存在于除颊部以外的所有神经节。一些上行轴突在大脑神经节处分叉,通过脑-脑联合,到达对侧眼并在眼杯处形成分枝。部分传出神经元的轴突也投射于不同的外周神经,如:n.n.intestinalis,pallialis dexter,pallialis sinister internus et externus。五羟色胺能纤维和FMRF-酰胺能纤维均存在于视神经上,且这些纤维隶属于只投射在同侧眼的中央神经元。它们形成了位于眼杯处的丰富曲张结构及视网膜核心层,并且可能有助于调节视网膜对光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鱼类和两栖类的视神经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再生的能力。已知在损伤视神经后,对与视神经纤维直接相连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形态结构,数量和分布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视神经再生过程中细胞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示踪方法和其它技术的发展,结合光镜和电镜,它们仅对神经细胞末梢的精细结构和神经细胞间突触连接构筑等研究较准确详实,但对视网膜神经节细  相似文献   

6.
在大白鼠视束和上丘注射HRP作逆行标记表明,向对侧中枢投射的神经节细胞遍布视网膜各处,而同侧投射的细胞大部分位于颞下侧边缘的新月形区域内,少数细胞分布在此区以外。与视束注射比较,上丘注射时同侧视网膜颞新月区内标记细胞数大为减少。统计测量表明,同侧投射细胞胞体直径平均比对侧投射细胞的略长。文中对上述结果的生理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用HRP注入下丘脑腹内侧核结合逆行追踪与抗FOS蛋白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抗血清双重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腹内侧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在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本文发现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有七种不同的标记细胞:HRP、Fos、TH单标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标细胞和Fos/HRP/TH三标细胞。上述七种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延髓中段和尾段孤束核的内侧亚核和延髓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HRP标记细胞以注射侧为主,对侧有少量分布。本文结果证明,大鼠孤束核、延髓腹外侧区和网状结构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有些至下丘脑腹内侧核的投射,其中一部分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参与了胃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8.
采用金黄地鼠视神经切断并缝接坐骨神经的再生实验模型,玻璃体内注射IBMX或/和CPT-cAMP,荧光金逆行标记再生的RGCs结合P物质免疫荧光组化双标法,研究外周神经缝接于视神经断端能否促进P物质阳性的视网膜节细胞(RGCs)再生及IBMX或/和CPT-cAMP处理对其再生的影响。实验结果:①术后四周,对照AG组每个视网膜 再生RGCs数1329±104,双标细胞平均数为45±5,占再生RGCs总数的3.4%;②AG+IBMX组每个视网膜再生RGCs数为2099±419,再生P物质阳性节细胞平均数为119±22,占再生RGCs总数的6.55%;③AG+cAMP组每个视网膜再生RGCs数为2048±133,再生P物质阳性节细胞平均数为127±37,占再生RGCs总数的6.15%;④AG+IB-MX+cAMP组每个视网膜再生RGCs数为4370±487,再生P物质阳性节细胞平均数为339±72,占再生RGCs总数的7.98%,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成年哺乳动物P物质阳性RGCs能再生,玻璃体内注射IBMX或/和CPT-cAMP可以促进该类RGCs再生。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极易因激光意外事故、中枢神经或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发生异常改变,严重威胁视功能。目前,仍没有针对哺乳动物视网膜损伤的完善修复机制。视网膜“干细胞”穆勒胶质(MG)细胞不能自发进入细胞周期,基因编辑手段可使MG细胞转分化,从而具有视网膜祖细胞的能力。转分化相关信号通路及调控因子对MG基因组重编程至关重要。基因编辑治疗利用腺病毒、慢病毒等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体内,促使哺乳动物受损视网膜中MG细胞激增和去分化,损伤的视网膜神经元再生。与传统药物治疗需要长期服药相比,基因疗法的出现有望实现通过一次治疗达到修复目的。文章就视网膜修复机制、调控视神经再生的信号通路以及基因治疗修复损伤视网膜研究现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相关的发展趋势。未来基因编辑治疗将会给视神经再生修复研究带来深刻变革,为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0.
鸟类具有两条独立的视系统投射到端脑 :1)顶盖传出 (tectofugal)系统 ,即视网膜 -顶盖 -丘脑圆核 -外纹状体 ,与哺乳动物的视网膜 -上丘 -丘脑 -纹区皮层系统同源 ;2 )丘脑传出 (thalam ofugal)系统 ,即视网膜 -丘脑背外侧核 -上纹状体 ,与哺乳动物的视网模 -膝状体 -纹状皮层系统同源。鸟类顶盖与哺乳动物上丘为同源器官 ,是鸟类视觉系统中的一个接替站 ,也是鸟类视觉中枢中最大和最明显的核团 ,在此处进行视觉信息的初步处理。破坏顶盖能够削弱鸽对视觉图象和强度的分辨能力 ,而破坏其他视核团 ,如背部丘脑或纹状体 ,却不影响这种能力。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霍乱毒素(CTx)促进成年金黄地鼠视神经远端切断后视网膜节细胞(RGCs)轴突再生与c-Jun的表达关系。方法远端切断视神经并对接一段自体坐骨神经,玻璃体内注射CTx及/或植入小段坐骨神经分支(SN)。动物随机分为AG CTx组;AG SN组;AG SN CTx组,各组动物分别存活4W,用荧光金(FG)逆行标记和c-Jun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法观察轴突再生的RGCs内c-Jun表达情况。结果再生RGCs内有c-Jun蛋白表达,玻璃体内给予CTx或植入SN组RGCs表达c-Jun的再生RGCs分别为35·8±9·57和32·2±7·25个,约占其再生总数的94%及90%,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Tx与SN联用组c-Jun阳性再生的RGCs为150·2±43·92个,占再生总数的97%,与前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视神经远端切断后约90%以上的再生RGCs有c-Jun表达,提示c-Jun表达与视神经远端受损后节细胞轴突再生密切相关,CTx及外周神经对RGCs轴突再生及c-Jun表达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纯化和体外存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特异性抗体Thy1.1结合尼龙筛方法分离和纯化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比较顶盖提取液对这些纯化细胞的作用。预先以快蓝(fast blue,FB)逆行标记的视网膜细胞悬液,接种在包被了Thy1.1抗体的培养皿上30分钟,冲洗未粘附的细胞,显微镜下计数粘附细胞中FB标记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纯度的百分比,最高为95%。用孔径15μm尼龙筛方法分离的纯度仅为60±5%。上述两种方法纯化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仅在有顶盖提取液存在时,细胞存活并生长活跃,胞体大且有突起伸出。MTT微量比色法测定培养24小时纯化细胞存活的光密度(OD)值,显示以Thy1.1特异性抗体纯化的细胞,其OD值比值(+Te/-Te)是12.3(0.111/0.009);以尼龙筛纯化的OD值比值(+Te/-Te)是6.4(0.102/0.016);未经纯化的OD值比值(+Te/-Te)是3.8(0.095/0.025)。在上述三组中,加Te与无Te细胞生存的OD值比较,相差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纯化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培养中,由于排除了其他细胞所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神经节细胞能够更直接地反映顶盖提取液的生物效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纯度越高,其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
黄雀中脑及丘脑听性核团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信文  蓝书成 《动物学杂志》1996,31(3):13-16,29
本文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黄雀中脑下丘中央核(ICc)及丘脑卵圆核(OV)的传入联系及OV向端脑的投射。将HRP微电泳入ICc,在延髓角状核、层状核及脑桥外侧丘系核复合体出现了密布的标记细胞,在OV及卵圆核的腹内侧部见到密集的标记终末,在对侧ICc有许多的标记细胞及终末。将HRP微电泳入OV,除在ICc有大量的标记细胞外,在端脑L听区等处见到密集的标记终末。结果表明,ICc接受角状核、层状核和外侧丘系核复合体的传入投射,由它发出的纤维投射到OV及卵圆核的腹内侧部,双侧ICc间有往返联系,从OV发出的纤维投射至端脑的L听区。L听区可能是听觉的高位中枢。  相似文献   

14.
含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DNA,直接注射到视神经切断或正常的黑斑蛙的视网膜中.注射2周后,观察到蛙视网膜神经细胞仍然有转染基因表达,这种基因转染对神经元的类型没有选择性.被转染神经元主要局限于注射点周围.蛙视神经切断后,被外源基因转染的细胞分布区域略广于视神经未切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神经元再生障碍主要由其自身发育程序决定麻省理工学院的陈东风等科学家通过视网膜与其轴突传入的中脑顶盖外植体的共培养,找到了成熟神经元轴突再生障碍的主要原因。他们指出,神经元轴突的生长及其支配靶器官的能力受其内在发育程序的调控,生存环境有一定影响,但不是...  相似文献   

16.
左明雪 《动物学报》1996,42(2):129-134
本实验应用顺行神经示踪物PHAL对鸣禽欧椋鸟(Sturnus vulgaris)带状核(Tn)的传出投射作了定位研究。Tn核的传出投射经背腹两条路线:(1)从Tn核背部进入端脑的PHAL标记纤维,分别终止在新纹状体内侧,隔内侧核(SM),侧室腔外侧带和额上层腹侧带;(2)另一组标记纤维从Tn核腹侧直接向丘脑投射,在下丘脑腹内侧核(VMN)和外侧核(LHy)分别获得大量PHAL免疫反应纤维的终末标记。结果提示:Tn核可能为鸟类旁听觉神经通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蛤蚧豆状核的结构及其与顶盖前端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Nissl法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追踪标记技术,研究蛤蚧(Gekko gecko)豆状核的结构及其与顶盖前端的纤维联系。Nissl染色显示,蛤蚧豆状核细胞大小没有明显差别,由背内侧细胞密集部和腹外侧细胞稀疏部组成。将HRP注射于顶盖前端,结果豆状核背内侧部和腹外侧部分别接受同侧顶盖前端脑室内、外侧纤维的传入,核内标记有浓密的神经丛和大量纤维末梢,并在该核腹外侧部及其邻近区域发现少量大胞体标记细胞。推测豆状核腹外侧部的大胞体细胞及其邻近区域的大胞体细胞可能具有相同的功能,且该核可能形成离顶盖通路和副视系统相联系的交通要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蛤蚧与中国石龙子顶盖细胞形态及细胞在顶盖不同层次间的比较,研究两种不同习性动物视觉结构之间的差异.用尼氏(Nissl)染色法进行顶盖组织染色,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进行顶盖注射,测量和记录顶盖细胞的面积、形态及树突走向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动物顶盖层次间的投射方式及细胞在各层次的比较存在相似之处,而中国石龙子顶盖C层细胞面积显著大于蛤蚧,其S层细胞树突分枝比蛤蚧的要广泛,而且这两种动物不同大小和不同形态顶盖细胞所占比例在顶盖内部三层间也存在差别.这些结果表明夜行性蛤蚧和昼行性中国石龙子的视觉系统中,其顶盖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成年金黄地鼠视神经远端切断后再生视网膜节细胞 (RGCs)Bcl 2的表达与再生的关系。方法 远端切断视神经并对接一段自体坐骨神经 ,玻璃体内注射CTx及 /或植入小段坐骨神经分支 (SN)。动物随机分为AG +CTx组 ;AG +SN组 ;AG +SN +CTx组 ,各组动物分别存活 4W ,用粒蓝 (GB)逆行标记和Bcl 2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法观察再生的RGCs和Bcl 2表达。结果 再生RGCs胞质内有Bcl 2蛋白表达 ,玻璃体内给予CTx或植入SN组表达Bcl 2的再生RGCs分别为 32 2± 4 71和 2 9 4± 3 75个 ,约占其再生总数的 82 5 0 %及 80 96 % ,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Tx与SN联用组Bcl 2阳性再生的RGCs为 15 1 8± 35 6 9个 ,占再生总数的 91 2 2 % ,与前两组相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视神经远端切断后约 80 %的再生RGCs有Bcl 2表达 ,提示Bcl 2表达可能与节细胞再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把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射到蟾蜍舌下神经核背内侧核(dorsomedialn.XII,DMN)和视顶盖(OT),利用逆行和顺行标记技术,研究了控制舌肌运动神经元活动的视顶盖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视顶盖神经元直接控制舌肌运动神经元,它们主要分布在视顶盖的腹外侧部。这些神经元在形态上可分为三大类:梨形神经元、锥形神经元和神经节神经元,与Golgi浸染法描述的两栖类视顶盖细胞类型相似。这表明视顶盖虽有功能分区,但很难在细胞形态与其生理性质之间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