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注射用阿魏酸钠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颖沛  王传中 《蛇志》2008,20(2):109-110
目的 观察注射用阿魏酸钠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和肾功能正常的临床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将84例2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贝那普利)和治疗组(贝那普利 注射用阿魏酸钠).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9周UAER、Scr和BU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UAER均显著下降(P<0.01,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Scr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治疗后两组FBG、BUN、MPA、TC和TG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阿魏酸钠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有效减少早期DN和肾功能正常的临床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评价赖诺普利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心力衰竭(HF)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EH合并HF患者69例,在给予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赖诺普利治疗组,B组坎地沙坦治疗组,C组赖诺普利和坎地沙坦联合治疗组,三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心功能分级、BN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及肝肾功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赖诺普利与坎地沙坦联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赖诺普利或坎地沙坦的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吕晓冰  陈晓  李荣  王宏涛  聂玲 《生物磁学》2014,(31):6135-6138
目的:观察和评价赖诺普利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心力衰竭(HF)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EH合并HF患者69例,在给予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赖诺普利治疗组,B组坎地沙坦治疗组,C组赖诺普利和坎地沙坦联合治疗组,三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心功能分级、BN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及肝肾功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赖诺普利与坎地沙坦联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赖诺普利或坎地沙坦的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T2DN)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260例T2DN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30例,实验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和氯沙坦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口服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血肌酐(Scr)水平、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肌酐(Ucr)水平和24 h UMALB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0.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6%(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脉压差、SCr、UMALB/Ucr及24h UMALB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不仅可有效降低T2DN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还可有效减少尿液中蛋白的排放,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其治疗DN的机制。方法:将就诊的DN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d治疗,研究组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1次/d,14天为1个疗程,间隔1月开始第2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2组肾功能、尿液指标等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UAlb)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肾素(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均低于自身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栓素A2(TXA2)高于对照组,而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I2(PGI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治疗前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可改善DN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加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可改善肾脏血流,缓解肾小球微循环障碍,这对改善肾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 18只14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组(Mod组,n=6)、贝那普利组[Bph组,盐酸贝那普利灌服0.90 mg/(kg·d),n=6]、氨氯地平组[Aml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灌服0.45 mg/(kg·d),n=6],另以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n=6), NC组和Mod组每日给予蒸馏水灌胃,干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压,观察结束处死大鼠取空肠粪便,进行16S rDNA V4区扩增子信息采集与分析。结果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对SHR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用药后对SHR肠道微生物的门属组成、α多样性、β多样性有一定影响;根据关系热图分析菌群和环境因子血压的关系,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厚壁菌属(Firmicutes)和粪球菌属(Coprococcus)与收缩压(SBP)相关,拟杆菌属与平均动脉压(MBP)相关。结论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具有明确的降压作用,并对SHR肠道微生物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与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影响,以期为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脑卒中2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各82例。常规组采用基础治疗,研究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赖诺普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参数、血清ADMA和Hcy水平、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血压参数(SBP、DBP和PP)、血清ADMA和Hcy水平、m R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三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常规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赖诺普利和贝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血压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疗效显著;但赖诺普利的效果要比贝那普利更好,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DN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和单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血肌酐和尿蛋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用药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5%)高于对照组(10.0%),但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前列地尔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DN疗效确切,能够降低患者尿蛋白水平,减轻肾损伤,且安全性较高,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给予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血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以及颈动脉斑块分级。结果:两组治疗后的SBP、DBP、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实验组SBP、DBP、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颈动脉斑块0-Ⅰ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较低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疗效更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调节血脂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小叶间肾动脉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肾动脉阻力指数对高血压患者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5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肾小叶间动脉的RI,彩超检查的当天测量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计算脉压(PP)、平均血压(MBP);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尿酸(UA),估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析小叶间肾动脉RI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患者小叶间肾动脉RI与Ccr、SBP、DBP、PP、年龄、高血压发病时间均有相关性.高血压分级、平均血压、BUN、Scr、UA与小叶间肾动脉RI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小叶间肾动脉RI与Ccr、SBP、DBP、PP、年龄、高血压发病时间相关,可以间接反映高血压对肾动脉的影响及全身动脉硬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功能损害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506例T2DM患者及2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等生化指标,并收集尿液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根据《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将T2DM患者分为DN组(n=279)和非DN组(n=227),并根据ACR将DN组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165,30~300 mg/24 h)、大量白蛋白尿组(n=114,≥300 mg/24 h)。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指标,分析PLR与老年T2DM患者并发DN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DN组、DN组HbAlc、FPG、2h PG、Scr、BUN、PLT、PLR明显升高,LYM明显下降(P0.05);与非DN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HbAlc、2h PG、Scr、UAER、eGFR明显升高,大量白蛋白尿组HbAlc、FPG、2h PG、Scr、BUN、UAER、eGFR、PLT、PLR明显升高,LYM明显下降(P0.05);与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FPG、Scr、BUN、UAER、eGFR、PLT、PLR明显升高,LYM明显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HbAlc、PLR是T2DM患者进展为DN的独立危险因素,而eGFR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HbAlc、eGFR、PLR联合预测T2DM患者并发DN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1%,特异度为81.9%,均显著高于三个指标单独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P0.05)。结论:PLR是老年T2DM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HbAlc、eGFR、PLR有助于老年T2DM患者并发DN及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II(AngⅡ)拮抗剂对5/6(ablation/infarction,A/I)肾切除诱导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功能、肾血流量及肾内氧耗的影响。方法制备5/6(A/I)肾切除诱导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设正常组(A组,n=14只),模型组(B组,n=14只),AngⅡ拮抗剂治疗组(氯沙坦钾联合福辛普利钠)(C组,n=14只)。给予相应干预,疗程60 d。分别测量尾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大鼠尾静脉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干预60 d后,检测肾血流量(RBF)、腹主动脉和肾静脉血气(AABG and RVBG),左肾静脉压(RVpO2),计算残余肾内氧耗(QO2/TNa)及观察残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1)造模后与A组比较,B、C两组的Scr、BUN和尾动脉SBP、DBP显著增加(P0.01),Ccr、Hb显著降低(P0.01),提示造模成功。(2)干预后与B组比较,C组的Scr、尾动脉SBP、DBP、QO2/TNa明显下降(P0.01),BUN降低(P0.05),Hb、Ccr、RVpO2显著升高(P0.01),RBF升高(P0.05)。(3)残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显示,C组的肾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优于B组。结论 AngⅡ拮抗剂可以增加慢性肾衰大鼠肾血流量,降低肾内氧耗,改善肾功能及减轻肾组织病理变化,其肾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细胞能量代谢,改善肾内氧耗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亲环素A(Cy P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依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3组,即糖尿病无肾病组(SDM组) 3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28例、糖尿病肾病组(CDN组)28例。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6例为对照组(NC组)。比较4组的血清Cy PA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以EDN组为实验组,在常规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雷公藤多甙片治疗4周,分析Cy PA水平与24 h UAER的相关性。结果:SDM组、EDN组、CDN组的HbAlc水平显著高于CN组(P0.05)。EDN组、CDN组的24 h UAER水平显著高于SDM组和CN组(P0.05),CDN组的24 h UAER水平显著高于EDN组(P0.05),而EDN组和CN组的24 h UA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M组、EDN组、CDN组、CN组血清Cy PA水平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 PA水平与24 h UAER呈正相关(r=0.697,P0.05)。结论:血清Cy PA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损伤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解放军113医院及河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8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对照组,n=212)和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实验组,n=170)。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定义将患者分为A组(代谢综合征,n=202)和B组(非代谢综合征,n=180)。比较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并计算其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两组受试者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肌酐(SCr)、血尿素氮(BUN)、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随访1年并记录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APN、FPG、FINS、HOMA-IR、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SBP、DBP、BUN、APN、FPG、HOMA-IR、hs-CRP水平明显高于B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HDL-C、HOMA-IR、hs-CRP水平升高为高血压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1年后,对照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72例,实验组144例。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G、HDL-C、HOMA-IR、hs-CRP水平升高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其胰岛素抵抗程度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显著相关,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并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及对Scr(血清肌酐)、GFR(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6例高血压合并肾小球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各63例。A组给予低剂量(80mg/d)缬沙坦,B组给予高剂量(160 mg/d)缬沙坦。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Scr,GFR等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S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A组Scr呈升高趋势(P0.05),B组Scr呈轻微下降趋势(P0.05);A组、B组GFR变化不明显(P0.05)。A组不良反应率为4.76%,B组为9.52%,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肾小球肾炎患者给予高剂量缬沙坦,降压效果及耐受性好,毒副作用低,患者血清肌酐及肾小球虑过率水平无明显变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贝那普利治疗)和观察组(红花黄色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每组各60例患者,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以及血清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总积分、FBG、2h PG、Hb A1C、Cys C、Hcy、S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总积分、FBG、2h PG、Hb A1C、Cys C、Hcy、Scr、BU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侯伟俊  梅劲春  甄颖  陈英华  林永明 《生物磁学》2014,(9):1728-1730,1746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凯时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哀竭(CRF)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CRF临床疗效的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CRF患者94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7例)和观察组(n=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凯时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UN、Scr和C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c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BUN、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6.6%和91.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凯时注射液辅助治疗CRF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间苯三酚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并将其根据入院的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间苯三酚200 mg,连续给药7 d,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拉贝洛尔100 mg,当患者的血压降至目标期值后,将给药方法改为口服拉贝洛尔片,每次50 mg,每天3次,直至分娩前。比较两组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剖宫产、低体重儿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以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erum cysteine protease inhibitor C,Cys-C)、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protein-1,HMGB1)、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2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4%,P0.05);观察组的胎盘早剥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低体重儿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SBP、MAP和、DBP、血清Hcy、HMGB1和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拉贝洛尔能显著降低妊娠高血压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率,控制血压效果理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Hcy、HMGB1和Cys-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