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目的了解齿龈阿米巴原虫感染与感染者阴道微生物种群分布状况,探讨齿龈阿米巴原虫与阴道微生物的相关性,评价齿龈阿米巴原虫对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取患者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苏木素染色鉴定齿龈内阿米巴原虫,取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根据菌落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鉴定菌种。结果分离出大量脆弱类杆菌、加德纳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副流感嗜血杆菌和极少量Mobiluncns等。结论当阴道菌群失调时齿龈内阿米巴原虫可在阴道内繁殖并加重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赤色大腿小蜂(Brachymeria pulchripes Holmgren)为丽蝇、金蝇与麻蝇幼虫的寄生性天敌(素木得一,1958;蔡帮华,1984)。对该蜂的生物学探讨有助于蝇类的生物防治。该蜂自从1949年国外报告寄生于丽蝇以来,先后在金蝇及麻蝇蛹内发现,但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很少。作者于1982年在蝇类生态调查中,先后发现该蜂在山西分布较广,可寄生于麻蝇、丽蝇等三龄幼虫体内,然后对其某些生物学特性与养殖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与实验。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地区常见有瓣蝇类调查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忠余 《昆虫学报》1959,(3):264-268
与人类杂处的蝇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分布情况尚少系统调查。作者于1956年5月、8月曾赴内蒙东北部(伊图里河、图里河),6月、7月赴营口、盘山(田庄台),借这些机会,顺便采集了蝇类标本;同年9月组内同志去绥中也采回部分标本;1957年5月至10月作者又赴吉林、辽宁两省各地进行了蝇类调查。其中有瓣蝇类已经定名的共计5科26属68种,有6种为国内新记录。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有瓣蝇类分类、系统发育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利平  裴文娅  张东 《昆虫学报》2021,64(6):757-768
有瓣蝇类(Calyptratae)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四大超适应辐射类群之一的双翅目(Diptera),占双翅目已知物种多样性的近20%。有瓣蝇类分布广泛,生物学习性极为多样,在维系生态系统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媒介、法医、传粉和天敌昆虫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类群,也是探究双翅目系统演化及其成功适应辐射的关键类群。为了还原有瓣蝇类的演化历史,许多著名昆虫学者先后对该类昆虫开展过不同层面的研究。有瓣蝇类的单系性得到了普遍支持,并被分为3个总科——虱蝇总科(Hippoboscoidea)、蝇总科(Muscoidea)和狂蝇总科(Oestroidea),其中单系的狂蝇总科与多系的蝇总科聚为一支,再与虱蝇总科成为姐妹群。在科级阶元水平,蝠蝇科(Streblidae)(虱蝇总科)、花蝇科(Anthomyiidae)(蝇总科)、丽蝇科(Calliphoridae)(狂蝇总科)、邻寄蝇科(Rhinophoridae)(狂蝇总科)等类群的单系性仍有待验证,且新的科仍在不断被建立[如粉蝇科(Polleniidae)、乌鲁鲁蝇科(Ulurumyiidae)],因此,有瓣蝇类科级系统发育关系仍不十分明晰。已有研究对虱蝇总科虱蝇科(Hippoboscidae)、蝠蝇科、蛛蝇科(Nycteribiidae),蝇总科蝇科(Muscidae)、粪蝇科(Scathophagidae),狂蝇总科麻蝇科(Sarcophagidae)、狂蝇科(Oestridae)胃蝇亚科(Gasterophilinae)的演化历史进行研究,明确了起源与扩散、寄主转移、取食策略等关键生物学习性的演化历史。但由于部分关键类群生活史信息的缺失,以及尚未有效解决的系统发育关系,有瓣蝇类演化历史仍有许多待解之谜。本文综述了有瓣蝇类分类、系统发育及演化研究进展,是在系统学研究进入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时代后对该类群相关研究进展的首次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本市蝇类相及其主要种类的季节分布,以供开展灭蝇工作和蝇类区系工作参考,于1979年3月20日至1980年3月20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法:选择市区蔬菜店,东郊医学院内学生伙房附近及厕所内,每月10、20、30日分别放诱蝇笼一个,用臭鱼腐果诱捕1天;选取人民公园、白浪河畔、市肉品、水产两公司与诱捕日同天用网采捕半天。诱捕和网捕的蝇类分别用二二三和毒瓶处死,实验室鉴定并做有关记录。结果:共捕获有腋瓣蝇类33种,分属于4科、10亚科、21属。全年除11至2月份外,其他月份均有蝇类入笼。从3月份开始,5、6月份出现第一个高峰,9月份…  相似文献   

6.
蝇类种类繁多,仅山西省已知蝇类600余种,分布较为常见的有129种,经常出入人畜舍,传播肠道传染病并致蝇蛆病的不外乎30种。为此,讨这些常见及重要蝇种的生态学研究,有助于蝇类的综合治理及蝇媒病与蝇蛆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福州地区蝇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乾章 《昆虫学报》1959,(6):555-563
福州地区的蝇类,最近陈桂光氏(1957)在市区作了初步调查,发现蝇类有13属18种,并报告了蝇类在不同捕集场所的分布与季节消长情况。可是对这个地区的广大郊区的蝇类情况还不了解,为了今后做好“除害灭病”工作,我们进一步在1957年1月至1958年3月间对福州的市区、郊区的蝇类的种别、季节消长、成蝇活动场所、滋生地及冬季活动情况等作了调查。现将结果扼要报导如下,以供灭蝇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早竹是一种重要的笋用竹种,人工经营的早竹林出笋率高、经济价值大。然而一些蝇类寄生于早竹笋内,导致竹笋品质降低、竹林退笋率增加。通过研究早竹林内蝇类种群动态和物种多样性,为科学防治笋蝇提供依据,以降低早竹笋的退笋率,增加竹笋产量,提高早竹种植的经济效益。【方法】采用黄板诱捕法调查早竹林内蝇类的多样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环境因子对蝇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并使用变异分解的方法分析了空间变量和环境变量对蝇类β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早竹林内共诱捕到的蝇类有8科10种,其中竹笋绒茎蝇Chyliza bambusae、江苏泉蝇Pegomyia kiangsuensis、横带花蝇Anthomyia illocata、常齿股蝇Hydrotaea dentipes、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a是早竹林内的优势物种;黄板周围1.5 m范围内成竹数量和幼笋数量对蝇类的多样性有显著性影响,早竹林内蝇类的物种多样性随着成竹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空间变量单独对蝇类β多样性的解释量为8.54%,环境变量单独解释的量为28.84%,两者共同解释的量为10.46%,不能被环境变量和空间变量解释的量为52.16%。【结论】本研究展示了早竹林内蝇类多样性变动的动态,并阐释了蝇类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对于竹林害虫的综合治理、提高竹笋产量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炎 《四川动物》2006,25(3):493-498
1980~2000年调查四川二郎山地区有瓣蝇类(Calyptratae)地理垂直分布。共获成蝇7科88属264种,本文优选其中代表性蝇类30种,以分析其地理垂直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因各蝇种特有生态习性的不同而各自在不同垂直地带表现不同的虫口数量分布。  相似文献   

10.
用中国产双翅目有瓣蝇类6科15种和GenBank中登录的5科6种有瓣蝇类昆虫的28SrDNA序列片段组合成7科21种,进行同源性比较。应用Mega3.0软件,探讨了28S rRNA基因在有瓣蝇类的分子进化机制;以黑腹果蝇Drosophilia melanogaster为外群,NJ和MP法构建了上述类群的分子系统树。研究结果表明:在获得的698bp的序列中,有126个变异位点,101个简约信息位点;A T含量平均为68.8%,存在较强的A T含量偏向性。分子系统树中,所有内群聚为一支,支持有瓣蝇类为一单系。内群分别聚为2大支:丽蝇科和麻蝇科关系较近于寄蝇科,组成较进化的狂蝇总科;蝇科与花蝇科聚合的类群为蝇总科,上述结果与现代形态分类系统相同。但粪蝇科和厕蝇科脱离蝇总科,与狂蝇总科聚为一支,与现代形态分类系统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