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回顾了莱阳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群的研究历史和以杨钟健为代表的老一代地质古生物学者对莱阳恐龙和恐龙蛋研究发现的杰出贡献,并介绍了莱阳恐龙和恐龙蛋的最新发现和若干研究进展.在近年来对莱阳周边地层进行的大规模考察中,发现了一系列发育在平原上的恐龙峡谷群,以及其中蕴含的十几个恐龙和恐龙蛋新地点和新层位.2010年开始,在对莱阳金岗口村附近的2个化石地点的发掘中,发现了以鸭嘴龙科为主的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和蛋化石,包括一类新的栉龙亚科成员,一些大型兽脚类恐龙化石,以及一新的龟鳖类蛋化石等.2号地点化石富集层具有典型的泥石流沉积特征和骨骼埋藏特征.对棘鼻青岛龙的特殊头饰进行了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发现其头饰是实心结构,但其他骨骼特征证明棘鼻青岛龙属于具有头饰的赖氏龙亚科是确定无疑的,所以目前发现的头饰应不是其真实状态或根本不属于其头部骨骼.此外,对谭氏龙1属3种的重新观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谭氏龙和金刚口谭氏龙应是有效属种,但部分骨骼还有疑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而莱阳谭氏龙为无效属种.  相似文献   

2.
简要回顾了莱阳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群的研究历史和以杨钟健为代表的老一代地质古生物学者对莱阳恐龙和恐龙蛋研究发现的杰出贡献,并介绍了莱阳恐龙和恐龙蛋的最新发现和若干研究进展。在近年来对莱阳周边地层进行的大规模考察中,发现了一系列发育在平原上的恐龙峡谷群,以及其中蕴含的十几个恐龙和恐龙蛋新地点和新层位。2010年开始,在对莱阳金岗口村附近的2个化石地点的发掘中,发现了以鸭嘴龙科为主的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和蛋化石,包括一类新的栉龙亚科成员,一些大型兽脚类恐龙化石,以及一新的龟鳖类蛋化石等。2号地点化石富集层具有典型的泥石流沉积特征和骨骼埋藏特征。对棘鼻青岛龙的特殊头饰进行了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发现其头饰是实心结构,但其他骨骼特征证明棘鼻青岛龙属于具有头饰的赖氏龙亚科是确定无疑的,所以目前发现的头饰应不是其真实状态或根本不属于其头部骨骼。此外,对谭氏龙1属3种的重新观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谭氏龙和金刚口谭氏龙应是有效属种,但部分骨骼还有疑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而莱阳谭氏龙为无效属种。  相似文献   

3.
山东莱阳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一新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莱阳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含有丰富的晚白垩世恐龙及恐龙蛋化石产地。上个世纪50~60年代,周明镇(1951,1954)及杨钟健(1954,1959,1965)对莱阳首次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进行了研究。1974年,赵资奎、蒋元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采用显微镜技术方法重新研究了莱阳恐龙蛋壳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它们的显微结构有很大差异。根据赵资奎(1975)提出的恐龙蛋分类方法(Parataxonomy),将莱阳地区已发现的恐龙蛋分别归入圆形蛋科(spheroolithidae)、椭圆形蛋科(Ovaloolithidae)和长形蛋科(Elongatoolithidae)等3个科,共5个属12个种(赵资奎,1979,1993)。最近,大连自然博物馆在整理馆存的化石标本时,发现有4枚形状为扁圆形的恐龙蛋化石是1973年10月从山东莱阳将军顶采集到的。根据目前有关莱阳地区晚中生代地层划分修订的标准(胡承志等,2001),这些标本的出土层位应为上白垩统王氏群将军顶组。我们的初步观察表明,蛋化石的形状、大小及其蛋壳显微结构特征与上述已报道的莱阳恐龙蛋3个类群的明显不同,在此简单记述,以期对莱阳地区晚白垩世恐龙蛋群的综合研究提供些许资料。  相似文献   

4.
《化石》2018,(4)
正八十年前,"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ei)在云南禄丰被发现,随后的十余年间杨钟健杨老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对禄丰发现的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进行了大量研究,使之成为举世闻名的"禄丰蜥龙动物群"。云南禄丰及其周边地区的下侏罗统红层也成为了世界上保存同期古脊椎动物化石最好的产地之一,为研究恐龙,尤其是基干蜥脚型类  相似文献   

5.
1950年,前山东大学地质矿物系的野外实习队,曾在膠东莱阳县城西南的金刚口及赵疃两地分别找到了白垩纪后期的恐龙化石及蛋化石,发现的材料不多,已由著者作初步研究,并有报告发表。1951年夏,前新生代及脊椎古生物学研究室(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继山东大学发现之后,又去该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的发掘队从1954年9月22日到11月12日在山西省襄汾县丁村发现了三枚人类牙齿的化石和二千多件石器,以及三十多箱包括至少26种脊椎动物的化石。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将有重要贡献。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的研究确定:这个丁村化石人,是属于黄土时期以前和泥河湾时期以后在汾河下流居住的原始人类。它的地质时代,和北京附近周口店所发现的“中国猿人”的时代大致相同。经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主任杨钟健换算结果,认为这是大约十五万年到六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类。据人类学家吴汝康的初步观察,丁村化石人比“中国猿人”较为进步。这种人使用的石器,用一种黑色的火成岩制成。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研究员裴文中的初步研究,认为石片制作方法简单,形式很原始。和这种人类化石同时发现的还有犀牛、象、牛和马的化石。(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7.
广东南雄、始兴,江西赣州的蛋化石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1962—1963和1963—1964两个季度在广东南雄、始兴一带工作时,除发现大批的新生代初期化石外,还在南雄层中发现了一些恐龙化石和龟化石等。但最多的发现还是蛋化石。关于这一地区的这些化石采集和分布情况,已有初步报导(张玉萍、童永生1963)。第二季度的工作对前一季度作了一些补充,就蛋化石的分布与保存情况看,增加不多。但是两个季度的工作,可以使我们对于这一地区的蛋化石有了基本的了解,代表着迄今为止所知道的关于蛋化石最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化石之旅     
李音 《化石》2013,(4):64-66
孩子(王楷越)从小对恐龙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喜欢恐龙,但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他的爱好。杨钟健老先生(中国古生物学会的主要创始人、也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9.
秦嗣华 《化石》2001,(2):19-19
近日 ,在山东省日照市黄海岸边沙滩上发现了一块古动物化石。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为古脊椎动物大象的下牙化石。属真象类 ,是古菱齿象。化石呈灰褐色 ,重5公斤 ,石化保存程度好 ,牙齿上还有水中浮游动物遗体化石。在黄海岸边发现古大象化石还是第一次 ,它的发现为人们对古脊椎动物的认识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同时对研究我国更新世中、晚期古脊椎动物群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一枚不完整的象牙 ,嚼面下陷 ,表明它是一枚下牙 ,它齿冠高 ,齿脊频率可能齿4,白垩质丰富 ,是属真象类中的古菱齿象 ,也可能是南方象 ,这两…  相似文献   

10.
李传夔 《化石》2009,(2):16-20
在2009年《化石》第一期上刊登的董枝明怀念杨钟健先生文章中,着重提到云南禄丰蜥龙动物群。的确,从1938年卞美年先生首次发现禄丰恐龙化石后,经历了我国几代古生物学家的努力,已使禄丰恐龙动物群显赫闻名于世。先是杨钟健在抗战年代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发拙、修理和研究.发表了14篇论文和4本专著.  相似文献   

11.
粪化石     
戴良佐 《化石》2008,(2):35
粪化石(coprolite)指石化的脊椎动物的排泄物,它是化石中的珍品。常见的有鱼、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粪化石。而恐龙的粪化石却不多见。恐龙专家彭光照曾在《化石》1998年第4期撰写“恐龙的粪便”一文,介绍了圣巴巴加州大学的女研究生陈卡伦在蒙大拿洛基斯博物馆实验室工作时,该馆恐龙专家霍勒尔告诉她一些他认为可能是7500万年前鸭嘴龙的粪便化石。  相似文献   

12.
《化石》2015,(3)
<正>自贡是举世闻名的"恐龙之乡",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曾风趣地说过"四川恐龙多,自贡是个窝",这句话应该是对自贡恐龙总体特点最形象而直观的评价。作为中国恐龙发掘和研究的开拓者,杨钟健教授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他与自贡恐龙之间又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这还要从一百年前的那次发现说起。1915年,应中国当时相关部门的邀请,美国地质学家乔治·D·劳德伯克博士带领美国的一个地质调查组来  相似文献   

13.
由我国吉林大学孙革教授、著名恐龙专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董枝明教授、德国图宾根大学地质古生物学院的O&#183;维恩斯博士共同组成的中德古生物科考队,于2007年9月在吐鲁番盆地鄯善县以东约30公里处,偶然发现一处留有恐龙化石足迹的石壁。露出部分面积高约3米,宽约100米。上有密集的恐龙脚印,  相似文献   

14.
吕君昌  黄东  何建平 《化石》2005,(3):38-38
2005年4月9日至4月11日,由河源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及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协办的“2005·河源国际恐龙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河源市举行,会期3天。这是河源市首次举办国际性恐龙学术研讨会。自1996年在河源市城南南湖山庄发现第一窝恐龙蛋化石以来,在河源市政府、博物馆及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拯救发掘和征集了万枚以上恐龙蛋化石,并于去年11月成功地申报了“馆藏恐龙蛋化石数量世界第一”的吉尼斯世界记录;加上1999年以来,发现四个恐龙骨骼化石点,初步修理出8具窃蛋龙化石,和一件未研究的蜥脚类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15.
“古盗鸟”是一件从中国走私到美国的人为拼接的化石标本 ,被拼接的化石材料均来自于辽西朝阳近郊的早白垩世九佛堂组。 1 999年 1 1月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Sloan ,NationalGeographic ,1 999,1 96:98~ 1 0 7)将其命名为“辽宁古盗鸟” (“Archaeoraptorliaoningensis”) ,作为一种特征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的新类型而进行了报道。 1 999年 1 2月 ,徐星博士在研究采自辽西的兽脚类恐龙化石时 ,发现确凿证据表明“辽宁古盗鸟”标本是由不同动物骨骼拼凑而成 ,是一个人为的“物种”。 2 …  相似文献   

16.
恐龙蛋化石──繁殖受挫的证据──记山东莱阳恐龙蛋化石的进一步研究左权,汤卓炜目前在世界上好多地方陆续发现爬行类,尤其是恐龙的蛋化石,按形态结构可大致分为短圆蛋和长形蛋两种,蛋的大小变化范围很大,蛋壳厚度及其内外部“纹饰”,蛋壳结构及锥状层和柱状层比例...  相似文献   

17.
陈哲英  王太明 《化石》2000,(2):16-19
化石是古代各种生物的遗体被埋在地下 ,经过矿物质的长期填充和交替等作用逐渐形成的。由于它和沧海桑田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成为古生物学、地质学、古气候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资料。一、化石的科学价值1960年12月31日 ,中国科学院在给国务院“关于保护古脊椎动物化石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是这样评价化石的作用的 :“古脊椎动物化石 ,是地质工作者鉴定和对比地层、了解地球历史的重要根据 ,是生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动物和人类起源、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珍贵材料。同时 ,也是群众学习并认识自然和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王大锐 《化石》2001,(2):31-31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恐龙蛋化石最丰富的国家 ,北起内蒙古地区 ,西至新疆 ,东达浙江 ,南至广东南雄 ,都已找到了恐龙蛋化石。尤其是近年来的河南省西峡—内乡及湖北神农架一带发现极为丰富的恐龙蛋化石 ,引起了各种学科科学家的关注。虽然 ,最引人注目的、最能引起人们好奇心的还是有可能保存在恐龙蛋内的幼年恐龙胚胎化石 ,但是这种化石的发现机率实在是太小。那么 ,我们从恐龙蛋壳上又能获得什么样的科学信息呢?人们对恐龙的近亲———鸟类、鳄鱼类的蛋壳的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了。科学家们发现 ,爬行动物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它的主要元…  相似文献   

19.
<正>由自贡恐龙博物馆彭光照、叶勇等5人编著的《自贡地区侏罗纪恐龙动物群》一书问世了。这是第一部关于自贡地区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综合研究的著作,填补了自贡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化石系统研究的一项空白,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兴趣和关注。该书在收集、整理大量相关研究的历史资料基础上,系统总结了1915年至今90年来,特别是自贡恐龙博物馆建馆近30年来,在自贡地区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的所有脊椎动物化石标本,并从动物群组合的角度探讨了自贡地区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组成面貌、时代分布状况和演变关系,使读者对自贡地区出土的脊椎动物化石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情况有了更清晰明了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恐龙化石的研究是古脊椎动物学中的一个新的领域,近30年来发展较快。恐龙蛋壳的显微结构很复杂,基本上可以分为鸟蛋型蛋壳,蜂窝型蛋壳和网型蛋壳等3个结构形态。恐龙蛋壳结构的演化是有方向的,即在白垩纪这段时间内,它们各自沿着3个方向演化发展,恐龙最后的绝灭可能与其繁殖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根据中国发现的材料及其研究成果,简略介绍恐龙蛋的一般性质及其古生物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