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贵州蔬菜资源的民族传统文化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蔬菜资源多样性十分丰富。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外来文化的渗透,该地区正经历着较大的变迁,少数民族蔬菜资源和传统文化正在逐步消失。为了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蔬菜资源,对该地区的15个县和9个民族进行了系统的蔬菜资源和文化调查,旨在为国家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制定蔬菜资源保护政策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2.
贵州少数民族对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农业生物资源调查"项目属于国家科技基础工作重大专项。贵州属于云贵高原区,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加之多民族聚集,有"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的说法。正因为如此,贵州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农业生物资源。然而,世上的事物没有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渗透,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及与之相关的农业生物资源亦逐渐消失。国家为了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农业生物资源,特设立本调查项目,对贵州省42个县(市)进行了普查,并对其中21个县(市)进行了系统调查。本文仅介绍贵州少数民族对其相关的主要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旨在为国家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制定农业生物资源保护策略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云南及周边地区少数民族对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及周边地区生物资源调查"项目属于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云南及周边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农业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外来文化的渗透,该地区正经历着较大的变迁,少数民族文化和农业生物资源正在逐步消失[1]。为了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农业生物资源,对该地区的41个县和10个民族进行了系统调查。本次调查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和考核指标。本文仅介绍云南及周边地区少数民族对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旨在为国家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制定生物资源保护政策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云南及周边地区野菜和野果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根据“云南及周边地区生物资源调查”项目的系统调查结果汇总的。云南及周边地区野菜和野果资源,指的是该地区栽培蔬菜、果树及其野生近缘植物之外的可食的野菜和野果。云南及周边地区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各少数民族都有采食野菜和野果的习俗,并且在长期采食野菜和野果中,积累了丰富的食用方法。本文介绍云南及周边地区的野菜和野果,旨在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并为国家制定野生植物保护有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5.
"云南及周边地区生物资源调查"项目于2006-2011年,对云南省31个县、四川省8个县和西藏自治区2个县的农业生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系统调查的41个县的地形、地貌十分多样,气候类型很多,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加之,这些县份都集居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有各自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从而赋予了农业生物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正因为这里的多样性气候和各异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通过调查获得了大量基础数据和信息,收集到5300多份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其中有一批稀有种质资源,这些稀有种质资源对相应农业生物的起源进化和系统分类研究,以及新品种选育都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民族传统文化在自然保护中的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呈现出高度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被学术界誉为“活的人类学博物馆”。本文探讨云南生物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互动关系,在论述传统文化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关系,和分析原住民对自然环境认知的基础上,以云南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的自然圣境文化和西双版纳傣族的小乘佛教植物保护文化为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传统文化对自然保护的作用以及历史贡献,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协同进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作物稀有种质资源和野生近缘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农业生物资源调查"项目于2012-2014年已对贵州省21个县(市)进行了系统调查。系统调查的21个县(市)均有少数民族集居,各民族有不同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在世代相传中赋予了当地作物种质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并且,当地的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正因为这种多样的自然条件和各异的民族文化,造就了这里丰富的作物稀有种质资源和野生近缘植物。本次调查获得的作物稀有种质资源和野生近缘植物,对作物的分类研究和新品种选育以及商业开发,将会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云南及周边地区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及周边地区生物资源调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现已通过国家验收。云南及周边地区是低纬度高海拔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作物的种类和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都十分丰富,并且孕育了丰富的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本文仅介绍云南及周边地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旨在为这些野生近缘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制定国家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作物地方品种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和勐腊县的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彝族地区的作物地方品种进行了调查,收集了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经济作物的地方品种和野生资源样本共353份,分属40科71属87种。通过分析上述调查资源的特性及分布特点,基本明确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主要作物资源的保存现状,揭示了不同少数民族的传统喜好、宗教祭祀以及不同生态环境对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保存的作用。针对该地区作物种质资源的特性,提出了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作物地方品种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中国云南和山东为试点,兼顾其他省区,开展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传统栽种芋的菜园和农地被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所代替,芋在不同民族家庭中的地位也从传统作为主食变成蔬菜或杂粮;在山东已形成芋的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格局,芋在汉族农家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在云南分布有芋的野生近缘种、半栽培种、栽培品种,种质资源丰富;在山东未发现芋的野生类型,以旱芋类型的多子芋栽培品种为主.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主流文化的影响,民间对芋的植物崇拜及植物崇拜文化丢失的速度大大加剧.在古朴的传统食芋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芋植物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传统知识和朴素的科学内涵,需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云南紫溪山彝族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采用民族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云南高原中部紫溪山地区的彝族传统文化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紫溪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受惠于彝族传统文化,当地彝族图腾文化对紫溪山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物种、遗传资源的保护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优良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正在逐渐消失的现实,作者建议加以拯救和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云南楚雄彝族的“神树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述的“神树林”是广泛意义上的概念,包括多种因文化信仰而保护的各种森林块.这些森林块不仅有多种的生态功能,也是村社水平生物多样性相对集中的地方.通过对云南楚雄彝族的“神树林”进行了广泛调查,取样比较了自然保护区、村社集体林和“神树林”3种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森林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神树林”群落的物种总数(67)、样方特有种(17)、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2.96)都显著高于自然保护区群落(分别为44、8、2.17)和集体林群落(分别为34、4、2.39),表明云南楚雄彝族的“神树林”在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户级水平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3个少数民族村寨(哈尼族大卡老寨、基诺族巴卡小寨和傣族曼那龙寨)的旱稻(Oryza sativa)品种进行收集,就旱稻品种的管理和利用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农户访谈,并基于农艺性状的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社区旱稻品种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措施。结果如下:(1)在3个调查村寨共记载收集到31个旱稻品种,多样的旱稻品种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旱稻品种农艺性状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产量性状和剑叶形态两个方面,其中巴卡小寨和大卡老寨的品种多样性均高于曼那龙寨,并且这些早稻品种中存在具优良性状的稻种资源;(3)3个少数民族村寨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民族间或不同村寨农户间自发的种子交换以及他们传统的轮作、间作耕作方式,维持和提高了旱稻品种多样性;(4)通过保护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充分利用当地民族的旱稻种植管理知识,促进民间自发的种子交换,由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户共同参与,通过示范和培训加强科学指导,是对西双版纳社区旱稻品种资源多样性进行就地保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云南楚雄彝族的"神树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所述的“神树林”是广泛意义上的的概念,包括多种因文化信仰面保护的各种森林块,这些森林块不仅有多种的生态功能,也是村社水平生物多样性相对集中的地方,通过对云南楚雄彝族的“神树林”进行了广泛调查,取样比较了自然保护区,村社集体林和“神树林”3种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森林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神树林”群落的物种总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神树林”群落的物种总数(67)、样方特有种(17)、Sha  相似文献   

15.
文明的生态学分析与绿色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色文化即人类与环境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包括持续农业、持续林业和一切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绿色产业.根据西双版纳野外文化生态学调查结果,从绿色文化的高度分析和研究了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习惯和传统宗教文化,为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寻求一种民族的根源和传统.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计划于2021年在云南昆明召开, 大会将评估《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执行情况及实施进展。如能达成协议, 将出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作为指导2020年之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新纲领性文件。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进程的一个里程碑, 也是展现中国以及云南多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契机。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和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投入巨大努力, 在全国较早发布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开创地方立法先河、率先试点建设国家公园、较早开展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研究工作、建立了首个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等, 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重大生态工程等众多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在梳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与成就的基础上, 对保护成效进行了评估, 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发展方向及重大意义, 加强全省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发挥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减贫示范作用、协调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保护等方面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本文也为进一步促进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并为COP15提供地方履约实例。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无性繁殖蔬菜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及保存现状、离体保存技术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我国无性繁殖蔬菜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展望了离体保存技术在无性繁殖蔬菜种质保存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重庆部分地区的种质资源调查荞麦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重庆项目组,于2015年10月至11月初在重庆市巫山县、奉节县和石柱县3个县开展了农业生物资源的系统调查,通过深入村社和农户,调查了解作物种类与品种多样性情况,收集和挖掘古老、特有和稀少种质资源。本次调查共收集到农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341份,其中粮油作物136份、蔬菜86份、果树57份、茶树5份、烟草22份、牧草30份、麻类5份。本文重点介绍在粮油作物中的荞麦种质资源调查和资源收集情况,在收集到的19份荞麦资源中,既有珍稀、古老的地方品种,也包括特有野生资源。荞麦承载了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荞麦的古老、珍稀和特有种质资源正在流失,建议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在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同时,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对古老、珍稀和特有的荞麦种质资源,进行农户或原生境保护,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种质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及发展重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总结了60多年来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在考察征集、保存保护、鉴定评价与共享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提出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茶树种质的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茶树种质创新的应用、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等重点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