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顽拗性种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植物顽拗性种子的概念、物种分类、形态、分布及一些生理生态特征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顽拗性种子脱水敏感性的原因和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探讨其可能的进化地位和贮存技术。同时,对顽拗性种子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即加强生境调查,更新顽拗性种子植物数据库,从形态学、生理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种子顽拗性本质。  相似文献   

2.
杜宁 《云南植物研究》2006,28(5):534-534,558
Roberts(1973)根据种子的贮藏行为把种子分为正常性种子和顽拗性种子,Ellis(1990)等认为红这两者之间还存在中间类型即中间型种子。种子的顽拗性是一个数量性状,具有连续性:分为低度顽拗性种子、中度顽拗性种子、高度顽拗性种子。具顽拗性种子的植物主要来自两类:一类为水生植物,如:茭白、菱等;另一类主要是具大粒种子的多年生木本,包括热带作物,热带水果,热带林木,如:可可,红毛丹等。  相似文献   

3.
试论种子顽拗性的复合数量性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概述了从顽拗型种子到顽拗性种子这样一个对顽拗性种子认识提高的过程,在综述了前人关于顽拗性种子数量性状特征论述的基础上,把种子顽拗性的数量性状特征划分为种间、种内和个体发育三个层面,提出种子顽拗性是一种复合性状,其核心至少包括脱水耐性、低温耐性和贮藏耐性三方面的内容,其伴随性状包括种子尺度、千粒重、初始含水量、休眠特性、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和保护性物质含量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这些核心内容和伴随性状的每一个方面都具有渐变的、过渡的、数量型的特征,从而阐明种子顽拗性是一种复合数量性状.种子顽拗性的复合数量性状特征的提出及其三个层面的划分,有助于加深对种子顽拗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我们在实践中解决种子顽拗性方面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4.
种子顽拗性的形成机理及其保存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种子的脱水行为将种子分为正常性种子、顽拗性种子和中间性种子。顽拗性种子在发育的末期不经历成熟脱水.脱落时有相对高的含水量,并且对低温和脱水干燥非常敏感。在自然界,顽拗性种子存在一个连续群,即低度、中度和高度顽拗性种子,其差异在于对脱水伤害的敏感程度。影响种子顽拗性的因素,既有种子本身的生理生化物质基础,也有种子在母株上发育过程中所经受的外界环境的影响。目前,对种子脱水耐性的分子机制及其保存技术研究得较多。本文综述了有关顽拗性种子研究的近期进展。  相似文献   

5.
顽拗型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及种子顽拗性的进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顽拗型种子的形态、大小、含水量、植物分类、植物生态方面的一般特性,分析了顽拗型种子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并讨论了种子顽拗性的可能进化模式,进而指出顽拗型种子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前景.顽拗型种子一般千粒重和体积较大,含水量较高,萌发迅速且多无休眠特性;产生顽拗性种子的植物分布很广,与其系统分类地位无关,但多起源于湿润的生境;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种子顽拗性是原始性状或是衍生性状,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种子生理学和生态学家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6.
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彬 《云南植物研究》2011,33(3):311-329
简要回顾了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的历史,说明了超低温保存植物材料的多样性,阐述了超低温耐性的生物学基础及超低温伤害产生的原因和类型,介绍了各种常用超低温保存方法的技术要点,并对生产顽拗性种子的植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作了专门的论述,分析了生产顽拗性种子的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的潜力、现状和困难,指出顽拗性种子的超低温保存是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的重点和难点,而真正实现用超低温保存技术贮藏顽拗性植物种质资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7.
低温保存技术在顽拗性种子种质保存中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安军  龙春林 《广西植物》2007,27(5):759-764
由于顽拗性种子不耐脱水且对低温敏感,常规保存方法难以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因此,(超)低温保存顽拗性种子种质是最理想的方法。顽拗性种子的低温保存,应用较多的是玻璃化法和两步法。诸多因素影响着低温保存的成败,如种子或胚的含水量水平、溶液低温保护剂效应、降温冰冻与解冻方式、水合过程以及后培养等,这些需深入探索与解决。除顽拗性种子脱水耐性和低温敏感性机理外,植物细胞的冻害和抗冻机理也亟需探明,以便找到最佳冷冻方法,制定长期保存种质基因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顽拗性种子的概念顽拗性种子(recalcitrant seeds)和正常性种子(orthodox seeds)都是1973年英国种子生物学家埃里克·罗伯茨(Eric H. Roberts)为介绍种子生命力方程(seed viability equation)而引入的概念,是基于种子寿命对贮藏环境(如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的反应而  相似文献   

9.
种子顽拗性:最新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种子的脱水行为,可以把种子分为正常性、顽拗性和中间性种子三种类型。种子脱水耐性和脱水敏感性的鉴定是制定种子的贮藏策略和物种基因资源长期保存的依据。除了物种的内在特性外,种子的发育状态、脱水速率、脱水时和重新水合时的环境是影响种子脱水耐性的重要因子。种子的存活率、电解质渗漏速率和存活种子的萌发生长速率是衡量种子脱水耐性的良好的综合参数。种子的脱水耐性是一种数量性状,用“临界含水量”的概念来判断是不正确的,且在评价种子顽拗性中引起了一些混乱。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评价种子顽拗性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根据种子的脱水行为,可以把种子分为正常性、顽拗性和中间性种子三种类型.种子脱水耐性和脱水敏感性的鉴定是制定种子的贮藏策略和物种基因资源长期保存的依据.除了物种的内在特性外,种子的发育状态、脱水速率、脱水时和重新水合时的环境是影响种子脱水耐性的重要因子.种子的存活率、电解质渗漏速率和存活种子的萌发生长速率是衡量种子脱水耐性的良好的综合参数.种子的脱水耐性是一种数量性状,用"临界含水量"的概念来判断是不正确的,且在评价种子顽拗性中引起了一些混乱.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评价种子顽拗性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种子脱水耐性与LEA蛋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正常性种子的发育产物LEA蛋白的产生,LEA蛋白的共同特征、可能作用,ABA对LEA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及正常性种子和顽拗性种子的脱水耐性与类脱水素蛋白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土壤种子库与雨林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发育在水分、热量的极限条件下,相较世界其他地区的热带雨林十分特殊。但是在目前全球变化加之森林锐减的大背景下,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面临严峻考验。种子是有花植物生活史的开端,对理解群落分布、开展植物保护有重要借鉴意义。根据前人对世界其他地区和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研究,笔者从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顽拗性种子的线索链上,对相关内容进行综述。讨论在西双版纳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下,顽拗性种子对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组成的影响。总结了种子应对水分亏缺的三种萌发策略,即迅速萌发型(避性)、耐失水型(耐性)和抗失水型(抗性),且对如何更好地开展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种子研究提出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传统的保存植物种质资源的方法是建立种子库。采用低温保存可大大延缓正常性种子的寿命,但采用此法仍难以保存顽拗性种子。和种子库相比,采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能最大限度地抑制生理代谢强度,降低劣变发生频率,达到长期保存种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种子耐税水性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种子耐脱水性是近年植物生理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述种子发育、热稳蛋白、糖的积累以及抗氧化系统等与耐脱水性的关系。同时针对顽拗性种子具有明显的对脱水的敏感性,介绍了提高种了耐脱水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5.
顽拗性种子脱落时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代谢活性, 对脱水高度敏感; 但顽拗性种子脱水敏感性的机理至今仍然不清楚。该文以顽拗性黄皮(Clausena lansium)种子为材料, 研究了种子和胚轴对水分丧失的响应, 在脱水过程中胚轴和子叶的呼吸速率, 胚轴和子叶线粒体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外膜完整性、CCO和交替氧化酶(AOX)途径以及线粒体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水分的丧失, 种子和胚轴的存活率逐渐下降, 种子的脱水敏感性大于胚轴; 胚轴和子叶的呼吸速率以及线粒体外膜的完整性降低。胚轴和子叶线粒体的CCO途径以及胚轴AOX途径的呼吸速率在脱水初期增加, 随着继续脱水下降, 胚轴线粒体AOX途径的呼吸速率则随着脱水显著下降。胚轴线粒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子叶线粒体的APX活性随着脱水迅速下降; 胚轴线粒体的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和子叶线粒体的SOD、DHAR和GR活性在脱水初期增加, 然后下降。这些数据表明黄皮种子的脱水敏感性与线粒体的呼吸速率和活性氧清除酶的活性降低密切相关, 也与长期适应热带/亚热带的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银杏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及贮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种子是典型的生理后熟种子,种子含水量高,种皮通透性大,具有不耐脱水的特性,是非典型性顽拗性种子。银杏种子贮藏的关键是在保持种子活力的前提下,降低种子的呼吸强度,因此贮藏过程中温度、湿度和气体的调节是关键。涂膜处理、化学试剂处理、辐射处理和逆境处理等技术可有效提高银杏种子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7.
成熟脱水是正常性种子发育的末端事件。种子在成熟时胚的脱水耐性增加;当种子萌发时胚变得不耐脱水。当种子获得脱水耐性时,糖、蛋白质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等保护性物质积累;当脱水耐性丧失时,这些物质被降解。成熟脱水是种子从发育过程向萌发过程转变的“开关”,它降低发育的蛋白质和mRNA的合成,终止发育事件和促进萌发事件。顽拗性种子不经历成熟脱水的发育阶段,对脱水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8.
顽拗性种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种子的贮藏特性,Roberts将种子分为正常性种子(Orthodox seeds)和顽拗性种子(Recalcitrant seeds)两大类。正常性种子包括大多数农作物种子,能够忍受脱水和低温,在5±1%含水量和-18℃低温下贮藏,种子的生活力可保持相当一段时间,有的可达数十年甚至更长,在我国东北地区天然干涸的湖床中发现的印度莲子是很老的活种子,应用放射性碳测定,据称这些种子的寿命在1000年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木波罗种子脱水敏感性与膜脂过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刚采收的木波罗种子含水量为58.6%。随着含水量下降,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迅速下降,种子对脱水非常敏感,是典型的顽拗性种。自然脱水时,种子胚轴和子叶中超氧物歧化酶的活性先上升,然后下降,丙二醛和脂质氢过氧化物的含量显著增加。其脱水敏感性的原因可能是当种子脱水时,植物酶SOD的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从而使膜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种子生活力丧失。  相似文献   

20.
杨凯  李磊  龙光强  孟珍贵  李龙根  陈军文 《广西植物》2016,36(12):1519-1525
该研究以3年生三七成熟种子为材料,通过对三七种子种胚切片观察、抗氧化酶活性测定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分析,从生理、形态及转录组3个层面了解顽拗性三七种子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三七种子后熟0~40 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升高.后熟40 d时SOD、POD、CAT、APX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FPKM值分别为28、13、356、105,皆处于较高水平,此时观察到完整的细胞结构,种胚完成形态成熟,丙二醛(MDA)含量达到了最高值,说明三七种子内部抗氧化系统抵御氧化伤害最激烈,对水分胁迫造成的氧化伤害最为敏感.伴随后熟时间的延长,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造成细胞膜的降解,导致细胞功能丧失和畸形死亡,抗氧化系统酶活性降低不能有效抵御氧化伤害可能是导致顽拗性三七种子脱水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