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完善APF-Ⅰ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及诱捕器的林间应用技术,本研究开展了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不同坡位与不同设置密度诱捕松墨天牛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对松墨天牛的诱捕效果影响显著,随着诱捕器布设高度的增加,松墨天牛诱捕量增多,其中4.5 m处诱捕松墨天牛效果最好,诱虫量均值为245.5头/诱捕器。诱捕器不同坡位对松墨天牛的诱捕量无显著影响,其中山顶诱捕量最多,诱虫量均值72.3头/诱捕器。诱捕器设置密度加大,总诱捕量增多,林间死树株率下降,建议每6.67 hm~2(100亩)至少设置6个诱捕器。  相似文献   

2.
在河北省迁西县板栗园中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和不同颜色诱捕器的悬挂位置以及诱芯种类、数量对桃蛀螟Conegethes punctiferalis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1)自制水桶型诱捕器诱捕效果显著高于三角形及船型诱捕器;(2)白色、蓝色、绿色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均显著高于黄色诱捕器,其中白色效果最佳,黄色最差;(3)诱捕器悬挂于树冠中部时的诱捕量分别是悬挂于树冠上部及下部的2.1倍和6.8倍;(4)不同供应商提供诱芯的诱捕效果存在差异;(5)含单、双诱芯诱捕器间的诱捕效果差异不显著。实际生产上应选择配置有1个中捷四方诱芯的白色水桶型诱捕器,悬挂于树冠中部位置,以期达到对板栗园内桃蛀螟的最佳诱捕效果。  相似文献   

3.
亚洲玉米螟性诱剂诱捕器诱捕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类型诱捕器、诱捕器悬挂高度及诱捕器颜色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水盆式和三角式两种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较好,日均诱蛾量分别为0.7和0.6头,周诱蛾量分别为12.7和10.3头,总诱蛾量分别为46.3和41.3头,均与瓶水式、飞翼式诱捕器的日均诱蛾量、周诱蛾量和总诱蛾量显著差异;三角式诱捕器悬挂在2.5 m和2.0 m处的诱捕效果较好,日均诱蛾最分别为0.7和0.6头,周诱蛾量分别为11.0和10.3头,总诱蛾量分别为43.7头和41.3头.颜色对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影响不大,红、白、黄、绿四种不同颜色的三角式诱捕器的13均诱蛾量、周诱蛾量和总诱蛾量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诱捕条件对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田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是世界著名的严重危害棕榈植物的毁灭性入侵害虫,现已传入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对我国棕榈植物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比较了聚集信息素来源、诱捕器设置高度、颜色和类型对红棕象甲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不同来源的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诱捕器置于地面诱捕效果最好;红色和黑色诱捕器的诱虫量显著优于白色和黄色诱捕器;诱捕器类型对诱虫量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的监测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强大小蠹植物源引诱剂林间应用技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20 0 1~ 2 0 0 2年在山西省榆次区庆城林场对自行研制生产的强大小蠹DendroctomusvalensLeConte植物引诱剂诱芯和诱捕器在林间的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 ,并在山西省的 1 3个县、林场悬挂 2 0 0 0个诱捕器开展了强大小蠹发生期监测和大面积诱杀防治推广试验工作。结果显示 ,该诱捕技术对强大小蠹成虫有较好的诱捕效果 ,2 0 0 0个诱捕器在成虫羽化期 61d共诱到大小蠹成虫近 2 0万头 ,可明显降低当代成虫虫口密度。试验表明 ,诱虫数量随林地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大 ,诱捕器设置高度对诱虫量有一定影响 ,以悬挂在主干下端距地面 5~ 1 0cm处效果最好。诱捕器之间水平距离建议间隔 1 0 0m为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灯诱和引诱剂对田间金龟害虫的诱捕效果,利用自动虫情测报灯和2种引诱剂诱捕器对同一块花生田发生的金龟甲的诱集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对金龟甲的诱集效果差异明显。诱虫灯对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的日均诱虫量分别为3.30头和1.27头,引诱剂诱捕器对两种金龟甲的日均诱虫量分别为1.25头和0.34头。自动虫情测报灯的诱虫总量和持效性较好,均明显优于引诱剂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引诱剂诱捕器对雌性东北大黑鳃金龟的特异诱集效果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尽管两种诱捕方式全年诱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两者所监测得到的金龟甲发生动态趋势基本一致,且特殊气象条件诱集数据可相互补充,并提出大面积防治工作中应以虫情测报灯为主,引诱剂诱捕器可作为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悬挂高度和位置对性诱剂诱集柑桔潜叶蛾雄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红心蜜柚园和新余蜜橘园中诱捕器悬挂高度、设置距离对性诱剂诱集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雄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诱捕器悬挂的垂直高度明显影响性诱剂对柑桔潜叶蛾雄虫诱集量,同时这个影响随着高度相对树干的水平位置变化而变化.诱捕器最佳悬挂位置是三分之二树高的树冠底部边...  相似文献   

8.
《环境昆虫学报》2014,(6):1054-1058
本文利用引诱剂诱捕器,对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成虫在蕉园中的活动高度、活动方向和活动节律进行研究,旨在明确该虫的田间活动规律,为其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诱捕器的挂置高度对香蕉假茎象甲成虫的诱捕效果有一定影响,距地面160 cm的诱捕器所诱捕的成虫数量最大,而该高度是香蕉叶鞘及叶柄所处位置,说明成虫多在此处活动。而诱捕器的挂置方位对诱捕效果影响不大,挂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诱捕器的诱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香蕉假茎象甲成虫在蕉园活动时,对方向没有明显偏好。此外,在活动节律上,香蕉假茎象甲成虫多在傍晚至凌晨时分活动,16:00至翌日4:00的雌、雄虫诱虫量分别占全天雌、雄虫诱虫量的92%和96%。  相似文献   

9.
斜纹夜蛾性诱剂的诱蛾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斜纹夜蛾Spodoptern litura(Fabricius)性引诱剂诱芯的型状、盛虫器的颜色以及夜间不同时间段的诱蛾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线状诱芯比杯状诱芯有效期长;不同颜色的盛虫器对诱虫效果没有影响;上半夜诱蛾百分率显著比午夜和下半夜的少,午夜与下半夜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筒型性诱捕器比水盆(用杯状诱芯)诱集斜纹夜蛾成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对不同波长LED灯的趋向性,评价其诱捕效果,为合理应用LED灯监测和防治油松毛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诱捕和室内趋性试验分析不同波长LED灯(365、380、420、470 nm)对油松毛虫的诱集效果,分析油松毛虫上灯节律。比较野外灯诱组和室内对照组雌虫产卵量。【结果】野外诱捕结果表明,紫外光区365 nm、380 nm LED灯的诱虫量显著高于蓝光区420 nm、470 nm的LED灯;雌、雄虫上灯高峰期为23:30—1:00。室内趋光性试验结果显示,油松毛虫对紫外光365 nm和380 nm LED灯有明显的趋向性。室内对照组的平均产卵量(550±89)粒/头与野外灯诱组的平均产卵量(263±88)粒/头差异极显著,前者约为后者的2倍,诱捕到的雌虫在林间仍有一半卵未被产出。【结论】在夜间2:30之前利用紫外光波段的LED灯对油松毛虫有良好的诱捕效果;灯诱能减少油松毛虫雌虫在林间产卵,从而降低林间下一代虫口数量,可用于野外监测和防治。本研究为合理使用LED灯监测和防治油松毛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田间诱捕效应影响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苹果蠹蛾是我国重要的果树害虫和检疫对象.本文比较研究了性信息素诱捕器颜色、类型、放置位置、诱芯颜色及诱芯数量等对苹果蠹蛾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和绿色诱捕器的诱捕量是蓝色的2倍以上,诱捕效果显著优于后者;三角形诱捕器与水瓶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放置在树冠中部的诱捕器诱蛾量是树冠上部的2倍左右,诱捕效果显著优于后者;诱芯颜色及诱芯数量对诱蛾量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苹果蠹蛾的性信息素监测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田间应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性信息素诱捕器放置高度、间隔距离以及气象因子对性信息素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置高度为1m时,性信息素诱捕器易引起斜纹夜蛾的反应,明显优于0.5m和1.5m的诱集效果。诱捕器放置的间隔距离,以25m为诱集效果最佳,与10,15,20及30m的具有显著差异。夜间风向对诱捕器的诱蛾效果具有明显影响,在3个成一列放置的诱捕器中,诱集量最大的是放在上风口位置的诱捕器;同时,与夜间风向平行设置的诱捕器,其诱集量显著高于与夜间风向垂直设置诱捕器的诱集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诱捕技术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不同引诱剂、不同诱芯、不同诱捕器和不同缓释量对松褐天牛的诱捕试验,结果表明,4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一定的引诱效果.其中,引诱剂MA2K 05的效果最好,引诱活性平均为26.3头/诱捕器,对其它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也有引诱作用;引诱剂MA2K 13活性次之,平均21.3头/诱捕器;MA2K 11最弱,平均13.8头/诱捕器.3种诱芯A、B和C的引诱效果分别为14.73、4.25和20.3头/诱捕器,其中诱芯C内引诱剂总量为诱芯A或诱芯B的2.5倍,且诱芯C内的引诱剂3~5 d需添加一次,而诱芯A和诱芯B的引诱活性能持续1个月以上,因此,诱芯B较为理想.宣州诱捕器引诱效果显著高于日式诱捕器,分别为36.4和9.7头/诱捕器.不同剂量诱捕结果表明,随着诱芯缓释量的增加,诱捕效果也相应提高,当剂量从20 ml上升至80 ml时,诱捕效果增加不显著;当诱剂达120 ml时,引诱效果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4种引进的引诱剂制剂对桔小实蝇引诱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果园试验评价了从美国引进的4种引诱剂与1种国产引诱剂对桔小实蝇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国产甲基丁香酚液体制剂(CME)诱捕实蝇成虫数量最大,为493.2头/诱捕器,雌虫率为9.0%,且持效期长达60 d;美国甲基丁香酚固体制剂(MEU)的诱捕实蝇成虫数量次之,为250.2头/诱捕器,雌虫率为0.4%,持效期39 d;醋酸铵+腐胺复合固体制剂(2C)、蛋白颗粒剂(PB)和醋酸铵+腐胺+三甲胺复合固体制剂(3C)3种美国产食物引诱剂中以2C诱捕实蝇成虫效果最好,诱虫数为152.8头/诱捕器,雌虫率为96.6%,持效期36 d;PB的诱虫数为49.0头/诱捕器,雌虫率为56.3%,持效期39 d;3C诱虫数为8.4头/诱捕器,雌虫率为92.8%,持效期18 d。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利用引诱剂监测、防治光肩星天牛,使用引进美国Chem Tica公司开发的光肩星天牛性诱剂和植物源引诱剂,于2014年和2015年在浙江省慈溪市沿海防护林内进行连续2年的林间诱捕试验,验证其对光肩星天牛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单独使用时,可有效诱捕雌成虫,每个诱捕器的平均诱捕量为(0.7±0.481)头;植物源引诱剂单独使用时,可有效诱捕到雄成虫,其平均诱捕量为(0.9±0.860)头;2种引诱剂配合使用时,对雌虫和雄虫的诱捕效果与各引诱剂单独使用相比无增效作用。试验中影响引诱剂诱捕效果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降水量和降水天数的交互作用(χ2=10.00,df=1,P=0.0016),达到一定降水量的降水天数对诱捕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诱芯中引诱剂植物挥发物(α-蒎烯和乙醇)和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在野外条件下的变化及其对诱芯诱捕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应用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了松墨天牛诱芯中引诱剂植物挥发物α-蒎烯和乙醇及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在野外悬挂不同时间后的比例和成分变化;并在林间设置20个诱捕器,每诱捕器上悬挂1个诱芯,其中10个诱捕器在第30天时更换新的诱芯,另10个诱捕器的诱芯不更换,调查相应的野外诱捕效果。【结果】诱芯中引诱剂植物挥发物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植物挥发物在前15 d内,平均释放量为5.05 mL/d;在第45-60天内,平均释放量仅为0.58 mL/d。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植物挥发物中α-蒎烯和乙醇的初始总含量≥97%,另外含有莰烯、氧化蒎烯、松香芹醇、松香芹酮、桃金娘烯醛、马鞭草烯酮、桃金娘烯醇等7种杂质。随着时间延长,植物挥发物中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发生变化,其中第15天时,乙醇含量为零;第15-45天期间,共新增3种杂质,即马鞭草烯醇、樟脑烯醛和马鞭草烯基乙基醚;原有杂质松香芹醇、松香芹酮、桃金娘烯醛、马鞭草烯酮到第60天时含量所占比例显著增加。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前15 d内,平均释放量为1.05μL/d;在第30-45天内,平均释放量下降到0.52μL/d;第45天时,聚集信息素含量几乎为零。野外诱捕试验结果显示,旧诱芯(已悬挂30 d的诱芯)和新诱芯(第30天时新更换的诱芯)在第45天时诱捕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在第50天时,新旧诱芯的野外诱捕效果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在第60天后,新旧诱芯的野外引诱效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结果表明,松墨天牛诱芯中引诱剂在野外条件下释放速率存在"先快后慢"的趋势,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成分之间的比例发生变化,主要成分也发生氧化,进而影响诱捕效果。我们自制的松墨天牛诱芯野外诱捕的高效持效期不少于45 d,持效期不少于60 d,如何更好地控制松墨天牛诱芯中引诱剂的释放速率,延缓各成分的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茶黄蓟马Scirtothirips dorsalis Hood的嗜好颜色并将其用于田间监测,本试验采用RGB颜色模式,将RGB值转换成虚拟波长进行嗜好颜色量化研究,对室内和田间八种颜色进行了筛选,对嗜好颜色粘板在田间应用效果及背景色、形状和网对其影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室内茶黄蓟马嗜好颜色为虚拟波长为560 nm[RGB(195,255,0)]黄绿色,显著高于对其他颜色的偏好。田间嗜好颜色也在560 nm附近,同时540 nm绿色和580 nm黄色也有较好诱捕效果。嗜好颜色粘板在田间具有良好的诱集效果,当田间拍打得到种群平均密度为6-11头/花序的较低时,粘板监测到的虫口最高达479头/板/d,并且随着平均密度增大而增加。黑色、白色和蓝色为背景色的粘板诱捕蓟马数量与对照诱捕量无显著差异。圆形色板对茶黄蓟马诱捕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形状色板,立体诱板和等边三角形、正方形诱板之间对茶黄蓟马的诱捕效果均无显著差异。罩网能有效地保护非靶标生物但茶黄蓟马诱捕量下降。罩于2 mm孔径网和6 mm孔径网的色板诱捕非靶标生物量分别约为无罩网诱捕量的1.5%和15%,但诱捕茶黄蓟马数量分别约为无罩网诱捕量的10%和20%。以上结果为基于颜色的茶黄蓟马的监测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评价诱芯、诱捕器和诱芯组合的诱集效果,筛选出对草地贪夜蛾雄蛾诱捕效果最佳的诱芯和诱捕器组合,为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诱芯优化筛选试验中,9种诱芯中编号为3-4、4-2、4-3的3种诱芯对草地贪夜蛾雄蛾诱捕效果最好,专一性强。诱捕器筛选试验中,5种市面上常见诱捕器里,桶型诱捕器是其他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2倍以上,效果最佳。诱芯筛选试验中,在使用桶型诱捕器及小夜蛾诱捕器的条件下,翔林3-3诱芯对草地贪夜蛾雄蛾的诱虫效果都为最佳。此研究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综合防治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武三安 《昆虫知识》1995,32(1):30-31
关于性信息素诱捕器诱虫效果的评价,人们对性信息素的结构、成分及其比例研究众多,而关于性信息素诱芯(下面简称性诱芯)颜色对诱捕器诱虫量的影响,未见专门报道。本试验选用在山西晋中枣区发生量大,危害严重的枣镀翅小卷叶峨A。cyl。s(A。c》yloPerO。at。。aL山(又称零粘虫)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性诱芯颜色对诱捕器诱虫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整理如下。是材料与方法1.l时间与场地:试验干1992年4月S~22日在山西省太谷县白城村西枣园进行,此时正值越冬代成虫发生期。枣园面积约10000m‘,结果枣树70O余株。1.2性诱芯;由山…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榕管蓟马Gynairothrips uzeli Zimmerman最嗜颜色及粘虫色板田间诱集效果,以垂叶榕种植基地为试验点,比较榕管蓟马对10种颜色的嗜好差异,测定粘虫板颜色与悬挂高度、颜色与悬挂密度对榕管蓟马的互作效应,查验3种偏嗜颜色-悬挂高度-悬挂密度组合粘虫板的田间诱集效果。结果表明:榕管蓟马最嗜颜色为黄色,其次为紫色和青色,对其他7种颜色的嗜好较弱;粘虫板颜色、悬挂高度和悬挂密度均极显著影响榕管蓟马诱集,颜色与悬挂高度、颜色与悬挂密度对榕管蓟马诱集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黄、青、紫等3种偏嗜颜色粘虫板的悬挂高度均以色板底端高出垂叶榕顶部10 cm为佳,适宜悬挂密度则分别为4片/100 m2、5片/100 m2和5片/100 m2;3种偏嗜颜色-悬挂高度-悬挂密度组合中,黄色组合粘虫色板对榕管蓟马的田间诱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