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病毒离子通道——一种新的抗病毒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离子通道蛋白是一种在病毒生命周期中起多种作用的小跨膜蛋白,可在宿主细胞膜上形成选择性离子通道,一些离子通道阻滞剂能阻滞这些离子通道,从而抑制这些病毒的繁殖,因而病毒离子通道蛋白可作为新的抗病毒作用靶.  相似文献   

2.
谢琴  高召兵 《生命科学》2014,(10):1073-1083
离子通道是一类对离子具有选择通透性跨膜的生物大分子。一些离子通道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异常,并在细胞癌变、侵袭和转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另外,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被发现可以逆转多药耐药,因而离子通道可作为潜在的抗肿瘤靶点。就离子通道与肿瘤相关性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离子通道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可以在电压、配体结合或机械力的作用下开放或关闭,并允许特定离子通过其跨膜孔道进出细胞.辅助亚基是一类单次跨膜或两次跨膜蛋白,可以与离子通道α亚基相互作用,改变其膜上表达量、电导特性等,同时会影响通道对药物的敏感性.动物毒素是一类含二硫键的多肽,可以选择性结合到离子通道特定位点上,产生抑制激活、延缓失活或异常开放等不同通道特性的改变.本文就近年来本实验室在离子通道受其辅助亚基及外源性毒素调控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溶酶体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囊泡状细胞器,其内部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是细胞降解生物大分子的主要位点.在溶酶体膜上也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包括离子通道、转运体、结构蛋白、酶等,其中离子通道蛋白由于他们在溶酶体离子动态平衡和跨膜转运、溶酶体膜电位和pH以及细胞营养代谢水平的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种溶酶体离子通道也被相继鉴定出来.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不同类型溶酶体膜离子通道蛋白的研究工作,阐述这些离子通道的特性、功能调控和在溶酶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用药,已经在我国治疗心力衰竭用药中得到了普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如何应用这一药物、选择哪类β受体阻滞剂、用法用量等在我国医学上还没有系统化、规范化的阐述,为此,本文探究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以指导我院在临床中正确使用这一药物。  相似文献   

6.
自50年代Fatt等在神经-肌肉接头以及Eccles在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经典工作以来,普遍认为神经递质的作用方式是通过特定的受体系统调控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的功能状态,因而产生不同形式的突触后电反应,促进或抑制靶神经元的可传导动作电位的产生。这一过程已被认为是各种神经递质或神经信息物质作用的普遍形式,其差别可能仅在于所涉及  相似文献   

7.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及其药物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手性环境.手性药物用于机体后.两对映体与体内的大分子物质结合,呈现作用机制和结合力的差别,从而导致手性药物的体内立体选择性特征,产生药理学上的差别.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具有舒张血管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对治疗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痰病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以手性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的药效学立体选择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癫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以大量神经元同步异常放电为特征。目前普遍认为,神经元或神经网络兴奋性和抑制性 电信号传输的失衡,是癫痫发病的最根本原因。现有的抗癫痫药物主要以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谷氨酸受体和γ-氨基丁 酸离子通道为靶点,但接受这些药物治疗后,仍有近1/3的病人无法控制癫痫发作。因此,抗癫痫药物的研发亟需新靶点和新思路。许多 研究证据表明,膜超极化激活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型癫痫的发作,且在脑部损伤后,膜超极化激活离子通道会发生表达水平、 通道生物物理学性质及通道亚基构成的改变,从而增加神经元和神经网络兴奋性,促使癫痫发病。故近年来,膜超极化激活离子通道及其 靶向抗癫痫药物研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综述膜超极化激活离子通道与癫痫发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以膜超极化激活离子通道为靶点进行 抗癫痫药物开发和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生命科学研究》2017,(2):95-100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人P2X_1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区、亲疏水性、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GO注释等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P2X_1蛋白是两次跨膜的亲水蛋白质,由399个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为8.75,有一段核定位序列;二级结构存在6个α螺旋区和15个β折叠区,三级结构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为45.35%,拉曼图分析表明预测结构较稳定;与P2X_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主要是传导信号的嘌呤受体和离子通道蛋白质,而且P2X_1蛋白可能参与血管凝集及炎症反应等生理过程。上述对人P2X_1蛋白结构及功能的预测为研究人P2X_1蛋白在生物过程及疾病治疗方面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钙拮抗剂(CCB)的发展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药物,以及CCB的作用机制,药理药效,CCB被称为"万能降压药",可以与多种类型降压药联合应用。例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型受体拮抗剂(ARB)和利尿剂等。另外,对CCB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治疗作用也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机体对不利的环境因素(如严寒、乏氧、外伤等)有一定适应能力,当受到这些“激原”(Stressor)作用时,能通过大脑皮层一下丘脑一垂体前叶一肾上腺这一神经体液调节系统,使其适应新的环境。因而,研究这类“应激”反应时必须注意到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此外,某些垂体肾上腺系统疾病的病因探讨和诊断,也常依赖于皮质激素代谢物的分析,例如肾上腺性征异常征(Adrenogenital Syndrome)是合成皮质激素的某些酶类(21-羟化酶、11-β-羟化酶或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有先天性缺损,以致皮质醇、醛固酮分泌过少,雄激素分泌过多所引起的征候群;由于病人的酶缺损种类和程度不同,其代谢中间物的异常堆积和  相似文献   

12.
配体依赖性离子通道是一类由神经递质调控的跨膜离子通道。研究发现它们在精子的顶体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顶体反应是精子完成受精的一个关键步骤。至今已发现3种配体依赖性离子通道受体存在于精子头部的质膜上,它们是乙酰胆碱受体、甘氨酸受体和GABAa受体。尽管乙酰胆碱受体和甘氨酸受体已被清楚的证明参与了ZP3诱导的顶体反应,GABAa受体的功能则相对复杂,需进一步研究。这类受体在精子膜电压变化中起的作用和由此导致的膜电位改变对于精子顶体反应的重要性,为精子顶体反应提供了一个可能的信号传递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朝峰  杨频 《生命的化学》2004,24(2):166-168
液泡作为离子的储存库,对植物基本生理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离子通道是许多离子跨液泡膜转运的途径,液泡膜上存在两种重要的离子通道:快液泡通道和慢液泡通道。该介绍慢液泡通道的特征、金属离子以及小分子对慢液泡通道的调节作用,并简单介绍SV通道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根据病毒衣壳表面有无囊膜结构, 病毒可被分为无包膜病毒和有包膜病毒。包膜病毒的膜蛋白在病毒的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大分子合成、病毒粒子的装配与释放等生命周期中起重要作用。某些包膜病毒的膜蛋白对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膜融合是不可或缺的。结构分析显示, Ⅰ型和Ⅱ型病毒融合蛋白采用类似的膜融合方式。此外,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M2 蛋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 HIV-1) 的Vpu 蛋白、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SARS-CoV) 3a蛋白等膜蛋白还具有离子通道的功能。针对这些病毒膜融合蛋白设计的抑制分子, 将为研发抗包膜病毒新型药物提供新思路和策略。本文以3 种病毒膜融合蛋白为例, 对其融合机制、跨膜蛋白离子通道功能及其在抗病毒药物设计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对外加脉冲电场处理的人红血球冷冻断裂和蚀刻的复型观察中发现在强电场(3KV/cm)作用下,细胞周围有颗粒状和纤维状结构。结合SDS电泳分析证明了它们是由于在电场作用下,红血球膜的带3蛋白和膜骨架蛋白(血影蛋白)脱出的结果。在强电场作用下,由于膜蛋白和膜骨架蛋白的脱出造成了对细胞膜的损伤,使细胞膜稳定性降低,细胞易变形和形成伪足。由于膜蛋白的脱出,多余的自由脂质进入细胞质内而形成泡状结构。外电场改变了蛋白-蛋白以及蛋白-脂分子间的作用可能是电穿孔的主要机理。本文还对当前公认的冷冻断裂中所观察到的膜中间颗粒的来源提出了疑问,并提出了它们还可能与冰晶有关。而冰晶的形成又与膜的亲水与疏水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Chen GY  Wu J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3):279-281
角膜内皮细胞膜上的Na -K -ATP酶、水通道蛋白-1和各类离子通道相辅相成,发挥离子和水液的跨膜转运功能,共同维持角膜的透明状态.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生理功能的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Na -K -ATP酶、离子通道和水通道蛋白而发挥作用的.人类角膜内皮细胞再生能力具有年龄差异、区域差异、在体和离体差异,以及是否存在干细胞还存在争议等特点.成年人角膜内皮细胞失去有丝分裂能力,主要与细胞接触抑制、TGF-β2和p27kip1有密切关系.从分子水平和基因层面调控角膜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和再生能力,将为角膜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跨膜信号转导是细胞信息传递的起始环节,受体和离子通道在此环节上起重要作用,受体和通道蛋白易受多种因素的调节。蛋白南磷酸化是受体及离子通道调节的关键步骤,不仅使受体及离子通道的功能发生改变,而且地影响到其在细胞的分布状况。受体 子通道蛋白酸化过程及其调节机制对于分析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及细胞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T淋巴细胞上的离子通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iao L  Fu HY  Song DM  Fan SG 《生理科学进展》2003,34(2):105-110
近年的研究证明,淋巴细胞上的离子通道,在免疫功能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T淋巴细胞上主要有三类离子通道,即Ca2 、K 和C1-通道。Ca2 通过T淋巴细胞膜上的Ca2 通道(CRAC)进入细胞内,可作为第二信使激活T淋巴细胞。通过K 通道的K 外流是T淋巴细胞膜电位形成的基础。由于膜电位水平可以影响钙离子的内流,因此,K 通道可以间接调节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功能。T淋巴细胞上的Cl-通道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离子通道,可能与细胞的体积调节有关。本文扼要总结了T淋巴细胞上离子通道的新近进展。  相似文献   

19.
阿片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阿片及其衍生物在神经系统中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对阿片受体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阿片受体的存在并先后发现了脑啡肽、β-内啡肽和强啡肽等阿片肽,随后发现了孤啡肽。如年代3种阿片受体的基因均已克隆成功,氨基酸序列表明它们均属G蛋白偶联受体,为7螺旋跨膜受体家族的成员,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功能包括介导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以及一些离子通道的激活和抑制作用等。阿片受体基因的克隆将有利于新型临床药物的开发以及耐受和药物成瘾性分子基础的研究。目前阿片受体基因敲除、计算机结构模拟分析以及寻找新型阿片受体基因的研究均在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20.
淋巴毒素(LT)存在分泌型及膜结合型两种表达形式。膜型LT早由分泌型亚单位LT-α通过跨膜亚单位LT-β连续接在细胞膜上,构成一个异源三聚体结构。LT-β亚基为TNF配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其相应的特异笥受体为TNF受体相关蛋白(TNFRrp),称作LT-β受体。膜型LT可能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对正常淋巴结的发育形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