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中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HMC)SREBP-1、FAS表达。方法体外培养HMC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糖组、高糖组,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SREBP-1)和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特异性SREBP-1质粒引入细胞内并进行表达,进一步采用RT-PCR方法检测脂肪酸合酶FAS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前体和成熟体以及FAS mRNA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质粒转染后HMC细胞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特异性质粒能够在细胞内高表达SREBP-1蛋白,进一步对FAS的检测证实了FAS mRNA表达升高。结论高糖可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和FAS表达增强且SREBP-1和FAS之间存在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脂喂养对大鼠肾脏小管上皮细胞SREBP-1、TGF-β1、α-SMA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2周后,油红O检测肾脏脂质沉积,Masson染色检测肾小管间质细胞外基质沉积,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原位杂交检测SREBP-1、TGF-β1、α-SMA和FN的表达。结果:高脂喂养后大鼠体重明显增加,血糖、甘油三酯和胰岛素均升高,油红O检测显示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明显脂滴。SREBP-1蛋白和mRN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表达,高脂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是正常组的1.88倍和1.85倍;TGF-β1和α-SMA也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并出现上调。Masson染色显示高脂喂养大鼠肾间质ECM沉积增多,纤维粘连蛋白FN检测也显示模型组表达强于对照组。结论:高脂饮食喂养可能通过上调肾脏小管上皮细胞SREBP-1表达使细胞内脂滴沉积,并进一步诱导TGF-β1、α-SMA合成而导致细胞外基质堆积。  相似文献   

3.
该实验以小鼠系膜细胞MMC为研究对象,以重组HMGB1为刺激物,通过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及细胞PCNA、CyclinD1、CDK4和p16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HMGB1对系膜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其相关调控因子的影响。选取小鼠系膜细胞MMC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0.05mg/LHMGB1刺激组,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HMGB1能够上调小鼠系膜细胞中S期细胞所占比例;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PCNA蛋白在小鼠系膜细胞中的表达上调;通过RT-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到小鼠系膜细胞中CyclinD1 mRNA和蛋白以及CDK4蛋白的高表达情况,而p16蛋白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降低。由此可见,HMGB1可能是通过上调CyclinD1/CDK4的表达,并下调p16的表达,促进细胞从G_0/G_1期进入S期,介导了小鼠系膜细胞的异常增殖,可能是HMGB1参与狼疮性肾炎发病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SREBP-1重组质粒转染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检测SREBP-1基因表达和细胞内脂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cDNA3.1空质粒对照组和pcDNA3.1-SC1重组质粒转染组,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SREBP-1特异性质粒pcDNA3.1-SC1及pcDNA3.1空质粒转染到细胞内并培养48小时,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分析目标基因表达丰度的变化,并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结果 pcDNA3.1-SC1重组质粒转染的细胞内SREBP-1mRNA表达呈现明显升高,扩增条带积分光密度值分别是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的6.158倍和4.194倍,SREBP-1蛋白也出现明显上调,条带积分光密度值为3.092±0.254。空白对照组和pcDNA3.1阴性对照组细胞内均未见有红染脂滴颗粒,而pcDNA3.1-SC1重组质粒转染组中出现了清晰的红染颗粒。结论 SREBP-1表达可增加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合成证实HKC细胞中SREBP-1表达和脂滴形成之间存在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拼接型和非拼接型X盒子结合蛋白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采用脂质体2000转染拼接型和非拼接型XBP-1质粒,培养48h后,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XBP-1表达,反转录PCR检测脂肪酸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脂肪分化相关蛋白表达,油红O检测细胞内脂滴。结果 HKC细胞转染XBP-1拼接型和非拼接型质粒48h后,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证实XBP-1蛋白均明显升高。而拼接型XBP-1质粒转染上调了FASN和ACC mRNA表达,细胞内ADRP表达升高,细胞内脂滴增多。非拼接型XBP-1质粒对FASN、ACC mRNA,ADRP和细胞内脂滴未产生影响。结论拼接型XBP-1上调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质代谢关键酶升高和细胞内脂质沉积,可能是多种肾脏脂质沉积疾病的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构建脂肪特异性蛋白27(Fat-specific protein of 27,Fsp27)基因沉默载体,研究沉默Fsp27基因表达对3T3-L1细胞脂解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究。采用RNAi技术,构建Fsp27基因真核干扰载体,下调Fsp27基因的表达。“鸡尾酒”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脂质体转染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脂滴,酶法测定细胞中甘油及甘油三酯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Fsp27、HSL、ATGL和PPARγ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阳性sh-Fsp27干扰载体均能有效下调Fsp27的表达,且伴随细胞内ATGL和PPARγ的表达量升高(P<0.05),其中sh-Fsp27-2的沉默效果最好;酶学方法检测结果显示:阳性sh-Fsp27干扰组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下降,甘油含量升高(P<0.05);油红O染色结果发现: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均有大脂滴堆积,阳性sh-Fsp27组小脂滴分布广泛,未见明显的大脂滴。sh-Fsp27-2组基因沉默载体的沉默效果最好,Fsp27基因沉默可以加快3T3-L1细胞的脂解速率,其主要是通过抑制脂滴融合和增强ATGL酶的水解来完成对脂解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HA对肝X受体激动剂T0901317诱导的HepG2细胞甘油三酯积聚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以50μmol/LDHA、10μmol/LT0901317分别处理细胞以及50μmloL/LDHA和10μmol/LT0901317共同处理细胞48h。油红0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沉积;氯仿-甲醇抽提细胞总脂质,酶法定量检测细胞甘油三酯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与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如SREBP-1c、FAS、SCD-1、PPARa和CD36的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T0901317处理48h后,HepG2细胞内的油红O染色脂滴增多,甘油二酯浓度升高了50%;脂肪酸合成基因:SREBP-1c、FAS和SCD-1及脂肪酸吸收基因CD36的mRNA水平分别升高了9.9、5.2、2.2和1.5倍,而脂肪酸降解基因PPARoz的mRNA无变化。DHA与T0901317共同处理的HepG2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甘油三酯含量比70901317处理组降低了15%:SREBP—1c、FAS、SCD-1和CD36的mRNA水平比T0901317处理组分别降低了92%、31%、46%和60%,而PPARa的mRNA水平比T0901317处理组升高了30%。结论DHA通过降低脂肪酸合成和吸收基因的表达并升高脂肪酸降解基因的表达缓解肝x受体激活所致HepG2细胞内甘油三酯积聚。  相似文献   

8.
目的:下调脂肪特异性蛋白27(Fsp27)基因表达联合杨梅素干预,观察对3T3-L1细胞中脂质代谢的影响,并探究脂滴发生、发展变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常规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采用"鸡尾酒"法诱导其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脂质体法转染sh-Fsp27干扰载体,以杨梅素浓度为100μmol/L的完全培养基干预成熟脂肪细胞72h。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形态及大小的变化;酶法测定细胞内甘油及甘油三酯的含量,观察细胞脂质代谢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Fsp27、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1. 3T3-L1细胞诱导分化后,形态由纤维样变成圆形,并伴随有细胞体积的增大。2.与对照组相比,杨梅素组和转染组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下降,甘油含量升高(P 0. 05)。与其他三组相比,联合干预组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减少,甘油含量增加(P 0. 05)。3.与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细胞内Fsp27蛋白的表达量均降低,ATGL和PPARγ的表达量升高(P 0. 05)。另外,联合干预组和杨梅素组细胞内HSL的表达量和p-p38MAPK/p38MAPK的比值均大于sh-Fsp27组和对照组(P 0. 05)。结论:1. Fsp27基因沉默与杨梅素联合干预可以更大程度地促进脂肪分解代谢。2.杨梅素可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上调HSL和ATGL的蛋白表达来发挥其促脂解的作用; sh-Fsp27干扰载体通过调节PPARγ和Fsp27蛋白的表达,增加ATGL含量来加速脂肪分解。  相似文献   

9.
探讨重组甲型流感病毒基质蛋白1和2(rM1和rM2)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诱导小鼠气管上皮细胞产生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作用及机制。以原代小鼠气管上皮细胞为实验模型,实验分为6组(rM1组、rM2组、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组、rM1+IAV组、rM2+IAV组和正常对照组)。在各组分干预细胞4h、8h、24h时,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FN-γmRNA的表达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FN-γ、ERK、磷酸化ERK(phospho-ERK,p-ERK)蛋白的表达;用抑制剂阻断ERK信号因子信号传导,观察对各组分诱导小鼠气管上皮细胞产生IFN-γ的影响。各组分干预细胞4h、8h、24h,rM1组、rM2组、IAV组、rM1+IAV组、rM2+IAV组细胞的IFN-γmRNA和IFN-γ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rM1+IAV组、rM2+IAV组细胞的IFN-γmRNA和IFN-γ蛋白表达水平高于IAV组(P0.01或P0.05)。在干预细胞4h,仅rM2组细胞中ERK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干预细胞8h、24h,rM1组、rM2组、IAV组、rM1+IAV组、rM2+IAV组细胞中ERK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加入ERK抑制剂,rM1组、rM2组、rM1+IAV组、rM2+IAV组细胞的IFN-γmRNA和IFN-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抑制剂组。本研究数据表明rM1和rM2可通过上调ERK信号因子的磷酸化水平诱导小鼠气管上皮细胞中产生IFN-γ,该诱导作用在干预4h即显著表现,并维持至少24h。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胞外酸化对巨噬细胞脂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AW264.7巨噬细胞,以pH 6.5培养液与 25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孵育24 h构建胞外酸化诱导的泡沫细胞模型。分别以ASIC1特异性阻断剂PcTx-1和RIP1抑制剂Nec-1干预胞外酸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24 h,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蓄积;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总ASIC1、膜ASIC1、p-RIP1 Ser166、p-TFEB Ser142、LC3和p62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脂滴(Bodipy示踪)与自噬标志物LC3II和LAMP1共定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脂滴和脂噬泡的数量变化;胆固醇荧光试剂盒检测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结果 与pH 7.4组相比较,pH 6.5胞外酸化组胞内的脂质蓄积和细胞质膜上的ASIC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RIP1Ser166、p-TFEB Ser142水平升高,LC3II蛋白减少和p62蛋白增加,脂滴与LC3II和LAMP1的共定位都分别减少,细胞内的脂滴数量显著增加,自噬体和脂噬泡的数量则明显减少,ABCA1介导的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出显著减少。然而,胞外酸化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上述效应能被ASIC1特异性阻断剂PcTx-1和RIP1抑制剂Nec-1所取消。结论 胞外酸化经激活ASIC1/RIP1途径促进TFEB磷酸化抑制巨噬细胞脂噬,ASIC1可能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脂质蓄积疾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槟榔碱对3T3-L1脂肪细胞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鸡尾酒"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随后用不同浓度的槟榔碱(0、25、50、100 μmol/L)处理成熟脂肪细胞72 h。72 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油红O染色观察胞浆内脂滴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脂肪酸合成酶(FAS)、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蛋白表达。结果:诱导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胞浆内可见大量脂滴;MTT显示:0~100 μmol/L槟榔碱对脂肪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油红O染色后脂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槟榔碱能减少成熟脂肪细胞中脂质含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0 μmol/L组(对照组)相比,槟榔碱可显著降低脂肪细胞内FAS的蛋白表达,增加ATGL和HSL的蛋白表达;其中以50 μmol/L组最为显著。结论:槟榔碱使脂肪细胞脂解增强,可能与降低脂质合成关键酶FAS的表达,增加脂质分解代谢关键酶ATGL和HS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质代谢变化,以及罗格列酮对其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KC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糖组、高糖组、罗格列酮干预组,采用油红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SREBP-1)表达。结果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明显脂滴;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Blot检测发现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表达于胞浆,12、24、48、72h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前体和成熟体表达高糖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48h表达量最大(前体2.334±0.045,成熟体1.082±0.040),罗格列酮组相对于高糖组,前体和成熟体表达均下降,脂滴形成有所减少。结论高糖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前体和成熟体表达升高,进一步导致脂质合成增多;罗格列酮减少脂质合成可能是部分通过抑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BJ01株SARS-CoV序列合成801bpS1基因片段,该片段被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得到重组质粒pcDNA3.1( )/S1;转染Hela细胞,SDS-PAGE、Western-Blotting鉴定蛋白表达;肌注免疫BALB/c小鼠,利用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的抗SARS-CoVIgG及IFN-γ水平,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cDNA3.1( )/S1可在Hela细胞内表达S1蛋白,免疫后小鼠的T细胞增殖活性增强,抗SARS-CoVIgG与IFN-γ水平升高。本实验说明pcDNA3.1( )/S1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 Txnip)是一种氧化还原调节蛋白质,与硫氧还蛋白结合并抑制其活性,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影响细胞多种生理过程,然而其在猪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设计合成3对靶向猪Txnip基因的shRNA寡核苷酸,分别连接于重组慢病毒载体pGLV_3/H_1/GFP+Puro构建siRNA表达质粒。测序验证后,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滴度1×10~8 pfu/mL的慢病毒干扰质粒。以MOI值100转染原代培养猪前体脂肪细胞,转染率均达80%以上,其中Txnip-shRNA-2转染细胞Txnip基因沉默率达75%。转染Txnip-shRNA-2的猪前体脂肪细胞用成脂分化培养液诱导后,每隔1 d检测细胞成脂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结果发现,其分化比阴性对照质粒转染或未转染细胞显著增强(P<0.05),PPARγ和FAS 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本文构建siRNA慢病毒表达质粒能有效干扰猪Txnip基因表达,Txnip表达沉默可通过上调PPARγ表达促进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本研究提示,Txnip可能是猪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利用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ian,CHO)细胞表达系统制备重组猪干扰素-γ(recombinant porcine interferon gamma,r Po IFN-γ),并分析其体外抗病毒活性,本研究首先构建r Po IFN-γ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Po IFN-γ,转染悬浮培养的CHO细胞,进行上清分泌表达,利用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通过CCK-8实验分析r Po IFN-γ对细胞的毒性,用VSV/PK-15系统检测其抗病毒活性效价;最后分析r Po IFN-γ对塞内卡病毒A (Seneca virus A,SVA)的抗病毒活性及其对细胞内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和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结果显示,本研究利用CHO悬浮细胞表达系统成功制备了纯化的r Po IFN-γ,该r Po IFN-γ对细胞无毒性,VSV/PK-15系统检测其活性效价为5.59×107 U/mg;此外,r Po IFN-γ可诱导细胞内多种ISGs和细胞...  相似文献   

16.
敲除Adipophilin基因对脂质代谢相关疾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ipophilin是PAT (perilipin/adipophilin/Tip47)蛋白家族的一个成员,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内的脂滴表面.Adipophilin能促进脂质蓄积和细胞内脂滴的形成,在泡沫细胞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是动脉粥样硬化脂质蓄积的一个标记物.Adipophilin基因敲除小鼠能预防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产生,且在脂肪组织分化过程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概述了adipophilin在细胞内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3T3-L1前脂肪细胞plin1,观察PLIN1缺失对脂肪细胞中脂肪水解的影响并探究可能机制。常规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电穿孔法转染plin1敲除载体,嘌呤霉素培养基挑选plin1敲除细胞,观察转染及筛选后的细胞存活率。"鸡尾酒"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酶法测定甘油和TG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形态及数目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LIN1、PPARγ、Fsp27和脂肪酶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PLIN1和脂肪酶的mRNA表达。对照组细胞诱导分化后,微小脂滴数目较少,单房脂滴数目较多并围绕细胞核呈环型排列。相较于对照组,敲除组细胞诱导分化后微小脂滴数目增加,单房脂滴体积缩小,数目减少;细胞中PLIN1mRNA及蛋白表达被显著抑制(P0.05);甘油水平显著上升(0.0984±0.0076),TG含量显著下降(0.031 0±0.005 3);HSL和ATGL两种脂肪酶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PARγ和Fsp27的表达未有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plin1敲除后通过暴露脂滴中脂质以及上调脂肪酶等效应增强了3T3-L1脂肪细胞的脂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杜瑞  尼娜  钱景  叶静  毛彬斐  梁伟腾 《病毒学报》2021,37(1):146-152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16)感染与口腔癌、宫颈癌的发病有关,HPV16 E6基因编码的蛋白是重要的癌蛋白,已经被证实能够通过增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B1,HMGB1)表达来促进宫颈癌细胞的侵袭,但是否能调控口腔癌细胞的侵袭仍未明确。为研究HPV16 E6基因通过增加HMGB1表达调节口腔癌CAL27细胞侵袭的作用,口腔癌CAL27细胞被分为对照组、空白质粒组、HPV16 E6质粒组、NC-si RNA组(短片断干扰RNA阴性对照组)、NC-si RNA+HPV16 E6质粒组、HMGB1-si RNA+HPV16E6质粒组,检测细胞中HPV16 E6及HMGB1的表达、细胞的侵袭数目、培养基中HMGB1的含量。结果显示,HPV16 E6质粒组细胞中HPV16 E6及HMGB1的表达量、培养基中HMBG1的含量、细胞的侵袭数目均高于对照组及空白质粒组(P<0.05);HMGB1-si RNA组细胞中HMGB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及NC-si RNA组(P<0.05);NC-si RNA+HPV16 E6质粒组的细胞侵袭数目均明显高于NC-si RNA组(P<0.05),HMGB1-si RNA+HPV16 E6质粒组的细胞侵袭数目均明显低于NC-si RNA+HPV16 E6质粒组(P<0.05)。本研究提示,HPV16 E6基因能够促进口腔癌CAL27细胞的侵袭且这一作用与增加HMGB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matingtypeinformationregulation2homologyl,SIRTl)在宫颈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和宫颈癌Hela/MMC耐药细胞亚系,westernblotting检测MMC对Hela和Hela/MMC细胞内SIRTl蛋白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MMC及Nicotinamide对Hela和Hela/MMC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V-PI试验检测Hela/MMC细胞凋亡的亡的情况;RT—PCR方法检测耐药相关蛋白P—gP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情况下,Hela/MMC细胞中SIRTl的表达显著高于Hela细胞(P〈0.05),MMC处理的Hela/MMC细胞中SIRTl的表达显著高于未经MMC处理(P〈0.05)。Nicotinamide对Hela和Hela/MMC细胞具有相似的生长抑制作用,Nicotinamide可使MMC诱导的Hela/MMC细胞凋亡增加,同时降低细胞内P-gP的mRNA表达(P〈0.05)。结论:SIRTl表达下调能显著减轻Hela/MMC细胞对MMC的耐药性,其作用可能与P—gp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BJ01株SARS-CoV序列合成801bpS1基因片段,该片段被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得到重组质粒pcDNA3.1(+)/S1;转染Hela细胞,SDS-PAGE、Western-Blotting鉴定蛋白表达;肌注免疫BALB/c小鼠,利用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的抗SARS/CoVIgG及IFN-γ水平,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cDNA3.1(+)/S1可在Hela细胞内表达S1蛋白,免疫后小鼠的T细胞增殖活性增强,抗SARS-CoVIgG与IFN-γ水平升高.本实验说明pcDNA3.1(+)/S1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