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用放疗、小檗碱处理、小檗碱联合放疗非小细胞肺癌Calu-1细胞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构建Calu-1细胞异位移植瘤裸鼠模型,分别采用放疗、小檗碱处理和小檗碱联合放疗处理异位移植瘤裸鼠后,测量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通过HE...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小檗碱(berberine,BBR)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凋亡的影响以及探讨细胞凋亡的机制,我们采用MTS法检测小檗碱的细胞毒性;软琼脂克隆法检测小檗碱的长期细胞毒性;Annexin V-FITC/PI双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时间小檗碱处理后caspase-3前体蛋白、激活型caspase-3、caspase-9、PARP的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胞浆中Cyto-C、AIF的变化。结果发现小檗碱能显著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IC_(50)约18.6μg/m L;小檗碱能抑制细胞克隆,并呈量效关系(r=-0.989,p0.001)。小檗碱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呈浓度依赖性(r=0.928,p0.001)。小檗碱作用Jurkat细胞后caspase-3前体蛋白、caspase-9前体蛋白、PARP 116 k D表达水平下调;PARP 85 k D、激活型caspase-3以及胞浆中Cyto-C、AIF表达上调,并呈时效关系。本研究发现内源性凋亡途径可能参与小檗碱诱导的Jurkat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3.
建立人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组每只裸鼠瘤周注射斑蝥素酸镁6.26×10-5mmol,对照组给予相同容积的无菌生理盐水瘤周注射。给药22 d后,观察斑蝥素酸镁对皮下移植瘤增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HE染色观察药物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形态学特征的影响。实验发现斑蝥素酸镁组移植瘤细胞体积变小、胞浆固缩、嗜酸性变,细胞核固缩、碎裂。透射电镜观察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镜下见斑蝥素酸镁组移植瘤细胞核膜基本消失、核染色质聚集成团等改变。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斑蝥素酸镁组瘤组织中bcl-2的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而bax的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本实验提示斑蝥素酸镁能明显抑制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增殖,并能诱导移植瘤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和下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对肾透明细胞癌的增殖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诱导为TAMs,同时采用细胞共培养方法将TAMs和肾透明细胞癌ACHN共培养,共培养前后舒尼替尼给药处理;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共培养前后ACHN细胞增殖能力;TAMs和ACHN细胞共培养,采用皮下接种方法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舒尼替尼给药处理,观察裸鼠皮下成瘤能力及肿瘤体积大小;Western Blot检测共培养前后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Phosphoinositol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1,PDPK1)介导磷酸甘油酸激酶1(Phosphoglycerate Kinase 1, PKG1)的磷酸化作用的影响。结果: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了ACHN细胞增殖作,而舒尼替尼可以抑制其促增殖作用;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表明TAMs促进了ACHN克隆形成能力,但是其克隆形成能力可以被舒尼替尼抑制;动物实验证明TAMs促进裸鼠皮下成瘤能力和移植瘤的成长;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以通过分泌IL-6促进PDPK1介导PKG1的磷酸化。结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通过分泌IL-6促进PDPK1介导PKG1的磷酸化作用,从而促进了肾透明细胞癌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Bevacizumab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evacizumab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用药组。观察用药前后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Bevacizumab和吉西他滨单药均能抑制肿瘤生长,两药联合疗效明显增强(P=0.000)。与对照组和吉西他滨组相比,Bevacizumab组和联合用药组能明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MVD值均明显降低,以联合用药组最为明显(P均0.000)。Bevacizumab和吉西他滨单药均能下调Bcl-2的表达,两药联合下调作用明显增强。结论:Bevacizumab联合吉西他滨能增强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法尼酯x受体(FXR)激动剂GW4064对裸鼠肝癌细胞移植瘤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人肝癌细胞系Hep G2进行体外培养,将细胞悬液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裸鼠成瘤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腹腔注射DMSO和GW4064。一周后,处死动物取肿瘤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和CD31的表达,同时计数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CD31-MVD);Western blot法检测其FXR和白介素-8(IL-8)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XR激动剂GW4064处理组的肿瘤组织中FXR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微血管密度CD31-MVD值显著降低,同时Ki-67、IL-8及CD3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FXR激动剂GW4064能显著增加FXR的表达,抑制裸鼠肝癌细胞移植瘤的增殖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DcR3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DcR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体注射脂质体与DcR3siRNA混合物,转染DcR3siRNA,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检测观察DcR3基因的表达。结果:建立了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治疗后,治疗组移植瘤明显减小,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肿瘤体积显著大于治疗组(P<0.01);各组肿瘤组织中DcR3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治疗组表达程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RT-PCRP<0.05,免疫组化P<0.01)。结论:人结肠癌SW480细胞在裸鼠皮下有良好的成瘤性;脂质体与DcR3siRNA混合物可特异性抑制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内DcR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檗碱的抑瘤作用及其对肿瘤组织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BABL/c小鼠40只随机分2组,全部皮下移植结肠癌细胞(CT26细胞系),次日进行药物干预。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小檗碱,100mmol/L,200μl/d,14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肿瘤细胞接种7d后连续动态测定肿瘤体积,接种15d处死全部动物,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肿瘤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及CD68的表达。结果小鼠皮下移植CT26后,小檗碱治疗组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缓慢。与对照组比较,肿瘤体积及瘤重均显著减少(P<0.05);皮下移植15d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CD206及CD68阳性细胞;肿瘤组织中CD206及CD68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 orP<0.01)。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形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脂质体为载体,探讨靶向诱骗受体3(DcR3)的小干扰RNA(siRN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裸鼠背部皮下种植结肠癌SW480细胞,建立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针对靶标DcR3基因,利用Dharmacon公司的软件设计合成siRNA序列,通过瘤体局部多点注射脂质体与DcR3siRNA混合物,将DcR3siRNA转染到裸鼠背部皮下移植瘤内,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肿瘤治疗前后体积变化,评价DcR3siRNA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比较肿瘤治疗前后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检测DcR3基因表达;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肿瘤的凋亡。结果: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肿瘤组织内坏死面积增大,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DcR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治疗过程中裸鼠生长良好,无明显毒性反应。结论:脂质体介导的DcR3siRNA对裸鼠皮下结肠癌SW480细胞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杀伤作用,细胞凋亡是DcR3siRNA致肿瘤细胞死亡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药吴茱萸碱联合西药吉西他滨对舌鳞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建立舌鳞癌荷瘤裸鼠模型,药物干预后观察裸鼠瘤体积、进食量、进水量及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变化,HE染色观察移植瘤及各脏器组织病理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超微结构,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NF-κB及Bcl-2家族基因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较模型对照组及单药组,联合组移植瘤体积显著减小,荷瘤裸鼠的生活质量提高,肿瘤细胞病理性核分裂像数目减少,凋亡率增加,Bax、Ik-β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cl-2、Bcl-xl、P65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吴茱萸碱联合吉西他滨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及Bcl-2家族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选择性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ZL-n-91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ZL-n-91(10,50,100,200μM)分别处理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PC-3细胞24 h和48 h,用CCK-8法测定ZL-n-91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影响;将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种植裸鼠,待瘤体积达到100~200 mm3,口服ZL-n-91,定期测定动物体重、肿瘤体积、肿瘤重量、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Ki67的表达。结果:ZL-n-91能抑制PC-3细胞的增殖,药物浓度为100,200μM时,作用24 h后其抑制率分别达23.7%、58.1%,作用48 h后其抑制率分别达36.5%、7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其抑制增殖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荷瘤裸鼠经ZL-n-91治疗12天开始,给药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给药32天时,给药组肿瘤体积和重量约为对照组的1/2倍,其抑瘤率高达45.96%;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定量分析对照组和给药组阳性率分别为(40.7±0.18)%和(18.11±0.06)%,结果显示给药组小鼠肿瘤的增殖明显弱于对照组(P0.001)。结论:ZL-n-91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及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干扰质粒pshRNA-COX-2对人肝癌细胞Hep3B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重组干扰质粒pshRNA-COX-2转染Hep3B细胞并筛选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OX-2mRNA和蛋白表达,RT-PCR检测VEGFmRNA表达。将被成功转染的Hep3B细胞种植于裸鼠皮下,测量肿瘤大小,4周后处死裸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未转染细胞相比,干扰组COX-2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5.3%和52.8%(P<0.05),干扰组VEGFmRNA表达抑制率为56.5%(P<0.05)。干扰组瘤体大小明显小于阴性组和空白组(P<0.01)。干扰组COX-2得分和MVD均明显低于阴性组和空白组(P<0.01)。结论:pshRNA-COX-2通过抑制COX-2表达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ep3B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3.
索拉菲尼是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B-Raf原癌基因(B-Raf proto-oncogene)等多种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能有效延长晚期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该研究利用人肝癌细胞MHCC97H成功建立了裸鼠皮下异位移植模型以及原位移植模型,并评估了索拉菲尼对MHCC97H移植瘤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MHCC97H可以在裸鼠皮下形成异位移植瘤,每天灌胃30 mg/kg索拉菲尼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同时,MHCC97H也可以在裸鼠肝脏形成原位移植瘤。每天灌胃30 mg/kg索拉菲尼可以显著抑制裸鼠的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及原位瘤生长。综上所述,MHCC97H是构建皮下异位移植以及原位移植模型的一个理想肝癌细胞系,灌胃索拉菲尼在这两种移植瘤模型中都表现出显著的肿瘤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飞燕草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裸鼠乳腺肿瘤组织和肺组织转移瘤Ki-67及乳腺肿瘤组织蛋白水解酶超家族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eptidase 7,MMP-7)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Wnt/β-catenin通路β-联蛋白(β-catenin)、磷酸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及通路下游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原癌基因c-myc和MMP-7的蛋白水平表达,体内外实验发现飞燕草素不仅能抑制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及乳腺癌肿瘤组织和肺组织转移瘤Ki-67表达还可以明显降低乳腺癌MDA-MB-231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β-catenin和p-GSK-3β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 D1和MMP-7蛋白的表达。本研究证实飞燕草素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抑制乳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生理性深层海水(PDSW)联合热疗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体外和体内的抗癌作用,通过在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实验组加PDSW,对照组加生理盐水,空白组不做其他处理,分别在37℃、40℃和43℃热疗温度下培养。同时,将SGC-7901细胞注射至裸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至肿瘤长至直径为1 cm时,分别进行H_2O+RT、H_2O+40℃、H_2O+43℃、PDSW+40℃、PDSW+43℃处理,然后绘制裸鼠肿瘤生长曲线,观察裸鼠肿瘤组织切片,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和组织中NF-κB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与其他处理相比,PDSW联合热疗处理后肿瘤生长缓慢,肿瘤细胞的增长明显受抑,细胞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NF-κ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较低。说明PDSW联合热疗能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中NF-κ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前期成功构建的靶向沉寂CDK2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 AAV-sh RNA-CDK2转染人肝癌Hep G2细胞,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取人肝癌Hep G2细胞于裸鼠前肢腋下接种,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成瘤裸鼠随机分为三组:肿瘤组、NC对照组、r AAV-sh RNA-CDK2给药组。各试验组均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药,每隔五天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的长径(a)、短径(b),计算肿瘤体积。根据每组裸鼠移植瘤体积的平均值,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于给药24 h后处死,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肝癌组织中CDK2基因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观察r AAV-sh RNA-CDK2对肝癌组织CDK2表达的影响;结果:r AAV-sh RNA-CDK2能够显著抑制肝癌Hep G2细胞的增殖,其抑瘤率为72.18%;并能够下调肝癌组织中CDK2基因m RNA与蛋白表达量;结论:r AAV-sh RNA-CDK2实现了体内靶向治疗肝癌的目的,并确定静脉定量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国产重组C225与国外已上市同类药Erbitux是否具有相似或更好的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竞争结合力及体内外抗肿瘤药效。方法:构建EGFR高表达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静脉注射国产重组C225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评价其对肿瘤细胞诱导细胞凋亡和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HT-29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对单独应用的国产C225或Erbitux敏感性都很差,对单独应用CPT-11的敏感性也较差,但当国产C225和CPT-11联合应用后抗肿瘤作用大大提高,2次实验的相对肿瘤增殖率T/C(%)分别为20.0%(P0.05)和19.0%(P0.05)。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产C225与CPT-11联合疗法的凋亡指数/增生指数比,是单独使用国产C225或单独使用CPT-11的4.3倍以上。结论:在人结肠癌HT-29裸鼠移植瘤模型中联合应用国产C225和CPT-11可以抑制EGFR,对肿瘤细胞有很好的诱导凋亡作用和抑制增殖作用,这种联合疗法对于CPT-11耐受的结直肠癌具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对胡桃醌抗肿瘤活性和毒性进行评价。方法建立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和局部注射两个给药途径观察胡桃醌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结果①以600、300和150μg/kg胡桃醌腹腔注射于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发现该剂量胡桃醌对肿瘤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NK细胞活性检测发现,600、300μg/kg胡桃醌对裸鼠免疫功能有影响(P均<0.01),150μg/kg胡桃醌则没有影响(P>0.05);与阳性对照组(5-Fu)相比,600μg/kg胡桃醌组NK细胞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300和150μg/kg胡桃醌组NK细胞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果提示胡桃醌对小鼠免疫系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②以4.5、3和1.5 mg/kg胡桃醌腹腔注射于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抑瘤率分别为为78.24%、66.57%、48.94%;4.5、3 mg/kg胡桃醌的抑瘤作用可与阳性对照组比拟(P均>0.05)。但4.5 mg/kg胡桃醌组裸鼠出现明显的皮下脂肪减少、消瘦,并有死亡现象。③以pH 7.4和pH 4.0的600、300和150μg/kg胡桃醌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局部给药,结果发现不同pH(pH 7.4或4.0)600、300μg/kg的胡桃醌局部注射抑瘤作用与阳性对照组(5-Fu)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不同pH的150μg/kg胡桃醌抑瘤作用不明显。同一浓度不同pH药物的抑瘤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pH 4.0的胡桃醌组肿瘤细胞肝转移较少。结论胡桃醌不同给药途径均可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药物安全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裸鼠皮下成瘤动物模型及裸鼠肝脏原位多发与弥散模型,探索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瑞戈非尼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确定其分子机制。方法:培养获得人高侵袭性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经BALB/c裸鼠皮下注射形成皮下肿瘤,或经肝门静脉注射形成肝脏多发、弥散的肿瘤模型。给予瑞戈非尼灌胃给药治疗,3周后解剖,测量肿瘤体积并称重;或进行PET/CT检测,对核素强度、散发肿瘤占肝脏面积进行定量。通过定量PCR(q PCR)实验验证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与转移、侵袭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裸鼠皮下成瘤模型以及裸鼠肝脏原位多发与弥散肿瘤模型中,瑞戈非尼隔日灌胃给药持续3周能够显著抑制MDA-MB-231的增殖;皮下肿瘤体积、重量,以及裸鼠肝脏PET/CT检测显示瑞戈非尼持续给药组的相对核素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 PCR实验反映出瑞戈非尼能够抑制MDA-MB-231的上皮-间质转化与转移、侵袭作用。结论:揭示了瑞戈非尼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初步探索了其分子机制,为瑞戈非尼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的体内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体内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紫杉醇对裸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的体积、重量的影响。结果裸鼠模型体内实验显示,与对照组(100μL生理盐水)相比,紫杉醇处理组(0.5 mg/kg)在给药第18天后能显著抑制前列腺肿瘤的体积(P〈0.05);紫杉醇处理组在抑制前列腺肿瘤重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与对照组相比G31P处理组VEGF(P〈0.05)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法)。结论紫杉醇在体内实验中能明显抑制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