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1家族新成员──IL-1Ra黄仕和秦椿华(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430060)(同济医科大学工业毒理研究室,武汉430030)关键词IL-1Ra以前认为,IL-1分为IL-1α和IL-1β两型,但Arend等(1985)又发现了IL...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记录脑图(EEG)同时观察行为的方法,观察IL-1β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测脑室注射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和皮层、海马EEG的影响。结果:IL-1β能明显缩短PTZ致大鼠急性惊厥发作及痫波发放的潜伏期,增加痫波的发放频率。IL-1ra能减少急性惊厥痫波放频率,对急性惊厥发主痫波发放的潜伏期和惊厥发作强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Hu CF  Wang HD  Wang DA  Wang YP  Li CJ 《生理学报》1998,50(5):490-494
本研究观察了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家兔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发热效应及下丘脑组织腺苷环-磷酸(cAMP)含量的影响;同时观察了下丘本外培养过程中,α-MSH对IL-1β刺激下丘脑释放cAMP的影响。结果显示:α-MSH能显著降低IL-1β引起的体温升高(P〈0.05);同时抑制下丘脑组织cAMP含量的增高(P〈0.01)。IL-1β与下丘脑组织培养,其上清液的cAMP含量明显  相似文献   

4.
白介素-1β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观察了人重组白介素1β(IL-1β)对大鼠束缚冷冻应激造成的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外周给予IL-1β后能防止胃粘膜损伤的形成,呈剂量依从关系。IL-1片段163-171对应激性胃粘膜损伤无明显影响。但巯基物质耗竭剂N-乙烯顺丁烯二酰亚胺(N-ethylmaleimide)能部分阻断IL-1β的作用。应激3h后胃粘膜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巯基含量明显降低,而IL-1β能防止巯基含量的下降。IL-1β也能减少应激造成的胃粘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olondiayldehyde)的含量。提示IL-1β能明显减轻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胃粘膜内源性巯基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方海立  王玲 《生理学报》1995,47(3):264-268
离体培养新生大鼠胰岛细胞IL-1β(5-20U/ml)处理20h后,可使胰岛细胞在高糖(20mmol/L)刺激下的胰岛素释放量明显降低。对IL-1β处理后的胰岛给予睾酮(10^-10mol/L),则能反转IL-1β的抑制效应,并且睾酮不仅增加胰岛素分泌,而且还可促进胰岛细胞内胰岛素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白介素—1β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忠  李铁 《生理学报》1995,47(4):313-319
本工作观察了人重组白介素1β(IL-1β)对大鼠束缚冷冻应激造成的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外周给予IL-1β后能防止胃粘膜损伤的形成,呈剂量依从关系。IL-1片段163-171对应激性胃粘膜损伤无明显影响。但巯基物质耗竭剂N-乙烯顺丁烯二酰亚胺(N-ethylmaleimide)uk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系统内白细胞1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介素1(IL-1)作为细胞因子,一般认为其主要功能是介导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促进未成熟的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和生长等。近年实验证明,IL-1及其受体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并且对CNS中某些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以及整体的生理功能具有调控艇。  相似文献   

8.
实验分为白介素-1(IL-1)预处理组和非预处理组,脂质体介导反义IL-1 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寡核苷酸(ODN) 转染HepG2 细胞,用w estern 杂交分析IRAK-1 表达水平,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NF-κB含量. 结果表明,IL-1 非预处理组反义IRAK-1 ODN不能抑制IRAK-1 表达和NF-κB活化,而预处理组IRAK-1 表达和NF-κB活化受到明显抑制. 反义IRAK-1 ODN 对NF-κB活化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5~24 h)和剂量(1~8 μg)依赖性. 说明IL-1 预刺激在反义IRAK-1 ODN抑制IL-1 诱导的NF-κB活化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iNOS基因上游调控区在转录激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讨大鼠iNOS基因上游调控区不同部位在对细胞因子诱导应答中所起的作用,将调控区不同部位插入pSV0-CAT报告基因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经IL-1β诱导后,采用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活性测定和Northern印迹杂交,检查了调控区各部位在IL-1β诱导cat表达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被转染的细胞在未经IL-1β刺激时,各种调控区序列启动cat表达的活性均很低.在IL-1β作用下,调控区远端序列(-1037~-438)、近端序列(-437~+46)和全长序列(-1037~+46)均能独立激活cat表达,其中以全长序列的作用最强,表明iNOS基因表达调控区远端和近端序列均具有启动子和增强子样功能.同时证实,远端序列和近端序列单独启动cat表达的活性分别为全长序列的91.3%和67.1%,揭示大鼠iNOS基因调控区远端序列在介导IL-1β的应答反应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1(IL-1)是一种作用非常广泛的多肽生长因子,了解IL-1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阐明其作用是很有必要的。IL-1β含12条反向平行β折叠链,其三维结构象四面体,IL-1α的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与IL-1β相似;IL-1的一些子肽和氨基酸残基在IL-1与受体的结合和IL-1功能的发挥中起着重要作用。本主要就IL-1的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IL-1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苯妥因钠(PHT-Na)促进创伤愈合的机理,本文收集并培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分别测定白介素-1(IL-1)基因表达和白介素-1活性,直接研究PHT-Na对巨噬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PHT-Na明显刺激巨噬细胞IL-1mRNA表达,增加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IL-1的活性,并随剂量的增加作用增强。这说明PHT-Na直接刺激巨噬细胞IL-1基因表达,增加IL-1的活性是其促进创伤愈合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8受体家族黄仕和(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昌430060)关键词IL-8R近几年来白细胞介素及其受体的研究发展迅速,现在命名的有15种白细胞介素(IL-1~IL-15),其受体克隆的有前10种白细胞介素(IL-lR~IL-10R)。本...  相似文献   

13.
实验分为白介素1(IL-1)预处理组和非预处理组,脂质体介异反义IL-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寡核苷酸(ODN)转染HepG2细胞,用western杂交分析IRAK-1表达水平,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NF-kB含量。结果表明,IL-1非预处理组反义IRAK-1ODN不能抑制IRAK-1表达和NF-kB活化,而预处理组IRAK-1表达和NF-kB活化受到明显抑制,反义IRAK-1OD  相似文献   

14.
离体培养新生大鼠胰岛细胞用IL-1β(5—20U/ml)处理20h后,可使胰岛细胞在高糖(20mmol/L)刺激下的胰岛素释放量明显降低。对IL-1β处理后的胰岛给予睾酮(10-10mol/L),则能反转IL-1β的抑制效应,并且睾酮不仅增加胰岛素分泌,而且还可促进胰岛细胞内胰岛素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胚胎植入中白细胞介素-1的信号转导及其生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白细胞介素-1(IL-1)的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在胚胎植入中的调节作用。指出:植入过程中,IL-1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并非唯一的重要因子,成功的胚胎植入需要多种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IL-1)及阿片肽作为神经调质参与了神经细胞兴奋性毒性作用,以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了IL-1、阿片肽和c-fos、c-jun表达产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IL-1β能诱导大脑皮层神经细胞c-fos、c-jun mRNA瞬时短暂表达,15min增高,30min达高峰,c-fos mRNA 2h回至基线水平,c-jun m RNA 8h回至基线水平;联合应用c-fos,c-  相似文献   

17.
白介素1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介素(IL-1)是在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中起核心作用的细胞因子,其信号转导机制极为复杂,最近几年发现了几条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分别为:IL-1受体相关激酶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转导途径、JAK-STAT信号通路和离子通道。这些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为深入理解IL-1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并为炎症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1β对醋氨酚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红  李继尧 《生理学报》1997,49(2):153-159
在醋氨酚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上观察到50000U/kg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分别提前1,6和12h腹腔注射,可不同程度地降低GPT和GOT漏出,其中以提前12h的效果最强,而在给予醋氨酚之后1h再注射此素则无效。在提前12h这一时间点观察不同剂量(10000,30000,5000U/kg)IL-1β作用的结果表明,IL-1β抑制醋氨酚诱导的转氨酶漏出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这三个剂量还  相似文献   

19.
左永昌  李怡凡 《生理学报》1995,47(5):515-519
我们以前的工作发现束缚应激小鼠血清里存在一种能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蛋白。本工作研究了脑内白细胞介素1(IL-1)对这种血清蛋白产生的作用。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能抑制这种血清蛋白的产生,并呈量效关系。注射5.0μgIL-1Ra时,几乎完全对抗此蛋白的产生。脑室注射1pgIL-1β则对比原白的产生有增强作用;腹腔注射IL-1β或IL-1Ra均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脑内IL-1在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小鼠大脑机械损伤模型及体外培养的胶质细胞,采用同位素渗入法观察了细胞介素及其抗体对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时TNF-α在浓度为10~200u/ml培养液时均能促进胶质细胞增生(P<0.05),IL1-β在浓度为5~200u/ml培养液时能促进胶质细胞增生,TNF-α+IL1-β其促进胶质细胞增生作用更强烈,TNF-α抗体能完全阻断TNF-α的促增生作用,部分阻断TNF-α+IL1-β的促增生作用。在体实验时,IL1-β及TNF-α的作用与离体时相似,IL1-β及TNF-α亦能促进胶质细胞增生,二者共同作用时促细胞增生作用更强。以上结果提示,外源性TNF-α及IL1-β能促进中枢神经损伤后胶质细胞增生且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