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动物学杂志》2001,36(1):26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殖免疫组,1995年首次将DNA疫苗技术引入生殖领域开展DNA避孕疫苗的研究。1996年承担了国家科委“九五”攻关专题项目:“hCG β亚单位DNA疫苗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刊物上相继发表,克隆的基因已经登录Gene Bank。 1997年与澳大利亚CRC脊椎动物研究中心和CSIRO 进行了两项国际合作研究:1.兔ZPB DNA疫苗的研究;2.布氏田鼠ZP3 DNA疫苗的研究,用于防治内蒙古草原鼠害。现已完成了以上三个项目的DNA疫苗重组质粒的构建及体外和体内的动物免疫实验。实验表明:构建的DNA疫苗能高效表达抗原蛋白,并能诱发动物产生强烈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本研究组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DNA疫苗技术,具备从事DNA疫苗研究开发和应用(人和动物的疾病防治、人类的生育控制)的各项条件。该项目负责人彭景博士提出开发策略,计划分三步:1.防治家禽重大疾病的DNA免疫疫苗的研究(鸡瘟新城疫和家畜口蹄疫等);2.控制人类生育的DNA疫苗(包括hCG DNA疫苗和ZP3 DNA疫苗); 3.人乙型肝炎、流感、癌症等人类重大疾病的DNA疫苗。 现希望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开发计划。联系人:陈云,杨颖。联系地址:北京中关村路19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30#信箱,邮编:100080,联系电话:010-62571277。  相似文献   

2.
<正>本综述着重于描述动物免疫作为预防人类疾病(人兽共患病)的一种方法。描述了所用疫苗的三种类型,所举例子有成功例子也有失败例子。Ⅰ类疫苗用于保护人和有经济价值的动物,这二者在病原体传播循环中都不起什么作用。讨论了开发Ⅰ类疫苗过程中,动物健康产业和人健康产业与管理机构之间合作的好处,描述了在动物和人中都能使用的疫苗的唯一例子(西尼罗病毒疫苗)。Ⅱ类疫苗是用于家养动物的疫苗,以免疫家养动物作为预防  相似文献   

3.
自然中存在生命的同时就存在着疾病,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也是不断的与疾病斗争的过程,疫苗便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18世纪早期,英国乡村医生金纳(Jenner)研究的"天花"预防接种的方法在人类身上获得成功,标志着疫苗学与免疫学的结合。但是把疫苗用在动物身上的历史,始于1881年法国的巴斯德的牛羊身上的炭疽杆菌免疫试验。我国对动物疫苗的研究起步更晚一些,本文通过介绍动物疫苗的作用和动物疫苗的分类,并结合我国的动物疫苗发展状况,并展望未来的动物疫苗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衣原体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衣原体是一类专一细胞内寄生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所引起的动物及人类疾病相当广泛。本文以亚单位疫苗及DNA疫苗为重点,对衣原体疫苗的研究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疫苗的问世,使得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得到了控制,对全世界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一些特殊的病原体所引起的人类疾病的危害性是极大的,但采用传统的方法根本无法制备其安全有效的疫苗。直到20世纪末,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质组学和DNA芯片技术的发展为疫苗研究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基于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开发疫苗的新方法应运而生,为采用传统方法无法取得成功的疫苗的制备带来了光明。本文从基于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开发疫苗的可行性、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组研究的发展推动了人类不断探索人体微生物群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然而,微生物组学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动物疫病防控领域中微生物组研究所发挥的6个作用进行了阐述:揭示疾病与菌群的相关性,鉴定新发病原体,确立有益于维持机体健康生长的菌群,筛选疾病防控的新药物和新制剂,开发新疫苗或改进疫苗的使用效果,提出更简单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人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 HEV)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甚至死亡。疫苗的研制与开发是预防HEV感染所致疾病的重要手段。动物模型是疫苗有效性评价的关键工具,在疫苗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一个可稳定呈现人类临床疾病或症状甚至可导致死亡的动物模型,可极大地促进相关疫苗研发和应用的顺利进行。现就近年研究关注的HEV动物模型作一综述,为HEV相关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勇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0169-0172
细菌病仍然是目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重要疾病。细菌突变技术是重要的细菌学研究技术,包括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及现代的基因突变技术。基因突变技术是目前细菌学研究的重点,不同的基因突变技术采用的策略不同。细菌基因突变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细菌疫苗研制、细菌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植物口服疫苗的动物和临床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亚单位疫苗用于口服主动免疫具有安全、廉价和方便等优点。植物可以正确地表达细菌和病毒抗原基因,对动物及人类的临床实验研究表明:食用表达某种抗原的转基因植物可在实验动物或人群体内激起系统免疫和粘膜免疫,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这些结果表明了植物口服疫苗的可行性。此外,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癌症等方面,植物口服疫苗也具有值得关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物磁学》2013,(34):I0002-I0003
美国研究人员10月24日说,他们开发出一种拼接多种基因的”马赛克疫苗”。动物试验显示,该疫苗可使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降低约90%。这一研究成果有可能为人类”防艾”带来新希望。  相似文献   

11.
动物疾病模型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中介,在医学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的免疫学和生理学相似性,使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在研究病毒发病机理、免疫力、疫苗和药物抗感染功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研究人类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新型病毒如SARS-CoV-2的治疗和预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非人灵长类动物...  相似文献   

12.
灵长类动物是人类的近亲,其组织结构、免疫、生理、代谢和生殖等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作为人类的近亲,利用其创建的人类疾病模型,比其它模式动物能更好地复制人类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模型,并有效地模拟人类疾病的病理过程,使得其成为预临床实验研究人类疾病的最佳模式生物.同时,灵长类动物研究成果能直接转化为临床应用,更有效地预测新疫苗、新药和新诊断试  相似文献   

13.
《生物磁学》2013,(19):I0002-I0003
病毒学家已经设计出一种方法用于开发完全人工合成的口蹄疫疫苗。这种疫苗未来能够防止口蹄疫的暴发,同时有望带来脊髓灰质炎以及其他人类疾病的新疗法。英国沃金市皮尔布莱特研究所牲畜病毒疾病项目负责人Bryan Charleston及其同事,通过计算机模拟生成了一个口蹄疫病毒蛋白质外壳的模型,随后用合成的蛋白质成分重建了这一外壳。这种合成的外壳并不舍有遗传物质,因此不会传染给动物。但它却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使宿主免遭真病毒的侵袭。  相似文献   

14.
衣原体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也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所引起的动物及人类疾病相当广泛.人类和动物中的许多被感染者呈无症状携带状态,因此仅对有症状者进行治疗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播散.疫苗接种无疑是一种较为经济,且能在更大程度上干扰衣原体流行的策略.本文简要回顾了衣原体疫苗的发展史,并对当今衣原体疫苗的研究进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0多年来,疫苗研究取得了巨大发展。至今,仅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控制的疫苗就有30多种。中国是疫苗生产大国,多数人用疫苗均能自主生产。疫苗的广泛应用在预防和控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至今仍有许多重要疫苗未能研制成功,特别是一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的疫苗需要加大研发力度;  相似文献   

16.
200多年来,疫苗研究取得了巨大发展.至今,仪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控制的疫苗就有30多种.中国是疫苗生产大国,多数人用疫苗均能自主生产.疫苗的广泛应用在预防和控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至今仍有许多重要疫苗未能研制成功,特别是一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的疫苗需要加大研发力度;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是以导致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感染动物,或人工导入病原遗传物质,使动物发生和人类相同疾病、类似疾病、部分疾病改变或机体对病原产生反应,为疾病系统研究、比较医学研究以及抗病原药物和疫苗等研制、筛选和评价提供的模式动物。目前,国内外没有严格的感染性疾病模型的分类标准,但是,感染性病原动物模型的分类明显不同于一般动物模型的分类,因此,本文建议将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按照病原种类特性以及疾病表现程度进行分类,便于规范化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疫苗学的发展,疫苗配方出现改进,疫苗内除含有抗原与佐剂成份外,还有输送系统.疫苗输送系统对于蛋白亚单位、核酸等疫苗的作用尤为重要,其除具有与其它佐剂一样能增强免疫应答外,可以较长时间内刺激动物免疫系统,减少免疫次数,从而降低费用.疫苗输送系统对开发防控人类和动物疫病的新型疫苗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笔者就近年来疫苗输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具有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症状或病理变化。应用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认识生命科学客观规律的重要实验方法。用实验结果推测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研究有效的防治措施。本主要介绍在生物技术的开发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传染性疾病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绿色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生物反应器为人类提供了更为安全的疫苗生产体系。研究显示植物源性的绿色疫苗确实能诱导动物和人产生粘膜和全身性免疫应答。与传统疫苗相比,可食疫苗更简单、安全、稳定、经济和卫生。本文综述了绿色疫苗基因工程的研究及进展,并对潜在的问题及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