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王大锐 《化石》2001,(2):31-31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恐龙蛋化石最丰富的国家 ,北起内蒙古地区 ,西至新疆 ,东达浙江 ,南至广东南雄 ,都已找到了恐龙蛋化石。尤其是近年来的河南省西峡—内乡及湖北神农架一带发现极为丰富的恐龙蛋化石 ,引起了各种学科科学家的关注。虽然 ,最引人注目的、最能引起人们好奇心的还是有可能保存在恐龙蛋内的幼年恐龙胚胎化石 ,但是这种化石的发现机率实在是太小。那么 ,我们从恐龙蛋壳上又能获得什么样的科学信息呢?人们对恐龙的近亲———鸟类、鳄鱼类的蛋壳的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了。科学家们发现 ,爬行动物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它的主要元…  相似文献   

2.
一、恐龙自身因素类 包括恐龙蛋不能孵化说和竞争失败说。 1.恐龙蛋不能孵化说认为恐龙蛋不能孵化是导致恐龙绝灭的直接原因。研究发现,在恐龙繁盛的侏罗纪和早白垩纪,很少发现恐龙蛋化石,而到恐龙衰退的晚白垩纪却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越来越多。其规律是恐龙越繁盛,恐龙蛋化石越少,而恐龙越衰退,恐龙蛋化石就越多。如我国盛产恐龙蛋化石的广东省雄盆地和河南西峡盆地,都是接近恐龙绝灭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南雄盆地白垩系—第三系交界恐龙绝灭问题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广东省南雄盆地中的红层可划分为三个群五个组,大致代表了晚白垩世—始新世的沉积.根据绝对年龄、古地磁测定结果和脊椎动物化石组合性质的综合分析,位于地磁极性带 29R 上部的坪岭组和上湖组之间的分界线被确定为 K/T 界线.对晚白垩世恐龙蛋的研究表明,不同"种"的恐龙蛋是在地磁极性带 29R 的中、下部,也就是说在白垩系—第三系交界之前20~30万年期间绝迹的.而且在这一时期内,所有已发现的蛋壳中,绝大多数蛋壳的厚度和显微结构都显示出明显的病理特征,例如根据随机取样统计,Macroolithus yaotunensis 蛋壳异常结构的出现率,最高可达75%.产生病态恐龙蛋壳的生理机制可以根据发生在现生鸟类的相同病理特征来解释.进一步分析恐龙蛋壳的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 Pb, Cu, Mn 等9种元素丰度变化在这一时期达到最大峰值, δ~(18)O 也出现正异常.在这一基础上提出,微量元素的污染和气候突然的变化妨碍了正常蛋壳结构的形成,导致了恐龙的绝灭.这一绝灭过程大约经历了20~30万年.  相似文献   

4.
恐龙蛋化石──繁殖受挫的证据──记山东莱阳恐龙蛋化石的进一步研究左权,汤卓炜目前在世界上好多地方陆续发现爬行类,尤其是恐龙的蛋化石,按形态结构可大致分为短圆蛋和长形蛋两种,蛋的大小变化范围很大,蛋壳厚度及其内外部“纹饰”,蛋壳结构及锥状层和柱状层比例...  相似文献   

5.
恐龙幼雏出壳时并不象鸟类那样用喙向蛋壳施加集中载荷,而是施加分布载荷。根据已建立的微分方程,恐龙蛋壳的环向应力σθ始终大于沿母线方向的应力σφ而成为壳内的最大应力。蛋壳破裂的力学判据是:σθ≥σ破坏。本文研究了四种恐龙蛋在幼雏出壳时幼雏的挤压力所造成的蛋壳应力。结果表明四种恐龙幼雏出壳时首先出现沿母线方向的裂纹以造成蛋壳的断裂,其最大环向应力和沿母线方向的应力均出现在蛋壳的最大直径附近。以Ovaloolithus为代表的A型蛋的应力最小,最不容易破碎,幼雏出壳时,可能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早白垩世地层中,出土了大量恐龙骨骼以及恐龙足迹化石,但是至今未有蛋化石的报道。根据发现于兰州-民和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组的蛋壳化石,建立一恐龙蛋新蛋属、蛋种,并将其归于一新蛋科:Polyclonoolithidae(多小枝蛋科)。新发现的蛋化石标本不同于所有已知的恐龙蛋类型,具有独特的显微特征组合:分叉的蛋壳单元向外延伸至蛋壳外表面,并未在靠近蛋壳外表面处融合成层;弦切面上具相互链接或独立的多角形的蛋壳单元;以及不规则的气孔道。中国的恐龙蛋化石大多出自晚白垩世地层,仅在辽宁有早白垩世恐龙蛋的报道。新发现扩展了中国恐龙蛋化石的地质和地理分布,也有可能为圆形蛋科蛋壳结构的起源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恐龙蛋DNA研究怎么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英 《化石》1996,(4):19-20
恐龙蛋DNA研究怎么了?张忠英1995年3月15日下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陈章良教授向外界正式宣布,他们成功地从一枚特殊恐龙蛋中获得了恐龙基因—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次日,《人民日报》以显著地位作了报道。通过国内新闻媒体的大量宣传报道,这一惊人...  相似文献   

8.
吕君昌  黄东  何建平 《化石》2005,(3):38-38
2005年4月9日至4月11日,由河源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及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协办的“2005·河源国际恐龙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河源市举行,会期3天。这是河源市首次举办国际性恐龙学术研讨会。自1996年在河源市城南南湖山庄发现第一窝恐龙蛋化石以来,在河源市政府、博物馆及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拯救发掘和征集了万枚以上恐龙蛋化石,并于去年11月成功地申报了“馆藏恐龙蛋化石数量世界第一”的吉尼斯世界记录;加上1999年以来,发现四个恐龙骨骼化石点,初步修理出8具窃蛋龙化石,和一件未研究的蜥脚类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9.
晚白垩世恐龙蛋壳变薄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山东莱阳和广东南雄上白垩统发现的各类恐龙蛋壳化石,其平均厚度的变化在地层中是自下而上逐渐变薄;类似的现象也见于法国南部上白垩统的恐龙蛋化石。因此可以认为恐龙蛋壳厚度在晚白垩世晚期的逐渐变薄,很可能是它们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文中扼要地讨论了恐龙蛋壳变薄的机理,并提出晚白垩世晚期恐龙蛋壳变薄可能是恐龙类最后绝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同时也讨论了这些含恐龙蛋化石地层的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韦 《化石》2002,(4):30-31
1963及1965年,古生物学家杨钟键、张玉萍先后两次在粤北南雄发现首窝恐龙蛋及蜥脚类恐龙棒状牙齿。至今30余年 ,省内的90余个晚白垩世沉积红层盆地已在10个盆地中发掘出320余窝近4000枚恐龙蛋、恐龙骨骼亦见5科4个属种。分布于粤北南雄盆地 ;粤中珠江三角洲盆地(含三水 ,东莞 ,新会) ,惠州盆地 ;粤东北河源、兴宁、白渡盆地 ;粤西茂名 ,罗定盆地等十处(图1)。按恐龙骨骼、蛋窝、足印互存关系 ,有三种形式即有骨与蛋共存在南雄(还见足印)、河源 ;仅有蛋窝在珠江三角洲、茂名、白渡、惠州 ;仅有骨与牙齿在罗定…  相似文献   

11.
山东莱阳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一新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莱阳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含有丰富的晚白垩世恐龙及恐龙蛋化石产地。上个世纪50~60年代,周明镇(1951,1954)及杨钟健(1954,1959,1965)对莱阳首次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进行了研究。1974年,赵资奎、蒋元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采用显微镜技术方法重新研究了莱阳恐龙蛋壳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它们的显微结构有很大差异。根据赵资奎(1975)提出的恐龙蛋分类方法(Parataxonomy),将莱阳地区已发现的恐龙蛋分别归入圆形蛋科(spheroolithidae)、椭圆形蛋科(Ovaloolithidae)和长形蛋科(Elongatoolithidae)等3个科,共5个属12个种(赵资奎,1979,1993)。最近,大连自然博物馆在整理馆存的化石标本时,发现有4枚形状为扁圆形的恐龙蛋化石是1973年10月从山东莱阳将军顶采集到的。根据目前有关莱阳地区晚中生代地层划分修订的标准(胡承志等,2001),这些标本的出土层位应为上白垩统王氏群将军顶组。我们的初步观察表明,蛋化石的形状、大小及其蛋壳显微结构特征与上述已报道的莱阳恐龙蛋3个类群的明显不同,在此简单记述,以期对莱阳地区晚白垩世恐龙蛋群的综合研究提供些许资料。  相似文献   

12.
《化石》2013,(1):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课题组王强博士等近期在浙江天台盆地双塘、桥下、酒厂等多个地点的赤城山组一段发现十几枚蛋壳结构非常特殊的蛋化石,与目前已知的恐龙蛋类型明显不同,研究后认为是恐龙蛋新蛋科化石.11月2日《科学通报》第57卷31期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登了该项研究成果.这一新的恐龙蛋类型的发现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天台盆地晚白垩世早期恐龙蛋类群的完整面貌,而且也为探讨白垩纪恐龙蛋壳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应用薄壳理论分析五种类型恐龙蛋壳的受力特性,求出它们在不同状态下埋在沙土中的失稳临界载荷。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恐龙蛋在蛋窝中的不同排列方式是与其蛋壳的抗失稳能力的大小密切相关,是某些类群的恐龙在产卵时为解决其低强度蛋壳在保护卵不受外力损伤和在卵的孵化后期幼雏能够破壳而出这两方面的矛盾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1970、1975年在浙江衢州樟潭公社高塘石大队的红色砂岩中,先后发现两窝恐龙蛋化石。一窝呈椭圆形,一窝呈扁圆形。后一种个体较大,直径达200毫米,蛋壳厚1.5毫米左右,呈灰黑色,有破裂痕。这在我省是首次发现,那硕大的个体在我国已发现的恐龙蛋中也是罕见的。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初步签定,该蛋化石属于蜂窝型蛋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较原始的另一类恐龙的蛋。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对于我国红色砂岩的地层年代划分、对比,探讨蛋壳演变及找矿等均有一  相似文献   

15.
浙江天台晚白垩世伤齿龙(troodontids)蛋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天台上白垩统赤城山组中发掘出属伤齿龙类的棱柱形蛋化石。研究认为,棱柱形蛋从伤齿龙类恐龙中产出就具有较高刚度的蛋壳,可直接插入松软的泥沙里,明显区别于其他大多数恐龙及现代爬行类所产的韧性蛋壳蛋,韧性蛋壳的恐龙蛋往往因重力作用产生变形而呈扁球形和扁椭球形。伤齿龙类的棱柱形蛋的刚性蛋壳很接近现代鸟蛋的蛋壳,暗示伤齿龙类恐龙生殖系统在蛋壳形成方面与现代鸟类有一定相似性。同时,伤齿龙类的棱柱形蛋或多或少地以向外倾斜的形式排布,反映出伤齿龙类恐龙产卵时可能面向巢穴外,是一种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行为。  相似文献   

16.
广东南雄晚白垩世恐龙蛋孵化期的微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测量南雄盆地晚白垩世的三种恐龙蛋的蛋壳结构,估算了胚胎在正常发育的情况下蛋壳对水蒸汽和呼吸气体的传导率.结果发现,同现生鸟蛋的有关量相比,南雄恐龙蛋的气体传导率很高,蛋窝微环境具有湿度高、氧气含量低和二氧化碳含量高的特点.笔者推测这三种恐龙蛋是埋藏孵化的.从蛋壳结构来看,导致高气体传导率的直接因素是蛋壳上单个气孔的平均横截面积较大.南雄的这三种恐龙蛋的气体传导率与蒙古"原角龙"的蛋的相应值很接近,而与法国恐龙蛋的相差很多.  相似文献   

17.
张泽川 《化石》2012,(3):14-19
去年"十一",我们一行五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驱车去了山东省的莱阳、胶州、蒙阴及莱芜等地,观察了当地的地质构造及沉积地层,考察了当地的几个化石点,采集了一批化石标本。恐龙的故乡——莱阳今天的莱阳是全国有名的梨乡,亿万年前这里却曾经是恐龙的乐园。莱阳地区有出露连续完整的一套白垩纪地层,共分为三个群。其中,上白垩统的王氏群又可分为金刚口组(出产大量恐龙、恐龙蛋及龟化石)、将军顶组(出产恐龙及恐龙蛋化石)和辛格庄组;下白垩统则分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恐龙蛋在外压力作用下蛋壳内部的内力和应力变化规律,计算出蛋壳内部不同方位和不同方向上内力和应力的变化值。对四种不同类型恐龙蛋的蛋壳应力值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影响应力大上小的因素和蛋壳在外压力作用下的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恐龙蛋在外压力作用下蛋壳内部的内力和应力变化规律,计算出蛋壳内部不同方位和不同方向上内力和应力的变化值。对四种不同类型恐龙蛋的蛋壳应力值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影响应力大小的因素和蛋壳在外压力作用下的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20.
李宁  李兵  王强  汪筱林 《古生物学报》2015,54(2):158-164
研究恐龙蛋壳在外力作用下的三维应力分布有助于了解恐龙蛋在自然埋藏下的破坏规律及其稳定性,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为研究恐龙蛋壳的破坏规律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的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产自山东莱阳的金刚口椭圆形蛋、广东南雄的瑶屯巨形蛋和粗皮巨形蛋,以及一窝未经描述过的发现于江西赣州的长形蛋科成员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其在50KPa均布荷载下的三维应力分布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在外力作用下三维应力分布的精细化图像。结果表明最容易破坏区域位于蛋壳的钝端直径与尖端直径之间,且越靠近钝端直径越容易破坏,这与研究标本所观察到的破坏规律相一致,也与恐龙孵化出壳位置相吻合。钝端与尖端直径差别越大,两端的等效应力差别越明显,随着赤道半径与蛋壳厚度之比(R/h)的增大,蛋壳抵抗外部荷载的能力下降,蛋壳越容易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