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2005-2006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利用样带法对广州市新垦红树林湿地和周边农田进行鸟类物种多样性研究。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了生境类型的鸟类群落种数、数量、物种多样性、均匀性指数等特征。结果表明,新垦红树林湿地1月鸟类种数高于周边农田湿地2倍,鸟类群落个体数量高于农田湿地9倍;红树林湿地4月和7月鸟类种数高于周边农田湿地1.5倍,鸟类群落个体数量高于农田湿地4倍;红树林湿地10月鸟类种数高于周边农田湿地1.5倍,鸟类群落个体数量高于农田湿地6.8倍;新垦红树林湿地和周边农田湿地鸟类物种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阜阳市重要湿地夏季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掌握阜阳市重要湿地的鸟类资源,2011年7月-2011年9月,采用样带法对阜阳市4个重点湿地的夏季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共记录阜阳市重要湿地鸟类11目25科43种,雀形目鸟类种数最多,共19种,占全部种类数的44.1%。东洋界、古北界和两界广布种分别占繁殖鸟种数的39.5%、34.8%、25.6%;湿地水鸟21种,占全部鸟类的47.8%;湿地鸟类群落的优势种为家燕、烟腹毛脚燕和灰椋鸟。八里河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种数最多(N=30),多样性指数最高(H=2.49);4个湿地之间鸟类相似性系数均较高。鸟类多样性指数、鸟类种都与湿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多样性r=0.985,P=0.015;鸟种r=0.974,P=0.026)。从鸟类多样性保护考虑,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向保持湿地面积、增加植被复杂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汪婷  周立志 《生物多样性》2022,30(7):21445-378
小微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庇护场所。鸟类作为城市小微湿地生态系统的指示类群, 其多样性时空格局受多种环境因子影响。本研究于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采用样点法对合肥市45个小微湿地鸟类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境因子进行了调查, 并获取湿地面积、湿地形状、建筑面积比例、植被面积比例、环境噪声、人为干扰和城市化指数等生境变量。通过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 研究城市小微湿地鸟类多样性的时空特征及其决定因素。采用信息论模型选择和模型平均法以及基于距离矩阵的多重回归模型进行计算, 确定影响鸟类群落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及其组分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 研究区域共有鸟类13目39科102种, 其中水鸟31种,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 安徽省重点保护鸟类17种,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易危(VU)物种1种。湿地面积和城市化指数对小微湿地陆地鸟类和水鸟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其组分均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陆地鸟类物种丰富度在中度和低度城市化之间的小微湿地中达到最高值, 面积超过4 ha的小微湿地能维持较多的水鸟物种。植被面积比例对陆地鸟类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建筑面积比例对水鸟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此外, 总体β多样性及其组分计算结果显示物种周转组分占明显优势, 表明城市小微湿地群作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整体保护更为必要。研究结果对于加强城市鸟类保护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1期(2006年2月)内蒙古高原甘蒙锦鸡儿的遗传分化研究…………………………………………………………马成仓,高玉葆,郭宏宇,等(1)广州新垦红树林湿地鸟类多样性动态研究………………………………………………………常弘,粟娟,廖宝文,等(4)巢湖微囊藻和浮游甲壳动物昼夜垂直迁移的初步研究…………………………………………邓道贵,谢平,周琼,等(8)南中国海地区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兰竹虹,陈桂珠,廖岩,等(13)氮磷限制对锥状斯氏藻孢囊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珠海淇澳岛冬季的鸟类群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淇澳岛红树林湿地设置7条样带,分别于2005-2007年每年1月对该区冬季鸟类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共记录到鸟类63种,隶属12目23科,雀形目种类最丰富;其中留鸟、冬候鸟、夏候鸟分别占66.7%、31.7%和1.6%,水禽和陆禽分别占28.6%和71.4%.鸟类群落总体α多样性指数(H)为3.171,均匀度(J)为0.765;各个样带的H值为0.602~2.853,J值为0.336~0.919,其中滩涂与红树林生境的鸟类群落多样性与均匀度在7种生境中最低.β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滩涂、红树林鱼塘湿地和村落之间的鸟类群落差异较大.根据等级聚类分析的结果,淇澳岛冬季鸟类群落可划分为滩涂水禽、红树林鱼塘湿地鸟类、农田森林鸟类3个群落.  相似文献   

6.
厦门凤林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摸清厦门集美凤林红树林湿地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现状,2002年1、4、7和10月在厦门集美凤林红树林区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4个季度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42种。生物量优势种是软体动物门的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cingulata)和节肢动物门的弧边招潮(Ucaarcuata)。密度优势种是软体动物门的短拟沼螺(Assimineabrevicula)和环节动物门的沼蚓(Limnodriloidessp.)。集美凤林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和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90ind./m2和139.0g/m2。密度的季节变化是:1月>4月>10月>7月,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是1月>10月>4月>7月。聚类分析和数量分布表明,优势种珠带拟蟹守螺、短拟沼螺、弧边招潮和沼蚓的季节变化各不相同。与2002年10月深圳湾福田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0.56)比较,厦门凤林红树林区的平均值较高(2.66)。文中分析了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水源地河流浮游动物多样性及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利用浮游动物多样性参数监测水质, 2010-2014年间, 我们于每年的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7月)和秋季(10月), 对浙江2个水源地河流采样站(H1站和H2站)展开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季节性调查, 同时测定水环境因子。结果表明, H1站和H2站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1,387.4 ind./L和873.0 ind./L, 小型浮游动物(轮虫 + 桡足类无节幼体)丰度分别占92.8% (H1站)和91.5% (H2站)。两采样站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优势种均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和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sp.)。多元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冬季氮磷比是轮虫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波动的限制因子, 主要通过总磷含量对轮虫类H′指数产生较大的间接正向作用; 春季氮磷比是轮虫类H′指数发展的决策因子; 秋季氮磷比可通过总氮含量对轮虫类H′指数产生较大的间接正向作用。冬季氨氮、总氮含量分别是甲壳动物体积多样性指数(Hs)的决策因子和限制因子。夏季溶解氧含量是总浮游动物物种丰富度(d)波动的限制因子, 主要通过pH值对d指数产生较大的间接正向作用, 作用机制表现为轮虫类H′指数随着夏季溶解氧含量的升高呈极显著上升(P < 0.01), 而甲壳动物Hs指数则显著下降(P < 0.05)。水源地河流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浙江水源地生态学监测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多样性, 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 作者在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选取5条长2,000 m的固定样线进行了每年6次、累计18次的蝶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蝴蝶6,946只, 隶属5科106属189种, 其中东洋界种类是优势类群(183种, 占总种数的96.8%)。蛱蝶科的种类最多(81种, 占42.9%), 其物种丰富度指数(R = 8.42)、多样性指数(H′= 3.21)和优势度指数(D = 0.60)较高, 属于优势类群。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个体数从4月开始逐渐增加, 到6-7月基本稳定并维持到10月;物种数在4-10月基本稳定, 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保护区内不同生境观测样线的蝴蝶种类和数目有较大的差异: 针阔混交林的桐江样线蝴蝶种类(126种, 占66.7%)及数目(1,945只, 占28.2%)最多, 其物种丰富度指数(R = 16.51)最高; 常绿阔叶林的上十八垒样线蝴蝶数目相对较少(905只, 占13.0%), 但是蝴蝶种类相对较多(103种, 占54.5%), 所以多样性指数(H′= 3.93)和优势度指数(D = 0.85)较高; 农田和果园生境的三角潭样线由于生境简单且人为干扰强度较大, 蝴蝶物种数相对较少(97种, 占51.3%)。研究表明: 江西省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蝴蝶区系组成以东洋区为绝对主导的分布类型, 蝴蝶群落多样性与生境类型有明显的相关性, 季节性的农耕活动、除草剂农药的大量使用、寄主植物的大量砍伐等人类活动威胁到蝴蝶的多样性及蝶类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于2017—2020年利用红外相机对贵州兴义坡岗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和鸟类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分析了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物种组成多样性及主要地栖性物种的活动节律。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兽类和鸟类物种数共72种,其中兽类13种,隶属于4目7科;鸟类59种,隶属于6目18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和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猕猴(Macaca mulatta)、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等13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区域为保护区的核心区(H=2.76)。活动节律分析表明,白腹锦鸡为昼行性动物,花面狸(Paguma larvata)、鼬獾(Melogale moschata)等为典型的夜行性动物。白腹锦鸡和鼬獾日活动节律呈双峰趋势,花面狸和豹猫呈单峰型。本次监测结果可为进一步加强喀斯特森林鸟兽物种保护管理和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沼湿地是黄渤海地区河口区域的重要湿地类型, 是水鸟迁徙停歇期的重要栖息地。本研究以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 通过对盐地碱蓬盐沼湿地和相邻泥质滩涂两个固定样区连续三年的水鸟组成调查和行为观察, 分析盐地碱蓬盐沼湿地在鸻鹬类多样性维持和栖息地利用中的作用。共记录到鸻鹬类水鸟28种6,348只次, 其中盐地碱蓬湿地记录到4科13种, 泥质滩涂记录到4科27种, 泥质滩涂的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盐地碱蓬盐沼湿地。此外, 盐地碱蓬盐沼湿地与相邻的泥质滩涂的鸻鹬类鸟类群落组成存在较大差异, 盐地碱蓬盐沼湿地的鸟类群落组成以体型较大的大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白腰杓鹬(N. arquata)、灰鸻(Pluvialis squatarola)等为主, 而泥质滩涂以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等小型鸻鹬类为主, 这说明两种生境在鸟类多样性维持中具有不同的功能。行为分析发现, 泥质滩涂中栖息鸟类的主要行为为取食(58.71%-93.26%), 而盐地碱蓬盐沼湿地鸟类的行为既包括较大比例的取食, 也包括休息, 特别是在春季迁徙期。这进一步说明, 两种生境在水鸟的栖息地利用中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差异。尽管盐地碱蓬盐沼湿地记录到的鸟类物种数和数量均低于泥质滩涂, 但是, 两种生境中存在较大比例的共同分布物种, 这说明其生态功能具有较强的生态互补性, 二者作为一种独特的湿地景观组合, 在鸻鹬类迁徙停歇期的栖息地利用和物种多样性维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浙江温州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群落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浙江温州入侵地的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①各群落的物种数存在较大的季节变化,1月和10月物种数较少,而4月和7月较多;②各群落的种类组成也存在较大的季节波动,大多数物种只在群落中短暂存在,株数最多的前 3个物种在空间垂直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的生态位分化;③各群落优势种在不同季节有所变化,在南堡两个样地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各个季节均为优势种或次优种(10月因人为干扰而例外),说明已经处于成功入侵阶段;在杨府山的三个样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重要值有随季节变化而上升的趋势,表明处于入侵初期的定居阶段。  相似文献   

12.
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冬春季鸟类生物多样性与生境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4年4月-5月,利用样带法对达赉湖自然保护区5种主要生境类型中冬春季鸟类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Smith相关性系数分析了这5种生境类型中冬春季鸟类的生物多样性、区系、鸟类的群落组成、群落间的相似性和均匀度。结果表明,古北界鸟类是组成达赉湖鸟类群落的主体(约占冬春季鸟类的86%);芦苇湿地的鸟类多样性接近于芦苇甸的2倍:芦苇湿地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为1.3001),而芦苇甸中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为0.6629);芦苇湿地和芦苇甸两鸟类群落组成的相关性指数仅为0.038;从具有共同物种的多少考虑,典型草原和芨芨草原鸟类群落之间的关联较大。  相似文献   

13.
广州城市热岛空间分布及时域-频域多尺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广州47个自动气象站小时数据计算2001年1、4、7和10月各站平均热岛强度,用克里格方法研究广州城市热岛的空间变化,发现其受下垫面、人为热、大气污染、天气系统等影响较大.利用2001年—2002年2月每小时气象数据,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分析广州热岛周期变化,发现其在频域上具有多尺度的周期振荡,尺度主要是24、168和1 490 h,即日、周、2个月,其次是3个月. 海陆风、下垫面长波辐射、人为热、近地层热量交换等影响其日变化周期,人类活动影响其周变化周期,太阳辐射及天气系统影响其2个月变化周期,季风影响其3个月变化周期.研究表明,广州城市热岛时空变化是天气系统、地表长波辐射、下垫面、大气污染、人为热、地表热量交换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浙江饮用水源地浮游动物体积多样性及对水体综合营养状态(TLIc值)的响应特征,对16个饮用水源地(H1-H8为河网型,K1-K8为水库型)展开了水质参数、浮游动物群落生物体积及其多样性指数的季节调查。结果表明,生物体积密度的季节变化以1月(0.681 mL/L)> 4月(0.443 mL/L)> 10月(0.252 mL/L)> 7月(0.229 mL/L),各季的第一优势种分别为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1月)、晶囊轮虫(Asplanchna sp.)(4月)、粗壮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dybowskii)(7月)和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10月)。河网浮游动物生物体积以轮虫(44.6%)和枝角类(23.4%)为主,水库则以哲水蚤(39.5%)和轮虫(29.0%)为主。夏秋季浮游动物体积多样性指数(P < 0.01)和物种多样性指数(P < 0.05)与lg(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生物量比率)[lg(ZB:PB)]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水库中仅浮游甲壳动物体积多样性指数与lg(ZB:PB)之间有极其紧密的相关性(R2=0.77)。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响应环境效应相比,甲壳动物的体积多样性指数(P < 0.01)能更好地指示夏秋季河网的TLIc值,这归因于甲壳动物个体数(ind./L)转换成了生物体积密度(mL/L)过程中有效信息的放大。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黄河湿地冬季鸟类群落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1998~2008年,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陕西省黄河湿地冬季鸟类群落组成、鸟类物种多样性及数量变化进行了调查.在预先设置的5条调查样带中共记录到鸟类14目33科117种.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4.497和0.654.栖息地可分为人工渔塘、芦苇沼泽、滩涂湿地、农田和人工林5种类型.这些生境中鸟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差异均较大,其鸟类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26、3.571、3.202、1.205、2.496,以芦苇沼泽中的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滩涂湿地中鸟类数量最多,农田中鸟类优势度最高.通过对该地区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研究以及黄河湿地冬季鸟类栖息地现状评价,为湿地鸟类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Assemblages of drosophilids have been characterised in several environments of the Brazilian territory, like the Atlantic Rain Forest, urban areas, cerrados, the Amazon Forest, and others. The present survey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characterise the fauna of Drosophilidae in mangrove forests, an environment typical of tropical coasts worldwide. Twenty-eigh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three main mangrove forests of Santa Catarina Island, southern Brazil, using banana-baited traps hung in trees. Samples were taken in January (summer), April (autumn), July (winter) and October (spring) between July 2002 and July 2005. In total, 82,942 specimens of drosophilids were caught, belonging to 69 species of six genera - Amiota Loew, Drosophila Fallén, Leucophenga Mik, Scaptodrosophila Duda, Zaprionus Coquillett and Zygothrica Wiedemann. The high abundance of D. simulans Sturtevant was remarkable, with some notable peaks of D. malerkotliana Parshad & Paika in autumn samples. Other common species were Zaprionus indianus Gupta, D. mediostriata Duda and D. willistoni Sturtevant. We also collected 45,826 flies of family Curtonotidae, the sister-group of Drosophilidae virtually absent in other environments. The assemblages of drosophilids were very similar in the three mangrove forests surveyed, despite the different surrounding environments. In general, the species sampled in the mangroves were the same as those observed i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s, but in varying abundances. This suggests that drosophilids are differently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operating in mangro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