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白质脱髓鞘、胶质细胞增殖、轴突损伤和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脱髓鞘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既往在对MS及其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研究中发现了细胞自噬也参与了其发病,涉及到的主要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树突状细胞、神经元。因此,本文将对以上细胞自噬在MS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M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以中枢神经脱髓鞘及神经元病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致病机制尚未明确,且目前无法彻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来缓解病理进程。因此,寻找MS的有效治疗途径尤为重要。研究发现,Th17细胞与MS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而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miRNA和代谢程序调控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对Th17细胞及MS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Th17细胞的分化调控和MS治疗的一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与MS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是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研究的动物模型。MS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普遍认为是在易感基因的基础上,受环境因素触发,由CD4+T细胞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 system,CNS)自身免疫性疾病。初始CD4+T细胞在T细胞受体介导下活化,继而可分化为至少4个主要亚型,分别为TH1、TH2、TH17和iTreg细胞,参与不同类型的免疫应答。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网络对CD4+T细胞分化和效应细胞因子产物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各相关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在CD4+T细胞向不同亚型分化及MS/EAE发病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揭示各因子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治疗MS。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类自身免疫障碍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抑制免疫异常导致的炎症反应,以及促进髓鞘形成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成熟分化是防治MS的重要治疗策略,这有赖于对相关调控机制的深入了解。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个体除受到先天遗传因素影响外,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微小RNA(miRNA)以及染色质重塑等表观遗传学机制很有可能也参与了MS疾病免疫调节,炎症反应以及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调节。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M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认识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TNF-α及其受体在格林巴利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是一种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GBS的确切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GB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TNF-α及其受体在GBS的发病机制中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TNF-α及其受体在GB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慢性炎症性脱髓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在发病特点和病理学特征上与人类的MS表现非常相似,是研究MS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理想的动物模型。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细胞是CD4~+T细胞的一个重要亚群,主要分泌IL-17(interleukin-17)细胞因子,在EAE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NF-κB激活剂1(NF-κB activator 1,Act1)是SEFIR(similar expression to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genes/IL-17R)蛋白家族的一员,是IL-17信号通路的连接蛋白。在IL-17的刺激下,Act1通过SEFIR-SEFIR相互作用招募到IL-17受体(IL-17 receptor,IL-17R)上,以调节下游信号通路。对Act1介导的IL-17信号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以期为EAE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7.
杨亚  周永宁 《生物磁学》2013,(3):597-600
肝性脊髓病是由多种急慢性肝脏疾病引起的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上以慢性、进行性双下肢痉挛性截瘫为特征性表现。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考虑主要与毒性物质增多、营养物质缺乏、动力学改变、免疫损伤有关。主要病理改变为脊髓侧索对称性脱髓鞘。该病不可逆,预后较差,早期肝移植可望治愈肝性脊髓病。  相似文献   

8.
肾纤维化为慢性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所必经的共同病理路径,病理改变包括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肾纤维化的理想动物模型对慢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治疗药物的研发等存在现实意义。目前,肾纤维化动物模型包括药物或毒物诱导、手术模型以及基因敲除等多种模型,不同动物模型肾功能、肾组织病理等方面各具特点,尚无法完全模拟人类慢性肾疾病,这提示慢性肾疾病发病的复杂性,对于其病理机制认识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MS)是中青年非外伤性致残的最常见原因,但是MS的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明了。核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诊断、监测MS的重要手段。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是公认的研究人类MS的动物模型,MRI为EAE模型的评估提供直接、客观的影像学依据。理想的EAE大鼠模型不仅有助于开展对MS的防治、发病机理、相关药物开发等多方面的研究,而且为MRI提供合适的研究平台,对MS早期诊断、病情的监测和评价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对cuprizone诱导脱髓鞘小鼠髓鞘修复的影响,探讨脑白质损伤在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uprizone喂食C57Bl/6小鼠建立脱髓鞘小鼠模型,采用快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各组髓鞘变化,观察氟哌啶醇对髓鞘修复的作用。结果成功建立cuprizone诱导的脱髓鞘小鼠模型,0.2%cuprizone摄入6周胼胝体脱髓鞘损伤达到最大;停药后髓鞘自发性修复,3周后几乎恢复正常水平;在髓鞘修复同时给予氟哌啶醇,可以推迟髓鞘的自发性修复。结论氟哌啶醇抑制髓鞘的修复再生,这可能是氟哌啶醇加重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硬化(MS)是主要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标记物是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诊断和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因为他们可能反映遗传以及环境变化所引起的某些免疫反应的存在,性质和强度。因此生物标记有助于MS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指导治疗方案,推断MS疾病活动性,以及判断疗效。本文概述了多发性硬化领域当前的生物标记物研究状况及其相关的临床实践,并通过对三种具有较大潜力的生物标记物与病理的特异性、灵敏度、可靠性和临床实用工具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优化的治疗以防止致残,同时还可以对疾病修饰药物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衰的元凶,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因此,建立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疾病防治、新药开发的关键环节。本文回顾并分析了有关该疾病模型的国内外文献,从造模方法、发病机制、病理改变、适用条件、模型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为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鉴定MPTP诱导慢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纹状体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对MPTP慢性PD动物模型的特异性蛋白质组进行初步探讨,为PD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蛋白质组学依据。方法成功建立MPTP诱导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提取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脑纹状体蛋白质,分别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2-DE。图像分析软件PDQUEST8.0分析电泳图谱找出差异表达蛋白,运用MALDI-TOF MS质谱鉴定;其肽质量指纹图(PMF)经MS Fit检索。结果比较MPTP诱导慢性PD模型小鼠和正常对照小鼠纹状体二向电泳图,发现12个蛋白表达异常,最终鉴定出其中4个蛋白质:线粒体裂殖调节因子1(mitochondrial fission regulator 1)、类泛素样蛋白3前体(ubiquitin-like protein 3 precursor)表达下调;S100蛋白A10(proteinS100-A10)、Lin-7 homolog B为新出现点。结论初步鉴定出MPTP慢性PD模型小鼠纹状体部分差异表达蛋白,所发现4个表达异常的蛋白质与帕金森病线粒体的损伤和兴奋性神经毒性密切相关,与PD的发病机制相符,为深入研究帕金森病病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心肌病是一种独立、特异的心肌病,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和死亡率升高密切相关。其病理表现为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心肌细胞代谢障碍、心肌微血管病变、自主神经病变、胰岛素抵抗及细胞因子异常等多个方面。本文综述了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研究较多的几条信号通路,为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第二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运动症状。典型的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缺失,残存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胞质内出现病理标志物路易体(lewy's body)。P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PD可能是遗传、环境、老龄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机制涉及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神经炎症、兴奋性毒性损伤等。由于病因不清、发病机制复杂导致PD的治疗依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已有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细胞和组织移植治疗、基因治疗等,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文献研究进展,对PD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现状进行概述,旨在为PD基础研究及药物研发提供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16.
徐雁  崔丽英 《生命科学》2014,(6):657-664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和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tis optica,NMO)是两个独立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B细胞和体液免疫在二者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证据显示,针对B细胞和/或抗体的治疗有可能同时对抗MS和NMO。就B细胞及其体液免疫在MS和NMO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Sestrin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应激诱导蛋白,通过多种机制保护细胞免受应激、老化等病理生理因素损伤。Sestrin2(Sesn2)是Sestrins蛋白亚型,缺氧、氧化应激等可诱导其表达,Sesn2参与代谢相关性和年龄相关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也参与细胞生长和代谢的调节,与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严重创(烧)伤感染、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阐述Sesn2功能及其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 AS)是常见的心脏病和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诱因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小鼠模型凭借成熟的基因改造优势,为研究AS发病机制和药物疗效验证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基于脂蛋白代谢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综述了传统转基因与新型小鼠模型的病理特点及其在药物开发中的临床前应用潜力和局限性,以便今后该疾病相关机制研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19.
激光显微切割(Laser microdissection,LMD)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联用技术(LMD/MS)已成功应用于肾活检组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高了某些肾脏病的诊断水平,显示出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文中就LMD/MS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原理、方法及该技术在肾淀粉样变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分型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硬化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深入地研究该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将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帮助。髓鞘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生理结构,主要发挥保护轴突和加速神经冲动传导的作用。在成年中枢神经系统,髓鞘损伤后可以由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经增殖、迁移和分化而重新形成,即髓鞘再生。然而,在慢性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病灶中,由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障碍,导致髓鞘再生减弱,进而造成轴突损伤和神经元丢失,发生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是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病灶中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分化障碍及其相关信号机制对于临床治疗和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将着眼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分化调控机制,分析其在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病理发生中的作用和意义,并讨论了相关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