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Fractalkine(CX3CL1)是一个CX3C家族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X3CR1是CX3CL1的受体,其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相关。apo E缺陷小鼠缺乏CX3CL1或CX3CR1且在动脉粥样化过程中产生更小的斑块。CX3CR1在与动脉粥样化相关的多种细胞中表达,但其似乎对单核细胞功能具有关键性作用。作者在研究中试图阐述CX3CL1在人单核细胞存活中起到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CX3CL1抗单核细胞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术后痛是临床中最常见和最需要紧急处理的疼痛,它阻碍患者康复,且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针药复合麻醉是传统针刺和现代麻醉技术相结合的新麻醉方法,即药物全身麻醉的同时在穴位施加针刺,可加强镇痛效果,减少术后痛的发生,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参与多种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索CX3CR1是否参与针药复合麻醉的术后镇痛机制。建立C57BL/6J小鼠足趾切口痛模型,用行为学测试检测小鼠痛阈,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脊髓CX3CR1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小鼠足跖切口引起明显的机械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针药复合麻醉明显抑制机械触诱发痛,但对热痛觉过敏没有影响。CX3CR1主要表达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中,其蛋白水平在足跖切口术后3 d显著升高,针药复合麻醉对CX3CR1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影响。CX3CR1基因敲除小鼠足跖切口术后3 d机械痛阈较野生型C57BL/6J小鼠明显升高,但针药复合麻醉的镇痛作用消失;小鼠鞘内注射CX3CR1中和抗体同样可翻转针药复合麻醉的术后镇痛作用。以上结果提示,脊髓小胶质细胞中的CX3CR1参与足跖切口痛和针药复合麻醉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在大脑生理状态或病理状态下都进行着广泛的双向通讯,其对于大脑稳态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趋化因子CX3CL1及其受体CX3CR1在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及其交互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可能成为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等脑病理状态的新靶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CX3CL1-CX3CR1信号轴在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及其交互调控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各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功能障碍致使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患有神经性病理性疼痛。目前的方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不佳且有副作用,需要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脊髓中胶质细胞(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能通过释放强效的神经调质,如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在神经性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近期的证据显示,趋化因子是疼痛调控中的新成员。该文综述了一些趋化因子和受体(如CCL2/CCR2、CXCL1/CXCR2、CX3CL1/CX3CR1、CCL21/CXCR3)作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相互调控的介质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节。靶向趋化因子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将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趋化因子受体CX3CR1(C-X3-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1,CX3CR1)对人肝癌细胞7721和Hep G2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人正常肝细胞LO2和两种肝癌细胞(7721和Hep G2)中CX3CR1的基因表达情况(mRNA和蛋白质);以过表达CX3CR1的质粒转染7721细胞,用抑制CX3CR1的干扰RNA转染Hep G2细胞,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X3CR1的变化;应用MTT和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借助划痕愈合和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MAPK/ERK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CX3CR1在7721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呈低表达趋势,而在Hep G2细胞中则呈高表达趋势;转染过表达CX3CR1质粒后7721细胞中CX3CR1的mRNA和蛋白水平有明显的升高,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AKT和p-ERK水平升高;转染干扰RNA后Hep G2细胞中的CX3CR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减弱,p-AKT和p-ERK水平降低。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可以促进人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该作用可能与PI3K/AKT、MAPK/ER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炎症引起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但是根本机制仍然不清楚。动物实验表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作为唯一的CX3C亚族的膜结合型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有望成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新靶点。Fkn及其受体有其特殊结构和功能作用,本文就其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机制,调节吗啡的效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病理性疼痛主要包括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炎症痛、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恶性肿瘤及治疗引起的癌症痛三大类。病理性疼痛对常规的镇痛药物反应不理想,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对病理性疼痛更有效和更特异的治疗手段。P2X7受体作为离子通道型嘌呤能受体,在炎症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症痛中都具有重要作用。靶向P2X7受体的新药物将为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该文综述了P2X7受体在三类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神经病理性痛的交感—感觉耦联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u H  Hu SJ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2):111-115
周围组织和神经受到损伤引起自发性疼痛、触刺激诱发痛和痛觉过敏等慢性痛症状。交感神经系统通过发展异常交感功能,或者通过影响传入神经异常活动参与上述的病理性变化,进而造成神经病理性痛。本文对目前关于交感-感觉耦联作用及其受体、细胞内和神经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趋化因子受体CX3CR1调控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和机制,为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疾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取非钙化主动脉瓣(3例)和钙化主动脉瓣(5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骨桥蛋白OPN和骨钙蛋白OCN的表达;取3例非钙化的主动脉瓣,采用胶原酶连续消化法分离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进行表型鉴定。对成骨诱导培养的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分别过表达和干扰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平行设置CM组、OM组和negative control+OM组,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unx2、OPN和OC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KT和p-AKT的表达。茜素红S染色评价晚期钙结节形成情况。结果:临床标本显示钙化的主动脉瓣较非钙化的主动脉瓣高表达CX3CR1(P 0. 05);成功分离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α-SMA和Vimentin阳性,vWF阴性。与CM、OM、negative control组比较,CX3CR1+OM组Runx2、OPN和p-AKT表达上调(P 0. 05),且茜素红S染色可见明显钙结节;与CM、OM、negative siRNA control+OM组比较,si CX3CR1+OM组Runx2、OPN和p-AKT表达下调(P 0. 05),且茜素红S染色可见钙结节减少。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可能通过AKT信号通路促进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0.
趋化因子配体3[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3,CCL3]是趋化因子家族的一员,广泛表达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中。研究表明,CCL3可通过募集免疫细胞、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以及介导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痛的发生及维持。此外,CCL3还可引起μ型阿片肽受体(mu opioid receptor,MOR)脱敏,从而影响吗啡等的镇痛作用,并参与阿片耐受的形成过程。该文综述了CCL3及其受体在病理性疼痛和阿片耐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分泌的最终效应激素,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s,GR)结合行使功能。研究发现,GC在慢性疼痛中表现双重作用,内源性GC作为抗炎类固醇通过募集免疫细胞、抑制激酶通路、调节神经胶质细胞在部分类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炎性痛中发挥抑痛作用,但在应激情况下,GC水平异常升高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凋亡、兴奋、记忆等,通过调控不同的信号反应或微环境促进病理性疼痛。本文综述GC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了解其发挥镇痛或致痛的双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STAT3)与趋化因子CX3C配体1 (Fractalkine/CX3CL1)在血管炎症和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探讨STAT3是否通过CX3CL1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在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中过表达或敲降STAT3,通过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实验确定STAT3对CX3CL1表达的影响。构建含有STAT3结合位点及突变STAT3结合位点的CX3CL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利用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实验研究STAT3对CX3CL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作用。利用MTT实验检测过表达或敲降STAT3或CX3CL1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利用划痕实验检测过表达或敲降STAT3或CX3CL1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STAT3可以促进CX3CL1表达,敲降STAT3可以使CX3CL1表达下调。STAT3可以直接结合到CX3CL1的启动子促进其转录激活,其促进作用依赖于CX3CL1启动子上的GAS位点。敲降STAT3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过表达CX3CL1拮抗该抑制作用。总结得出,STAT3通过结合到CXCL1启动子促进CX3CL1转录与表达进而促进血管内皮的增殖与迁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CX3C类趋化因子Fractalkine和CI)68(巨噬细胞标记物)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及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检测肾组织中Fractalkine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CD68阳性细胞的分布,并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检测DM组大鼠肾组织中Fractalkine表达增强(P〈0.05),肾小球内CD68阳性细胞显著增多,DF组Fractalkine表达明显减弱(P〈0.05),同时肾小球内CD68阳性细胞亦显著减少,相关分析显示肾小球CD68阳性细胞数与Fractalkine 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ractalkine在糖尿病肾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强,且与肾小球内CD68阳性细胞表达正相关,说明该趋化因子在糖尿病性肾病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治疗组大鼠Fractalkine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表明福辛普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fractalkine,抑制糖尿病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最近发现,以趋化因子fractalkine为配体的CX3CR1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共受体.该受体存在于多种组织,特别是脑和IL-2活化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为研究CX3CR1是否能调节HIV病程,作者首先对78位随机抽取的法国高加索人种,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SSCP技术)检测了编码CX3CR1基因序列的突变.共检出5个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第249位碱基G被A替换,即Val被Ile所替代(V249I);第280位碱基C被T替换,即Thr被Met所替代(T280M)非常常见,在非感染人群中分别占25.7%和13.5%.  相似文献   

15.
趋化因子CXCL13及其受体CXCR5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们之间的信号传导,使得免疫系统正常运作。根据其结构特征,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被分为C、CC、CXC、CX3C四个家族,本文将介绍近两年对CXC家族的趋化因子CXCL13的结构特征、表达调控、与细胞因子家族其它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与相应的配体CXCR5结合后所介导的生理和病理作用等方面研究的一些进展,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SDF-1/CXCR4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l,SDF-1)是α趋化因子家族的—个新成员,其受体CX—CR4广泛地表达在许多组织和器官上。SDF—1/CXCR4与造血干/祖细胞的动员和归巢密切相关,并且是白血病细胞迁移、播散的重要因子。近来研究发现,SDF—1/CXCR4参与调节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及其白血病细胞抗凋亡过程;能够通过免疫调节发挥抗感染、抗肿瘤作用。因此,对SDF—1/CXCR4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述造血机制和肿瘤细胞生长机制,为临床移植和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在调控乳腺细胞增殖和凋亡等生理机能中发挥重要功能,该通路出现调控异常时可导致乳腺癌发生。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包括核受体介导的基因组信号通路和膜受体介导的非基因组信号通路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基于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及其关键信号分子的靶向治疗是开展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策略与有效途径。对雌激素受体结构以及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Eph/Ephrin家族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的最大亚族,在生理和病理性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眼部血管生成是糖尿病视网膜病、早产儿视网膜等眼部疾病致盲的重要因素,Eph和Ephrin基因在上述眼部疾病中有不同程度表达改变。Eph受体及其配体Ephrin之间的双向信号机制是Eph-Ephrin发挥功能的主要方式。本文就Eph-Ephrin双向信号机制在眼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CX3CL1的表达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依据临床症状收集经冠脉造影显示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50例,其中临床症状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其中包含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50例)。同期收集对照组200例,对照组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正常。ELISA方法检测上述不同人群血清中趋化因子CX3CL1表达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不同人群血清中CD4~+CD28~-CX3CR1+T细胞表达含量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清趋化因子CX3CL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稳定型冠心病组患者相比较,不稳定型冠心病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CX3CL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组(P0.05);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X3CL1表达水平高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即刻抽取患者的静脉血,血清中CX3CL1表达含量明显高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血清中的表达含量。冠心病患者CD4~+CD28~-CX3CR1+T细胞受体的表达含量明显增高,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最高(P0.05)。结论:趋化因子CX3CL1可能参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并且可能成为外周血中预测不稳定型斑块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病理性疼痛对常规的镇痛药物治疗反应不理想,同时目前的药物治疗有较大的副作用和禁忌症,严重制约了临床应用。因此,需要深入理解和研究病理性疼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寻找新的更有效和更特异的治疗手段。最近研究报道显示,长链非编码RNAs(lnc RNA)在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提示lnc RNA和病理性疼痛之间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但目前lnc RNA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现就lnc RNA在病理性疼痛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病理性疼痛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