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节茶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名称 九节茶[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又名草珊瑚、肿节风、接骨莲。 2材料类别带节茎段。  相似文献   

2.
草珊瑚中一个新的苯基丙二醇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全株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苯基丙二醇类化合物(2S)-3, 3-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 2-二醇 (1),以及一个已知化合物,银线草内酯E (2),并利用NMR、MS、旋光值等波谱学技术鉴定其了结构。  相似文献   

3.
草珊瑚属两个新变种与海南草珊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海南岛、广西、云南产的海南草珊瑚Sarcandra hainanensis(Pei)Swamy et Bailey进行形态学和茎的组织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wamy等描述的海南草珊瑚是一个混杂的种群。本文对海南草珊瑚的描述作了修订,分出两个新变种:屏边草珊瑚S.hainanensis(Pei)Swamy etBailey var.pingbianensis C.Z.Qiao et Q.H.Zhang和陵水草珊瑚S.hainanensis(Pei)Swamy et Bailey var.lingshuinensis C.Z.Qiao et Q.H.Zhang.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SephadexLH-20、MCI等方法从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全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鉴定为Chlorajapolide C(1),Shizukanolide H(2),Chloranthalactone E(3),Istanbulin B(4),Istanbulin A(5),4-Hydroxy-4,7-dimethyl-1-tetralone(6),4α,7α-Epoxyguaiane-10α,11-diol(7),(+)-Hydroxydihydroneocurueol(8),3β-Hydroxystigmast-5-en-7-one(9),3β-Hydroxystigmast-5,22-dien-7-one(10)。其中6∽10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草珊瑚     
<正>人们对草珊瑚应该是不陌生的,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我们随处可见它的存在。草珊瑚,为金粟兰科多年生常绿亚灌木草珊瑚的全草,俗称满山香、观音茶、九节花、接骨木等。南方的老百姓因为其节膨大又称之为肿节风,在少数民族畲族中又有隔年红的叫法,客家人则亲切地称其为九节茶。草珊瑚是南方一种美丽的野生观赏花卉。草珊瑚根茎较粗大,密生细根,茎圆柱形,节膨大,多分枝,而且果期甚长,从11月到翌年3月,是一种优美的秋冬观果、观叶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碱水超声波法提取草珊瑚中酚酸类成分的工艺。方法:采用羟肟酸-高氯酸铁显色法测定草珊瑚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碱水p 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因素对草珊瑚中酚酸类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提取工艺为碱水p H=1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10。结论:碱水超声波法提取草珊瑚中酚酸类成分,提取率较高,工艺稳定,省时节能、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遮光处理对草珊瑚光合特性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为草珊瑚的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2年生草珊瑚为材料,设置全光照(L_0)及50%(L_(50))、70%(L_(70))和90%(L_(90))遮光处理,测定分析其光合特性和叶片解剖结构以及植株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遮光率的增加,草珊瑚叶面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逐渐减小,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先减少后增加,净光合速率(P_n)先增加后减少,并在L_(50)和L_(70)处理下具有较低的PAR、G_s、T_r和C_i,光合‘午休’现象得到有效缓解,表现出更高的P_n。(2)随着遮光率的增加,草珊瑚光补偿点(LCP)逐渐下降,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_d)先升高后下降,表观量子效率(AQE)逐渐上升,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先升高后下降,并在L_(50)和L_(70)处理下具有较低的LCP,较高的LSP和AQE,以及更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3)随着遮光率的增加,草珊瑚叶片、表皮细胞、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明显增加,角质层厚度逐渐变薄;在L_(50)和L_(70)处理下,草珊瑚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发达,栅栏组织细胞长度变短,海绵组织厚度显著增加,细胞排列疏松,叶绿体数量显著增加;叶肉细胞和叶绿体结构完整,基粒类囊体和基质类囊体片层结构发达,叶片捕获光能力增强。(4)随着遮光率的增加,草珊瑚株高、地径、总叶面积数及单株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并在L_(70)处理下均达到峰值,分别为58.58 cm、5.09 mm、1 038.53 cm~2和15.50 g。研究认为,草珊瑚具有一定的弱光耐受力和光可塑性,50%~70%遮光处理有利于草珊瑚生长,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该光照范围选择合适的间套作林分或进行适当的遮光处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4因素3水平L_9(3~4)正交试验法,以生根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为生根效果的评价指标,研究扦插基质、萘乙酸、吲哚丁酸、插穗部位对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穗部位对草珊瑚扦插生根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扦插基质,吲哚丁酸对扦插生根有抑制作用,萘乙酸则没有显著影响。草珊瑚扦插繁殖时用顶部插穗,扦插基质采用含沙黄土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8.12%,生根数每棵12.11条,平均根长8.31 cm。  相似文献   

9.
江西蕨类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蕨类植物新记录陈少风1谢庆红2程景福1(1.南昌大学生物科学工程系,南昌330047)(2.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江西341701)关键词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江西省;中国NEWRECORDSOFFERNSFROMJIANGXI,CHINA...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濒危树种闽桦(Betula fujianensis J. Zeng, Jian H. Li&Z. D. Chen)群落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利用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Levins生态位重叠指数对福建省三明市罗卜岩保护区闽桦群落的乔、灌和草本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基于生态位重叠值将主要种群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乔木层闽桦和闽楠(Phoebe bournei (Hemsl.) Yang)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最高,是群落的优势种,其次为台湾冬青(Ilex formosana var. macropyrena S. Y. Hu)、刺毛杜鹃(Rhododendron championiae Hooker)、黄枝润楠(Machilus versicolora S. K. Lee et F. N. Wei),是群落的亚优势种;灌木层中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细枝柃(Eurya loquaiana var. aureopunctata Hung T. Chang)、单耳柃(...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究草珊瑚叶和根中萜类化合物的组织特异性分布差异,解析其药效品质差异形成的分子机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和Illumina HiSeqTM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叶和根的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参与叶和根中萜类合成的差异代谢物有50个,包括法尼西基半胱氨酸、甘油醛-3-磷酸、甲羟戊酸-5-磷酸等。转录学结果表明差异代谢酶基因有57条,包括ACTCHMGCRMVKDXSKS等,并预测了MYBC2H2AP2/ERF-ERF等7个转录因子参与调控草珊瑚不同组织部位中萜类的合成和积累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结果显示,随机选取的8个参与萜类合成的酶基因在草珊瑚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学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有助于阐明草珊瑚叶和根临床疗效差异形成的分子机制,同时为草珊瑚的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植物离体培养产生草珊瑚有效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以草珊瑚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和各种植物激素在诱导及其生长培养中的调节作用。应用薄层层析(TLC)和紫外光鉴定,证明所获得的愈伤组织具有合成与原植物材料相同的黄酮类、异嗪上以啶类、延胡索酸等有机酸的能力。亦通过愈伤组织无性系筛选过程,得到一个增长率和代谢物产量比愈伤组织母系高4倍左右的优良愈伤组织系。  相似文献   

13.
产自齐云山的江西藓类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产自齐云山的江西藓类植物分布新记录14种2变种,它们是大曲柄藓(Campylopus hemitrichius)、粗叶青毛藓(Dicranodontium asperulum)、长叶青毛藓(D. didymodon)、大锦叶藓(Dicranoloma assimile)、锦叶藓(D. dicarpum)、曲肋凤尾藓(Fissidens oblongifolius)、爪哇凤尾藓(F. javanicus)、巴西网藓鞘齿变种(Syrrhopodon prolifer var. tosaensis)、阔叶桧藓(Pyrrhobryum latifolium)、狭叶蓑藓(Macromitrium angustifolium)、厚角黄藓宽边变种(Distichophyllum collenchymatosum[WTBZ] var. [WTBX]pseudosinense)、台湾多枝藓(Haplohymenium formosanum)、三列疣胞藓(Clastobryum glabresscens)、腐木藓(Heterophyllium affine)、细枝刺枝藓(Wijkia surcularis)、明叶藓(Vesicularia montagnei)。而且锦叶藓属(Dicranoloma)、疣胞藓属(Clastobryum)和腐木藓属(Heterophyllum)为江西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常规的解剖学方法,对我国特有植物海南草珊瑚(Sarcandra hoinonensis(Pei)Swamy et Bailey)根和茎的木质部管状分子进行了初步研究。首次发现其根和茎中均有导管,进一步证明草珊瑚属(金粟兰科)植物有导管存在。  相似文献   

15.
汪玉如  周正彦  李丕鹏 《蛇志》2010,22(2):104-107,192
目的为了有效保护江西的蛇类资源,对该地区蛇类的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需求进行了总结。方法根据有关报道和我们调查的野外资料从物种多样性、分布、受胁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江西现有蛇类64种,占中国蛇类的31.1%,其中特有种18种;井冈山脊蛇(Achalinus jingganggensi)(Zong and Ma ,1983)是江西特有种,目前仅知分布于井冈山。有16种处于极度濒危、濒危和易危状态,占江西蛇类种数的25%;近危蛇类5种,占江西蛇类的7.8%。江西境内的武夷山是蛇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其次是井冈山和庐山等。结论江西有近1/3的蛇类处于受胁状态,主要是由于过度利用和栖息地遭破坏所致。由于相当部分县、市缺乏蛇类分布等信息,建议尽快对江西蛇类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同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和措施。并建议建立特有珍稀蛇类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16.
抗寒剂育秧与薄膜育秧的比较张玉萍,周冬青,张平,许凯声(江西九江市庐山区农技站)(江西九江市农牧局,332000)ACOMPARISONBETWEENTHEEFFCTSOFTHECOMPARATIVEEFFECTSFORRICESEEDLINGCUL...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苦苣苔科一新记录属——全唇苣苔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浙江省苦苣苔科(Gesneriaceae)1新记录属——全唇苣苔属(Deinocheilos W.T.Wang),及1新记录种——江西全唇苣苔(Deinocheilos jiangxiense W.T.Wang)。引证标本存放于浙江林学院植物标本馆(ZJFC)。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标本资料及实地调查、测量,详细报导了四川草珊瑚资源分布与蕴藏量,并就资源利用与再生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江西藜蒿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西藜蒿的开发利用杨振国,陈彬,杨艺青(江西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330029)藜蒿是江西省鄱阳湖地区湖滩草洲特产的野生菊科植物,是江西人人喜爱,老幼皆知的历史名莱。藜蒿在我国开发利用的历史悠久。文献中有关记载可追溯至二千多年前,《诗经》上称之为“萎”...  相似文献   

20.
江西信江盆地早白垩世晚期轮藻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记述了江西信江盆地早白垩世晚期的轮藻化石,计8属13种(包括4个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