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优质野生植物微孔草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孔草是青藏高原及其邻近高海拔地区特有的野生珍贵优质油料植物资源,是获取纯天然多功能油脂成分--γ-亚麻酸(GLA)的一条新途径.微孔草油具有很高的药用、保健和营养价值,其茎叶和块根等副产品具有食用和饲用等多种用途.目前,已成为开发利用研究的重点.为此,在多年考察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综述近年来对微孔草开发利用价值、生物学特性和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研究,为开发利用微孔草资源,推动西部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用石油醚提取香榧与油茶籽油,经过皂化、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香榧籽油共检测出6种脂肪酸,油茶籽油中共检测出5种.均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其中,香榧籽油中二者占总量的67.91%.油茶籽油中二者占总量的51.38%.本文对比分析了香榧籽油和油茶籽油中脂肪酸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为这两种木本食用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寻求新的食用油资源,发展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用于植物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含量测定。所建立的方法成功用于葡萄籽、南瓜籽和猕猴桃籽等七种植物籽油中的棕榈酸、十八烷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刺葡萄籽油、普通葡萄籽油、国外葡萄籽油、南瓜籽油、枸杞籽油和西番莲籽油均具有相似的脂肪酸谱,尽管其中它们所含上述五种脂肪酸含量不同,由于均存在人体所必需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故可以用作替代食用油。猕猴桃籽油因为其存在高含量的α-亚麻酸成分,可能是更好的食用油和营养油资源。本文首次对枸杞籽油、西番莲籽油和猕猴桃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绝对含量分析,为新的食用油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盐肤木生物质炼制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肤木为我国乡土植物,分布范围广,资源量丰富。盐肤木果实含有油脂,但含油量低,因此盐肤木是一种非典型油料植物,不能单独作为油料植物进行产业化开发。作者根据多年对盐肤木果实和枝桠梢头物料特性的研究,提出了以蒸汽爆破为核心技术的盐肤木生物质炼制新模式,提取的盐肤木果油申请了国家卫生部新资源食品并获得了新资源食品许可批文。以盐肤木资源为原材料,以蒸汽爆破技术为依托,集成不同组分分离技术,各组分分别进行功能转化,形成了盐肤木果油、生物柴油、蛋白饲料、黄酮、本色面巾纸、酚醛树脂、生物质成型燃料、沼气八大产品的盐肤木生物质炼制技术体系和生态产业链集成,为自然界中非单一经济型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6种主要木本油料作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我国3种传统木本油料作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核桃(Juglans regia)和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以及3种新兴木本油料作物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星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和元宝枫(Acer truncatum), 从种质资源概况、脂肪酸组成、活性成分以及油脂合成代谢的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综述。文章旨在引导国内生产者因地制宜地种植木本油料作物, 从而发挥木本植物油的优势, 补充草本油料供给不足。同时, 在资源保护的前提下, 增加我国植物油供给量, 丰富人们的营养来源和提高健康水平。该文还分析了我国木本油料作物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木本油料作物指明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白檀种子油脂及油渣的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并对油的食用价值和综合利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檀油是以油酸、亚油酸为主要脂肪酸成分的半干性油,既可作为工业用油,而且可能成为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区域有一定发展前途的新的木本食用油。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龙底自然保护区油料植物组成与资源特点。结果表明:(1)油料植物107科281属477种,其中精油植物131种,樟科(7属27种)、芸香科(6属21种)、唇形科(11属17种)等11个科为优势科,以木本植物为主,占73.38%。(2)以种子种皮为主要含油部位的植物占71.47%,植物含油量>20.0%的有211种,>50.0%的43种;油脂脂肪酸含量>70.0%的有7科11种,亚油酸含量>70.0%的有12科20种。(3)在精油植物中,57种植物含精油量>1.0%,13种>4.0%。龙底自然保护区内油料植物资源丰富,特别是富油植物资源种类较多,是油料植物富集之地,具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油茶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我国特有的油料植物,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油茶中主要包括三萜及其皂苷类、黄酮类、木脂素类、多酚类、多糖类化合物等成分;药理研究表明,油茶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本文对近年来油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行梳理、归纳,以期为油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玻璃苣是适宜北主地区种植的油料植物。其种子含量率高,油中富含γ-亚麻酸,是品质优良的营养保健型食用油料,其叶质地肥厚,黄瓜味极浓,含多种糖、氨基酸微量营养元素。玻璃苣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种植物油及其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鹏  蒋卫东  刘颖颖  颜钫  陈放   《广西植物》2007,27(3):448-452,419
生物柴油油料植物的选择是多样化的。通过对麻疯树,青刺果及乌桕三种产于西南的油料植物油分的理化性质及它们的生物柴油进行GC/MS分析,以麻疯树油为参照油分,对比青刺果油和乌桕油,找出适合作生物柴油油料植物油分的特点,为生物柴油油料植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物理压榨法制备牡丹籽油的方法,且对制备出的牡丹籽油和市售牡丹籽调和油进行了α-亚麻酸(ALA)含量检测以及对两种牡丹籽油的抗氧化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牡丹籽油的α-亚麻酸含量为43.12%,牡丹籽调和油α-亚麻酸含量为29.99%;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牡丹籽油是调和油的1.29倍;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牡丹籽油是调和油的1.51倍;对Fe2+还原能力牡丹籽油是调和油的3.62倍;清除-OH自由基能力牡丹籽油是调和油的1.44倍。说明牡丹籽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a-亚麻酸是人体必需但不能自身合成的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脂。由于大宗油料作物种子油脂中ALA含量普遍较低,所以探寻新的种质资源,了解a-亚麻酸形成及调控机理,对于油脂营养膳食健康及植物油脂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种子中富含a-亚麻酸的陆生植物资源有紫苏、亚麻、杜仲、油用牡丹、奇亚、藿香、香薷、猕猴桃、星油藤等。在植物中,ω-3FAD是催化LA转化生成ALA的关键酶,ω-3FAD由在质体中FAD3及在内质网中的FAD7及FAD8组成。目前通过基因组及转录组研究已极大的丰富了ω-3FAD基因家族的鉴定及研究。其中,FAD3基因是种子ALA合成的关键基因,其表达受多个转录因子的调控,bZIP、WRI1、LEC、ABI3、FUS3、ASIL1和PKL等转录因子通过相互作用调控FAD3基因表达,决定油料作物种子中a-亚麻酸的含量。本文综述了高含量a-亚麻酸油料植物资源分布,以及主要油料植物种子中油脂脂肪组成及ALA的含量,种子ALA生物合成基本途径及关键基因,植物ω-3脂肪酸脱饱和酶类型及功能以及ω-3FAD的关键调控因子,以期为高ALA植物新资源的利用,以及油料植物脂肪酸成分改良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燃油植物橡胶树籽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籽是橡胶树种植产业中的一项副产品资源,估计我国每年可产橡胶籽油15万~18万t.论述了橡胶籽油用于生物柴油的可行性,如能因地制宜开发生物柴油,既可解决植胶农场柴油不足,也可充分利用资源,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均很明显,值得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为挖掘并精准利用福建地方特色花生(Arachis hypogaea)资源,以‘赖坊’、‘衙口小琉球’、‘朱口小籽’、‘文亨红衣’、‘洋后’等5种地理标志花生为研究对象,描述生物学性状,比较分析其营养(脂肪酸、矿质元素、维生素E、甾醇和白藜芦醇等)差异。结果表明,供试花生外形特征和种皮颜色有明显的差异,主茎高或侧枝长与单株生产力均呈负相关;部分品种间的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膳食纤维、脂肪酸、矿质元素和天然功能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衙口小琉球’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朱口小籽’的脂肪、油亚比、维生素E、白藜芦醇含量最高,‘文亨红衣’的铁、植物甾醇含量最高。供试的5个花生品种均达到食用花生1级、油用花生3级标准,且地方特征明显,更适合直接食用。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江苏省有分布或栽培的木本药用植物资源,其中对主要种类20种的分布及药用功效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其他木本药用植物的分布进行了简单的概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药用木本植物成为国内外研究者研究的重点对象。建议本省中医药工作者重视木本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
开发利用珍稀野生油料植物微孔草强健琛(四川省草原研究所江原624400)微孔草(MhaOulaslzki1nenstsHemsl.)是我国高寒草地特有的野生油料植物,在草地植被中属优势群落的建群种。开发利用微孔草是发展我国的优质高效油源(γ-亚麻酸)...  相似文献   

17.
开化地处浙西山区,野生脂肪油料植物种类多,资源丰富。在省、地公司的指导下,我们对野生山苍子林进行改造和人工栽培,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现已发展到年产山苍子油800担,成为全省产量最高的一个县,包括副产品山苍子核仁油2000担在内,年价值超过100万元,已成为我县的一项骨干副业。由于全国各地山苍子油产量增长很快,近年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给我县在销售上带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研究黔中西秀区木本药用植物资源状况,弄清该地区木本药用植物多样性特征,有利于进一步摸清贵州省木本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野外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查询的研究方法,以西秀区木本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组成、受危状况以及空间分布等特征.结果:该地区木本药用植物共563种,隶属103科280属....  相似文献   

19.
花椒籽油的提取和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石油醚、无水乙醇、正己烷三种溶剂对花椒籽油进行索氏提取,结果青花椒籽油的得率分别为:5.34%、5.49%、4.80%;红花椒籽油的得率分别为:18.69%、24.41%、17.20%;红花椒籽油得率是青花椒籽油得率的3~4倍。花椒籽油经皂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不同溶剂提取的花椒籽油脂肪酸组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组分相对含量。结果鉴定的主要组分为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这四种组分占95%以上;青花椒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3.43%以上;其中棕榈油酸占60%以上,油酸占20%左右,亚油酸占5%左右。红花椒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69%以下;其中棕榈油酸占12%余,油酸占40%左右,亚油酸占10%左右。而红花椒籽油中棕榈酸含量在30%左右,约是青花椒籽油中棕榈酸含量(11%左右)的3倍。  相似文献   

20.
凤丹,因产于安徽铜陵凤凰山而得名。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得到凤丹籽油,并对其部分理化特性进行测定;经甲酯化处理后,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鉴定其组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凤丹籽含油率为34.86%;凤丹籽油的相对密度(d204)0.91、酸值(KOH)3.85 mg/g、碘值(I)175.63 g/100 g、皂化值(KOH)113.66 mg/g、过氧化值2.91 meq/kg;凤丹籽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1种组分,主要是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89.00%,饱和脂肪酸占10.77%;除脂肪酸外,还检测出少量的酚类和烷烃。凤丹籽油是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油脂,可作为油脂新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