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发菜细胞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液相氧电极测定离体悬浮生长发菜细胞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结果表明,发菜细胞的光补偿点为15 ̄16μmol·m-2·s-1,光饱和点为90μmol·m-2·s-1,光抑制点为190μmol·m-2·s-1。25℃下发菜细胞光合速率最高,呼吸速率则在10 ̄5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发菜细胞光合作用的最适pH值为7.0 ̄7.5,呼吸作用最适pH值为9.0。BG110无氮培养基中添加30mmol·L-1NaNO3,发菜细胞的光合速率增加约20%。培养基中Na2HPO4浓度为1.75mmol·L-1时,细胞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最大,随后保持稳定。钾盐浓度变化对发菜细胞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1.还原型和氧化型抗坏血酸都能提高玉蜀黍的发芽率——分别提高了17%和25%,增加幼根数目——由对照2—5根增至3—7根,促进幼苗的引长——由对照2.10厘米分别增至3.53和3.84厘米;并且对幼根的作用特别强烈,比对照分别增加1倍和1.2倍。 2.向日葵的发芽率和生长为脱氢抗坏血酸大幅度提高:发芽率由对照的34%上升为71%,幼苗长度由5.1厘米增至6.2。还原型抗坏血酸对发芽和生长均无明显影响。 3.还原型抗坏血酸能促进大豆、水稻“一线红”的生长,而氧化型则抑制其生长。因为这两种种子本身的发芽率很高,抗坏血酸的效应难于以此显示出来。但还原型抗坏血酸能加速“一线红”的发芽过程。两种抗坏血酸都可提高水稻“脱硬853”的发芽率。 4.对上述发芽率有良好效应的种子,浸种液浓度在1—1,000ppm之间(浸种24小时),其发芽率一般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最适浓度为1,000ppm。抗坏血酸生长效应的最适浓度为10—100ppm。但各种种子对浸种液的敏感度各有所不同。 5.脱氢抗坏血酸浸种处理诱导了向日葵萌动种子中抗坏血酸的合成:被处理种子的幼苗本身主动合成抗坏血酸的过程比对照提早1天,并且其抗坏血酸的含量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6.向日葵用脱氢抗坏血酸浸种后,经大部分聚集在种壳中。进入种仁的脱氢抗坏血酸立卽被还原成还原型抗坏血酸。在这个强烈的还原系统中首先是含SH基的化合物,其中包括一种特殊的SH基化合物——脂酶在内,提供出氢而本身遭致氧化。因此,脱氢抗坏血酸浸种使脂酶活性抑制,而还原型抗坏血酸则使脂酶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海滨锦葵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滨锦葵(Kosteletzkya virginica)胚轴为外植体,在9种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不定芽分化及生根培养,确定了植株再生的最适培养条件:(1)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IAA 1.0 mg·L-1+KT 0.3 mg·L-1+sucrose 30 g·L-1+agar 8 g·L-1,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3.94%;(2)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IAA 0.1 mg·L-1+ZT 0.5 mg·L-1+sucrose 30 g·L-1+agar 8 g·L-1,不定芽诱导率为65.83%;(3)生根最适培养基为MS+sucrose 30 g·L-1+ agar 8 g·L-1,生根率为96.67%。炼苗移栽后,成活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4.
五唇兰种子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成厚  叶秀粦  梁承邺 《广西植物》2005,25(2):149-151,i004
授粉90d的五唇兰种子95%具球形胚,无菌条件下播种于培养基3个月后种子最高萌发率达到 90%。ABA和高浓度的NH4NO3抑制种子的萌发。NAA和BA促进种子的萌发,最适浓度为BA0.2mg· L 1+NAA0.5mg·L 1。400mg·L 1的谷氨酰胺可促进原球茎生长。2000mg·L 1的蛋白胨促进原球茎发 育成苗。  相似文献   

5.
秦岭野百合鳞片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延龙  徐炎  李峰  罗佳  范铭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7):1315-1318
以鳞片为外植体,建立了秦岭野百合(LiliumbrowniiF.E.Brown)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mg·L-1+NAA0.1mg·L-1,最适继代培养基为MS+6-BA0.5mg·L-1+NAA0.1mg·L-1,幼苗根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IBA0.3mg·L-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生根率会不断提高,培养到30d,生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6.
用盐析法从大蕉果皮中初步纯化了脱镁螯合酶(Mg—dechelatase,MDCase),纯化程度约为3.01倍。以叶绿酸(chlorophy1lin)为底物,MDCase Km值为13.47nmol·L^-1;活性最适反应温度为50℃;在30~70℃内,活性较稳定,但在100℃下40min仍保持50%活性;在pH6.5~9,5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大。MDCase活性受还原剂β-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抗坏血酸、Na2SO3(SO2)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抑制,而受过氧化氢激活;金属离子Cu^2+、Zn^2+、Fe^2+、Ca^2+和K^+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MDCase活性;不同的螯合剂效应不同,EDTA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而柠檬酸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比色法测定抗坏血酸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   总被引:76,自引:2,他引:74  
本文介绍一种用细胞色素c的氧化来比色测定抗坏血酸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的方法。实验证明,它不受SOD的抑制,仅受硫脲的抑制。所以,该体系可作为筛选抗·OH自由基的清除剂和有效药物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温度、土壤水分和NaCl对黄顶菊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黄顶菊种子萌发无显著差异;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5℃;种子萌发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种子萌发的最佳土壤含水量为35%-45%。在最适温度下,种子萌发耐受NaCl的临界值为89.919mmol·L^-1极限值为218.92mmol·L^-1;不同温度和NaCl以及二者共同作用使黄顶菊种子萌发受到的抑制都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生长及代谢动力学研究1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的动力学特性。测得细胞产率系数1.573mgVS(mmol NH+4)-1;细胞衰减常数0.052mgVS(g·VS·d)-1。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的最大氨氧化速率1.320~2.761mmol(gVS·d)-1,最大亚硝酸盐转化(反硝化)速率14.497mmol(gVS·d)-1。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利用氨的Km值1.801~4.215mmol·L-1,利用亚硝酸盐的Km值0.468mmol·L-1。氨自身的抑制常数38.018~98.465mmol·L-1,实际最大氨氧化速率的氨浓度16.656mmol·L-1。亚硝酸盐对厌氧氨氧化的抑制常数5.401~11.995mmol·L-1。厌氧氨氧化的最适pH7.605。厌氧氨氧化的最适温度30℃。Vmaxa、Kma、Kia和Kin的活化能依次为37.316、30.239、33.695和30473kJ·mol-1。  相似文献   

10.
酪氨酸酶是植物甜菜素生物合成的限速酶,但是,其酶学特性尚不了解。以黑暗培养3d的盐地碱蓬幼苗为材料,采用NaF抽提、饱和硫酸铵沉淀法提取盐地碱蓬中的酪氨酸酶,以研究其酶学特性。结果表明,酪氨酸酶氧化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6.6,最适条件下Km=1.09mmol·L-1,Vmax=71.43μmol·g-1(FW)·min-1;酪氨酸酶羟化活性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6.6,最适条件下Km=3.16mmol·L-1,Vmax=0.645μmol·g-1(FW)·min-1。Na2S2O3是盐地碱蓬酪氨酸酶的强效抑制剂,0.05mol·L-1Na2S2O3几乎完全抑制酪氨酸酶氧化及羟化活性。而0.01mmol·L-1的Cu2+可以显著激活酪氨酸酶的氧化及羟化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26%和128.2%。这些结果表明盐地碱蓬中酪氨酸酶的羟化活性是影响甜菜红素合成速率的关键,也为深入研究盐地碱蓬酪氨酸酶在甜菜素合成中的作用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