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广东海南岛崖县中寒武世一些新的金臂虫(Bradoriida)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系统描述了海南岛崖县大茅中寒武世的金臂虫类(Bradoriida)化石4新属、5新种、1未定种,丰富了我国中寒武世的金臂虫类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2.
贵州剑河八郎松山寒武系黔东统中部清虚洞组主要由灰岩、泥岩组成,下部以灰岩为主,上部为泥岩、灰岩互层,顶部为中层白云岩。上部含有大量的褶颊虫类和掘头虫类三叶虫及带软躯体动物多门类化石组合。本文报道的楔叶形虫Sphenothallus Hall,1847产于清虚洞组上部,分异度低,仅1属1相似种,即台江楔叶形虫(相似种)Sphenothallus cf.taijiangensis Zhu et al.,2000,位于Redlichia(R.)guizhouensis-Redlichia(R.)nobilis顶峰带。S.cf.taijiangensis化石保存较好,少数标本管壁之间保存有横纹,说明Sphenothallus为一具有锥管状外壳的虫体。剑河八郎松山清虚洞组的楔叶形虫是贵州继牛蹄塘组、凯里组之后寒武系另一个产出层位,它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清虚洞组生物群的组成,同时为全球楔叶形虫Sphenothallus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初步研究表明全球Sphenothallus的演化趋势是个体增长,管壁加厚物宽度变宽,口部膨胀角变小。Sphenothallus与现代刺胞动物水螅虫类或钵水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等刺虫(Isoxys)是寒武纪海洋中一类分布广泛的双瓣壳节肢动物,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西伯利亚及中国均有发现,但延续时间并不长,目前已经描述了16个已命名的种以及一些未定种化石。等刺虫在我国扬子地台云南滇东地区、贵州凯里、湖北长阳等地寒武系第二、第三统均有发现。文中报道的等刺虫发现于山东省临沂市刘庄镇馒头组顶部,没有保存软体部分,被命名为一个新种Isoxys shandongensis Wang and Huang sp.nov.。同时,对美国寒武系Spence页岩保存的未定名等刺虫软体部分特征进行修订,并进行形态比较。等刺虫的新发现对探讨这类常见的寒武纪节肢动物的演化、分布和多样性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等刺虫(Isoxys)是寒武纪海洋中一类分布广泛的双瓣壳节肢动物,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西伯利亚及中国均有发现,但延续时间并不长,目前已经描述了16个已命名的种以及一些未定种化石。等刺虫在我国扬子地台云南滇东地区、贵州凯里、湖北长阳等地寒武系第二、第三统均有发现。文中报道的等刺虫发现于山东省临沂市刘庄镇馒头组顶部,没有保存软体部分,被命名为一个新种Isoxys shandongensis Wang and Huang sp.nov.。同时,对美国寒武系Spence页岩保存的未定名等刺虫软体部分特征进行修订,并进行形态比较。等刺虫的新发现对探讨这类常见的寒武纪节肢动物的演化、分布和多样性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云南澄江早寒武世两个保存附肢的节肢动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1984年7月,笔者在云南澄江帽天山详测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剖面并系统采集金臂虫化石时,首先发现了保存附肢的Naraoia完整个体和保存完美的水母、蠕虫、海绵,具软体和附肢的其它节肢动物等标本。1985年4月和10月,笔者又两次到帽天山剖面进行补充采集,发现许多更完美的标本,为这个动物群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资料。帽天山位于云南澄江县县城东偏南20°5km处,东径102°57′30″,北纬24°39′30″(插图1)。澄江帽天山古地理位置为西靠康滇古陆,  相似文献   

6.
华南寒武系地层中广泛富集微体骨骼化石,为解决某些疑难化石的亲缘关系及研究早期后生动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化石证据。在贵州剑河八郎"清虚洞组"中发现一些管状微体骨骼化石。经鉴定后主要有4属,分别为小钻孔螺Torellella、似软舌螺Hyolithellus、鞘状螺Coleoloides和表面具鳞片状管状化石Mongolitubulus squamifer。Mongolitubulus分布范围较为广泛,本文结合前人对该化石亲缘关系的探讨及剑河寒武系"清虚洞组"化石的特征,推测M.squamifer可能是高肌虫的装饰刺。  相似文献   

7.
报道在滇东南寒武系田蓬组中发现的保存完整的始海百合类棘皮动物化石,经鉴定为卢氏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lui Zhao,Huang and Gong。该棘皮动物与三叶虫化石Kaotaia magna(Lu),Oryctocephalus indicus(Reed)等共生,其时代应属于寒武系第三统第五阶底部,与贵州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相当。田蓬组始海百合化石保存有完好的柄、萼、腕等构造,属于典型的特异埋藏。滇东南寒武系始海百合的发现对探讨该类动物的早期演化、古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以及在滇东南地区寻找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报道在滇东南寒武系田蓬组中发现的保存完整的始海百合类棘皮动物化石,经鉴定为卢氏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lui Zhao,Huang and Gong。该棘皮动物与三叶虫化石Kaotaia magna(Lu),Oryctocephalus indicus(Reed)等共生,其时代应属于寒武系第三统第五阶底部,与贵州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相当。田蓬组始海百合化石保存有完好的柄、萼、腕等构造,属于典型的特异埋藏。滇东南寒武系始海百合的发现对探讨该类动物的早期演化、古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以及在滇东南地区寻找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湖南西部中寒武世早期蠕虫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所报道的蠕虫材料,部分是1978年湖南省地矿局405队在湘西花垣县渔塘中寒武统高台组底部(属扬子区)采集的;部分是笔者于1983年在湘西慈利县丛木坪中寒武统敖溪组(属过渡区)采集的。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因而在地层中多数是呈虫管、虫迹保存,成为痕迹化石的一种类型,而其驱体,一般很难保存成化石。迄今为止,我国仅在震旦系内发现有蠕虫虫体化石。如湖南沅陵凉水井升天坪震旦系灯影组的中华燐沙蚕(唐天福等,1978)。另外,汪贵翔也报道在安徽的震旦系亦产有蠕虫化石(汪贵翔,1982)。至于寒武系,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10.
云南虫类(yunnanozoans)是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中重要的原始脊椎动物,包括云南虫(Yunnanozoon)和海口虫(Haikouella)。由于保存原因,对云南虫的形态学了解十分有限。海口虫鳃弓保存了明显的鳃丝构造,而这个特征在云南虫中却没有报道。通过最近观察研究云南澄江小滥田5.3亿年前下寒武统帽天山页岩中采集的云南虫化石标本后,发现了类似海口虫的鳃丝构造,为该类动物的相互联系及脊椎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新的化石根据。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记述了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所在地,湖北宜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中发现的小刺球藻类化石Micrhystridium regulare,regulare,讨论了它们的产出层位及其归属,并对小刺球藻类化石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作了简要的归纳,最后提出了小刺球藻类化石在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的划分和大区域地层对比中重要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期在贵州剑河八郎地区寒武系甲劳组发现了具软躯体的多门类化石,其中三叶虫最为丰富,计有6属7种,包括Fuchouia(Parafuchouia)transversa Lu et Qian in Zhang et al.,1980,Fuchouia(Parafuchouia)limbata Zhou in Lu et al.,1974a,Oryctocephalus sp.,Kooteniasp.及Jialaopsis latus Chien et Zhou in Lu et al.,1974a,Solenopleurinacf.xingrenensis Zhou(Chow)in Lu et al.,1974b和Probowmania(?)sp.,分属耸棒头虫目和褶颊虫目,以耸棒头虫目Fuchouia(Parafuchouia)为主。Oryctocephalus和Probowmania在寒武系甲劳组尚属首次报道,Probowmania在剑河八郎甲劳组中的报道是目前该属在贵州地区的最高层位。同时也确认了黔东南地区甲劳组的Fuchouia(Parafuchouia)三叶虫带为该地区寒武系最高三叶虫带,为国内外寒武系三叶虫同期地层划分及对比提供了材料。研究不仅丰富了丹寨-剑河寒武系甲劳组三叶虫组合,而且为研究Probowmania和Oryctocephalus的演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贵州东部寒武系杷榔组发育,化石丰富,产有杷榔动物群;其中掘头虫类、莱德利基虫类三叶虫保存好,序列完整,提供了研究这些类群属种个体发育的重要材料。本文据杷榔组Redlichia(Pteroredlichia)chinensis(Walcott,1905)的300多块标本的分析数据,详细讨论和重点研究了其从幼虫期、分节期至成虫期个体发育特征,分析各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个体发育演化趋势。丰富了R.(Pteroredlichia)chinensis个体发育的资料,对莱德利基虫属种厘定起到积极的作用,提供了属种分类对比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4.
贵州剑河八郎一带发育一套以灰岩为主的"清虚洞组",中上部的泥岩、灰岩中含有大量的三叶虫,其中褶颊虫类三叶虫共6属7种,包括2相似种:丹寨南皋盾甲虫Nangaops danzhaiensis,横宽八郎村虫Balangcunaspis transversus,南京幕府山虫(相似种)Mufushaniacf.nankingensis,优美小丹寨虫Eosoptychoparia(Danzhaina)lilia,大型小遇仙寺虫Yuehsienszella magna,高洞始褶颊虫Eoptychoparia gaodongensis,云南始褶颊虫(相似种)Eoptychopariacf.yunnanensis。这些褶颊虫类三叶虫以Nangaops及Eoptychoparia为主,Nangaops,Balangcunaspis,Mufushania及Eosoptychoparia(Danzhaina)均上延至凯里组,Eoptychoparia为典型清虚洞组的常见分子。"清虚洞组"中上部大量褶颊虫类三叶虫的发现,不仅完善了本区"清虚洞组"褶颊虫类三叶虫的组成面貌,而且为认识早期褶颊虫类的演化和研究寒武系都匀阶的生物地层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江西修水流域新厂期反称笔石科(Anisograptidae)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修水流域的早奥陶世新厂期地层发育良好,寒武系与奥陶系沉积连续,两者界线清楚。新厂期地层中除含有大量的反称笔石科化石外,同时还共生有许多树形笔石类及三叶虫、腕足类等,这些化石不仅为本区新厂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而且对于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的研究也具重要意义。本区新厂期的反称笔石科化石最早发现于  相似文献   

16.
陕西宁强宽川铺组微体植物化石新资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4年,陕西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送给笔者一批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上下岩层的样品,要求分析、收集微体植物化石,并给予鉴定;这批样品采自陕西宁强石中沟至瓢家垭剖面。笔者从该队划属下寒武统宽川铺组的薄层燧石收集到大量浮游微体植物化石(凝源类),丝状和球形微体藻类化石;这些化石为我们了解我国震且系一寒武系界线上下岩层微体浮游植物的面貌及探讨微体植物化石的生物地层意义提供了宝贵资料。笔者蒙陕西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提供岩样  相似文献   

17.
江苏昆山早寒武世三叶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79年江苏第六普查勘探大队于昆山玉山镇2号钻井岩芯中获得了丰富的早寒武世三叶虫化石,这是继昆1井取得丰富的中、晚寒武世三叶虫之后又一重要发现,由于这些资料的取得,为本区寒武系提供了比较系统而完整的地层剖面和三叶虫资料。长期以来,在下扬子地区除宁、镇外,在镇江以东的广大地区未有寒武系的报道,所以昆山寒武系三叶虫的发现十分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18.
辽宁本溪新厂期早期的树形笔石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前言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寒武系顶部及奥陶系底部,都发现了新的化石层位,修正了一些长期沿用的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与重视。为此,笔者重新整理我院保存的本溪新厂期早期的树形笔石,这些材料不仅具有底栖树形笔石的一些罕见类型,同时也为厘定我国华北地区奥陶系的底界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9.
华中西南区一条国际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补充剖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全球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和层型点确定在加拿大纽芬兰东南幸运角剖面,并以遗迹化石带Trichophycus pedium的底作为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的分界点。但是,幸运角剖面主要是以硅质碎屑岩相为主,难以与含有丰富小壳化石和具有可对比的稳定同位素资料的碳酸盐相界线剖面进行对比。为此,提出我国云南会泽大海附近的一条以碳酸盐相为主的剖面作为全球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的补充剖面。理由是(1)在大海剖面上,震旦系灯影组白岩哨段、待补段和下寒武统牛家菁组的中谊村段,大海段之间为整合接触;(2)早寒武世早期地层单元含有丰富的小壳化石并且可划分出4个小壳化石组合带;(3)利用碳同位素资料可以将大海剖面与许多其它剖面相当地层对比;(4)著名的梅树村剖面离大海剖面不远,它们均含有丰富的小壳化石和遗迹化石,两者易于对比。文章进一步认为寒武系的下界放在第I小壳化石组合带(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的底,相当于大海剖面11层的底。  相似文献   

20.
再论滇东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剖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滇东滇池断裂带以东以及滇东北地区连续完整的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地层剖面自下而上的层序是旧城段、白岩哨段、“小歪头山段”、待补段、中谊村段、大海段、石岩头段、玉案山段。论证了晋宁王家湾剖面待补段位于“小歪头山段”之上;晋宁梅树村剖面“小歪头山段”磷质条带中的小壳化石是中谊村段向下渗漏的产物,它在岩性上与白岩哨段无多大区别,可归入同一地层段范畴,恢复原命名的白岩哨段涵义。论述了以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为代表的滇池断裂带以西地区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地层剖面有沉积间断,缺失了待补段沉积和大海段上部的瘤状白云岩,从而增补了梅树村阶大海段的一个化石带Heraultipegmayunnanensis,基本上肯定了梅树村阶有四个化石组合带。最新研究表明,滇东前寒武系与寒武系最佳界线地层剖面应是滇东北会泽雨碌和大海剖面。滇东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的界线应放在中谊村段与待补段之间,即最古老的小壳化石组合之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