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2—1963和1963—1964年两个野外季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广东南雄作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化石发掘工作。在两个野外季度的工作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和属于第三纪初期的脊椎动物化石。但是在中生代的地层中,除了在乌逕腊树园(6225)发现了比较完整的乌逕南雄龟(Nanhsiungchelys wuchingensis Yeh)以外,几乎所有骨化石,都很破碎甚至不能鉴定。由于和蛋化石一起也保存有象龟那样比较完好的骨  相似文献   

2.
前言广东北部南雄盆地的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最早是在1962—1963年间冬季发现和采集的(张玉萍、童永生,1963),1963—1964年间冬季又在同一地区进行了调查和发掘(郑家坚等,1973),总共发现了9个蛋窝计78枚比较完整的蛋化石和许多蛋壳碎片。由于这批标本保存完整,数量又多,在目前已知的恐龙蛋化石较少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一批较为重要的标本。因此,南雄的发现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蛋化石经杨钟健(1965)研究,认为根据蛋的大小、形状和蛋壳表面的纹饰,基本上可以分为粗皮蛋(Oolithes ru-gustus)、长形蛋(Oolithes elongatus)、圆形蛋(Oolithes spheroides)和南雄蛋(Oolithesnanhsiungensis)四种。  相似文献   

3.
广东南雄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地层剖面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垩纪—三纪的“红色岩系”在华南广大地区相当发育。解放后,于湖南、江西、广东等地的红色地层中,先后发现了一些重要的脊椎动物及其他门类的化石。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广东南雄进行了地层研究和化石发掘工作。1962—1963年,张玉萍、童永生等在该区“红色岩系”的不同层位中发现了一些化石,并作了分层,1963—1964年本文作者等,再次前往南雄调查,着重测制标准地点的剖面,并系统采集不同层位的化石。(图1)我们就这次观察所获,撰成本文,作为1962—1963年工作的补充记述,以便于今后对华南(尤其是南岭两  相似文献   

4.
广东北部南雄盆地的古新世化石最早是在1962—1963年间冬季发现和采集的。有关的初步结果已有简报发表(张玉萍、童永生,1963;杨锺健、周明镇,1963)。1963—1964年间冬季又在同一地区进行了调查和发掘(郑家坚等,1973)。由于这批材料是除北美西部以外,世界上第一次发现的较早的古新世哺乳类化石,南雄的发现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化石的研究工作在1963年已开始,一部分新订的科、属、种的名称已在内部刊物上发表,因而在一些地层报告中被引用发表;但是,正式研究报告的发表可能尚有一段时间。为了补救这种情况,我们先把部分主要属、种的定义摘要予以发表,以便在有关工作中可以引用和讨论。这里发表的哺乳类,共7属10种(其中包括五个新属和一个新科)。化石全部采自粤北南雄盆地古新统罗佛寨组,时代基本上可确定为中古新世。  相似文献   

5.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1962—1963和1963—1964在广东南雄进行了两个季度野外调查工作,采集了许多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包括一批龟类标本。这批鱼类标本除一件产自白垩纪的大型龟类业已研究报导外(叶,1966),其它皆产自新生代。本文就是这些新生代龟类的记述。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邢台发现鸵鸟蛋化石1963年11月,华北铁路局工程局实验室在河北省邢台白马河地区内,发现了两个极为完整的鸵鸟蛋化石。其中的一个已送到了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鉴定。此蛋化石由于发现地点之地质情况,目前还不甚了解,故难以确定其时代和层位,但经有关人员鉴定认为是安氏鸵鸟蛋(Struthio anders-  相似文献   

7.
1963年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个野外工作队在陕西蓝田泄湖镇一带工作时,黄万波、汤英俊和张宏三同志在陈家窝附近发现了一个猿人类的人类下颌骨化石。在同一地点,与人类化石一起还发现了几种哺乳类动物化石。关于化石地点的地层情况,已由张玉萍等(1964)另文报导。这篇报告就是关于这里发现的一些哺乳类化石的记述。作者感谢裴文中教授和研究所许多其他同志提供关于个别化石或动物羣性质方面的意见,和王哲夫、杜治两同志摄制照片。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发现的鳄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48年本文作者发表了有关我国鳄类化石的论文以后,关于这一类化石的记载迭有增加。最近在广东南雄发现了一些鳄类化石,而在部分地区同许多粪化石共生。这一发现特别重要,因为根据所获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这些化石的时代可能为古新世。另外在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克托旗的两地方,也找到了鳄类化石,时代为白垩纪。这些材料在本文加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山东、广东爬行动物蛋化石埋藏方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1951年、1958年在山东萊阳两次发現了較多的爬行动物蛋化石以后,1962年10月至11月,又在广东省南雄县的紅色岩系中发現了更多的爬行动物蛋化石,其中有三窝保存十分完整。我們观察了在山东萊阳、广东南雄爬行动物蛋化石在野外的埋藏情况以及修理后成窝的蛋化石的自然排列方式,使我們对在山东、广东的爬行动物蛋化石的埋藏方式得出几点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辽宁昌图上白垩统泉头组恐龙蛋化石的分类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发现于辽宁省昌图地区的恐龙蛋化石。通过对这些标本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特征的观察与测量数据分析,将其归入圆形圆形蛋(Spheroolithus spheroides)和厚皮圆形蛋(Spheroolithus megadermus),这是目前这两个蛋种的第二次化石记录。这两个蛋种首次发现于山东莱阳上白垩统将军顶组,根据昌图及其邻近地区恐龙蛋化石与山东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对比,结合松辽盆地近年来泉头组的研究成果,认为泉头组的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早、中期。  相似文献   

11.
继1963年4—5月份在黑龙江省通肯河上游几处出土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以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7卷3期),7—11月间,在松辽平原的北部,嫩江和松花江包围的环形地区,黑龙江省博物馆又调查了几个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并且采集到一些化石。这次发现的地点大致可以分成南北两部。北面的包括德都、克山、拜泉等地点;南面的有肇源、哈尔滨市、宾县(见图1)。这些地点发现的化石都是猛犸象、披毛犀等动物羣  相似文献   

12.
甘肃庆阳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庆阳——中国第一块旧石器发现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记载较为少见。1962年胡月长康同志曾报导一批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但多数化石没有确切的地层层位。1963年5—7月间我们在甘肃庆阳发现了几个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这里仅记述庆阳龙骨沟地点的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这一地点除含有较多的哺乳动物化石及旧石器时代文化遗迹外,并有完整的地层剖面,这为晚更新世黄土和河湖相沉积关系的研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述的标本是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962年广东南雄野外队采集的。据采集人张玉萍等报导(张、童,1963),化石产自南雄群,同产的有恐龙蛋化石。后者已经杨锺健教授研究(杨,1965),地质报告也已由张玉萍等发表(同上),本文仅就龟化石作一记述。  相似文献   

14.
1970年春,李传夔、阎德发、张宏在安徽省潜山县黄铺附近的红层中发现了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这是继广东南雄、湖南茶陵之后,华南红层中又一极为重要的新发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注意。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随即组织了安徽野外队,先后用了三个野外季度的时间(至1971年底),对安徽省内的红层做了一次粗略的普查。先后参加这项工作的业务人员,除上述三同志外,还有苏德造、崔贵海、汤英俊、邱占祥、黄学诗和  相似文献   

15.
<正> 这份材料的初稿是1963年冬写成的。文中的基本素材,除了作者参加过的两次发掘记录外,其中绝大部分资料是根据柴凤岐同志的笔记和口述整理的。柴凤岐同志自巨猿洞发现以来,他一直在那里从事发掘工作(1957—1963)。两个巨猿下颌骨(不包括覃秀怀首次发现的下颌骨)及其1100余个巨猿牙齿,以及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的采集,与柴凤岐同志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由于他长期的参与发掘工作,因此对巨猿洞内的堆积和巨猿化石的埋藏情况有着深刻的了解;在整编时,也访问了曾经同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的材料系作者和我队陆相盆地研究组储澄、黄宗和等于1982—1983年在广东南雄盆地实测坪岭一古城剖面(以下简称坪岭剖面)黄坑组和白垩-第三系界线时采集的。共生的主要化石有恐龙蛋、轮藻和介形类。文中描述的腹足类口盖化石有3属3新种,它们为确定上白垩统的地质时代,划分与对比地层提供了新依据,同时也为腹足类口盖化石的分布积累了素材。对文中图版摄影者吴为敏、李松柏和标本的辛勤采集者储澄等,在此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17.
粵北“紅层”中发現了巨型龟类和恐龙蛋化石 1962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根据广东省地貭局提供的线索,派出工作队到南雄盆地进行了两个半月的脊椎动物化石調查与采集工作。他們在南雄盆地发現了巨型龟(可能是海龟)、小型恐龙、大小不等的恐龙蛋和鱷类及原始哺乳动物等化石。巨型龟类在我国还是初次发現。恐龙蛋化石在我国华南也是首次发現。  相似文献   

18.
西班牙发现世界上最大的恐龙筑巢地几年前,古生物学家在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南部约65—70百万年前的古代海滨积物中,发现一些骨骼碎片和蛋化石,但没人知道该地区的化石究竟有多丰富。马德里自治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约瑟L.桑兹在调查该地区古海岸九平方公里的化石时,...  相似文献   

19.
张韦 《化石》2002,(4):30-31
1963及1965年,古生物学家杨钟键、张玉萍先后两次在粤北南雄发现首窝恐龙蛋及蜥脚类恐龙棒状牙齿。至今30余年 ,省内的90余个晚白垩世沉积红层盆地已在10个盆地中发掘出320余窝近4000枚恐龙蛋、恐龙骨骼亦见5科4个属种。分布于粤北南雄盆地 ;粤中珠江三角洲盆地(含三水 ,东莞 ,新会) ,惠州盆地 ;粤东北河源、兴宁、白渡盆地 ;粤西茂名 ,罗定盆地等十处(图1)。按恐龙骨骼、蛋窝、足印互存关系 ,有三种形式即有骨与蛋共存在南雄(还见足印)、河源 ;仅有蛋窝在珠江三角洲、茂名、白渡、惠州 ;仅有骨与牙齿在罗定…  相似文献   

20.
新疆的一新翼龙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63年夏,新疆石油科学研究所勘探室古生物组魏景明采集了一批有重要意义的化石。这批化石随后由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新疆的工作队人员孙艾磷、赵喜进带来本所作鉴定。这批材料为第一次在我国发现的翼龙类,归于广义的翼手龙类亚目,在本文加以描述和讨论。关于化石的保存情况和地质情形,除了孙、赵两位一些口头报告外,只有标签所记述的那些。因此本文只拟就古生物部分加以探讨。如以后续有标本采获,再考虑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