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5年伦琴(W.K.von Roentgen)发现了X-射线。1898年居里夫妇(B.Curie和M.S.Curie)发现放射性新元素钋与镭,证明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对放射现象能量的来源作了大胆假说,并且经过他俩许多工作奠定了放射化学的基础。这些伟大的成就迅速地在医学上开辟了新的领域。由于原子科学高速度发展,在生物学上研究和应用的电离辐射种类日益增多着。目前较多应用的有宇宙射线、γ-射线、快中子、X-射线、α-射线、β-射线等。这些电离辐射线  相似文献   

2.
放射自显影是利用感光乳胶记录被研究材料中放射性物质分布和定位的方法。它的原理和普通照象一样,由于被研究材料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作用于感光乳胶,使感光乳胶中的卤化银感光形成潜影,经显影剂作用后感光的卤化银还原成为黑色的银元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同位素标记,示踪原子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行径是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技术方法,这种技术方法能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特别是生理生化有关机制方面的研究。放射性同位素能自发地放射出诸如α、β、γ粒子,这些射线对人体均有伤害,其中γ射线穿透力最强。因此在示踪技术中,计数放射γ粒子的脉冲时,对于仪器的自动测量、灵敏度、快速、简便等性能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使用的西安262厂生产的γ免疫计数器是较为理想的一种仪器。虽然这种仪器原为医疗卫生系统的放射免疫测定所设计,但对于γ射线能量在20keV至500kV范围内标记的同位素均可应用。它具有较高探测效率和较低本底计数的γ射线探测性能,自动换样,自动扣除本底而计数,并通过打印机给出结果。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放射遗传学从实验得知,辐射特别是电离辐射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什么是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一般是穿透性很强、能够引起被穿过物质离子化的射线。这包括宇宙线、x射线、γ射线、α射线、β射线、中子等等。这些射线有的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例如x射线和γ射线等;有的是物质小颗粒,例如β射线、中子等。放射性同位素  相似文献   

5.
郑磊  刘再群  宋海燕 《四川动物》2012,31(3):373-377
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白介素-1α(IL-1α)、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在胚胎后期皖西白鹅中脑的表达与分布,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中央灰质层、中央白质层、室周灰质纤维层、半圆丘、峡核细胞胞质与突起阳性反应明显,其中峡核阳性反应最为明显,顶盖最不明显,且峡核大细胞部纤维着色明显;IL-1α在4种细胞因子中分布范围最广,阳性反应最强;IFN-γ与TNF-α阳性反应中,部分树突着色明显,且IFN-γ染色效果强于TNF-α;NGF-β的阳性突起与纤维较少。由结果可得,细胞因子可能是通过峡核-顶盖通路的作用,由峡核传递到顶盖;IL-1α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重要作用;IFN-γ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介质的作用强于TNF-α。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对宫颈癌急性放射性直肠炎(ARP)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行放疗的宫颈癌ARP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常规治疗,n=90)和B组(A组的基础上接受中药灌肠,n=90)。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放射损伤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IL-1β、IL-8、TNF-α水平变化情况,并对比不同放射性直肠炎分级患者的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结果: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黏液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稀便或便秘、肛门灼痛坠痛、口干口苦、尿赤等证候积分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的放射损伤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放射性直肠炎分级III级、Ⅱ级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高于I级,且III级高于Ⅱ级(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宫颈癌ARP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可能与改善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地衣植物对放射性物质具有富集作用,在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未见有报道。本文作者对采自不同地区的22种地衣进行了低本底α,β射线总放射性的测定和NaI(TL)γ能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地衣中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有明显的积累现象,并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趋势。因而,了解地衣体中放射性含量水平、核素性质及分布状况,进而为研究环境放射学、地衣污染生态学等学科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在500MHz~1H NMR仪上对HbA,CoHb和对称与不对称的Fe-Co杂化血红蛋白在去氧和一氧化碳配位时环形电流效应对蛋白Ell-Val甲基共振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1.0ppm峰归属于β(Co)的二个甲基质子,-1.55ppm和-2.35ppm的峰归属于α(Co)γ_1CH_3和γ_2CH_3,-1.15ppm与-2.05ppm的峰归属为α(Fe-Co)的γ_1CH_3与α_2CH_3共振峰,-1.52ppm与-2.15ppm的峰指定为β(Fe-Co)的γ_1CH_3与γ_2CH_3.根据归属对蛋白在去氧和一氧化碳配位时其溶液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CO配位于β(Fe)比配位于α(Fe)使E11-Val甲基质子化学位移发生更大改变.  相似文献   

9.
在500MHz~1H NMR仪上对HbA,CoHb和对称与不对称的Fe-Co杂化血红蛋白在去氧和一氧化碳配位时环形电流效应对蛋白Ell-Val甲基共振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1.0ppm峰归属于β(Co)的二个甲基质子,-1.55ppm和-2.35ppm的峰归属于α(Co)γ_1CH_3和γ_2CH_3,-1.15ppm与-2.05ppm的峰归属为α(Fe-Co)的γ_1CH_3与α_2CH_3共振峰,-1.52ppm与-2.15ppm的峰指定为β(Fe-Co)的γ_1CH_3与γ_2CH_3.根据归属对蛋白在去氧和一氧化碳配位时其溶液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CO配位于β(Fe)比配位于α(Fe)使E11-Val甲基质子化学位移发生更大改变.  相似文献   

10.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据国内外文献统计,70%左右的恶性肿瘤病人需作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除了有辅助性治疗、姑息性治疗的作用外,还有根治性治疗作用.提高放疗疗效在于增加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和减轻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依赖配体活化的转录因子,属于Ⅱ型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目前已鉴定出具有三个亚型:PPARα,PPARβ/δ和PPARγ,各亚型在不同的组织中分布不同,并发挥不同的生理作用.近些年来,PPAR-γ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PPARγ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包括乳腺癌、结肠癌、肝癌、肺癌、胰腺癌等.PPARγ与配体结合后,可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炎症和转移等过程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因此,PPARγ可能通过协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减轻周围组织的放射性损伤等作用和放疗联合发挥抗肿瘤作用,PPARγ有望与放疗联合提高治疗比.  相似文献   

11.
低能重离子在作物种胚内射程分布的研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科学工作者率先将低能重离子束成功地应用于作物诱变育种,并建立了能量,质量和电荷三因子作用机制体系,但至今有关理论射程很短的低能重离子注入生物体后如何通过信息传递而诱发生物学效应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低能重离子在作物种胚内的实际射程分布迄今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而该项研究就直接触及低能离子束与生物组织细胞的原初作用机制,应用低能放射性束或具有可探测放射性的核反应产物,通过超薄切片和逐层分析测定,即可定量计算不同能量的低能离子束在作物种胚内的射程分布,本文还探讨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单粒子微束技术和图像处理等技术途径在该项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一台全NaI(T1)晶体的反符合屏蔽低本底γ谱仪。采用交替物质屏蔽,选用含放射性杂质少的结构、屏蔽材料,采用反符合、符合技术等措施降低谱仪的本底。主探测器在井形探测器反符合屏蔽条件下,在0.05—2.0兆电子伏能量范围内,谱仪的积分本底为35计数/分。对~(137)Csγ射线的康普顿减少因子为3.5。当样品和本底测量时间分别为1,000分钟,置信水平为95%时,对单一的~(137)Cs点源的探测灵敏度为7×10~(-13)居里。本谱仪较大地提高了低水平γ放射性测量工作的质量;可用于外环境生物样品和人体尿、粪、血液样品的分析,亦可用于其它弱γ放射性样品的测量。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研究胎羊3β,20α-羟类甾醇氧化还原酶活性中心的特性,我们合成了放射性的16α-溴乙酸基孕酮和5α-二氢睾酮-17-溴乙酸酯作为亲和标记试剂。二者都是以不可逆的方式,活性位点定向地竞争性抑制酶的活性。当酶的浓度为1μmol/L,抑制剂的浓度为100μmol/L时,使酶失去一半活性所需时间(t0.5)分别为75 min(16α-BAP)和480 min(5α-DTB)。当在反应混合液中有底物孕酮或5α-二氮睾酮存在时,可降低抑制剂对酶活性的抑制速度。把标记的酶用盐酸水解,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位于酶的活性中心的被标记氨基酸为组氨酸,它可能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乳腺癌MCF 7细胞上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L 2R)α、β和γ链的表达、IL 2对MCF 7细胞增殖的作用及雌激素对三条链表达的影响。方法 :使用特异性IL 2R多克隆抗体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流式免疫荧光法检测MCF 7细胞上IL 2R的表达 ,以MTT法及3 H 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MCF 7细胞上存在IL 2Rα、β、γ的免疫阳性物质 ,其中IL 2Rγ的表达要强于IL 2Rα、β的表达 ;10 -6mol/L浓度的雌二醇可促进IL 2Rα、β的阳性细胞数及IL 2Rγ的免疫阳性物质的含量 ;IL 2在 10 0U/ml至 10 0 0U/ml的浓度范围内可显著促进MCF 7细胞的增殖。结论 :MCF 7细胞上存在IL 2R且其表达受雌二醇的调节 ,IL 2可能通过IL 2R影响MCF 7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人血在体外接受14MeV快中子和~(60)Coγ线照射后进行培养,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8H-TdR)作参入实验以反映DNA合成。采用液体闪烁测量法和放射自显影法发现两种射线对DNA合成的影响呈一定的规律性,即随照射剂量的增加,合成率显著降低。经统计处理分别得到中子和γ线的照射剂量和~8H-TdR参入的放射性脉冲数(或标记百分数)的对数值两变量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在中子剂量100~400拉德的范围内,中子/γ的R.B.E.为1.45~1.98。  相似文献   

16.
应用人血在体外接受14MeV快中子和~(60)Coγ线照射后进行培养,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3H-TdR)作参入实验以反映DNA合成。采用液体闪烁测量法和放射自显影法发现两种射线对DNA合成的影响呈一定的规律性,即随照射剂量的增加,合成率显著降低。经统计处理分别得到中子和γ线的照射剂量和~3H-TdR参入的放射性脉冲数(或标记百分数)的对数值两变量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在中子剂量100~400拉德的范围内,中子/γ的R.B.E.为1.45~1.98。  相似文献   

17.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是对含有抗体的三种球蛋白(γ-,β_(2A)-及β_(2M)-球蛋白)的概括语。自1937年Tiselius 提出在电泳上移动最慢的γ-球蛋白就是抗体蛋白以来,人们一直把γ-球蛋白与抗体等同起来看待。近年来由于超速离心法、层析法、凝胶扩散法、免疫电泳法等新技术的使用,发现与免疫有关的蛋白质的理化学性质及免疫学特性颇不均一(Heterogeneity)。例如,在超速离心上有7S与19S之别,在免疫电泳上亦不仅限于电泳图的末端部位,而是通过β-球蛋白一直扩展到α_2-球蛋白区域(图1)。所以正确地  相似文献   

18.
红花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胞内产物生育酚的积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ous)的子叶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并且该愈伤组织能合成生育酚。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的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是α生育酚。在MS培养基基础上添加01%酪蛋白,并将生长调节剂浓度调整为2,4D 030mg/L,6-BA 1.80mg/L,可使α-、β-、γ-生育酚含量分别达4.1706、0.3120、0.1650μg/g鲜重。其有效生育酚含量达4.4091μg/g鲜重,是对照组的57倍。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466份谷子初级核心种质资源进行了生育酚含量的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谷子子粒中生育酚总含量和(β+γ)-T的含量呈正态分布,α-T、δ-T的含量呈偏态分布,且(β+γ)-T是谷子生育酚的主要组成成分.在6大生态区中,淮河以南和西北内陆的生育酚总含量及(β+γ)-T的含量较高,而东北平原和西北内陆α-T的含量较高.同时发现黑色、褐色子粒生育酚及各组分的含量均高于其他粒色.文中对谷子种质资源生育酚及其组分含量的分布、分类进行了分析,并筛选出一批高生育酚含量和高α-生育酚含量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白介素-1α、干扰素-γ、神经生长因子-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成体中华蟾蜍脑中的表达和分布特点。结果发现,白介素-1α阳性细胞数量很多,分布于脑的各个区域。白介素-1α多在细胞的胞体中,而原始海马锥体细胞,中脑的背前侧被盖核和腹后侧被盖核中的细胞可见阳性的突起。干扰素-γ阳性细胞数量较多,分布在端脑的原始海马和隔区,丘脑腹外侧核,下丘脑的视前区、视交叉上核和腹侧漏斗核,中脑被盖的背前侧被盖核、腹前侧被盖核、背后侧被盖核和腹后侧被盖核中,小脑的Purkinje细胞层和延髓的网状核,其中原始海马,背前侧被盖核和背后侧被盖核,视交叉上核,Purkinje细胞层和网状核中的细胞中可见阳性突起。神经生长因子-β阳性细胞数量较少,主要存在于下丘脑的视前区和视交叉上核,中脑被盖的腹前侧被盖核,小脑的Purkinje细胞层和延髓的网状核中,其中视前区、Purkinje细胞层和网状核中细胞可见阳性突起。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数量最少,分布范围仅限于中脑被盖背前侧区和延髓的网状核及中缝核,但细胞具有阳性突起。因此,白介素-1α和干扰素-γ在成体动物脑中分布较为广泛,可能是神经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神经生长因子-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成体动物脑中分布范围狭窄,其作用可能仅限于脑中的某些特殊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