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源于伊斯兰教的尤纳尼传统医学体系的维吾尔医药、回回医药和源于印度阿育呋陀体系的藏医药、蒙医药与傣医药等,均是随着丝绸之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传入才逐渐创建或发展起来的。本文介绍了古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回族医药、维吾尔族医药、傣族医药、藏族医药、蒙古族医药发展历史与影响。在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我国民族医药学又将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2.
药用民族植物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药用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传统医药或民间医药中植物药及其相关内容的一门由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随着科学界对传统医药知识认识的不断加深 ,药用民族植物学已经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本文从传统医药的概念、引起科学界对传统医药知识产生兴趣的原因、民族传统药物的特点、药用民族植物学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状况等方面对药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进展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3.
淮虎银  裴盛基 《植物学报》2002,19(2):129-136
药用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传统医药或民间医药中植物药及其相关内容的一门由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随着科学界对传统医药知识认识的不断加深,药用民族植物学已经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本文从传统医药的概念、引起科学界对传统医药知识产生兴趣的原因、民族传统药物的特点、药用民族植物学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状况等方面对药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进展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传统食用植物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采用"食用植物"、"民族植物学"等关键词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了1991年至2014年6月30日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并用CITESPACE软件,分析了食用植物民族植物学研究的相关文献,旨在发现其研究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食用植物民族植物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通过文献检索,共检索到1991-2014年间发表的954篇文献。分析这954篇文献及其引文的研究内容后发现:传统食用植物知识的记录是过去和现在研究的重点;而传统食用植物研究中的定量研究方法、传统知识的传承、当地食用资源的管理和食用植物的营养、化学成分分析等是未来食用民族植物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共建,也迎来了经济植物应用与交流的发展契机。为全面、有计划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我们需要对一带一路植物资源和文化、利用和交流传播等进行深  相似文献   

6.
程卓  张晴  龙春林 《生物多样性》2022,30(7):22372-9918
《生物多样性公约》《名古屋议定书》《植物科学深圳宣言》等指导性文件都强调要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在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民族植物学研究人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最主要学科领域, 近些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研究成果对于《植物科学深圳宣言》第六个优先领域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特别是《植物科学深圳宣言》发布后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状况, 主要从认知、利用、保护、管理植物等方面进行概述, 以便全面了解近期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发展状况, 保护传统知识和植物文化, 为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近期获得的民族植物学成果, 说明民族植物学研究可以解决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发现, 该学科能极大地促进传统知识、植物文化、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尤其在农家品种以及濒危语言的保护方面有着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7.
现代民族植物学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现代民族植物学”的概念,阐述了其内涵,简要介绍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并用具体事例说明了现代民族植物学的重要意义.现代民族植物学是民族植物学的一个发展阶段,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等等)研究当地人群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AFLP和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云南藏区青稞种质资源的研究为例,证明了传统文化在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对滇东南瑶族药浴植物荷花藤的药物化学研究,证实了其传统药浴知识的科学合理性.现代民族植物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对民族民间利用植物资源的传统知识进行调查编目、探究相关传统知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一直是民族植物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作为“人与植物”之间关系中一个重要领域——人类利用实践对植物资源影响的研究却相对被忽略.重视这一研究领域,既可以为民族植物学方法及原理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有助于推动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入“应用阶段”,同时也拓展了民族植物学研究领域.其中,人类采集活动(尤其是越来越严重的商业性采集)对植物资源的影响应该受到民族植物学家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互联互通。在此过程中,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科学技术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历史上看,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我国西南地区一直与东南亚国家保持着包括科技交流在内的友好合作关系。按照"一带一路"倡议的构想,这一区域正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分支以及中孟印缅经济走廊,当然也会成为  相似文献   

10.
民族植物学认识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一定地区的人群与植物界(包括所有在经济上、文化上和其他方面有重要价值的植物)之间的全面关系,同时也研究社会结构、行为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民族植物学在寻找新资源、探索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途径中已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民族植物学在我国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其中对民族植物学在理解上存在的误区是导致民族植物学不为更多人所了解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容易导致对民族植物学产生误解的6个方面(包括"民族植物学就是研究少数民族利用植物的科学"、"民族植物学仅仅是文献考证的一门学科"、"民族植物学无定量方法"等)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植物学,参与到民族植物学研究中来.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新疆地处亚欧大陆核心地带,约占中国领土总面积的1/6,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总长超过5600km,是我国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的自治区。新疆是四大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和希腊文明的交会之地,是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会点,自古就在"丝绸之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今,"欧亚铁路大动脉"贯穿东西,"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欧亚大陆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本文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植物文化和植物资源的交流与发展,并就这一议题的进一步交流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族植物学以人类传统植物学知识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些知识或经验是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不断产生和积累的,而且绝大多数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 近年来,对各地蔬菜,尤其是野生蔬菜的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日渐兴起,不仅从集市调查着手进行野生蔬菜的调查编目和社会经济价值的研究,而且逐步深入到蔬菜在食物结构中的地位、对当地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人工驯化培育等方面[1-7].  相似文献   

14.
壮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和云南省的文山州.壮族人民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璀灿的文化,但没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化仅靠言传口授在民间流传,在现代文化冲击之下,部分民族文化已濒临失传.有关民族植物学部分因其需要植物分类学知识方能向其他兄弟民族作介绍和交流,因而,壮族民族植物学中的植物种类被其他民族所认识者更寥若晨星.为此,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写一篇"简介",一是向兄弟民族交流壮族民族植物学,二是向植物分类学家提供部分植物种类的新用途,三是向有志于研究壮族民族植物学的学者作一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星学、周志炎、郭双兴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界的发展和演化》一书即将问世。编著者根据丰富的古植物学方面的化石证据,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界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书中综合了近二十年来古植物学、细胞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植物学、古植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的工作者期待着有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古植物学专著问世。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本是60年代早期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苏联古植物学家A.H.克里什托弗维奇的《古植物学》译著。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科研和教学的需要,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国俄亥俄大学泰勒教授80年代的古植物学新著《古植物学——化石植物生物学导论》。古植物学和植物学工作者对泰勒教授并不陌生。他现任俄亥俄大学生物系主任,任教于该校生物系、地  相似文献   

17.
方恺  王婷婷  何坚坚  沈扬 《生态学报》2020,40(13):4241-4251
探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大气污染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对于打造绿色"一带一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5年"一带一路"地区的二氧化氮(NO_2)柱浓度数据,分析了沿线74个国家NO_2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建立了广泛意义上的城镇化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结合空间计量模型从自然和社会经济维度揭示了"一带一路"地区NO_2浓度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15年,"一带一路"地区NO_2浓度年均值波动变化,并呈现高低纬度低、中纬度高的空间分布特征;(2)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并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经济增长、汽车保有量增加和土地城镇化是导致"一带一路"地区NO_2浓度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扩大森林覆盖率则可显著抑制NO_2浓度增加。研究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适度调控汽车保有量和城市建设用地增速,建立和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是推动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民族植物学研究二十年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在二十年问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综述.民族植物学于1896年诞生于美国,1982年被引入中国,1987年我国第一个民族植物学研究室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成立,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国民族植物学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理论体系、内容、方法和途径,将民族植物学从基础描述性研究推进到了应用研究,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牛物多样性保护和农村区域发展协调发展等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若十进展.本文对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学的发展历史,取得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民族植物学的理论创新与发展,以及推进民族植物学在我国的发展等进行了回顾和简述,并提出我国民族植物学未来发展三个方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民族植物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相互关系的学科,用于了解世界各地人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对于寻找保护植物的最好方法至关重要,这一科学领域在许多国家被应用于有关植物的传统知识调查记载,大量地方性植物区系中的有用植物编目已经完成.在过去一百年中,从民族植物学调查获得的有关植物的地方性知识,对于药物和农业发展,以及植物新产品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界更为关注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性,现代环境变化的速度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自然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威胁到大量物种以至最终灭绝.面对这一危机,民族植物学研究面临的紧迫任务,不仅是作为一种科学工具应对环境的退化,而且由于它的巨大潜力,能为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村扶贫作出重要贡献.民族植物学研究对现代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构建传统植物学信息库为保护和发展服务;管理景观系统为保护工作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加强社区参与农村发展的活力.本文围绕民族植物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现代农村发展中的作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面临的挑战,以及生物与文化途径在利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1前言古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地史时期植物的专门科学。古植物学早期的发展是和地质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用于地层的划分、对比和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这就是我国及世界上早期的大多数古植物学的研究机构都设在地质部门的主要原因。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深入,达尔文的进化论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古植物学的研究任务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人们更多地从生物学的角度,而不是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研究古植物学。把植物化石当作地史时期的植物来研究。古植物学研究任务的扩展和转变是国际古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分布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