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给予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窗联合正畸牵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9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次粘结成功率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和肿胀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刀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疗效良好,且能显著降低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畸导萌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正畸导萌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7-25个月(平均20个月)的正畸治疗,38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均完全萌出纳入到正常牙列中,牙齿及牙周组织未见异常,牙齿排列整齐且咬合关系良好,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结论:正畸配合外科手术导萌可有效避免上颌尖牙因埋伏阻生而拔除给患者带来的美观和功能上的缺憾,是一种有效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矫治单侧后牙正锁(牙合)中微型钛钉种植支抗(MIA)作用。方法:选择应用钛钉MIA作为绝对支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41例,选择11例单侧后牙正锁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MIA压低伸长的上颌后牙,牵引舌侧倾斜的下颌后牙以矫正单侧后牙正锁胎。MIA植入部位为上颌后牙颊侧和腭侧根尖区,以及下颌后牙颊侧根尖牙槽间隔。观察植入术后钛钉周围组织的反应。结果:采用多部位植入钛钉TMIA、上下颌同时牵引的方法可有效矫正单侧后牙正锁(牙合),钛钉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其周围仅有轻微炎症。结论:作为骨性绝对支抗,MIA能有效压低上颌后牙,扶正舌倾的下颌后牙,矫正单侧后牙正锁(牙合)。  相似文献   

4.
第二恒磨牙正锁[牙合]畸形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引发下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相关因素,为口腔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00例符合条件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49例,女451例,平均年龄21.7±3.31岁,其中45例发生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测量上颌后段牙弓间隙,下颌后段牙弓间隙,ANB角,上颌第一磨牙区和上颌第二磨牙区的牙槽弓宽度和下颌第一磨牙区和下颌第二磨牙区的牙槽弓宽度,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发生率为5.6%,其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回归方程:第二磨牙正锁(牙合)=22.9748 2.0257×上颌后段牙弓拥挤度 1.5372×下颌后段牙弓拥挤度 1.0071×ANB角度 0.3785×上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0.4897×下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结论第二磨牙正(牙合)与上颌后段牙弓拥挤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下颌后段牙弓拥挤度、ANB角度和上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呈正相关关系,与下颌第二磨牙处的牙槽弓宽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以微种植钉为支抗压低伸长磨牙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9月1日期间,11例修复空间不足,需要压低因对颌牙缺失而伸长的上颌第一磨牙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18~40岁,平均26岁.9位患者下颌单侧第一磨牙缺失,2位患者下颌双侧第一磨牙缺失,上颌磨牙由于对颌牙长期缺失而伸长,咬舍于对颌牙槽嵴黏膜,妨碍牙列修复治疗.利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使用弹力链牵引伸长的磨牙,产生根向压入力.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和曲面断层片.结果:11例患者伸长的磨牙均成功压低,获得足够的义齿修复的垂直空间,伸长磨牙平均压入3mm,成功进行了种植义齿或固定义齿修复.治疗时间平均为6个月.结论:采用微种植钉作支抗,能有效压低伸长的上颌磨牙,创造足够的义齿修复空间,且方便、高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比较上海地区Angle Ⅱ1类及个别正常[牙合]青少年牙、牙弓及基骨形态,为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上海地区个别正常[牙合]青少年50例(男女各25例)为对照组 以Angle Ⅱ^1类50例(男女各25例)为实验组.分别测量牙量,牙弓宽度及长度,基骨宽度及长度.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牙弓形态:实验组上颌中段和后段牙弓宽度显著减小,上颌前段,下颌各段牙弓宽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上下颌各段牙弓长度显著增加.(2)基骨形态:实验组上颌基骨宽度显著减小,基骨长度显著增加 下颌基骨形态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牙量:实验组上下颌牙量均显著增加.结论 (1)Angle Ⅱ^1类患者未发现尖牙区和下颌牙弓狭窄,提示临床上尽量不要轻易扩展上颌尖牙区和下颌牙弓宽度.(2)Angle Ⅱ^1类患者上颌牙弓和基骨均显狭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上海地区AngleⅡ1类及个别正常青少年牙、牙弓及基骨形态,为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上海地区个别正常青少年50例(男女各25例)为对照组;以AngleⅡ~1类50例(男女各25例)为实验组。分别测量牙量,牙弓宽度及长度,基骨宽度及长度。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牙弓形态:实验组上颌中段和后段牙弓宽度显著减小,上颌前段,下颌各段牙弓宽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上下颌各段牙弓长度显著增加。(2)基骨形态:实验组上颌基骨宽度显著减小,基骨长度显著增加;下颌基骨形态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牙量:实验组上下颌牙量均显著增加。结论(1)AngleⅡ~1类患者未发现尖牙区和下颌牙弓狭窄,提示临床上尽量不要轻易扩展上颌尖牙区和下颌牙弓宽度。(2)AngleⅡ~1类患者上颌牙弓和基骨均显狭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正畸患者埋伏牙的基本患病情况。方法:第四军医大学口腔正畸科2008.1.1-2011.4.23就诊的6876例患者中,以确诊的589例埋伏牙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部位和数量等基本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埋伏牙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正畸患者中患病率为8.56%,以上颌好发,上颌尖牙患病率最高,其次为埋伏多生牙;以单发为主;女性较男性多发。结论:埋伏牙在正畸门诊患者中患病率较高,尤其是上颌尖牙,提示正畸医生在患者就诊时要注意埋伏牙的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CBCT观察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对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22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前方牵引治疗,应用CBCT评估矫治前后上气道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结果: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矫治后上气道的总体积、腭咽、舌咽、喉咽及口咽体积显著增大(P0.05);软腭尖、会厌顶平面上气道的截面积及口咽段最小截面积、软腭尖平面矢状径、横径与会厌顶平面横径均显著增大(P0.05);硬腭平面的截面积、横径与矢状径及会厌平面的矢状径无显著变化(P0.05)。软腭尖平面上气道的矢横径比显著增大,会厌顶平面的矢横径比显著减小(P0.05)。结论: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后上气道变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与上颌牙根尖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制订截骨平面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上颌牙槽清晰或出土后仍有牙保留的颅骨,在颅骨梨状孔下缘至上颌结节作一连线作为模拟Le Fort Ⅰ型术式截骨水平,以上颌牙槽缘为标志,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侧上颌各牙的牙槽缘至上述模拟截骨水平的距离及牙槽缘至各牙根尖端的长度,然后计算出上颌各牙根尖至Le 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结果:上颌各牙相对的牙槽缘至Le 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从中切牙至第二磨牙逐渐缩小,右侧中切牙为21.09±1.53 mm,左侧中切牙为20.96±1.64mm,右侧第二磨牙为14.94±1.52 mm,左侧第二磨牙为14.95±1.59mm;上颌各牙根尖至LeFort Ⅰ型术式截骨水平的距离,从中切牙至第二磨牙也逐渐缩小,而两侧尖牙牙根尖距离Le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右侧为4.49±1.74mm,左倒为4.69±2.14mm,第二磨牙牙根尖距离Le 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右侧为4.65±1.63mm,左侧为4.49±1.89,两侧尖牙牙根尖和第二磨牙牙根尖至LeFort Ⅰ型术式截骨水平的距离均比较接近.结论:上颌各牙根尖至Le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均在4mm以上,根据前牙中尖牙牙根尖的位置和后牙中第二磨牙牙根尖的位置,LeFort Ⅰ型术式截骨线水平在13、23(3|3)根尖及27、27(7|7)根尖上方4mm以上,按此平面作截骨水平较为安全,不易损伤牙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Le Fort I型截骨术与上颌牙根尖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制订截骨平面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上颌牙槽清晰或出土后仍有牙保留的颅骨,在颅骨梨状孔下缘至上颌结节作一连线作为模拟Le Fort I型术式截骨水平,以上颌牙槽缘为标志,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侧上颌各牙的牙槽缘至上述模拟截骨水平的距离及牙槽缘至各牙根尖端的长度,然后计算出上颌各牙根尖至Le Fort I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结果:上颌各牙相对的牙槽缘至Le FortI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从中切牙至第二磨牙逐渐缩小,右侧中切牙为21.09±1.53mm,左侧中切牙为20.96±1.64mm,右侧第二磨牙为14.94±1.52mm,左侧第二磨牙为14.95±1.59mm;上颌各牙根尖至Le Fort I型术式截骨水平的距离,从中切牙至第二磨牙也逐渐缩小,而两侧尖牙牙根尖距离Le Fort I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右侧为4.49±1.74mm,左侧为4.69±2.14mm,第二磨牙牙根尖距离Le Fort I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右侧为4.65±1.63mm,左侧为4.49±1.89,两侧尖牙牙根尖和第二磨牙牙根尖至Le Fort I型术式截骨水平的距离均比较接近。结论:上颌各牙根尖至LeFortI型术式截骨线的距离均在4mm以上,根据前牙中尖牙牙根尖的位置和后牙中第二磨牙牙根尖的位置,Le Fort I型术式截骨线水平在13、23(3|3)根尖及27、27(7|7)根尖上方4mm以上,按此平面作截骨水平较为安全,不易损伤牙根。  相似文献   

12.
在口腔科诊疗工作中经常会见到因下颌磨牙长期缺失导致对颌磨牙伸长的情况,这将直接导致对颌磨牙修复空间不足。这种病例需要通过压低伸长的上颌磨牙来获取足够的空间,以利于下颌磨牙的修复。另外,高角和开牙合病例要想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也需要通过压低磨牙来进行垂直向控制,因此压低上颌磨牙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压低上颌磨牙的方法除了牙合垫、高位牵引头帽、手术等之外,还有微种植体支抗,它又称为"绝对支抗"由钛或合金制成,分为自攻型和助攻型。由于创伤小,植入部位灵活,手术简单,压低磨牙效果显著,所以自临床应用以来得到大力推广。因此本文就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磨牙的临床应用、压低效果评价、副作用及防治措施和生物力学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全口义齿不同牙尖斜度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探讨全口义齿上颌笫一磨牙近中舌尖颊面的五种不同牙尖斜度,进行垂直向(牙合)力作用下的有限元应力分析。结果表明10°牙最佳,0°牙较佳,30°牙较差,40°牙更差,20°牙比10°及0°牙差,但比30°及40°牙好,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尹江  杨森  唐平  李浪  张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7):5344-5347
目的:研究对比前牙美学区实施即刻种植及延期种植对患者唇侧骨量变化。方法:选择2012 年4 月至2013 年4 月在我院 接受上颌前牙区的单颗种植手术治疗的患者96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即刻种植组48 例(48 颗ITI种植体)与延 期种植组48 例(48 颗ITI种植体)。对比两组术后唇侧骨量情况,唇侧骨的改建情况以及术后1 年的PES评分。结果:即刻种植组 术后1 年的唇侧骨高度较术后即刻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种植组与延期种植组术后1 年水平向骨改建的 种植体冠方C 及中段M 较术后即刻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即刻种植组在术后1 年的唇侧牙槽嵴的高度 降低水平明显大于延期种植组,且对于水平向骨改建方面,两组种植体中段M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 年的PES 评分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即刻种植并未能阻止患者牙槽嵴生理吸收,但种植的美学效果亦较 好。临床运用时应加以关注,掌握好适应证,从而获得最佳疗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金丝猴牙齿与体重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金丝猴牙齿与体重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雄性中,无论是线性还是面积与颅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较雌性的更为紧密。而且,随着体重的增加,雄性牙齿的近中远中长(M/D)也比雌性的增长较快。在上、下颌中,上颌牙齿与颅长的关系表现出更强的相联性。与其他灵长类相比较,金丝猴在取食和咀嚼过程中主要利用颊齿;大的个体具有大的犬齿及一定比例的臼齿面积和齿弓(牙合)面面积;上齿弓(牙合)面面积大于下齿弓(牙合)面面积。也就是说上齿弓提供了比下齿弓更大的咀嚼面积。金丝猴牙齿与体重间的关系位于猴类和人猿类之间,更接近于大猩猩(Gorilla)、疣猴(Colobus)和猕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在上颌第三磨牙拔除中的镇痛效果,为临床应用单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拔除上颌第三磨牙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63例患者,共拔除500颗上颌第三磨牙,以500例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n=300)和对照组(n=200).试验组采用单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拔除上颌第三磨牙,对照组加用腭前神经阻滞麻醉和腭侧浸润麻醉.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疼痛感觉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仅用单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可满足临床上颌第三磨牙拔除的镇痛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CBCT(Cone-Beam 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在正颌手术前的正畸治疗中,下切牙唇向移动后的牙根吸收情况。方法:对17名需要进行正颌手术的成人骨性Ⅲ类患者分别在矫治前及正颌手术前对下切牙区进行CBCT扫描,经软件处理进行三维重建,对每个牙根单独成像后分别测量其牙根体积。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牙根体积量及吸收量百分比的变化。结果:①下切牙在唇向移动后牙根体积显著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②不同牙位间牙根吸收量百分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在术前正畸治疗移动下切牙的过程中,下切牙牙根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吸收。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正常颌位全口义齿前牙有无正中(牙合)接触的两种设计,进行垂直向(牙合)力作用下的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上颌基托纵折好发部位的横向拉应力及上颌前部基托下粘膜的垂直向压应力,前牙区无正中颌接触者明显小于有正中颌接触者。因此,作者认为前牙无正中(牙合)接触者可防止上颌基托纵折及减少前牙区牙槽骨过度吸收,为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正确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感染弓蛔虫较为常见,但目前尚缺乏形态学研究报道。最近,我们对小熊猫弓蛔虫的形态进行深入研究,证明其形态与文献报道的其他弓蛔属种类有显著不同,确认为一新种,命名为小熊猫弓蛔虫(Toxascaris ailuri sp.nov.)。形态描述虫体粗大,灰白色,圆柱状,两端缩小,雄虫尾端向腹面弯曲,雌虫尾端直而钝圆。虫体体表密布横纹。头端有明显的三片唇,一个背唇和2个亚腹唇。背唇上有2个头乳突,其基部外侧各有一个稍大的圆形区;亚腹唇上各有一个头乳突和圆形小区,并有一个小的头感器。唇内缘有明显的唇齿。唇由唇髓支撑着,唇髓前叶…  相似文献   

20.
邱伟芳  邓文正  曾冠强  黄汝祥 《蛇志》2010,22(3):238-240
目的应用微钛钉种植体治疗上前牙前突,评价微钛钉种植体增强磨牙支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20例患者,上牙列前牙区牙齿覆盖在Ⅱ°以上,平均覆盖为8.3 mm。应用微钛钉种植体,植入上颌第一恒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颊侧根尖之间的牙槽间隔,以每侧200g力滑动内收前牙。通过比较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分析其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20例牙弓突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8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6 mm,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均未发生显著性移动,均无显著性扭转,种植体保持稳定。结论微钛钉种植体能有效治疗上颌前牙前突,起到磨牙强支抗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