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梳理了新医改以来独立医学影像领域政策变迁,利用SWOT分析法,提炼出国内大型公立医院具有的强大医疗品牌、丰富专业人才队伍、强大人才培养环境接触病人优先性医疗保险待遇等优势,也阐明预约等待时间长、重复检查多劳动价值没有完全体现新增设备受限等劣势,建议抓住影像市场巨大潜力、不断增长医疗服务需求的机会,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办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以期对大型综合医院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分析患者预约、门诊、住院、检查等就诊流程中付费环节对患者排队等待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预约挂号就诊患者采用不同付费方式对其门诊就诊等待时间的变化,阐述依托信息技术从人对人、一对一的先付费后诊疗模式到自助收费、移动付费的支付方式演变,探讨移动信息技术的引入,实现患者就诊无排队付费对医疗流程的改变,从而提高有效就诊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某省级肿瘤专科医院子宫颈恶性肿瘤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合理控制肿瘤病人住院费用提供量化的评价依据及有意义的参考。 方法运用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天数、是否有并发症、是否使用医保、是否化疗、是否放疗、是否手术对住院费用都有显著影响。结论 应有效降低住院天数,开展子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切实降低患者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4.
5.
6.
7.
上海市公立医院临床医师对基因技术与生命伦理的认知调查显示,临床医师对基因技术的优势与风险有一定的认知,但认知差异较大,需要对临床医师加强生命伦理的培训,加强基因相关法规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建立病案质控部门,提高病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医院17个科室的病历质控前与质控后的工作效果分析,强调质控工作在病案管理中的重要性方法 医院对17个科室病历的终末质量进行控制,主要采用对比法与描述统计学方法对质控前与指控后的病案质量进行质控工作的效果分析。结果 通过在病案管理中加入质量控制,病案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甲级病案率显著上升,乙级病案率下降,无丙级病案,病案书写中的具体问题也得到改善。结论 病案质控对病案质量提升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运用住院日适当性评价方案(AEP)评价某三级甲等医院2009—2013年住院日适当性。方法 抽取2009—2013年间1—5月主要诊断为“肝硬化并伴有消化道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病历,运用AEP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每一个住院日是否适当,并对不适当住院日进行原因和费用分析。结果 回顾472份病历,共计6 297个住院日。其中,942个住院日判断为无效,住院日不适当性比例为14.96%。性别、所在科室、是否节假日或周末、区域、付费方式、入院年份和其他诊断数目对住院日适当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适当住院日医疗费用共计77.5万元,若能有效控制,平均每患者住院费用可下降1 641.4元,平均住院日可下降1.996天。结论 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相比,研究的不适当住院日比例处于中低等水平;院内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住院日适当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三级医院护 理人力资源的配置现状,探讨更合理的配置对策。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广东省21个地市的76所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数量、护理人力资源内部结构、人员流失、支持保障系统情况等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8所(13.33%)医院未成立临床支持中心; 23所(38.33%)医院普通病房实际床位总数与普通病房护士总数比不达标;职业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男性仅占2.61%;34岁及以下护士占76.38%;大专及以下学历占78.61%;高级职称占4.65%;近年离职比由3.62%上升至5.08%。结论 广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员非护理工作负担较重;人力资源总量相对不足,队伍结构欠合理;护士人力流失逐年增加。建议优化三级医院护理人力配置,重视临床服务指标,建立并完善后勤保障系统,积极开展护士岗位改革等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需求和护理学科专业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医院评审提出了管理模式从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精细的信息化管理的指导原则,同时引入了自我评价理念和评建并举制度。围绕原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日常质量管理工作,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建立了基于多层B/S架构的评审管理信息系统,并遵循PDCA质量改进模式,按照计划组织、执行落实、检查复核与评价改进的工作流程开展信息化评审与质量自评。评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帮助医院建立起了一整套规范化的自评流程,提升了医院的自评能力,推动了院内质量监测和改进机制的建立,完善了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从政策角度分析医疗服务价格的演变过程、形成机制,研究新医改以来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进展和问题,以34家国家级试点为例,探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解决策略和路径,提出推进策略。文章认为,对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要深刻认识价格改革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基本原则,处理好几个方面关系,并把握好几个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4.
从区域政府财政投入角度出发,结合理论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立公立医院医疗政策性亏损补偿的分类测算、相对效率、投入——产出最优及动态性4个原则,并提出融合了相应激励制约机制指标体系在内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贝塔朗菲系统论为依据,构建新的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模式,杜绝或减少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方法 通过一线护士将临床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上报护理部,护理部与相关处室沟通,医院各处室管理层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结果 通过扩大隐患事件上报范围,护理隐患事件上报率较未扩大前增加275.7%;同类护理隐患事件未再发生或明显减少。结论 护理部首接,多职能科(处)合作”的不良事件管理模式,促进了医院服务效率与质量的提高,保障了患者的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就诊患者及家属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提高急诊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患冲突的发生,为急诊病人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针对当前急诊科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实施基于人性化角度的“一站式服务”方式与措施。“一站式服务”不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也简化了诊疗流程,增强了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借助《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1版)》,设立院级、科级质控员岗位, 构建了“三级质控、四级网络”质控体系,并出台配套政策,完善岗位职责,严格业绩考评。通过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推动质控体系的建立健全,提升了医院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内涵,为医院质量与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规范化培训与量化绩效考核对手术室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2012年1—12月对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实施量化绩效考核,与2011年1—12月感染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采取量化绩效考核之后,手术室感染率由1.46%下降到0.70%P=0.001)。结论 在护理管理中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并绩效考核量化其工作内容,能够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降低手术室感染率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某综合性三甲医院2010—2011年普通外科7个住院病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应用系统对医院运营效率的影响。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结果 (1) 研究组住院日中位数为11天,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日中位数(P<0.05);(2) 研究组平均住院费用为30 826.90元,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与研究组平均住院费用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对于控制住院费用有间接控制作用,但没有直接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