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报道了采自西藏错那县的唇形科香茶菜属的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即暗红香茶菜Isodon atroruber R. A. Clement。本研究对该种进行了描述,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其叶表皮、花粉及小坚果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此外,还编制了西藏产19种香茶菜属植物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胶粘香茶菜(I.glutinosa C.Y.Wu et H.W.Li),为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属(Isodon)植物,产于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海拔2000-2300m的河谷两岸山坡砾石地或干燥灌丛中。从云南丽江产胶粘香茶菜中,已分离和鉴定了2种不同结构类型的二萜成分,为进一步比较不同地区产该种植物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我们对大理苍山产胶粘香茶菜进行了研究。由2316g茎叶得149g提取物,然后经硅胶柱层析,依次用氯仿、氯仿-乙酸乙脂(8:2→4:6),乙酸乙酯梯度洗脱,除分离和鉴定了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乌苏酸(ursolic acid),山植酸(crataegolic acid)和丁二酸(butanedioic acid)外,还得到迄今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氧化程度最低的一个对映-贝壳杉烯型四环二萜类化合物:对映-贝壳杉烷-16β,17-二醇(ent—Kauran-16β,17-diol)(1)(2.8g)和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活性的松香烷(abitane)型二萜pisiferic acid(2)(1.2g)。pisiferic acid(2)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香茶菜属3种植物花粉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香茶菜(Isodon amethystoides)、大萼香茶菜(I. macrocalyx)、显脉香茶菜(I. nervosa)8个居群的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的香茶菜的花粉在形态上具有一定共同特性 ,但在外壁纹饰、大小、穴的形状上存在差异.香茶菜属不同种在花粉形态、大小、外壁纹饰、穴分布情况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这些花粉表面微观形态的差异可为品种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香茶菜属(Isodon)由于富含二萜类化合物(Diterpenoids)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研究根据其所含二萜的骨架和氧化状态,对该类化合物在香茶菜属植物中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含二环和三环二萜为主的植物种类聚在一支上,含四环二萜为主的植物种类聚在另一支上。进一步将二萜分为二环、三环、四环三大类绘制到分子系统树上结果显示:三环二萜主要分布在较原始的类群中,如:线纹香茶菜(I.lophanthoides)和小花线纹香茶菜(I.lophanthoides var. micranthus);而四环二萜主要分布在较进化的类群中,如:旱生香茶菜(I.xerophilus)和腺花香茶菜(I.adenanthus)。本研究通过对二萜类化合物与香茶菜属系统发育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探讨,有助于对香茶菜属植物中的二萜类化合物活性成分进行筛选与研发。  相似文献   

5.
白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循  彭树林 《Acta Botanica Sinica》1997,39(11):1073-1077
从白叶香茶菜(Rabdosia leucophylla(Dunn)Hara)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根据其波谱分析并结合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白叶香茶菜戊素(1)、白叶香茶菜己素(2)、信阳冬凌草甲素(3)、maslinic acid(4)和胡萝卜甙(5)。其中1和2为新化合物,2的结构还通过X-单晶衍射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6.
细锥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细锥香茶菜(Rabdosiacoetsa(Buch.Ham.exD.Don)Hara)的叶中分离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阐明其结构,其中1个为新的二萜酸———7α,12α,14β三羟基15酮对映贝壳杉18羧酸,命名为细锥香茶菜酸(coetsanoicacid)。另外8个化合物分别为二氢昆明香茶菜丙素、昆明香茶菜丙素、白柔毛香茶菜甲素、大萼香茶菜丙素、4羟基Δ8,9(Z)鞘氨醇2′羟基正二十(二十一二十六)碳酸酰胺、乌苏酸、2α,3β二羟基乌苏酸和胡萝卜甙。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甲醇回流提取和硅胶柱层析方法,从紫云产黄花香茶菜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结合1H-NMR、13C-NMR数据及文献资料鉴定为黄花香茶菜乙素(Ⅰ)、黄花香茶菜丁素(Ⅱ)、大萼变型香茶菜甲素(Ⅲ)、3β-Hydroxy-18α,19α-urs-20-en-28-oic acid(Ⅳ)、齐墩果酸(Ⅴ)和熊果酸(Ⅵ)。其中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大萼香茶菜辛素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萼香茶菜(Rabdosiamacrocalyx(Dunn)Hara)系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属植物,民间用于治疗肿瘤等疾病。我们曾报道了它的具有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的7个新二萜成分:大萼香茶菜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己素和庚素[1—5]。进一步研究又分得3个结晶单体。其中,结晶Ⅰ鉴定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大萼香茶菜辛素;结晶Ⅱ和Ⅲ鉴定为已知化合物oridonin和enmenol。大萼香茶菜辛素(Ⅰ) C22H34O8,mp230℃,[α]22D-41.8(c0.22,MeOH)。IR不…  相似文献   

9.
对国产11种2变种共16个居群的香茶菜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研究。除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以外,其它种类的染色体数目均为首次报道。研究结果表明,有12个物种为二倍体,其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推测该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为x=12。而细锥香茶菜既有染色体数目为2n=24的居群,也存在2n=48的居群,表明该种为二倍体或四倍体,同时2n=48的染色体数目也是香茶菜属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毛叶香茶菜素的结构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安徽省黄山产的大萼香茶菜(Rabdosiamacrocalyx(Dunn)Hara)中分得一结晶,其元素分析和13C-NMR与毛叶香茶菜素[1]完全一致,故推定为毛叶香茶菜素,根据该结晶的元素分析,MS、NMR、COSY和NOESY等光谱数据,其结构应订正为(2)。表1表明:毛叶香茶菜素(2)的分子式由元素分析和高分辨质谱确定为C24H36O9,毛叶香茶菜素(1)的分子式由元素分析也应确定为C24H36O9。由于赵治清等误将质谱中M+-H2O碎片离子峰m/z450当作分子离子峰(毛叶香茶菜…  相似文献   

11.
细锥香茶菜二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省峨眉山产细锥香茶菜[Rabdosia coetsa(Buch-Ham,ex,D.Don)Hara]乙醚抽提物中分得了一个新二萜化合物,命名为细锥香茶菜丁素(rabdocoetsin D),其结构经各项波谱数据和化学证据确定为1α,7β-二羟基-11β-乙酰氧基-对映-7β,20-环氧-贝壳杉-16-烯-15-酮(1)。另外还分离到3个已知二萜,细锥香茶菜乙素(rabdocoetsin B)、细锥香茶菜丙素(rabdocoetsin C)、瘿花香茶菜甲素(rosthorin A)。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统计甘肃省香茶菜属药用植物资源,为该属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果:经初步研究,甘肃省有12种该属植物,记述了它们在省内的主要分布范围及药用价值。结论:甘肃东南部香茶菜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有待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香茶菜(Isodon amethystoides)、显脉香茶菜(I.nervosa)和大萼香茶菜(I.macrocalyx)不同产地和器官(根、茎、叶)共21个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以出峰时间-峰面积为指标,以样品为对象进行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样品间的差异程度。结果发现,(1)香茶菜、大萼香茶菜、显脉香茶菜在高效液相色谱上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明显;(2)基于HPLC显示的香茶菜不同种群间差异比三个种间的差异更为明显,说明不同产地对香茶菜属植物样品的植化组成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种在植化上的相似性使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替代药材;(3)研究反映出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的PCA在反映不同样品植物化学组成差异程度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云南省会泽县产近无毛灰岩香茶莱〔Rabdosia calcicola (Hand. -Mazz.) Hara var. subculva (Hand. -Mazz.) C. Y. Wu et H. W. Li〕叶中分得两个二萜化合物,一个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灰岩香茶菜甲素(calcieolin A),另一个为已知化合物维西香茶菜甲素(weisiensin A),经各项光谱数据和化学反应确定,灰岩香茶菜甲素为3β-羟基-1α,6α,7β,11β-四乙酰氧基-对映-贝壳杉-16-烯-15-酮(1);维西香茶菜甲素结构应为3β,6α-二羟基-1α,7β,11β-三乙酰氧基-对映—贝壳杉-16-烯-15酮(2)。  相似文献   

15.
叶穗香茶菜的二萜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省中甸县产叶穗香茶菜[Rabdosia phyllostachys(Diels)Hara]叶中分得1个新二萜化合物,命名为叶穗香茶菜乙素(phyllostachysin B),经各项波谱数据确定,叶穗香茶菜乙素为6β,11β,14β—三羟基-15α-乙酰氧基-对映-贝壳杉-16-烯-20 醛-7-酮。另一个为已知化合物叶穗香茶菜甲素(phyllostachysin A)。  相似文献   

16.
从毛萼香茶菜的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二萜化合物,coetsoidinA和毛萼晶P,它是目前从香茶菜属分离到的仅有的两个B环具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事物,其中毛萼晶P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维西香茶菜的二萜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西香茶菜Rabdosia weisiensis C. Y. Wu产云南西北部海拔2600米沟谷中,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从该植物叶的乙醚提取物中,分得两个二萜成分,一为已知成分trichorabdal A(2),一为新成分,命名为维西香茶菜甲素weisiensin A(1)。 维西香茶菜甲素weisiensin A(1),C_(26)H_(36)O_9,mp 298—300℃,其~(13)C NMR谱显示存在三个CH_3,三个CH_2,八个CH,三个四取代碳,三个Ac,二个烯碳和一个羰基  相似文献   

18.
从大萼香茶菜叶中又分得一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新的二萜类化合物,命名为大萼香茶菜丁素(macrocalyxin D)。根据光谱和化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为[3]。  相似文献   

19.
线纹香茶菜酸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线纹香茶菜Rabdosia var.lophanthoides Hara中分得五种成分,其中之一线纹香茶菜酚为Abietane acid型的新二萜酸。根据波谱解析、衍生物制备及X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其余四种成分,分别鉴定为2a-羟基乌索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及β-谷甾醇-D-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20.
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从长白山产蓝萼香茶菜[Ralxlosia Japonica(Burm.f.)Hara var.glaucocalyx(Maxim.)Hara]地上全草中分得13个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学数据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β-谷淄醇(2)、乙酰熊果酸(3)、齐墩果酸(4)、熊果酸(5)、蓝萼香茶菜素A(6)、2α-羟基熊果酸(7)、2α,3α-二羟基熊果酸(8)、ent-7β,14α,15三羟基-16-贝壳杉烯-3-酮(9)、山香三萜二烯酸(10)、槲皮素(11)、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和果糖(13)。化合物8为第一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0为第一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