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鸟类不仅是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而且对人类来讲还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经济意义。鸟类优雅的体态、艳丽的羽毛、悦耳的鸣声和有趣的行为,无时无刻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它们在提供食物、传递书信、帮助狩猎、消灭害虫等方面所带给人类的好处,更是尽人皆知。不难想像,如果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没有鸟类,那该是一种什么样子! 繁盛的鸟类家族鸟类是当今地球上最繁盛的动物类群之一,也是迄今曾征服过天空的四大动物类群(鸟类、蝙蝠、翼龙  相似文献   

2.
鸟类鸣声结构地理变异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鸟声作为鸟类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是鸟类行为与声学研究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新的边缘学科,近年来录音及声谱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鸟声研究已渗透到鸟类的各个研究领域。鸟类鸣声结构的地理变异,有时也称“鸟声方言”,不仅具有一定的种群稳定性而且具有个体性。它不仅与种群的遗传有关,而且与环境的异质性以及鸣声学习有关;鸣声方言可部分地阻碍种群的扩散,阻碍种群的基因漂移,从而影响到种群的基因库,长时间的地理隔离和生类学  相似文献   

3.
委托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主持的1984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地理学》学术研究讨论会,于今年7月30日在武夷山揭幕,8月13日在福建厦门市总结散会。出席会议的有高等师范院校代表56人,综合性大学和科研单位代表3人,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部和《植物学通报》编辑部各派1人参加会议。大会收到教学和科研论文16篇,录象4片,幻灯片2套。会议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进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植被和黄岗山植被垂直带谱考察。第二阶段在福州召开,邀请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赵昭炳副教授作“福建省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区划问题”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王荷生副研究员作“植物染色体地理学和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的专题报告,有13位代表在会上作有关教学和科研论文报告。会议期间放映了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天目山植被》《蕨类植物》、西北师范学院地理系的《沙生植被》和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的《九华山植被》等录象,以及华南师范学院地理系的《海南的热带植被》、江西师范大学地理系的《热带与干早区植被》等彩色幻灯片,会中还召开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区白头鹎鸣声的微地理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平  姜仕仁 《动物学研究》2005,26(5):453-459
2002年5—8月,对中国东部浙江省杭州市区的白头鹎鸣声的微地理差异进行研究。在约60 km2的 研究区内,选择8个调查点(4个城区,4个丘陵山地),录制了80个雄性白头鹎的511个鸣声样本,并随机选 取每一调查点的20个鸣声样本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白头鹎在杭州市区至少有8种微地理鸣声方言,每个微 地理鸣声方言都有一典型鸣句;它们在听觉上、波形结构、音节组成、音节频谱特征等方面均不相同。有的一 路之隔的相邻微地理鸣声方言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区域出现鸣声混合现象;有的个体还具有“多语”功 能。白头鹎鸣声产生微地理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鸟类个体的扩散和城市中鸟类栖息地的人为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鸟类鸣声地理变异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鸣声在鸟类的通讯和性选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鸣声地理变异广泛存在于鸟类中,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近缘种的分类和演化历史.鸣声地理变异格局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是某一因素起主导、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影响因素有奠基者效应、鸣声漂变、遗传差异、性选择、生境等.年际间鸣声的稳定性和种群内鸣声的变异性,是鸣声地理变异研究中应该重视的问题,通过鸣声学习和扩散机制来研究鸣声地理变异,可能是将来本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鸟类运动能力强,且对生境变化敏感,常作为环境指示物种。鸣声是鸟类重要的通讯方式,其特征具有物种特异性。随着野外录音及鸣声分析技术和设备的快速发展,从录音中自动提取反映鸣声特征的参数,快速评估鸟种多样性已成为可能。相比于传统的鸟类调查方法,通过录音监测鸟类,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对鸣声反映鸟类多样性的理论基础、常用的声音指数,以及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加以介绍,为鸟类监测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7.
远在原始时代,我国先民在生活实践中需要辨别周围事物,对鸟类也必须和对大自然界其他动物一样,对其有益与无益、有害与无害有若干认识才能生存下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从我国古文字便可窥见古人对鸟类的分类阶元、种的形成和命名等方面的初步认识和区分。动物分类阶元,在我国古籍中称为“部”、“类”、“群”,名称不同。含义相似。从公元前十一世纪起,直至公元前六世纪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有诗三百零五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这些诗不仅广泛地反映西周前、后期,春秋前期的社会面貌,而且确认鸟类有35种。其中刘于鸟…  相似文献   

8.
鸣声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信息,是鸟类间信息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本文综述了鸟类鸣声行为与包括个体状态(体征、激素水平和健康状况)、社会等级及繁殖(性选择和成效)在内的个体适合度关系的研究进展.文章总结发现,鸟类的鸣声水平与单一体征参数关系的研究结果不稳定,鸣声可能受个体内部的多种激素调控,并与个体的社会等级有直接关系.雌...  相似文献   

9.
鸟声研究介绍—国内外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声研究介绍──国内外综述俞清,刘如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综述,鸟,鸣声对于鸟类学工作者来说,熟知鸟类的鸣声及对鸣声研究和分析的方法,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在不同专业的学者眼里,鸟类声学的研究内容各不相同:解剖学家对鸟类的发声器...  相似文献   

10.
对鸟类鸣声的研究是生物声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对鸟鸣声的应用在很多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鸟类的鸣声可分为鸣唱和鸣叫,不同鸟类具有不同的鸣叫能力,可据此将鸟类分为鸣禽类和非鸣禽类两大类。文章初步综述了鸟类鸣声的相关知识,对鸣禽和非鸣禽发声器官的结构功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海洋滑翔者     
《植物杂志》2009,(10):79-79
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其实在动物王国里,除了鸟类之外,还有许多会飞的动物。它们虽然没有鸟类那样令人羡慕的翅膀,但“飞行”起来也不逊色,堪称大自然奇观。在浩瀚无垠的海洋中,就有许多这样引人注目的“飞行家: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飞鱼”。  相似文献   

12.
声信号是鸟类交流的重要方式。鸟类的鸣声特征受到生境的塑造和性选择,也受到发声器官的影响,如种间的比较研究发现,体重大的鸟类鸣声频率低,喙短的鸟类鸣声频宽大。在种内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规律,目前的结论还不一致。2012年6月,在北京小龙门地区(40°00'N,115°26'E)测量了17只灰眉岩鹀(Emberiza godlewskii)的形态参数以及鸣声的频率特征,未发现体重或喙长与鸣声的最高频率、最低频率、峰频或频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在小型雀形目鸟类中,体型对繁殖期鸣唱频率特征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粤北始兴县城东46公里,有一处苍茫的原始森林。这就是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总面积达7545公顷,是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也是中亚热带典型的天然阔叶林区域,有动植物种类3500多种。车八岭有被古生物学家称为“史前遗老”的孑遗树种之一的观光木,被誉为“活化石”的三尖杉。这些珍稀植物在此地以群落出现,挺拔屹立,枝繁叶茂。这里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14种如观光木,三尖杉,野茶树,伯乐树,伞花木,闽楠等等。车八岭莽莽林海里生活着38种兽类,170种鸟类,36种爬行类,16种两栖类,25种鱼类,1221种昆虫等。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就有34种,如华南虎,云豹,黑麂,黄腹角稚,穿山甲,水獭,斑林狸,小灵猫,水鹿等等。多年来,该保护区制作各种动植物科研标本二万多号。现成为广东省目前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生态标本  相似文献   

14.
六十年的鸟声学发展俞清,刘如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对于鸟类学科学工作者来说,熟知鸟类的鸣声、对鸣声进行研究和分析,无疑是大有益处的。鸟类的呜声即鸟的语言,有很多含义,如在喜悦、悲伤、求偶、取食、入侵、占区防御、飞行、营巢时都会发出...  相似文献   

15.
冯莹莹  梁丹  李兴权  罗旭 《生态学报》2021,41(21):8673-8684
鸟类鸣唱存在广泛的地理变异,研究鸟类鸣唱变异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可帮助解释自然界中广泛而复杂的鸣声变异现象。灰腹地莺(Tesia cyaniventer)是在高黎贡山海拔2000-2800 m分布的小型地栖性森林鸟类。高黎贡山南北走向的山脊海拔通常在3000m以上,这导致灰腹地莺东、西坡种群被山脊所隔离。该种小鸟鸣声洪亮易于鉴别,其鸣声地理变异可揭示山地对鸟类种群产生的隔离效应。在高黎贡山片马垭口和独龙江垭口的东西坡4个地点录制了灰腹地莺的鸣声(n=58),基于声谱分析比较了种群间鸣唱的质量特征,发现种群间鸣唱型的共享程度极低,而音节型在4个种群间均有共享。进一步测量了11个鸣唱的数量特征参数,有6个参数在不同种群间有显著差异:最低频率、中心频率、频率宽度、起始音节频率、首二音节的时间间隔、句子平均音节数。种群间的两两比较表明,鸣声特征差异呈现"隔离-距离"共同作用的格局,但隔离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山地系统中影响鸟类鸣声地理变异的因素较为复杂,山地隔离和空间距离均对灰腹地莺的鸣唱特征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环境噪音对鸟类鸣声的影响及鸟类的适应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高噪音环境中生存的动物,发出的声信号会与噪声的频率、振幅和时间等重叠,使动物声信号的传播效率降低.鸟类主要靠鸣声通讯,鸣声传播效率下降会影响鸟类个体间识别、配偶关系、领域防卫、种群密度、群落结构等.本文综述了城市噪音、自然噪音等环境噪声对鸟类鸣声的影响以及鸟类的适应对策,提出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关注噪音对鸟类的影响,并展望了本领域今后可能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鸟类的鸣唱具有吸引配偶和保卫领域的功能,多为雀形目雄性鸟类发出,在其婚配、繁殖中起重要作用。非雀形目鸟类缺乏内鸣肌,发出的声音较为单调。但杜鹃科(Cuculidae)等少数非雀形目鸟类,利用鸣叫来吸引异性和宣示领域,功能上类似雀形目鸟类的鸣唱。鸟类在繁殖期面临觅食等基本生理活动与求偶行为的时间权衡。而鸣唱是雄性鸟类在繁殖期耗能较多的求偶行为,鸣唱的活跃程度受到外界环境和鸟类自身习性的影响。通过研究鸟类鸣声的日节律,有助于了解鸟类对生活史策略的响应。本研究于2016年和2017年鸟类繁殖季在北京小龙门森林公园(40°00′N,115°26′E)进行。2016年和2017年在大鹰鹃(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活动区利用录音机(美国Wildlife Acoustics公司,型号SM4)分别录制了3 d和43 d的录音。通过Kaleidoscope Pro 4.0.3软件(美国Wildlife Acoustics公司),量化录音并提取反应大鹰鹃鸣声特征的参数,进而自动识别出录音中大鹰鹃的鸣声。在优化识别条件后,对大鹰鹃鸣声识别的正确率可以达到60.26%,探测率可以达到44.71%。发现大鹰鹃有两个鸣叫的高峰,一个在3:00时,另一个在19:00时。与同域分布的其他鸟类相比,大鹰鹃鸣声的高峰时段持续的时间更长,且具有夜间鸣叫的特点。结合大鹰鹃的生活史,我们对其鸣声日节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鸣声是鸟类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和分类特征。由于生理结构和神经控制方面的差异,不同种群和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都有自己特有的鸣声特征,正是利用这些特征,鸟类才能在集群、取食、迁徙、喂雏、御敌和求偶等行为中进行通讯。作为一种能够利用语音信息进行交流的高等脊椎动物,斑胸草雀的鸣声特别是鸣啭能力获得,需要有一个适宜的学习对象,并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经历复杂的学习过程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多样性随纬度而变化是自然界的重要现象,而生物的性状差异是生物多样性最直接的体现。鸟类的羽色和鸣声在保卫领域、吸引配偶时起着重要作用,与物种形成和性选择联系密切。本文综述了鸟类羽色和鸣声演化速率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探讨了影响其演化速率的因素。影响鸟类性状演化速率的因素包括近缘姊妹种的竞争、有效种群大小、繁殖期、世代周期等。分布区重叠的姊妹近缘物种的种间竞争和避免杂交的压力大,可促进性状的快速分化;小种群遗传漂变速度快,加快性状的演化;高纬度地区鸟类繁殖期短,性选择压力强,加剧性选择性状的演化;世代时间对性状演化的积累有决定性影响。基于美洲鸟类的研究,高纬度地区近缘种羽色和鸣声的演化更快。本文提出,在性状演化的研究中,需要充分考虑亲缘谱系的影响和解释变量的选择,并建议尝试从鸟类可感知的角度衡量性状的演化,关注羽色和鸣声的相互影响及其对性状演化速率的作用,增加对亚洲地区鸟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鸟类是比较常见的一类脊椎动物,它们的数量多,分布广,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很多鸟类都有一身美丽的“羽衣”,行动活泼,体态优美,并能发出悦耳多变的鸣声,特别是它们在自然界巾还能消灭多种害虫害鼠,对人类有很大的益处,所以历来都为人们所喜爱,并经常被动物学者、自然爱好者和青少年作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之一。我们学习、研究鸟类的目的,是要了解它们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采取措施对有益的种类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对有害的种类加以防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本文仅就鸟类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