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IL-33是在2005年发现的IL-1家族新成员,具有双重调节作用,一方面作为核因子定位于细胞核内,起转录调控作用;作为细胞因子参与调节Th2型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在自身免疫病、感染、糖尿病、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综述总结讨论在现阶段对IL-33的研究及其在有关疾病中发挥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白介素-33(IL-33)是近年来新发现的IL-1家族的新成员,通过结合其受体ST2诱导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IL-33既可以调节Th2型免疫反应、刺激肥大细胞产生前炎性因子,又可以作为核因子调控基因转录。IL-33在血管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对IL-33功能及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这些疾病的致病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它结合IL-1受体家族成员ST2,活化NF-κB和MAPK信号通路,促进Th2细胞因子的产生,参与多种炎症与免疫反应过程。本文就IL-33的分子结构、编码蛋白、产生及调节、受体信号与生物学活性等作综述。  相似文献   

4.
白介素-33与炎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介紊-33(interleukin.33,IL-33)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它结合IL-1受体家族成员ST2,活化NF-w.B和MAPK信号通路,促进Th2细胞因子的产生,参与多种炎症与免疫反应过程.本文就IL-33的分子结构、编码蛋白、产生及调节,受体信号与生物学活性等作综述.  相似文献   

5.
白介素33     
最近.美国Schefing—plough Biopharma的Schmitz J等鉴定了一种IL-1家族新成员——白介索33(Interleukin-33),简称IL-33,也称为IL-11F。人IL-33(hIL-33)和小鼠IL-33(mIL-33)分别为270个氨基酸和266个氨基酸蛋白质,计算分子量分别为30kD和29.9kD,其基因分别定位在9p24.1和19qc1区域里,IL-33在结构上与IL-18最相似,IL-1β能刺激IL-33前体(pro—IL-33)的合成,活化的caspase-1能裂解pro—IL-33产生成熟的IL-33。  相似文献   

6.
白介素(interleukin,IL)-33是近年来广泛研究的白介素-1家族细胞因子。既往研究大多集中在IL-33对其经典靶细胞,如肥大细胞、2型固有淋巴细胞的作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已证实,IL-33可以通过其特异性受体对DC发挥免疫调控作用,进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和介导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本文就IL-33调控DC的作用及机制做一综述,为进一步探究其免疫效应与调理途径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7.
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细胞因子家族含有6个成员,分别是IL-17A(简称IL-17)、IL-17B、IL-17C、IL-17D、IL-17E(也称IL-25)以及IL-17F。IL-17A是该家族中目前研究得最清楚的成员,它可以诱导抗菌肽和炎症性基因的表达,在宿主防御病原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等的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炎症性发病病理。IL-17A及其受体的阻断性抗体在牛皮癣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的临床治疗试验中取得很好的疗效。IL-25诱导Th2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过敏反应和宿主抵抗寄生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IL-17C也参与宿主抵抗病原菌感染和自身免疫病病理,而IL-17细胞因子家族也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尽管人们对IL-17A的信号转导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该家族中其他成员的功能机制还不清楚。因此,深入研究IL-17家族细胞因子的功能与分子机制将为相关疾病,如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肿瘤等的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持续性牵张力对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高糖作用不同时间后,观察高糖状态下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IL-1、IL-6表达变化情况。对高糖状态下的肌细胞施加持续性牵张力,明确牵张力对肌细胞IL-1、IL-6表达的影响以及高糖和牵张力之间的协同作用,同时采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抑制剂拮抗高糖作用作为参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着高糖作用时间增加,肌细胞IL-1、IL-6表达也随之升高。牵张力也可促进肌细胞IL-1、IL-6表达增加,并可与高糖状态产生协同作用,这一过程可被高糖抑制剂部分阻断,但不能完全阻断。结论:高糖状态及牵张力均可促进肌细胞IL-1、IL-6表达增加,并有一定协同作用,AGEs参与了这一过程,但并不是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白介素-1β在炎性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炎细胞因子在许多病理状态下,如炎症、神经系统损伤、癌症等,对疼痛和痛觉过敏的发生和维持有重要作用。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促炎细胞因子有IL-1β、IL-6、TNF-α,该文就IL-1β在炎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外周、中枢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白细胞介素(IL)-33对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及T细胞等免疫细胞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利用大肠杆菌制备重组小鼠的IL-33,并初步考察其作为粘膜免疫佐剂应用的潜能与特点。方法:以IPTG诱导硫氧还蛋白(Trx)/IL-33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DH5α中的表达,并通过QSepharose离子交换和Ni~(++)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Trx/IL-33,进一步经肠激酶切割获得成熟形式的IL-33。重组HBcAg混合纯化的IL-33后经滴鼻免疫小鼠,考察HBcAg特异的IgA及IgG_1、IgG_(2a)的应答。结果:纯化的重组IL-33具有与标准品相当的促巨噬细胞RAW264.7表达TNF-α的体外细胞生物学活性。作为佐剂可显著增强滴鼻粘膜免疫激发的不同粘膜组织中HBcAg特异的IgA应答,以及血清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特异IgG_1的应答水平,而抑制IgG_(2a)应答。结论:利用大肠杆菌可制备活性IL-33,其具有粘膜免疫佐剂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主要表达于人角质细胞、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中。IL-33在Th(helper T cell)2细胞的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Th2细胞分泌Th2相关细胞因子,趋化Th2细胞,并在组织损伤中作为警报素放大免疫反应。IL-33也可以激活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研究逐渐深入,IL-33的抗肿瘤作用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包括在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癌症中的作用。为更好总结IL-33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本文从IL-33在肿瘤免疫中的信号通路和IL-33对不同肿瘤免疫治疗效应两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白介素-3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3是白细胞介素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在机体的造血调节和免疫调节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功能是能够迅速促进多能干细胞和各系祖细胞(与其他细胞因子协同作用)如CFU-GM、CFU-G、CFU-M、CFU-Meg、CFU-Ba的定向分化和成熟。IL-3与其他细胞因子的联合应用可增加化疗后肿瘤病人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  相似文献   

13.
白介素-4和白介素-6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白介素 - 4(Interleukin- 4,IL- 4)和白介素 - 6 (Interleukin- 6 ,IL- 6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在 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45例因肺癌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肺组织 ,根据有无 COPD及吸烟史分为 COPD组、吸烟对照组及非吸烟对照组 (每组各 15例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炎性细胞中 IL- 4和 IL- 6的表达。结果表明 :1.IL - 4和 IL - 6在 COPD组、吸烟对照组及非吸烟对照组患者肺泡局部浸润的炎性细胞中有表达 ,其中 COPD组IL- 4和 IL- 6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吸烟对照组及非吸烟对照组 (P<0 .0 5 ) ,但吸烟对照组及非吸烟对照组 IL- 4和 IL- 6表达强度无显著差别 (P>0 .0 5 )。 2 .三组中 IL - 4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 pred)值之间均无直线相关关系 (r=- 0 .0 93,0 .0 0 2 45和 - 0 .2 5 2 ,P>0 .0 5 ) ;仅在 COPD组肺组织中的 IL- 6表达强度与 FEV1 % pre值呈直线负相关关系 (r=- 0 .6 3119,P<0 .0 5 ) ,其余各组未发现这种负相关关系。 3.COPD组 IL- 4与 IL- 6的表达呈直线正相关关系 (r=0 .5 99,P<0 .0 1)。结果提示 :1.IL - 4在 COPD患者细支气管及肺泡炎性细胞中表达增强 ,说明 Th2 型细胞因子可能也在 COPD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检测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22例正常对照者组血中IL6、IL-10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血中IL-6分别为(298.6±52.4)、(143.2±46.9)、(75.1±32.7)pg/m 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均为P<0.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血IL-10分别为(173.7±30.9)、(80.4±15.6)、(38.2±7.5)pg/m 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L-6、IL-10的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5.
胡琦  姚东方  郭清妍  黎木兰  李杰恩 《蛇志》2015,(1):10-12,27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IL-33)的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浸润情况,探讨IL-33与Eos在其发病中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分别检测CRSwNP患者(观察组)32例和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24例的鼻黏膜组织中IL-33的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并对Eos计数;全血细胞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结果 (1)CRSwNP组织中上皮层及间质内Eos、中心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及部分腺体内有IL-33的表达;(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IL-33阳性细胞数、苏木精-伊红染色Eos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计数与IL-33阳性细胞数在CRSwNP中存在正相关性(P0.05);(3)血液中Eos含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33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在CRSwNP患者体内高表达,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互相促进,在CRSwNP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方清下汤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白介素-1(IL-1)及白介素-6(IL-6)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减轻肺损伤机制.方法 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肺损伤组(模型组),盲肠结扎穿孔+复方清下汤组,以及盲肠结扎穿孔+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组,造模24 h后收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中IL-1、IL-6的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上述蛋白mRNA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IL-1、IL-6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抗生素及中药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IL-1、IL-6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抗生素及中药处理组两组检测数据相近.结论 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时细胞因子IL-1、IL-6过度表达可能是造成脓毒症肺损伤的重要原因;复方清下汤处理的动物模型肺损伤减轻的同时IL-1、IL-6表达变化,提示它可能通过调控IL-1、IL-6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产白介素-17(IL-17)T细胞主要包括了产IL-17 CD4+T细胞即Th17细胞、产IL-17γδT细胞和产IL-17 CD8+T细胞等。随着对Th17这一系细胞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它们能通过产生IL-17和IL-22等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该文将对产IL-17 T细胞在肺部细菌感染中所起作用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和异常积聚的一种恶性疾病。白介素-6(IL-6)是MM最关键的生长因子,能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其基因异常表达或分泌往往引起MM的发生。IL-6在MM中的作用居多,如参与信号转导、免疫反应以及增殖、生存、耐药性等。目前依据IL-6在M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针对IL-6在MM的靶向治疗已成为MM治疗的趋势。靶向治疗主要在信号通路、骨髓微环境、免疫反应以及遗传表观学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在临床应用上发挥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冯艳  ;姜日文  ;于龙  ;华泽权 《生物磁学》2014,(18):3438-3440
目的:有研究发现白介素-17(IL-17)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物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其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着正相关性,但是目前为止白介素-17对于牙龈上皮细胞的趋化因子生成的影响尚没有研究,所以本课题主要探索在牙龈上皮细胞(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s,HGECs)中白介素-17如何通过趋化因子调控炎症反应,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观察细胞中相关趋化因子分泌,同时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的变化。结果:无IL-17刺激组与IL-17刺激组比较,IL-17刺激组的趋化因子白介素8(CXCL8)分泌量显著性增加而另一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L2)却没有显著变化,并且通过磷酸化IκB的表达量显著性增加提示NF-κB被激活(P〈0.05);同时IL-17刺激组与IL-17+NF-κB抑制剂组比较,IL-17+NF-κB抑制剂组的CXCL8分泌量显著降低,而通过磷酸化IκB的表达量显著减少提示NF-κB的活性被抑制(P〈0.05)。结论:NF-κB对IL-17刺激下的牙龈上皮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调控具有关键性作用,同时可能也为将来治疗IL-17诱导的牙周炎症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有研究发现白介素-17(IL-17)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物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其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牙 周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着正相关性,但是目前为止白介素-17 对于牙龈上皮细胞的趋化因子生成的影响尚没有研究,所以本课题主 要探索在牙龈上皮细胞(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s,HGECs)中白介素-17 如何通过趋化因子调控炎症反应,并进一步探究其 作用机制。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观察细胞中相关趋化因子分泌,同时蛋白印 迹法(western blot)观察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的变化。结果:无IL-17 刺激组与IL-17 刺激组比较,IL-17 刺激组的趋化因子白介 素8(CXCL8)分泌量显著性增加而另一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L2)却没有显著变化,并且通过磷酸化I资B 的表达量显 著性增加提示NF-κB 被激活(P<0.05);同时IL-17 刺激组与IL-17+NF-κB抑制剂组比较,IL-17 +NF-κB抑制剂组的CXCL8 分泌 量显著降低,而通过磷酸化I资B的表达量显著减少提示NF-κB 的活性被抑制(P<0.05)。结论:NF-κB 对IL-17 刺激下的牙龈上皮 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调控具有关键性作用,同时可能也为将来治疗IL-17 诱导的牙周炎症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