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奥硝唑用于感染根管消毒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和探讨新型抗厌氧菌药物奥硝唑消毒感染根管的抗菌效果。方法 选择感染根管患牙98颗,常规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奥硝唑组)和对照组(甲醛甲酚组)各4 9颗。分别在根管预备前、预备后及封药后进行根管内细菌标本采样、培养、分离与鉴定,测定根管内细菌变化及检出情况,并观察封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 2组封药后,根管内细菌数量及检出率均较封药前明显降低( P<0 .0 5 ) ,根管内细菌数量及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奥硝唑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甲醛甲酚。结论 奥硝唑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根管消毒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患牙进行临床分析。地塞米松和甲硝唑根管内封存,1周后用碘仿糊剂加牙胶尖行根管充填;术后随访一年,观察其疗效。结果:根管治疗期急症的发病率为11.62%(48/413),牙髓炎组4.6%(7/150)与牙髓坏死、根尖炎组15.59%(41/463)的急症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01),前牙和后牙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1),随访一年后疗效评定为成功率89.58%。结论: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与术前患牙的牙髓状况、牙位等有关;用地塞米松和甲硝唑行根管内封存及碘仿糊剂加牙胶尖行根管充填,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乙二胺四乙酸盐(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氯亚明(Chloramine)、丁克除(Desocclus01)和酚克除(Re-sosolv)等4种化学预备液根管内封药时对根管壁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65颗,实验组60颗和对照组5颗。实验组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5颗,各组又随机分为10d组、20d组和30d组,每组5颗。常规开髓、拔髓、干燥根管后丙烯酸树脂封闭根尖孔。根管内封药,磷酸锌暂封,4℃生理盐水中储存,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相同条件下储存。丙烯酸树脂包埋,硬组织切片机切片,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在本实验周期内与对照组相比较,EDTA封药10天、20天和30天组,根管壁均有不同程度的脱矿,尤其是30d组。氯亚明和丁克除封药10天、20天和30天组,根管壁均有不同程度的脱矿,尤其是30d组,但脱矿部位主要位于根管壁内层,根管壁中外层脱矿较轻。酚克除封药3个时间组,根管壁均无脱矿。结论:EDTA根管内封药20天以内相对安全,不会造成根管壁的重度脱矿。氯亚明和丁克除根管内封药30天以内均不会造成根管壁的重度脱矿。酚克除对根管壁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ApexitPlus氢氧化钙糊剂和氧化锌碘仿糊剂结合牙胶尖在慢性牙髓炎患者根管治疗一次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差异。方法:选取110例(124颗)慢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询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pexitPlus氢氧化钙糊剂组(A组,n=55,63颗)和氧化锌碘仿糊剂组(B组,n=55,61颗)两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一次性根充疗法,行为期12-24个月随访,比对其术后根管填充效果及临床疗效差异,记录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分析术后急症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根管填充效果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治疗成功率为100.0%,显著高于B组的91.8%(P0.05);B组患者随访第24个月时治疗成功率为83.6%,显著低于A组的96.8%(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治疗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3)A组患者术后7 d内急症反应发生率为10.9%,显著低于B组的38.2%(P0.05)。结论:对慢性牙髓炎患者以ApexitPlus氢氧化钙糊剂+牙胶尖为填充材料行一次性根充治疗,疗效确切且根充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其术后急症反应发生风险,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药桂皮醛对感染根管消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桂皮醛对感染根管的消毒作用。方法 通过体内抑菌试验,将50例牙髓病、根尖周病随机分为二组,桂皮醛消毒根管组,甲醛甲酚合剂(FC)常规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并从中随机各选10例,观察根管消毒前后细菌总数(需氧菌,厌氧菌)的变化。结果 临床效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药物消毒根管,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药物消毒根管后细菌(厌氧菌,需氧菌)总数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封药后细菌总数(OD值)明显少于封药前。结论 桂皮醛体内抑菌作用下FC相似,可用做感染根管的消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氢氧化钙药尖消毒作用的比较,验证超声波对感染根管的消毒作用并判断其消毒作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只3月龄的小型健康实验家兔随机分成二组后,制备成感染根管动物模型。对模型进行术前细菌培养后,分别做超声根管内消毒和氢氧化钙药尖消毒,术后细菌培养。结果:超声波和氢氧化钙对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杀灭作用无菌种之间的差别;但杀菌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实验发现超声波消毒的特点是:第一,无抗菌谱的差异。第二,无热效应,根管壁表面升温不明显。第三,作用无方向性,对任何角度方向上的有机物均能使其失活。第四,越是细小根管作用越强。这些正是根管消毒所要求的特殊条件。结论:1)超声波对感染根管的消毒作用明显优于氢氧化钙药尖。2)超声波对感染根管的消毒作用无抗菌谱的差异。3)超声波对感染根管具有较可靠的消毒作用,作为一种根管消毒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郭莉  陈曦  李佩  林彤  冯颖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7):5287-5289
目的:探讨Vitapex糊剂在根管治疗乳牙慢性根尖周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8例)给予Vitapex糊剂充填,对照组(92例)给予氧化锌碘仿糊剂充填,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的充填质量、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治疗后6个月的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根管充填质量构成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根管适充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周、1个月,两组痛觉减轻且观察组痛觉感受更轻微(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治疗成功104例,成功率96.3%;对照组治疗成功80例,成功率87.0%,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itapex糊剂填充过程简易,易于填充,对乳牙根尖周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减轻患儿牙痛,远期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加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治疗后1周和2周观察组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且观察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选择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丹皮酚软膏治疗手部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4周对照试验,第1、2、4周复诊,临床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判定。结果:观察组37例,对照组36例。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9.19%、91.67%,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4周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皮酚软膏治疗手部慢性湿疹2周后临床疗效与派瑞松相当,安全性好。在减轻脱屑及皲裂方面优于派瑞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硝唑液处理根管一次疗程治疗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于温州市中医院就诊并被诊断为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患者68例,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试验组34例,试验组用甲硝唑液处理根管,一次疗程治疗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术分次进行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试验组窦道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成功20例,显效12例,失败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成功14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液处理根管一次疗程治疗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高频电对感染根管消毒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验证高频电对感染根管是否具有较理想的消毒作用,并且与氢氧化钙药尖的消毒作用进行初步比较分析。方法:本实验制作10只家兔40颗门齿的感染根管动物模型,其中20颗用高频电消毒为实验组。20颗用氢氧化钙药尖消毒为对照组,消毒前后分别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并比较其消毒效果。结果:消毒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个根管的需氧及厌氧菌培养全部阳性。实验组消毒后需氧菌3个阳性根管、厌氧菌2个阳性根管,消毒前后对需氧和厌氧菌杀灭作用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05)。对照组消毒后需氧菌13个阳性根管消毒作用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消毒后厌氧菌11个阳性根管消毒作用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需氧和厌氧2个菌种之间消毒作用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对需氧菌的消毒作用和对厌氧菌的消毒作用的组间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05)。结论:高频电对感染根管内容物的消毒作用优于氢氧化钙药尖,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Root canal antiseptics are topically applied to root canals within the pulpless teeth to treat the root canal and periapical infections. Because the antiseptics that are applied to root canals can penetrate through dentin or leak out through an apical foramen into the periodontium and distribute by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safety of these antiseptic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the ability to induce chromosome aberrations in human dental pulp cells of five root canal antiseptics, namely, carbol camphor (CC), camphorated p-monochlorophenol (CMCP), formocresol (FC), calcium hydroxide, and iodoform which are most commonly used in dental practi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levels of chromosome aberrations were induced by CC, FC, or iodoform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Conversely, CMCP and calcium hydroxide failed to induce chromosome aberrations in the absence or presence of exogenous metabolic activation. The percentages of cells with polyploid or endoreduplication were enhanced by FC or iodoform.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oot canal antiseptics that exhibited a positive response are potentially genotoxic to human cells.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削痂植皮术后结合负压封闭引流在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致痛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以此为临床治疗深度烧伤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75例深度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削痂植皮术治疗;按术后不同换药方法分为常规换药组和VSD组,其中常规换药组35例,术后常规换药;VSD组40例,术后采用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植皮成活率,术后1周、2周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致痛因子、冲洗液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VSD组首次植皮成活率95.00%(38/40),常规换药组首次植皮成活率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术后1周、2周创面愈合率高于常规换药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评分低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相关致痛因子表达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VSD组致痛因子表达低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冲洗液炎性因子表达低于术前(P<0.05),且VSD组冲洗液炎性因子表达与常规换药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0%(5/40)低于常规换药组40.0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削痂植皮术后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提高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效果,增加首次植皮成活率,减少细菌生成、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创面疼痛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金因肽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联合运用提供依据。方法:86例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VSD联合金因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伤口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总有效率72.0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伤口疼痛评分、住院费用较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金因肽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疗效确切,能更好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加速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颌骨囊肿受累牙根管治疗中采用联合方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效果。方法:选取36 例颌骨囊肿受累患牙需术前 根管治疗的患者,共135 颗患牙,186 个根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3 个根管)采用电测法联合纸尖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对照 组(93 个根管)则采用电测法联合X 线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对比两组根管充填后的充填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根管恰填率为 90.32%,高于对照组的79.57%(P<0.05)。结论:采用电测法联合纸尖法测量颌骨囊肿受累牙根管工作长度,准确率高,根管充填 效果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改进耳廓假性囊肿手术方法后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患者5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和改进手术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痊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所有病人经门诊随访半年以上。常规组1例痊愈(4.6%),4例显效(18.2%),16例有效(72.3%),1例无效(4.6%),总有效率95.5%(21/22);改进组24例痊愈(70.6%),9例显效(26.5%),1例有效(2.9%),总有效率100%(34/34),两组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改进手术组的痊愈率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两组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改进手术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没有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改进耳廓假性囊肿手术方法后,术后术腔的渗液明显减少,缩短了换药时间,加快了伤口愈合的速度,避免了手术后因反复换药刺激引起耳廓机化、皮肤增厚而导致的耳廓变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科新三联疗法(外科换药-威伐激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7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采用外科换药辅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敷治疗;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威伐激光照射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愈合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21%、57.14%,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溃疡的愈合时间(39.40±2.24天)较对照组(50.67±2.31天)明显缩短(P0.01)。此外,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外科新三联疗法(外科换药-威伐激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方法,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比较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与传统打包技术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及后期植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别接受负压引流技术(实验组)及常规打包技术(对照组)治疗的随访资料完整的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共127例。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手术次数和换药次数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创面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再次清创后感染控制,行植皮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与传统的打包技术比较,VSD技术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及后期植皮,可以更有效地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及减少手术次数,是一种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