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和罗宗洛先生结交朋友,要追溯到六十年以前了。那时候,罗先生还在北海道大学的学生时代与我认识的。他在植物学教室学习植物生理学。我是1918年毕业于北海道大学,就在京都大学植物学教室担任助教。由于当时京都大学的研究室还没有农田,而我们又是以春小麦为材料,到了春天,就到北海道札幌播种小麦,夏天去进行调查。那是1920—1922年的事了,那时罗先生在坂村彻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植物生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致一教授因突发性心肌梗塞,经抢救医治无效,于1990年10月8日不幸逝世,享年75岁。张致一教授早年随童弟周教授从事胚胎学研究,1947年出国深造,1952年获美国Iowa大学动物系博士学位后任该系副研究  相似文献   

3.
回忆录(续)     
任教国内四所大学(一)中山大学大概在1928年夏,当时我正在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大学院(即研究院),接到广州中山大学生物系主任辛树帜教授的来信,说该校生物系欲聘陶然为该系动物生理学教授,因不知陶在日本何处,要我代为联系。陶然是我认识的朋友,当时他正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大学院学习,当即代为联系。陶回信说愿受聘,我把陶的意思转告辛树帜,以后便由他们直接交涉。1929年又得辛树帜信,说已聘定陶然,希望我也能去中山执教。当时我在北海道帝大大学院的研究工作也已完成,还在写论文,得辛信后,和我导师坂村彻商议,他…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胡适宜教授的近作《被子植物胚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已经与读者见面。我以十分高兴的心情欢迎本书的问世,并愿谈谈个人的粗浅印象。植物胚胎学是研究植物有性生殖与胚胎发生过程中形态发生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5.
张保信先生是公元1932年8月生的,和我同岁。是我二十多年的虫友.记得第一次碰到他是1961年夏天的晚上.我和当时来台采集昆虫的白水隆博士(现为日本九州大学荣誉教授),在台北怀宁街的三时庄旅馆聊天时,他和另-一个人加入,而白水教授介绍得知他是这次和白水教授一起去采集的张保信先生.  相似文献   

6.
罗宗洛教授弱冠负笈东渡,虽仅一衣带水,他去国十三年,坚韧不拔,千锤百炼,才华罕遇,终于学成归国。说实在的他在北海道大学以及研究院追随名师坂村彻教授学习,一共八个春秋,他在年轻时代受到老师的熏陶有深远的影响。坂村教授早年是研究细胞学的,造诣颇深,后来坂村遵从其老师东京大学藤井教授的劝告,为了充实其母校植物生理学课程,决定改行植物生理学,赴欧美进修两年,他便将小麦的细胞遗传学工作交给未来的著名细胞遗传学家木  相似文献   

7.
李朝义 《生理学报》2005,57(6):774-775
我1962年开始跟随刘育民教授从事视觉神经生理学研究。那时他刚从瑞典回国不久,带领着我们几个年青人在国内开创视觉电生理方面的研究。当时科研经费很少,实验条件极其艰难。他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了微电极放大器和一些其他的电子设备。由于没有条件使用大的实验动物,他就用昆虫做实验。他事必躬亲,凡事都要自己动手;他亲自教会我们如何制作微电极,如何分析和整理实验资料。我从他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去年会担任东北林学院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在采用“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巳有中译本)一书的过程中,曾对其中两个实验发生若干疑问;一个是由于推理不正确引起的,另一个则是由于实验结果与原书不符而引起的。后来曾写信与该书编者之一——教授讨论,并得到他的答覆。现在该书在全国各大学广泛流传,很可能有不少教师和同学巳经碰到或即将碰到这两个问题。现  相似文献   

9.
汤彦承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四年多了.他离世时我正好不在北京,今天依然为未能最后送他一程而感到十分遗憾. 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和他接触大多是在他留苏归国以后.他当时风华正茂:出身名校(西南联大,即清华、北大西迁时校名)、留苏,后来还担任研究室主任一职.更重要的是他出众的人品和学识,令同辈人钦佩.当...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应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1年5月5日晚7时10分和我们永别了.从此,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奋斗终身并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党员,科学界失去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他的同行、同事和学生失去了一位诚挚的良师益友.今天,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科学业绩和崇高品德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我最早认识王应睐先生是1946年.当时我有幸考取公费去英国留学,而王先生那时刚从英国回国担任前中央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王先生在英国学习和工作8年,对英国生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情况非常熟悉.因此,我求见王先生向他请教,去英国学习生物化学在选择学校和导师等方面请他指点.王先生热情接待了我这个年青的学生,详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他强烈建议我去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认为,剑桥大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活跃的生物化学研究中心之一,不仅在生物化学各个分支领域都有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在各相关学科,也都实力雄厚,加以学术空气浓厚,对学习和进行研究工作十分有利,他还建议我师从他自己的导师Keilin教授.他说Keilin教授不仅在学术上有崇高的国际学术地位,并且为人厚道,对中国学生也好.他还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叫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去求见Keilin教授,请求帮助.  相似文献   

11.
植物学在我们中等学校及农业学校是一门基础课程,学习生物学和农业技术也必须首先对植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打下学习农业技术的基础。由于这样重要,所以我们在植物教学方面就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讨论,面对植物实验大家认为也是教好植物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担任本校农艺科两个班级的植物学,及三个班级的植物学实验。为了要使实验能尽量配合课堂讲  相似文献   

12.
新年前夕,收到老朋友石声汉教授家属送来的一本《石声汉教授纪念集》,非常高兴。我和声汉教授虽可称同行,均是从植物生理学开始,并且也可说是同龄(他只比我晚出生四年:1907和1903),但因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地点上的差异,我们两人虽先后在武汉大学,昆明及北京“共事”过,但实际上在昆明及北京只见过大约三、四次面。  相似文献   

13.
我们敬受的导师徐丰彦教授与世长辞了;但他的光辉形象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的爱国、正直、勤奋、坚持真理等高尚品质已铭刻在我们脑中,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50年代我刚进教研室时,总感到徐教授很威严,工作上一丝不苟,生活上却很俭朴。他为了指导我们年轻人做教学准备实验或科研,常常午餐就吃一块大饼,一卷水果糖。对我们的工作严格要求,让我们反复试验,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罗宗洛先生冥诞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植物生理学工作者将永远怀念先生在创立中国植物生理学,开拓祖国植物科学研究中的杰出贡献。作为他的学生、后辈,追思52年前认识先生后数十年的往事,犹历历在目。记得是在1946年初,我随中央大学复员回南京不久。由于学校复员搬迁关系,我们1946届提早毕业,所以到达南京后就要找工作。当时正好中央研究院院务会议在宁召开,听说时任中研院植物所所长的罗宗洛先生也出席了这次会议。我从报端看到此消息后,即商请我们的系主任欧阳富教授出函,将我介绍和推荐给罗先生。我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5.
今年10月12日是我国菌物学界老前辈王云章教授的百岁生日,我们以此论文集献给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敬祝他生日快乐,健康长寿。王云章教授1906年10月12日生于河南内黄县,1931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在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助理员,1936年赴比利时留学,1938年获卢万大学  相似文献   

16.
在1954年10月间当莫斯科大学和列宁格勒农学院的两位教授Γоленко和Выбученко先生们访问上海时,复旦大学生物学系植物生理学教研组的同志们,为了进一步地学习苏联的教学方法,曾经和这两位苏联专家教授,举行了座谈,深入地了解了苏联综合性大学和专科学校教授植物生理学的方式方法,做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苏联和逐步提高我们教学和研究业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认识”《植物生理学通讯》是在1981年,当时我在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上学。我的植物生理学老师张学明付教授(现在湖南湘潭师范学院任教)给我们上植生课时所列的参考书中就有《植生通讯》、《植生学报》等。但由于自已刚入大学不久,知识浅薄,  相似文献   

18.
杰出的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分类学、地植物学、植物地理学历史植物地理学及森林生态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刘镇谔教授,1897年8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隅峡河村。1918年考入保定留法高等工艺学校预备班,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了他长达55年的植物学生涯。为科学救国,留法十年寒窗刘慎谔于法国先后在郎西大学农学院、孟伯里埃农业专科学校、克来孟大学理学院、里昂大学理学院和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他刻苦攻读,在法国10年间,没有进过一次娱乐场所,星期天和假日也从不休息,他经常带着面包、水壶和采集夹到野外采集植物标本和调查…  相似文献   

19.
<正>我敬爱的导师陈孟勤教授突然离我们而去,这不禁令我感到十分悲痛和怅然若失,因为我从此失去了导师的教导和指引,同时我国生理学界也失去了一位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和长辈。春节前我带学生去看望他,当时尽管他身体已很羸弱,但仍能和我们谈笑,并关心和询问我的研究和系里的工作。我们当时还和他的家人商量在今年五一节他生日时给他庆祝90大寿,没有想到他很快就驾鹤西去,节前一晤竟是永别!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日本增田芳雄教授应邀访问我国时,赠送给植物生理研究所一本书。其中有罗宗洛先生的学友平塚直秀教授回忆日本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报村彻先生的文章。文中提到罗老在日本的一些往事。现摘录如下:——译者“当年在坂村先生门下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有比我早一年的先辈罗宗洛君。他在仙台二高毕业后,因慕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