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以狭叶黄芩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剂处理、不同植物生长激素配比对狭叶黄芩茎段腋芽诱导、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分化、增殖、生根及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方式为0.1% HgCl2消毒5 min,污染率最低为8.25%;诱导腋芽最佳培养基为MS+1 mg·L-1 6-BA+1 mg·L-1 NAA,诱导率可达73.66%;诱导愈伤最佳培养基为MS+1 mg·L-1 6-BA+1 mg·L-1 2-4D,诱导率为91.33%;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 mg·L-1 6-BA+0.5 mg·L-1 NAA,分化率为44.71%。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 mg·L-1 6-BA+0.5 mg·L-1 NAA,其芽增殖倍数为5.8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2 mg·L-1 IBA,生根率可达到74.07%;试管苗移栽时蛭石:珍珠岩:园土比例按1:1:3的体积比搭配使用,移栽成活率最高达到79.24%,并且植株生长旺盛。本研究建立狭叶黄芩再生体系,为狭叶黄芩野生资源在妥善的保护基础上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柠檬醛猴樟是重要的园林绿化、用材、油用树种。以柠檬醛猴樟一年生枝条为材料,研究采集季节、消毒时间、激素对柠檬醛猴樟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中旬,柠檬醛猴樟半木质化茎段组织培养用浓度为0.1% HgCl2消毒5 min,茎段腋芽萌芽率最高,褐化率和污染率较低。猴樟茎段萌芽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05 mg·L-1 IBA,萌芽率为60%。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2 mg·L-1 IBA,增殖系数为4.33、株高为3.67 cm、地径为1.04 mm。生根培养11 d基部出现不定根,生根适宜培养基为MS+1.5 mg·L-1 IBA,生根率75.00%、根长5.06 cm、根数3.50、根粗0.82 mm。根数大于3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3.
袁云香 《植物研究》2020,40(5):673-678
以小果卫矛嫩茎为外植体,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研究了不同灭菌组合、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浓度6-BA、2,4-D、NAA配比对小果卫矛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果卫矛嫩茎最适的灭菌组合为75%酒精消毒30 s+0.1%升汞消毒15 min,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 mg·L-1 6-BA+1.0 mg·L-1 2,4-D,诱导率为79%;再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2 mg·L-1,再分化率为78.83%,1/2 MS+NAA 1.2 mg·L-1适用于生根培养,生根率达到83.23%。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红花白芨成熟蒴果为外植体,建立了白芨植株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白芨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 MS+6-BA 1.0 mg·L-1+NAA 0.1 mg·L-1+AC 0.5 g·L-1;原球茎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KT 1.0 mg·L-1+NAA 0.1 mg·L-1+AC 0.5 g·L-1;原球茎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KT 1.0 mg·L-1+NAA 0.1 mg·L-1+AC 0.5 g·L-1;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KT 1.0 mg·L-1+NAA 0.1 mg·L-1+AC 0.5 g·L-1 +土豆汁150 g·L-1,30 d后的芽增殖率达343%;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1+AC 0.5 g·L-1+土豆汁100 g·L-1,生根率达100%;试管苗移栽的最佳方式是以水苔+树皮+椰糠+锯木粉(2∶2∶1∶1,V/V/V/V)为混合基质进行多株移栽,成活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5.
以适合东北地区生长的"丹莓1号"草莓优良品种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以"丹莓1号"草莓的茎尖为外植体,考察了不同植物激素对于不定芽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移栽基质对于组培苗驯化成活的影响,确定了MS+1 mg·L-1 6-BA+0.1 mg·L-1 2,4-D为茎尖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1 mg·L-1 6-BA+0.3 mg·L-1 NAA为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MS+0.4 mg·L-1 IBA为不定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苗圃土:蛭石:珍珠岩=1:2:1为草莓组培苗成活率最高的移栽基质。本研究为"丹莓1号"优良草莓品种脱毒苗的规模化繁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紫叶狼尾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叶狼尾草(Pennisetum setaceum‘Rubrum’)的茎尖或带腋芽的节间为外植体材料,进行了组培快繁技术的实验研究,建立了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以MS+6-BA 1.0 mg·L-1+IBA 0.5 mg·L-1为较适宜的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以MS+6-BA 1.5 mg·L-1+NAA 0.1 mg·L-1+IBA 0.5 mg·L-1为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达6.5;以1/2MS+NAA 0.5 mg·L-1+IBA 0.5 mg·L-1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100%;将生根组培苗移栽炼苗,30 d后成活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7.
刺五加组培快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丽敏  孙周平 《植物研究》2009,29(4):505-508
以刺五加腋芽为外植体,通过比较不同的基本培养基(WPM、MS、1/2MS、White)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6-BA、NAA、IAA、IBA)的组合对腋芽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来建立一套高效的离体芽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芽再生培养基为WPM+6-BA 1.0 mg·L-1+NAA 0.1 mg·L-1,芽萌发率可达90%;最佳芽增殖培养基为WPM+6-BA 0.5 mg·L-1+NAA 0.05 mg·L-1,增殖倍数为4.8;最佳生根培养基为White+IBA 0.5 mg·L-1+IAA 1.5 mg·L-1,生根率可达85.2%。  相似文献   

8.
以粉美人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cv. ‘Fenmeiren’)的花茎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 该研究成功建立了粉美人萱草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 6月获得的外植体用浓度为15% (v/v)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8分钟, 外植体存活率达95%; 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004 mg·L-1 TDZ+0.1 mg·L-1 NAA, 培养30天后, 月增殖系数达2.9; 壮苗培养基为MS+0.1 mg·L-1 6-BA+0.1 mg·L-1 IBA, 在该培养基中, 组培苗不再分化, 长势健壮; 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4 mg·L-1 IBA+20 g·L-1蔗糖, 生根率达95%; 移栽基质采用珍珠岩:草炭=1:2 (v/v), 通过精细化管理, 成活率可达85%, 出圃合格率为75%。目前已实现规模化繁殖, 并生产组培苗2.0×105株, 大田种植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9.
郑云凤  张晓曼  刘晓 《植物学报》2018,53(5):686-692
以红宝石球花报春(Primula denticulata)无菌苗腋芽为外植体, 通过对丛生芽诱导、增殖、生根、炼苗和移栽等技术进行研究, 筛选出各阶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建立了红宝石球花报春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 适宜红宝石球花报春腋芽诱导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1 mg·L-1 NAA+0.1 mg·L-1 6-BA, 诱导率达73.33%; 适宜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1 mg·L-1 NAA+0.5 mg·L-1 6-BA, 增殖率达85.19%; 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2 mg·L-1 NAA, 生根率达95.59%; 最佳移栽基质为草炭:珍珠岩=3:1 (v/v)的混合基质, 移栽成活率可达96.67%。  相似文献   

10.
以金线莲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 1.5 mg·L-1+NAA 0.2 mg·L-1;增殖培养基为1/2MS +6-BA 2.0 mg·L-1+NAA 0.5 mg·L-1+香蕉100 g·L-1;增殖系数达6~8倍;生根培养基为1/2MS + IBA 1.0 mg·L-1+NAA 0.5 mg·L-1+活性炭0.2 g·L-1,生根率可达95%。将生根苗移栽入滤水性好的细兰石与炭渣混合基质中,盖膜保湿。成活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1.
以西天山野果林霍城居群、新源居群和特克斯居群黑果小檗以及特克斯居群红果小檗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组野生小檗种子生物学特性、吸水特性以及去种皮、低温层积和不同浓度GA3处理对小檗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组野生小檗种子的吸水率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黑果小檗种子与红果小檗种子吸水率差异不明显,其种皮透水透气性相似;(2)霍城居群、新源居群和特克斯居群黑果小檗种子的种皮对萌发存在强烈的抑制作用;而新源居群红果小檗种子的种皮抑制作用不明显;(3)4℃低温层积处理对4组野生小檗种子萌发影响很大,随层积时间的增加小檗种子发芽率均逐渐提高,3组黑果小檗种子层积90 d时,休眠基本被解除;红果小檗种子层积30 d时,休眠基本被解除;(4)浓度为200 mg·L-1的GA3溶液处理可显著提高4组小檗种子发芽率,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对小檗种子萌发起到抑制作用。层积60 d时霍城居群、新源居群和特克斯居群黑果小檗去种皮种子用200 mg·L-1的GA3溶液处理2 h后,发芽率分别为85.00%、83.33%和86.67%;红果小檗层积15 d时去种皮种子用浓度为200 mg·L-1的GA3溶液处理后,发芽率可达86.67%。研究结果将为今后野生小檗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岳鑫  陈贵林 《植物研究》2020,40(6):846-854
专性寄生植物锁阳以干燥肉质茎入药,为常用中药材。在锁阳的生活史中,需要经历种子萌发、芽管状器管伸长、初生吸器形成、次生吸器形成等过程,其中种子萌发和初生吸器形成是锁阳完成生活史的最基本条件。目前,触发锁阳种子萌发、初生吸器形成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阈值和种类并不清楚,导致人工调控锁阳生活史困难及栽培收益不高。本论文运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赤霉素、生长素和细胞分类素等多种激素交互作用对锁阳种子萌发和吸器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多种激素的共同作用促进锁阳球形原胚的发育。(2)B5培养基添加1.0 mg·L-1 2,4-D,0.5 mg·L-1 KT,1.0 mg·L-1 GA3可以高效诱导锁阳种子愈伤组织形成,愈伤诱导率达13.7%±3.1%。(3)B5培养基添加0.5 mg·L-1 2,4-D,0.25 mg·L-1 KT可以高效诱导锁阳愈伤组织分化初生吸器,一些初生吸器继续分化成芽管状气管,延伸3~4 cm后,顶端膨大,形成新的初生吸器。本论文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锁阳种子萌发、初生吸器形成的内源激素变化规律及发生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胡萝卜SK4-316种子苗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培养的体细胞胚,进行人工种子的制作。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包埋体系制作的人工种子萌发率较稳定,PEG体系的萌发率高于前者,但萌发后成苗率较低。以MS液体培养基作包埋培养基,4%海藻酸钠、2% CaCl2·2H2O、0.1 mg/L GA3、0.2%活性炭组成的海藻酸钠复合包衣剂制作的人工种子,在1/16MS培养基、24℃下培养萌发率最高,可达97.02%。  相似文献   

14.
白檀离体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幼嫩茎段为实验材料, 通过对启动培养、增殖、生根培养及移栽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 初步建立了白檀的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 白檀外植体最适灭菌方案为0.1%升汞3分钟, 无菌苗获得率达81%; 最适初代启动培养基为1/2MS+30 g∙L-1蔗糖+8 g∙L-1琼脂, 出芽率达86.83%; 增殖最适培养基为1/2MS+1.0 mg∙L-1 6-BA+0.02 mg∙L-1 IBA+30 g∙L-1蔗糖+8 g∙L-1琼脂, 增殖系数达3.57; 最适生根培养基为WPM+0.5 mg∙L-1 IBA+0.5 mg∙L-1 NAA+20 g∙L-1蔗糖+2 g∙L-1 AC+8 g∙L-1琼脂, 生根率达93%; 炼苗后, 移入园土:草炭土=1:1 (v/v)的基质中, 成活率达83%。  相似文献   

15.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植物新型气体信号分子,钙离子(Calcium,Ca2+)为重要的第二信使,两者在植物逆境响应中分别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明确胞质Ca2+在外源H2S促进盐碱胁迫下作物种子萌发中的作用,以裸燕麦(Avena nude)为材料,采用培养皿培养,以混合盐碱(NaCl、Na2SO4、Na2CO3、NaHCO3的摩尔比为12:8:1:9)模拟甘肃裸燕麦种植地盐碱环境,蒸馏水为对照,测定了胞外Ca2+螯合剂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EGTA)、质膜Ca2+通道阻断剂氯化镧(LaCl3)、液泡Ca2+释放抑制剂钌红(RR)和内质网钙泵阻断剂毒胡萝卜素(Thaps)分别与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共处理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速率、胚根长和胚芽长7个发芽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胞质Ca2+对H2S缓解盐碱胁迫抑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增大,裸燕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速率、胚根长和胚芽长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15~75 mmol·L-1盐碱胁迫导致裸燕麦种子萌发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D)显著降低,30 mmol·L-1盐碱胁迫下D值下降了73.1%;100~1 000 μmol·L-1 NaHS不同程度提高了裸燕麦种子萌发的D值,且100 μmol·L-1 NaHS缓解30 mmol·L-1盐碱胁迫下D值下降的作用最大;EGTA、LaCl3和RR均显著逆转了100 μmol·L-1 NaHS对30 mmol·L-1盐碱胁迫下D值下降的缓解作用,而Thaps对NaHS的作用无显著影响。表明胞质Ca2+参与外源H2S促进盐碱胁迫下裸燕麦种子萌发的信号传导过程,且胞质Ca2+主要来源于胞外Ca2+的内流和液泡中Ca2+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不同栽培措施对降香黄檀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铺设修枝、移植、钾肥、乙烯4个试验,分析各处理叶片激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修枝实验中,重度修枝处理IAA、GA3、ZR、ABA含量均最大,分别为69.849、6.619、8.805、77.998 ng·g-1。移植各处理中,去冠移处理IAA、ZR含量最高分别为73.195和9.472 ng·g-1,而其ABA含量最低为52.001 ng·g-1,GA3含量最高的为断根处理8.418 ng·g-1。IAA、ZR、GA3含量K1钾肥配比最高分别为75.188、8.383、6.127 ng·g-1;ABA最大含量71.082 ng·g-1为CK处理。乙烯试验中,CK处理的IAA、GA3含量最高分别为47.762、4.967 ng·g-1;E2.5%处理的ABA含量96.94 ng·g-1最高。E0.1%处理的ZR含量最高为9.378 ng·g-1。修枝对GA3/ABA和ZR/GA3影响较大,其最小值分别比最大值降低了29.7%、19.0%。移植对IAA/ABA、GA3/ABA影响较大,最小值比最大值依次降低了52.47%和51.47%。树干注射乙烯和钾肥对IAA/ABA、GA3/ABA影响较大,乙烯试验最小值分别比最大值降低了55.4%、49.2%,钾肥试验最小值分别比最大值降低了48.8%和3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